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政背景】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扩大油菜面积,支持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加大糖料蔗种苗和机收补贴力度。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持续整治“大棚房”。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加快推进受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加强气象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
(五)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
(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提升储备安全水平。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加大农产品走私打击力度。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消费监测分析。
(七)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推广散粮运输和储粮新型装具。完善粮食适度加工标准。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健全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二、【考点链接】
1.经济与社会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不愁吃”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消除饥饿和贫困的成功道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卓著。
(4)生产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居民家庭膳食品种丰富多样,营养水平不断改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平衡、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6)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障种粮农民收益,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7)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引领型规模经营,促进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主体多元转变。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中小粮食企业发展,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粮价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供需平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
(10)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
(1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涉粮外资企业加工转化粮食数量、产品销售收入不断增加。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成为促进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2)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中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促进国际粮食贸易繁荣发展。
2.政治与法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现在我们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
(2)政府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颁布和修订实施《农业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建设法治政府。切实强化市场意识和法治思维,牢固树立依法管粮、依法治粮的意识,依法推进双随机监管机制及涉粮事项向社会公开。建设阳光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依法推进双随机监管机制及涉粮事项向社会公开。
(3)政府的作用:管理和服务。深化粮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将继续遵循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构建粮食对外开放新格局,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7)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中国作为联全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形象,继续深入推进南南合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积极努力。
3.哲学与文化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现了这一点。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发生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坚持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具体历史的统一。立足本国国情,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
(6)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引擎带动作用,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统筹建好示范市县、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和优质粮食工程“四大载体”,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主义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的解决可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引领型规模经营,促进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主体多元转变。深化粮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三、【跟踪训练】
1.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下列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是:
①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粮食进口
②依靠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③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要用最严格的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④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白皮书提出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下列对这一战略理解不正确的是:
A.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要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提高粮食产量
C.要加强科技创新,用科技推动粮食的生产
D.在开放的环境下,解决粮食问题要更好地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我们必须确保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近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下列举措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
①落实和完善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发展科技,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②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④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耕地板结化、酸性化严重,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威胁粮食安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A.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B.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C.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D.提高耕地产出效率
5.下图表示某商品供求关系变化与价格变动的关系,其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均衡点。下列能导致均衡点发生如图变化的是:
①受国家补贴政策与市场影响,近年来我国活羊养殖数量大幅增加,市场需求低迷
②国家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大米劳动生产率
③为维护粮食安全,我国政府推动粮食最低收购价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
④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煤炭生产产量仍处在高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它关乎民生保障,关系社会稳定。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让粮食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能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农民的合理收益由政府实行价外补贴。“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的合理性在于:
①遵循了价值规律,有利于市场供需有效对接
②政府要科学调控,在重要领域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
③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
④以行政手段实施价外补贴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表明:
①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我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④世界格局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减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B.这归根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增强
C.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下降,消费结构得到改善
D.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
10.由过去“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表明: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存在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
②“吃不饱”到“吃得饱”的量变是“吃得好”的质变基础
③坚持适度原则,积极促进“吃不饱”向“吃得好”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会经历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在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粮食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中有降,而粮食需求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饲料用粮增长很快。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能正确反映我国粮食价格走势的是:
12.为了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
①保障耕地安全,发展规模化农业 ②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保护农民权益
③提高粮食进口关税,提高农业生产率 ④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粮食产出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新时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主线,坚持以“三权分置”重大理论创新为指导,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原因是:
①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②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④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粮食企业跨区域整合,打造骨干粮食企业集团。我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表明:
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C.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D.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
15.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大型跨国粮食集团,支持中小粮食企业发展,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这有利于:
①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控制力,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公正参与竞争
②改变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③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抗风险能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④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已从过去的供需紧张转向平衡状态,一方面,我国农产品中低端供给较为充足,另一方面,放心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又明显不足。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
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扩大产品种植范围 ②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 ④加快粮食加工转化,持续增加工业产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求进一步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三权分置”制度有利于:
①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经济形式
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提高土地配置的效率,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
④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8. 2019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习近平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做好“三农”工作,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河南省应如何做好“三农”工作,促进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都在1.2万亿斤以上,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提高近10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累计增长超过50%。
但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19年10月14日,国新办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粮食安全成就,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了解。白皮书称,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2013年以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并说明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材料一 2017-2022年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部分情况统计
注:国家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材料二 为做好2022年粮食生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央财政分三批累计下达补贴资金400亿元,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加快良田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推动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创新经营方式,培育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分赴田间地头,推动小麦促弱转壮;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谈谈我国怎样才能“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8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话题。
材料一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近1/3人口无法获得充足食物,人口数在短短一年内增加了3.2亿。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称,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增加到8. 28亿人,较2020年增加约4 600万人,占世界人口的9.8%。
材料二 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全球粮食危机苗头再起的背景下,我国建立全产业链务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粮食产前环节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快于粮食价格上涨;产中环节的生产要素投入上涨挤压了农户种粮收益;产后环节的粮食流通环节跨度大,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材料三 某区市场监管局对A公司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其仓库存放着无保质期和质量等级的大米。经查,当事人共购进涉案大米60袋,除剩余2袋大米已退给供货商外,其他大米已做成成品米饭售出。该区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责令A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给予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全球食物不足的可能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提出我国建好全产业链条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的有效办法。(6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知识,说明A公司为何会受到处罚。(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 话,系统阐释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三农'‘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 大国,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把住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要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培养农业科技队伍,重点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不竭动力。
材料二 中国高度关注全球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
命运与共,和衷共济 |
雪中送炭,授人以渔 |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指出,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指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中方愿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 |
中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1. 5万多吨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 |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积极作为,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8分)
(2)有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关注全球粮食安全是为中国谋利益。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6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特别是疫情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受阻或中断,粮食的国际运输变得更加困难。部分国家停止粮食出口,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屯粮抢购的现象。在此背景下,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2022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材料二 2023年1月6日,首届中国(海南)国际西甜瓜产业发展大会在三亚启动。海南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成熟的市场环境和资源储备,成为我国冬季北运瓜果的核心枢纽区。海南西甜瓜作为规模超百亿元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已成为海南农民致富和服务全国的王牌产业。而海南西甜瓜产业这张"甜蜜"名片也面临着种种挑战,人工成本高、品种单一、缺乏冷链运输和采后处理技术标准,直接影响西甜瓜品质和价值,省内基本无西甜瓜加工厂又导致产业链后端价值开发不足,造成海南西甜瓜产业难以“叫好又叫座”。
(1)某校举办了一场关于粮食安全的宣传活动,请你以“端牢饭碗”为主题,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就该活动拟写一份倡议书。(10分)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主题明确,逻辑清晰;③字数200字左右。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述如何更好地推动海南西甜瓜产业的发展。(10分)
24.大豆原产于中国,世界各国的大豆品种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种的。而进入新世纪,我国大豆自给率逐渐减低至15%以下,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某校高三学生围绕“保障大豆稳定安全供给”开展探究活动,搜集到如下资料:
中国大豆是非转基因大豆,单产不到美国、巴西的60%。在进口大豆冲击等影响下,受制于耕地不足、种植技术落后的中国大豆种植业逐渐陷入萎缩。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大豆生产的文件和政策。
■粮豆轮作,扩大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扩种大豆;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推广高产高油品种和良法良机。
■引导国有大型企业及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做好大豆收储、产销衔接;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积极承担大豆生产。
■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加大大豆金融信贷支持,扩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覆盖面。
■在逐步提高大豆自给率前提下,稳定大豆进口,推进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 |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保障大豆稳定安全供给的。(1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情况
|
总产量 |
播种总面积 |
谷物单产 |
数量 |
13730.6亿斤 |
1051.9万亩 |
425 公斤/亩 |
同比增长率% |
0.5 |
0.6 |
1 |
注: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为人均 400公斤。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牢牢守住 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扩大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和范围,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夯实收益基础;;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迅速成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其原因。(14分)
26.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为推动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2024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3方面14项重点任务。一是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拓展食物来源渠道。巩固提升产能,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科学开发江河湖海食物资源。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拓展食物开发新空间。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拓新型食品资源。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开发食用菌食品。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食物开发质量效益。加强食物开发基础研究,加快育种创新,构建食物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三是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升食物开发价值链。提升食物加工流通产业水平,推进食物产业集聚发展,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引导食物营养健康消费。
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说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B 6.C 7.A 8.C 9.A 10.B 11.D 12.B 13.D 14.B 15.D 16.B 17.C
18.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③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人才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⑤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促进绿色发展,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落实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理念。
19.主要成绩:粮食产量高;作物质量好(或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长快。(4分)
如何做:①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2分)②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1分)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1分)③国家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三农”的财政、金融支持。(2分)④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2分)⑤完善市场机制,优化城乡资源配置。(2分)
20.(1)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所有波动,但总体稳定(或始终高于耕地红线),(1分)农业科技贡献率逐年提升,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1分)为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根基与科技支撑,(1分)但我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粮食,(1分)说明我国粮食对外依赖度仍然较高,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1分)
(2)①充分发挥财政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作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②加强现代农业建设,为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粮食产量(也可以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安全等角度分析)。③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经营方式,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④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⑤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保数量,也要保质量,促进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让中国饭碗装满优质粮。(每点2分,任意答出4点得8分,若从贯彻创新、绿色发展理念等角度分析,可以酌情给分)
21.(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叠加地缘冲突;(2分)一些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利用国际旧秩序控制粮价,一些跨国公司实行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2分)极端天气导致全球粮食减产;等等。(2分)
(2)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使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保持合理价格,有效降低生产成本;(2分)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2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好粮食全产业链条,健全物流链、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2分)
(3)A公司违背了经营者应当遵循的公平、诚信原则,损害了消费者安全消费的合法权益,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6分)
22.(1)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政治保障,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我国粮食生产指明前进方向。②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为守住粮食安全提供制度支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③全面深化改革,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④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为守住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人才培育提供人才支撑。(如答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等角度也可以酌情给分,每点2分,共8分)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不断增强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当合理的。②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在维护本国粮食安全的同时,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的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③中国人的“饭碗"问题事关全球 粮食安全,中国解决自身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对世界的贡献。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每点2 分,共6分)
23.(1)示例:题目:自主与开放倡议书: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而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解决粮食问题的主基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端牢中国饭碗,同时我们也要通过举办粮食安全宣传活动,增强公民粮食危机意识,营造节约粮食的风尚。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构建多元化粮食进口格局,全面维护粮食安全。(10分)
(2)①坚持创新发展,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西甜瓜品种研发,实现品种多样化。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专业合作社,发挥规模效应,提高西甜瓜生产与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水平。③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西甜瓜全产业链,提高西甜瓜的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西甜瓜产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每点3分,答出3点可再得1分)
24.①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对外开放的基点,逐步提高大豆自给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大豆供给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调动大豆生产者的积极性;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大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6分)。②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挥中国大豆比较优势,与进口大豆进行差异化竞争,形成以品牌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稳定大豆供给(6分)。
25.经济信息: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播种总面积和谷物单产同比均有所增长;(2分)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粮食安全有保障。(2分)
原因:①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了粮食安全,提高了粮食产量;(2分)②完善收益保障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2分)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完善农业服务体系;(2分)④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发挥财政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2分)⑤充分发挥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2分)
26.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意见》对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有重要作用。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意见》有利于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拓展食物来源渠道,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