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值得看】教学中常见的理论、典故等解读
    
  双击自动滚屏  
【值得看】教学中常见的理论、典故等解读

发表日期:2024年9月10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7288 次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基尼系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情况,恩格尔系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民的贫富状况。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Pandora,希腊语:Πανδώρα;也译作潘朵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根据神话,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据此英语中常借用Pandora‘s box一语喻指灾祸之源,用open Pandora’s box 表示引起种种祸患

达摩克利斯剑

达摩克利斯之剑,源自古希腊传说:迪奥尼修斯国王请他的朋友达摩克利斯赴宴,命其坐在用一根马鬃悬挂的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下,由此而产生的这个外国典故,意指令人处于一种危机状态,临绝地而不衰

中文或称悬顶之剑,对应的英文是The Sword of Damocles(希腊文:Δαμόκλειο σπάθη),用来表示时刻存在的危险。或者随时有危机意识,心中敲起警钟等。

缪斯

缪斯这个名字可能来自印欧语根*men-,希腊语中的摩涅莫辛涅(Mnemosyne)、拉丁语中的米诺娃(Minerva)和英语中的mind(意见)、mental(智力)和memory记忆都来自这个语根。缪斯即是艺术的代表,也是艺术本身(英语中Music,音乐,一词来自缪斯)。在希腊人掌握文字以前,缪斯也是学习的代表和神。

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路人猜错,就被害死。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惭跳崖而死。斯芬克斯后来被比喻作谜一样的人和谜语。

皮格马利翁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称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成为了表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

犹大的亲吻

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英语:Noah's Ark),又译挪亚方舟,是《希伯来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一艘根据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其依原说记载为方形船只,但也有许多的形象绘画描绘为近似船形船只,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灾难,记载中诺亚方舟花了120年才建成,这段故事分别被纪录在《希伯来圣经·创世纪》(《旧约圣经·创世纪》)以及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诺亚方舟在圣经的原文中有希望的意思。

伊甸园

根据《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耶和华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类的祖先男人亚当,再用亚当的一个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并安置第一对男女住在伊甸园中。。圣经记载伊甸园在东方,有四条河从伊甸流出滋润园子。这四条河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和比逊河。伊甸园在圣经的原文中含有乐园的意思。

多米诺骨牌

多米诺骨牌(domino)是一种用木制、骨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体骨牌。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多米诺是一种游戏,多米诺是一种运动,多米诺还是一种文化。它的尺寸、重量标准依据多米诺运动规则制成,适用于专业比赛,与蝴蝶效应相似。

象牙塔

在圣经中的"象牙塔"只是用来描述新娘美丽的颈项。这个词后来被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主要是指"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隐居之地"。在汉语中,象牙塔的外延涵义主要是指"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大学,研究院正是这种地方。所以现在象牙塔现在多指高等学府。

滑铁卢

说起滑铁卢(Waterloo),人们除了联想到失败之外,稍懂历史的人一定还会想到一个地方和一个人。这个地方就是比利时的滑铁卢镇,而这个人就是欧洲的历史巨人拿破仑·波拿巴。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随后,拿破仑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滑铁卢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

鳄鱼的眼泪

鳄鱼的眼泪,是一句有名的西方谚语,传说中鳄鱼在吃人之前会流下虚伪的眼泪。其实鳄鱼根本就不是伤心,而是在润滑自己的眼睛。当鳄鱼潜入水中时,鳄鱼的眼中的瞬膜就闭上,既可以看清水下的情况,又可以保护眼睛;当鳄鱼在陆地上时,瞬膜就被用来滋润眼睛,而这就需要用到眼泪来润滑。现在多用来形容人的虚伪。

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原指阿喀琉斯的脚跟,因是其唯一一个没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是他唯一的弱点。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被人射中致命,现在一般是指致命的弱点,要害。阿喀琉斯,是凡人珀琉斯和美貌仙女忒提斯的宝贝儿子。忒提斯为了让儿子炼成金钟罩,在他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遗憾的是,乖儿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全身留下了惟一一处死穴。后来,阿喀琉斯被太阳神阿波罗一箭射中了脚踝而死去。后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譬喻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强大的英雄,他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软肋。

乌托邦

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后来,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是没有,是寄托,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

奥吉亚斯的牛圈

源自古希腊神话中关于赫拉克勒斯的英雄传说。奥吉亚斯是古希腊西部厄利斯的国王。他有一个极大的牛圈,里面养了2000头年(一说3000匹马),30年来未清扫过,粪秽堆积如山,十分肮脏。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是宙斯同底比斯国王之女阿尔克墨涅所生的儿子,自幼在名师的传授下,学会了各种武艺和技能,神勇无敌,成为遐迩闻名的大力士。他因受到心胸狭窄的天后赫拉的迫害,不得不替迈锡尼国王欧律斯透斯服役十几年。赫拉克勒斯拒绝了恶德女神要他走享乐道路的诱惑,而听从了美德女神的忠告,决心在逆境中不畏艰险,为民除害造福。他在十二年中完成了12项英勇业绩,其中之一就是在一天之内将奥吉亚斯的牛圈打扫干净。赫拉克勒斯先在牛圈的一端挖了深沟,引来附近的阿尔裴斯河和珀涅俄斯河的河水灌入牛圈,而在另一端开一出口,使河水流经牛圈,借用水利冲洗积粪。这样,他在一夜之间将30年没有打扫过的肮脏不堪的牛圈,打扫的干干净净。奥吉亚斯曾许诺事成之后把牛群的十分之一给赫拉克勒斯,作为劳动报酬,后来当他获悉赫拉克勒斯是奉欧律斯透斯之命来完成这项任务的,竟自食其果,于是被赫拉克勒斯杀死。

这个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苦干加巧干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和智慧。除了泛指地点外,还可代表某些不良的制度,下流的习俗和恶劣的作风等等。人们用the Augean stable这个成语来比喻非常的地方或长期形成的积弊。

布里丹毛驴效应

布里丹是大学教授,他的出名主要在于据说他证明了两个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随意行动是不可能的。他举的实例就是一头驴在两捆完全等量的草堆之间是完全平衡的。既然驴无理由选择吃其中哪一捆草,那么它永远无法作出决定,只得最后锇死。故事是这样的: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那头毛驴最终之所以饿死,导致它们最后悲剧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左右都不想放弃,不懂得如何决策。人们把这种决策过程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布里丹效应产生的根源之一,恰恰是违背这条目标定律,既想得到鱼,又想得到熊掌,其行为结果是鱼和熊掌皆失。这种思维与行为方式,表面上看是追求完美,实际上是贻误良机,是在可能与不可能、可行与不可行、正确与谬误之间错误地选择了后者,是最大的不完美。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结果,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酸小姐

出自俄国作家波米亚洛夫斯基的小说《小市民的幸福》。女主人公莲诺奇卡是一个目光短浅,精神空虚的千金小姐。由于失恋而成为忧心忡忡,痛苦悲伤的酸小姐。后比喻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女子。也泛指目光短浅、思想庸俗或感情脆弱、喜怒无常的人。

洗礼

本是督教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者口诵经文,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将受洗人的身体浸在水中,表示洗净原有的罪恶。也比喻斗争中的磨练和考验:经历过战火的洗礼。

泥足巨人特洛伊木马

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久攻不下,于是假装撤退,留下一具巨大的中空木马,特洛伊守军不知是计,把木马运进城中作为战利品。夜深人静之际,木马腹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特洛伊沦陷。后人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

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暗物质

暗物质(Dark Matter)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暗物质的密度非常小,但是数量庞大,因此它的总质量很大,它们代表了宇宙中26%的物质含量,其中人类可见的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5%不到(约4.9%)。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它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显地感受到。 暗物质存在的最早证据来源于对球状星系旋转速度的观测。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成、天文观测和膨胀宇宙论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约68.3%的暗能量,4.9%的重子物质,26.8%暗物质组成。

机会成本

指为执行一种投资方案而不执行另一种可行方案所损失的利益或收入。如一笔资金可投资于设备,也可投资于证券,则投资于证券所预期的收益,就是选择投资于设备这一决策的机会成本。计算机会成本是为了在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时提供效益比较信息。

边际效率

人们得到一件物品给你带来的新增加效益,随着你拥有该物品的增多,边际效益便递减,比如当你很饥饿时,你想吃面包,第一个面包的边际效益肯定比第二个大,第二个肯定比第三个大。

资本边际效率:一项资本额未来收益的折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额条件下的折现率。

边际效率是以马歇尔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中心理论之一,它与有效需求有直接的关系,其中又分为投资的边际效率和消费的边际效率,同边际效率本身的原理一样,这两种边际效率也是具有递减性的,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个人的收入增幅超过消费增幅,它们的函数公式分别为X=dR/dIC=C'+cY,边际效率递减和边际消费递减也是凯恩斯理论的重要假设与支柱,也是凯恩斯认为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和诱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光环效应

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不难发现,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发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销售,这都是光环效应的作用。

男女朋友之间也经常会出现光环效应。两个恩爱的人在一起,便会觉得双方身上都是优点,没有一点点缺点。这就是在刚开始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只是喜欢上了对方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优点,然后经过晕轮效应的扩大,才使自己觉得对方身上全是优点。

企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为大众了解并接受?一条捷径就是让企业的形象或产品与名人相粘连,让名人为公司做宣传。这样,就能借助名人的名气帮助企业聚集更旺的人气。要做到人们一想起公司的产品就想到与之相连的名人。

如一个人最初被认定是好的,则他身上的其它品质也都被认为是好的,有似爱屋及乌的原理。它指个人在敬仰、爱慕他人过程中所形成的夸大了的社会认知。光环效应在爱情和偶像崇拜中最明显。初中《思想品德》关于偶像与追星内容可以用到这一效应。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和去别人。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受到批评,心情不好这可以理解。但批评之后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该效应可以用于消极情绪的影响以及调控情绪内容的教学中。

高维空间

霍金提出了他的宇宙模型,给出了11维空间,认为要描述宇宙,XYZT(时间)4个未知数是不够的,要加到11个未知数之后,才能够解释宇宙的很多结构。宇宙是十一维的,由震动的平面构成的。在爱因斯坦那里,宇宙只是四维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现代物理学则认为还有七维空间我们看不见。

短板效应

短板效应又称木桶原理水桶效应。该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墨菲定律

这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工程师提出的,主要内容,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墨菲定律(英语:Murphy's Law),又译为墨菲定理、莫非定律,具体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 ... (展开)假设它不会发生。这句话迅速流传。在科学和算法方面,它与英文所谓的“worst-case scenario(最劣情形)同义,数学上用大O符号来表示。墨菲定律是其作出的著名论断,亦称墨菲定律、墨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例如,对插入排序来说,最劣情形即是要排序的阵列完全倒置,必须进行 n*(n-1) 次的置换才能完成排序。在实验上,证明了最劣情形不会发生,并不代表比它轻微的情形就不可能,除非能够很有信心的推论事件的概率分布是线型的。在文化方面,它代表一种近似反讽的幽默,当作对日常生活中不满的排解。

日常教学中,我们比较容易用到的是这样几个衍伸形式: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曾提出类似的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最高气温效应

每天最热总是下午2时左右,我们总认为这个时候太阳最厉害,其实这时的太阳早已偏西,不再是供给最大热量的时候了。此时气温之所以最高,不过是源于此前的热量积累。效应的启示:

现实中因为缺乏这种判断——一种未雨绸缪的认识,从而使一个又一个企业管理者败走麦城的,为数实在不少。因为在企业虎虎有生气、效益直线上升的当口,管理者最容易被那种热火朝天的景象挡住识别的慧眼。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可以不拥有渊博的知识,可以不是善于煽情的鼓动家,甚至可以连超常的勤奋都没有,但他一定要有敏锐的头脑和活跃的思维,能够捕捉坏苗头、发现新苗头和催生新苗头。

垃圾桶理论

荷兰有一个城市为解决垃圾问题而购置了垃圾桶,但由于人们不愿意使用垃圾桶,乱扔垃圾现象仍十分严重。该市卫生机关为此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第一个方法是:把对乱扔垃圾的人的罚金从25元提高到50元。实施后,收效甚微。第二个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逻人员的人数,成效亦不显著。后来,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设计了一个电动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感应器就有反应而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其内容还每两周换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结果所有的人不论距离远近,都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城市因而变得清洁起来。

在垃圾桶上安装感应式录音机,丢垃圾进去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效果远比那些惩罚手段好得多,既省钱,又不会让人们感到厌恶。同样,要解决学生在学习期间偷懒的问题,用监管和处罚的手段实际上也是很难奏效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成效主要还是要靠其用心努力。

安慰剂效应

又称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 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我将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类生理反应,但亦有人认为这是医学实验设计所产生的错觉。这个现象无论是否真的存在,科学家至令仍未能完全理解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同时存在——反安慰剂效应 :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反 安慰剂效应可以使用检测安慰剂效应相同的方法检测出来。例如一组服用无效药物的对照群组,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这个现象相信是由于接受药物的人士对于药物的效力抱有负面的态度,因而抵销了安慰剂效应,出现了反安慰剂效应。这个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非典期间,H1N1爆发等时间,我们多次看到我们队板蓝根的狂热购买,其实正是源自这一效应,作为老师,我们很多时候也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安慰剂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 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 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所以每次在学生失败后进行总结和问题原因分析,找到相应的方式方法就是十分必要的!

霍桑效应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责任分散效应

1964313日夜3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日常教学中,其实我们面对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址从传统道德的约束去理解,应该更多地向学生分析心理成因,并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

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我们在讲授关于从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行为仅一步之遥的内容中,破窗效应是非常符合的理论基础。

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 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 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 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在分析竞争的作用内容时,我们认为鲶鱼效应是对竞争其中一项积极作用的最好的阐释。

羊群效应

头羊往哪 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做出同样的内容。

在分析偶像与自我以及从众内容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学生偶像崇拜进行评价,而是应该更多地从心理成因上去分析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羊群效应的客观性,在运用它的积极意义为学生的成长指明正确的途径。

史密斯原则

提出者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史密斯,它的意义是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你就加入到他们之中去——竞争使人进步最快,合作让人得到最多。

横山法则

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

提出者: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

点评:有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无自决权便无主动权。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