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技巧 >> 高考政治十大类主观题型特点及其解题技巧
    
  双击自动滚屏  
高考政治十大类主观题型特点及其解题技巧

发表日期:2024年9月15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37977 次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份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赶紧去读一读,领会领会:

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生活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政府职能和坚持政府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描外经述对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1.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

解巧题技: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生活、哲学、政治生活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特型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生活、哲学、或政治生活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生活、哲学、或政治生活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

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

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2)一分为二的关系;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

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十、“综合探究型”主观题

探究类试题题型主要有:选择探究课题类;收集准备资料类;选择探究方法类;提出解决方案类;设计活动方案类;形成研究成果类。

探究类试题特点

1.关注社会热点。高考探究性试题以社会热点材料为情境,使试卷具有时代感,既能引导学生克服不良读书习惯,又能考查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2.关注地区热点。如山东实行自主命题以来,文综考试中政治探究性试题多是以一年来山东本地的热点材料为情境设置的。

3.体现人文关怀。体现人文关怀,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

该类试题更加注重体现新课改精神,更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该类题型关力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重点考查综合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

解题技巧:

(1)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展示形式类

研究方法一般有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小组合作法、比较法、文献查阅法、走访专家、上网查询法、社会调查法、讨论法、实验操作法等。

探究性活动的基本步骤一般有: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自我反思和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的形式一般有:论文、调查报告、建议书、活动展板、成果报告会等。

(2)建议类问题

要注意思维的拓展性,作答时要注意行为主体(如党、政府、社会、公民等,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要求)和正确运用政治术语。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三忌”,即忌空,抛开教材,缺乏知识底蕴,或脱离材料简单照搬教材的做法;忌乱,逻辑混乱,没有层次;忌寡,角度单一甚至重复。

(3)拟定主题或宣传标语类

①要把热点问题和教材中的主干知识相结合。语言要简洁,具有概括性、鼓动性。

②课题中包含的问题指向要明确,结构要清晰。

③要学会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这里课题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4)拟定提纲类

①通过关键词,联想相关知识,然后拟定提纲。

②解题时要做到“三谈”:谈原因和意义——结合教材知识;谈影响——辩证地看,既要看好的一面,也要看不好的一面;谈对策——结合书本知识,弄清两者关系。

例如: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有人说,长征精神不过是一种求生欲望,是在有生命危险时给逼出来的精神,对现在来说已经过时了。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对长征精神“过时论”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应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第(1)问知识限定为“社会意识”,属于批驳类设问。解答时首先应指出长征精神作为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它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长征精神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它没有过时。然后应点明长征精神“过时论”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做。第(2)问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要求回答的是如何弘扬长征精神,我们可以从学习长征精神、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等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红军长征的年代过去了,但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全民族的广泛认同,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这一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长征精神“过时论”抹黑历史,误导国人,贻害无穷,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坚决抵制错误思潮。

(2)学习长征精神,尊重长征的客观事实,理解长征精神的本质,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时代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增强民族凝聚力。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今中国大踏步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上演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国际文化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系国家形象,关系我国国际话语权,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于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可以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也可以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更容易捕获人心,赢得认同。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3)国内某学校举办活动,欢迎参加“汉语桥——孔子学院学员中国文化体验之旅”活动的师生,请你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主题就活动内容设计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第(1)问,首先结合材料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意义及其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然后要结合材料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第(2)问,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从中国实际和国外受众实际出发,需要正确意识的指导,需要尊重文化传播的规律即可。第(3)问,要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主题提出建议,所提建议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方式上要容易被接受,能激发孔子学院师生的兴趣。

参考答案:(1)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我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国际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把握世界人民的文化需求。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中国人民实践活动,发现中国之美,讲述中国精彩故事,同时也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需求,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保证国际传播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正确把握文化传播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故事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统一。

(3)组织孔子学院学员观摩并参与中国剪纸、皮影等文化艺术的制作和表演。展示并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文化、春节文化等。(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材料一 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陵,中华根魂。祭祀黄帝、保护黄帝陵始终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民国元年,孙中山先生亲自撰写了歌颂黄帝的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各派代表前往黄帝陵共同祭奠,毛泽东亲撰《祭黄帝陵文》,宣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1962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94年起,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专程到陕西参加公祭活动,陕西黄帝陵祭典的至上性、持续性,得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致认可。

材料二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保护文物,应当处理好城市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十三五”期间,文物保护工作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祭祀黄帝、保护黄帝陵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如何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利用保护的关系。

(3)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请你就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提两条方法论要求。

解析:回答第(1)问时抓住设问中的“保护黄帝陵”这关个键信息,再结合材料、回归教材,进而找到答题的突破口。结合材料来看,民族复兴需要一种精神力量,这说明保护黄帝陵是要获得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持;黄帝陵是一种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据此可以联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传统文化的作用等知识;黄帝陵祭典的至上性、持续性,得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致认可,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开展这种祭祀活动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属于限制性设问,作答时应明确矛盾分析法包括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对应分析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且符合要求即可。

参考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祭祀黄帝、保护黄帝陵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祭祀黄帝、保护黄帝陵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界闻名,祭祀黄帝、保护黄帝陵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祭祀黄帝、保护黄帝陵有利于海内外中华儿女爱国、爱家,团结统一,培养根魂。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祭祀黄帝、保护黄帝陵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展示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城市改造开发会带来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加大文化保护会影响城市开发,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城市开发中要坚持文物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③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3)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重在实践;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要树立创新意识;等等。(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