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单方面发起“贸易战”,可以看做是中美博弈的一个新起点。
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美之间有斗争,也有合作,整体来说,合作大于竞争。
从“贸易战”开始,美国开始落实把中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的国家战略,中美之间有斗争,也有合作,但明显以斗争为主。
2021年1月20日,拜登上台,到目前为止,拜登在对华关系中执行了“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义”。
这再次充分说明,中美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是长期性的,并不会因为美国某个总统的上下台而发生本质变化。
这也是我一直呼吁,对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复杂性要有心理准备的原因。
中美博弈,马上就将进入第四个年头了。
岁末年终,我把自己有关中美博弈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分享出来。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中美博弈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为中美博弈制造了很多“话语陷阱”和“思维陷阱”,以便模糊、掩盖美国为了维护其自身霸权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围堵和污蔑的本质。
中美之间的斗争,从来不是“自由、民主制度”与“极权制度”之间的斗争,更不是“维护规则的美国”与“破坏规则的中国”之间的斗争。
中美之间的斗争,本质上是中国面对美国的霸权,掀起的一场反霸权的斗争;也是中国面对美国的遏制、打压、围堵和污蔑,掀起的一场反遏制、反打压、反围堵、反污蔑的斗争;更是中国面对美国“下黑手”、“使绊子”,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得不发起的一场斗争。
在近四年的中美博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挑起斗争的是美国,不断发起进攻的也是美国。
中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掀起的对美斗争是一场被迫进行的斗争,也是一场正义的斗争,14亿中国人民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面。
二、中美斗争的根源何在?
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向中国发起“贸易战”的时候,国内很多人对中美博弈的本质还没有清醒的认知。在美国制造的“话语陷阱”和“思维陷阱”的误导下,有些人误以为是中国放弃了“韬光养晦”的战略,才导致了美国的打压。
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知。
美国为了维护其自身霸权,会对任何国家下手,绝不心软。二战后,美国不仅拖垮了苏联,也把自己的“盟友”日本打进“失落的30年”。
不管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要它威胁到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国就会“下黑手”、“使绊子”,美国就会遏制它、瓦解它、搞垮它、搞乱它。
中美矛盾在2018年后不断激化,根源还是在于,美国认定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从而对中国采取了遏制、打压、围堵和污蔑的政策,这也是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的原因。
三、如何理解中美矛盾?
如开篇所言,中美矛盾是结构性的、是长期性的。
从表面看,中美矛盾至少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传统国与国之间因为经济和科技竞争引发的矛盾。经济和科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是各国之间争夺的重点。谁掌握了新科技、新产业的主动权,谁就能拥有可以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谁就能拥有可以带来高收入的就业岗位、谁就能拥有一支更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面对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内的崛起,担心失去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和科技霸主的地位,因而一定会遏制、打压、围堵和污蔑中国;
第二,传统的地缘政治矛盾。在国际关系中,大国之间因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往往因为利益和势力范围发生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西方大国竞争导致战争的典型。现阶段,美国绝对不会坐视其霸权衰落而不管,因而一定会遏制、打压、围堵和污蔑中国;
第三,传统的意识形态矛盾。美国自诩为“世界自由、民主的灯塔”、“山巅之国”,对美国式资本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优越性深信不疑,对“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观深信不疑。美国绝对不能容忍一个在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上与美国格格不入的中国崛起,因而一定会遏制、打压、围堵和污蔑中国;
以上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三个传统原因,也是比较好理解的三个原因。
但美国遏制中国,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四、美国遏制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美国遏制中国,除了上述三个传统的因素外,还有两个不会公开言明的原因:
第一,美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思想。美国人种的构成,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最核心圈层,再扩展到欧洲的白人,最后扩展到黑人、拉丁裔和其他有色人种。美国社会的主流认知,对“非白人”等有色人种,有一种潜意识里的种族主义心态。当前,在中美博弈中,美国绝对不会亲口承认他们“看不起”、“鄙视”中国人等“有色人种”,但这种种族主义心态是深入骨髓的,具体表现在美国人在中美博弈中,具有一种傲慢、自大的心态,并推行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道逻辑;
第二,美国遏制中国背后的确有“文明冲突”的因素在里面。在国内,我们一般不太认可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这主要是因为从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等理念出发,我们并不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必然发生冲突的说法,相反,我们认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可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应该说,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想形态,也是未来中国有机会主导国际体系之后可以大力推行和弘扬的一种理念。但对于美国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维根深蒂固,美国深受“犹太教-基督教”传统影响,深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西方主流思想的影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无神论”国家、一个深受儒释道思想影响的国家,美国在理念、行为和认知层面,都缺乏认同。很多时候,美国不仅对中华文明缺乏认同,反而有一种强烈的反感和排斥。美国一些人甚至觉得,如果中国在中美博弈中获胜,将意味着美国“生活方式”的消失,而为了捍卫所谓的“美国生活方式”,美国人愿意战斗到死。实际上,这也是出于美国的一种误解和误判,中国对于美国走什么路、唱什么歌,根本不关心。只要美国不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对于改造美国,也完全缺乏兴趣。
五、中美博弈的五种主要表现形式
正是由于中美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是长期性的,中美博弈自2018年以来,已经在至少五个层面以不同的烈度展开和进行:
第一,“贸易战”;
第二,“科技战”;
第三,“资本战”;
第四,“舆论战”;
第五,“军事战”。
无论是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还是根据美国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公司创始人雷·达利欧提出的世界版“历史周期论”,中美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都难以消除,未来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六、如何研判下一阶段中美博弈的走势?
从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美关系下滑的速度之快、破坏性之强,相信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到现在估计还有很多人对于过去几年中美关系恶化的程度感到“意外”,但实际上,从逻辑出发,未来中美关系很可能会变得更坏、更糟糕。
在中美关系中,有两种相互对撞的趋势性力量,正在加速发展:
第一,中国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不会改变;
第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不会改变。
上述两种力量对撞,只会让中美在前面提到的五个领域内的斗争在今后变得更加激烈。
因此,我们要为中美斗争可能出现的最糟糕情况做好准备。
在排除直接战争后,中美关系在最坏的情况下,美国有可能对中国发起全面的贸易制裁和禁运——阻止中国的出口流向国际市场,阻止中国从国际市场获得必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粮食等战略物资,阻止中国使用美国主导和控制的国际金融体系等。
几年后,或许我们就会发现,相对于上述非战争最坏情况,当前中美在前面提到的五个领域内的斗争,其烈度和范围可能还算是比较温和、比较能接受的。
七、中美博弈的胜负手在哪里?
中美博弈、中美斗争、中美竞争,说到底还是中美两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取决于中美各自治理能力的高低,治理效果的好坏,其背后是中美各自治理体系的完善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出发,我们认为,内因才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就美国而言,其能否维持自身的霸权,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本质上来说取决于美国内部治理的效果。
对于中国来说,同样如此。
一个国家内部治理的效果,具体来说,有三个决定因素:
第一,这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背后是科学的思想、理念,健全、完善的制度和强大的执行力;
第二,这个国家秉持的方法论,就是能否坚持并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这个国家的国民精神状态,就是内部是否团结,是否能做到上下同欲,是否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如果仔细分析,在当前这个节点上,在上述三个方面,中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领先美国。
八、中美博弈的国际视角。
拜登上台之后,相对于特朗普在中美博弈中打没有章法的“王八拳”、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七伤拳”,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显得更有战略性,更深思熟虑一些。
特别是在国际社会,拜登政府一直心心念念想建立广泛的对华统一战线。
对于中国来说,则需要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和封锁,实现国际突围。
经过近四年的斗争,我们已经发现,美国自我吹嘘“朋友遍天下”,但实际上最核心圈层还是“五眼联盟”国家(新西兰基本除外),其次是欧洲国家。在中国周边的东亚、东南亚、中亚,以及在更远的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除个别国家和地区外,美国都无法让其他国家在中美博弈中明确“选边站”,更无法让其他国家为美国在中美博弈中“火中取栗”。
说到底,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大家都不是“傻白甜”,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其内政的延续,都要尽最大可能维护和实现本国人民的最大利益。
中美在国际上的“合纵”与“连横”,胜负手在于,中国和美国,谁更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品,包括和平、安全、稳定和繁荣等。
美国由于内部矛盾尖锐,目前在推动全球化方面处于收缩状态。美国很难在国内的重重压力之下,继续通过贸易和投资为其他国家“让利”,即便是这种“让利”可以让美国在中美博弈中获得一定的优势。说到底,美国在内部面临贫富分化、政治极化、种族矛盾和意识形态矛盾尖锐化的情况下,美国民众相对于去关心美国在中美博弈中的布局,他们显然更关心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更关心那些能影响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
相反,中国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继续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一带一路”、RCEP等,继续与全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与其他国家做大互利共赢的蛋糕。
同时,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产业体系、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有足够的杠杆,对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国家,造成足够的伤害和威慑。
这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不惧美国的重要原因。
九、关于“舆论战”的一些反思。
中国一直希望,在中国人民站起来、富强来、强起来之后,不仅要解决“不挨打”的问题,也希望逐渐解决“不挨骂”的问题。
这是中国当前十分重视外宣、十分渴望在外宣上有所突破的重要原因。
但实际上,我个人的体会是,根据传播学理论,传播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一个人现有的观点,而非去改变他已经持有的观点。
换句话说,外宣工作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去找到更多中国的“朋友”,而非是去改变更多中国的“敌人”,后者往往非常困难,做起来也经常事倍功半。
在美国和西方舆论占优的国家和地区,比如西方国家、中国台湾、部分中东欧国家,中国的外宣很难有大的突破。
这背后有一个基本的事实: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民众的主流认知,是由这个国家和这个地区占主流的意识形态和舆论决定的。
举例来说,在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和舆论整体上对中国有偏见、不友好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想突入美国的舆论场,去改变美国人的对华认知,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在国安法出台前的香港,以及当前的台湾,都存在这个问题。
不是同志们不努力,而是逆水行舟,难度太大了。
但是,在美国和西方意识形态和舆论不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恰恰是中国的外宣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
此外,美国对其他国家民众认知的影响,并非仅仅通过媒体来实现,而是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留学生奖学金制度,美国电影、音乐等流行文化,美国“世界500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等来系统性实现的。
这其实就是一种“大外宣”战略。
因此,中国要想在外宣上有所突破,第一,不能只看美国和西方国家,因为在这些国家,美国和西方的意识形态和舆论本身占有绝对优势,中国想打进去,改变当地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不能只强调媒体,要有真正的“大外宣”计划,包括留学生、学术交流、培训、互访、资助、合作项目等,以及中国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流行文化的渗透与扩散;
第三,中国优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实际上,华为、小米、OPPO、vivo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有高美誉度的产品,腾讯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取得突破的游戏,TikTok在全球超越谷歌成为访问量最大的互联网平台等,都有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与提升;
总之,我们的目标不能主要想着去改变我们的“敌人”,而要多想想怎么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圈子之外,去发现更多我们的“朋友”。
在广大亚非拉地区,恰恰是我们外宣可以发力、可以见效的地方。我们千万不要觉得,这些国家经济规模不大、国际影响力不强,因而忽视它们,从立陶宛的例子看,一个弹丸小国,如果被美国挑动,也能给中国带来不小的麻烦。中国的外宣,要更多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发展中国家,打一场21世纪“从外围到核心”、“农村包围城市”的“战争。
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全世界到最后只剩下“五眼联盟”国家、一些欧洲国家在骂中国,而其他国家都觉得中国很好,我们的外宣是不是已经算得上是很成功了?
十、如何看待中美博弈的终局?
我们一定要坚信,在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围堵和污蔑的时候,14亿中国人民进行的是一场反霸权、谋发展的正义之战,我们有着充足的道德和道义优势。
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坚信,以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治理能力、国民精神,我们绝对不惧怕美国的霸权,我们最终一定会取得这场世纪之争的胜利。
对于美国,我们还是要“放弃幻想、敢于斗争、守住底线、静观其变”。
未来,中美博弈的结果,一方面要看中国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看美国自身的衰落。
美国现在相对于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雷·达利欧在其新书中指出,一个“帝国”在衰落的过程中,财政、经济和军事等霸权是最先衰落的,而其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则有一定的惯性。
过去几年,美国源源不断地“印钞”,实际上是在将美国的危机进行转移,是在对美国的债务进行货币化,是在将财富从美国的债权国转移到美国国内。
中国接下来可能需要想办法“破坏”,至少是不能再无条件支持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只要可以源源不断地“印钞”,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军费,就可以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教育等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到最后这些都会转化为美国对中国遏制、打压、围堵和污蔑的力量。
当美国发债的能力受到限制,当美国的通胀长期处于高位,当美元的汇率开始趋势性下降的时候,就是中美“金融战”的分水岭。
中国目前在对美斗争中,坚持“斗而不破”,希望尽量不刺激美国提前与中国进行战略摊牌和决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同时,我们也要多想办法,在斗争中找到自己的“牌”,让美国有所忌惮,甚至是缓慢地促成、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
让自己强大和让敌人衰落,是斗争中的两个策略,都可以用。
对美斗争,需要勇气,也需要谋略,更需要智慧。
希望中国各个层面的专业人士都可以参与进来,找到美国的“七寸”,找到对美国施压的“点”。中国这么做,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为了“破坏”美国,而是为了减轻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打压、围堵和污蔑的力度。
从中长期看,对美斗争,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保持耐心”。
未来,有几个点值得关注:第一,如果美国爆发新的金融危机,将会对美国的经济实力带来严重打击;第二,如果美国2024年、2025年因为总统选举出现某种形式的“内乱”、“内战”,也会对美国的国家实力带来严重打击;第三,未来如果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完成国家统一,狠狠地打美国“一耳光”,将会严重瓦解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整体来说,美国霸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