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卡片 >> 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双击自动滚屏  
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发表日期:2024年5月23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351 次

两次移民潮一次元末明初、一次清初,现在的四川人几乎都是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移民过去的,人数超百万,其中李姓最多,其次张姓,还有邓氏、屈氏、甘氏、李氏、夏氏、李氏、洪氏、阎氏、董氏、梅氏等等。

湖广填四川是中国移民史上大规模、有组织的人口迁徙,影响深远,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四川整体的人口结构、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对后来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社会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种行为,而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湖广填四川发生的历史背景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由于刚经历完战争,国家满目疮痍,为了巩固统治,明朝不得不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政策,让湖广地区的人民到荒芜的地方进行农业生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达到人口平衡、繁荣昌盛的目的,整个移民活动一共持续了22年。截止1393年,四川的总人口数达到了180万,而移民人数超过了总人口数的50%

元朝末年,政治危机严重,全国频频爆发农民起义,徐寿辉领导了湖北地区的红巾军起义。明玉珍率领红巾军从巫峡进入四川,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农民政权,当时明玉珍带领的湖北士兵有20万之多,随行的还有他们的家属,估算起来大约有40万人,这些士兵和家属在明朝灭掉大夏政权之后留在了四川,从此成为四川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

与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相比,清朝初年的移民从顺治乾隆时期开始。由于洪武时期的移民政策推动,到了1600年,四川人口已经增加到近500万,但清初却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饥荒频发使四川人口锐减。

此外频频发生的战乱也是四川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1644年,张献忠带领部队进入四川,开始屠杀四川人民,在张献忠与明朝的战斗中,很多民众也被动伤亡,等到清朝进入四川之后,在当地形成了一种武装割据斗争,而受伤最大的依旧是人民。

清朝建立之后,吴三桂分封四川,导致叛乱不断,战争再次波及四川人民,很多无业游民也成为乡村无赖鱼肉百姓,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戮中,四川人口所剩无几,截止1668年,四川人口只剩7万人,原有的人口减员高达90%,四川全省人口不足50万人。

史书有这样的记载人烟久绝,尽成污莱,山麋野猪,交迹其中...官民庐舍,劫火一空...城中茅舍寥寥,询其居民,大多秦人

从顺治帝开始,清朝颁布了大量政策,鼓励居民迁徙,但因为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导致居民迁徙的意愿不高,移民人数并不多。后来眼看四川的人数越来越少,雍正意识到移民政策势在必行,于是颁布了更为积极的移民政策,所以才有更多湖广人民前往四川,这也形成了一个历史上长达100多年的移民高潮。

两湖地区和江西是移民主要地区

在明初时,明玉珍带领的部队人员多数来自湖北地区,其中以麻城孝感地区和江汉平原招募的当地士兵居多。根据弘治《黄州府志》记载,洪武24年,麻城县人口有10万之多,黄州府有60多万人口,而当时湖广布政司人口总数为400万,湖北不到200万,黄州府拥有将近40%的湖北人口,由此可知,当时湖北人口的人口密度很高,很适合人口迁徙。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江西、湖南地区的百姓外逃避难来到了麻城,因此移民运动的人口来源包括湖北地区,江西还有部分湖南地区的民众。

清朝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由于两湖地区距离四川较近,同样成为四川人口的主要来源。

当时移民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659年到1682年,第二阶段为1683年到1795年,第三阶段为1796年以后。

在第一个阶段,清朝推行垦荒令,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极大阻碍,原因是原先无业主的土地经过开垦者开发为熟田之后,很多地主说这块田是他的,进而对垦荒的农民进行巧取豪夺,而无业主的土地并不减免各项差异杂费,这极大的打击了垦荒农民的积极性。

1668年,云南道御史徐旭林说,垦荒令行至二十余年而未见成效,同时四川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德地也呼吁朝廷进行招垦政策的变更。

1671年,清朝规定贡监生员民人垦地20顷以上,试 其文义通者,以县丞用;不能通晓者,以百总用,一百顷以上,文义顺者,以知县用;不能通晓者,以守备用,也就是耕地种得好可以当官。

同时将四川垦荒收税年限放宽到5年,5年以内不收税。现任文武各官招徕流民三百名以上,安插得所,垦荒成熟者不论傣满,即升其各省候选州同、州判。县丞及举贡、监生有力招民者,授以署县职衔,系开垦起科,很多四川人民依靠娴熟的开垦技术当上了官。

但是这两项政策治标不治本,没有解决前面提到的两个主要问题,所以全国移民规模依然不大。

1673年吴三桂叛乱,在四川土地上又鏖战了7年,等到1680年结束时。很多从湖广陕西迁徙过来的移民,又遭到了一次大规模屠杀。

到了1683年,清朝继续推行垦荒令,规定只要是数年没有人开垦的土地,就算抛荒,后面不管谁来主张是他的,该土地都算开垦者的。这项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垦荒者最需要解决的矛盾,从而开启了湖广填四川的第2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四川政治相对稳定,没有大的叛乱发生,很利于移民。

于是,清政府又制定了4条政策进一步鼓励垦荒:

一是经济上限制地方官吏对移民进行勒索

二是外省移民与当地居民同等对待

三是在政策上要对移民四川的外地人进行优待

四是加强户籍管理,巩固移民成果。也就是防止人员过多流动,需要查明移民者的年龄,姓名,籍贯,造册移交给四川查核。

在第2阶段,每年的移民人数高达数万人,因此数量十分可观。

1796年以后,四川人口逐渐填实,农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四川开始有稻米向外输出,逐渐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产米基地,到第3阶段时,移民规模就大为减少,只是陆续零散的向四川移民,移民工作进入尾声。

研究表明,清初的移民主要来自于湖南、湖北、江西、陕西,两湖地区和江西地区的移民占了总移民的60%

清朝对移民给予的奖励及影响

经过湖广填四川,大量外地居民在四川定居,对于经济恢复产生极大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当地建立完备的水陆驿站。最开始朝廷通过军事移民走的水路,沿江而上,带动了水陆驿站的建造,但是没有建设陆路驿站,随着大批移民迁徙过程,陆路驿站建设也逐步完善,形成了完备的水陆两地驿站。

移民大量从江西进入湖北,然后通过中转站麻城进入四川。麻城有4个乡,这4乡中的仙居、亭川、太平都是高山峻岭,很不适合农业生产,只有麻城邻区的孝感乡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利于农业耕种,因此这些农业技术完善的居民定居四川之后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湖广填四川推动了商贸繁荣,人们交往频繁,促进内部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流,推动了当地语言和外地语言的融合,湖广居民主体语言压倒性辐射使湖广话成为四川官话,在双方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戏曲文化,比如川剧就是吸收了江苏昆山曲、安徽和湖广的皮黄戏、陕西的秦腔形成的川剧文化。

另一方面,移民人员到达四川定居后,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加强与同乡人的联系,成立了各种会馆,比如湖广会馆,江西会馆,会馆联络了彼此的感情,交流了商贸信息,促进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当了娱乐场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湖广填四川历史上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元末明初,历史背景是蒙古屠川之后四川人口经济在元朝一直没有恢复过来,这次移民大概有50万以上;第二次是发生在明末清初,历史背景也是因为大屠杀导致人口锐减,第二次移民超过100万。下面我们一一来看。

一、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的原因

我们知道四川号称是天府之国,自古就十分的富庶。特别是在南宋时期,四川的税收收入有时竟达到南宋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可见当时四川的富庶程度。当时四川的人口也超过1300万,有人甚至说有400万户2000万人。可是因为在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南下时四川等地抵抗十分激烈,给蒙古军造成重大伤亡。而进攻四川的又是比较凶残的蒙古大汗蒙哥,于是他举起屠刀大肆屠杀四川军民,仅在成都一地就屠杀了120万到140万人。经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四川人口由原来的1300万下降到只有60万到80万之间,四川也由天府之国变成了人间炼狱。此后在元朝统治期间四川人口和经济一直没有恢复,税收收入在全国处于倒数,成为全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后来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先是徐寿辉部将明玉珍带领十几万军民进入四川,后明太祖朱元璋又大力推行江西湖广,湖广填四川的政策,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祖先正是那时从江西吉安移民到四川的。四川人口在这期间恢复到150万人,大部分的人口增长都是因为移民的增加,因此推断这次移民总体人数应该超过50万人。

二、第二次湖广填四川的原因

在明朝末年四川人口恢复到了600万人,可是后来在张献忠、清军、吴三桂等势力的共同作用下人口又锐减到60万人。至于这次四川大屠杀的主要凶手现在还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张献忠屠杀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清军屠杀的并嫁祸给了张献忠,个人认为这双方都有参与屠杀。反正不管是哪一种,其结果是四川又一次变成了人间炼狱。

后来康熙年间清政府又不得不推行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政策。不仅如此,全国许多其它地区都有移民迁徙到四川。这次的移民规模更大,人数超过100万。朱德总司令的祖先正是那时候从广东韶关迁徙到四川的。

三、有四川是中国的幸运

此后四川人经过不断的繁衍生息,后来又重新成为人口大省,川渝未分家时人口更是突破了1亿。在抗日战争中成为大后方,300万壮士出川从军有力的支援全国抗战,为国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还诞生了包括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等人在内的一大批开国元勋。可以说中国有四川这块风水宝地真的是太幸运了。

南明内乱

张献忠余部并没妥协和投降,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率领农民军向南退走,如果此时南明与大西军合作抗清,也许四川将来的局势就会大大改观,四川人的内水也没有那么多。

曾英(南明):想从重庆走?看我的弓箭答应不答应!

孙可望:那我就折了你的箭!

李定国:砍了你的头!

曾英战死。

曾英的义子李占春与于大海率领剩余明军转战重庆涪陵:孙可望,你给我等着!

孙可望:毛都没长齐的小子,爷爷会怕你?

孙可望游走云贵抗清,后改投永历帝,却用武力挟制了永历朝廷。

朱容藩(南明)假称奉永历帝命封楚王世子天下兵马副元帅,邀请李占春加入了南明。

朱容藩:你去把重庆的李乾德收拾了。

李占春于是带兵攻打重庆李乾德。

吕大器(南明):朱容藩是假的,他是矫诏自封副元帅。

李占春:敢骗我?朱容藩你胆子不小。

李占春掉头攻打朱容藩,朱容藩败死云阳。

李乾德说服杨展与袁韬、武大定合兵抗清,势力最大的杨展与袁、武磕头认了兄弟。

李乾德:杨展这小子坏得很,肯定没我们好日子过,我们把他咔嚓了吧?好处均分?

李乾德与袁韬、武大定合谋杀了杨展,自己独自兼并了杨展的队伍。

孙可望:杨展冤枉,请帝发兵讨伐!诛杀李乾德这逆臣!

永历帝:我说话有个屁用?你想打就打吧……

孙可望派手下能将刘文秀入川攻打重庆,走投无路的李乾德投水自杀;武大定、袁韬皆降。

孙可望可没忘了占据涪陵的李占春,派张虎持书招降:李占春,归顺我南明,我保你吃香的喝辣的!

李占春:呸,你杀我义父,这账还没算呢,要我投降,除非让我义父活过来!

李占春在群猪寺被击败,单骑入华山当了道士,后被逼投降了满清。

孙可望持军功逼迫永历帝封他为秦王,驻守贵阳,俨然以皇帝自居。

永历帝忍无可忍,命朝臣吴贞毓等人召李定国护驾,事情败露后,孙可望赐吴贞毓自缢并斩吴以下十七朝臣,南明史称十八先生之狱。

1656年,李定国迎接永历帝到昆明。

孙可望大怒,失去了永历帝这块权力招牌,谁还听他的?次年带着十万大军兵从贵阳出发兵进云南,意气风发要给李定国好看,哪知道十万大军出去,最后仅剩下50余骑逃回,这脸可丢大了!

孙可望一不做二不休,投降了清朝,要借兵复仇,后来还真给他办成了,出卖给清朝西南军情,最终导致李定国和西南抗清武装失败。

南明内乱,十几年互相攻伐不断,打仗要兵要粮,从哪儿来?四川老百姓承受了这一切!

清朝也没闲着。

三、清朝剿四川

清朝前前后后花了30余年在四川的大地上战斗,四川义军和百姓的鲜血染红了每一寸土地,开出了一朵不屈之花。

1、豪格占成都

1647年春,曾是明大将左良玉部下总兵,后在左良玉病逝后投降满清的李国英,带着肃亲王豪格进军四川,占领了成都,命其部下张德胜驻守此地。

张德胜与明降将齐联芳不和,齐联芳杀张德胜,清军又杀张德胜,成都被战乱按在地上来回摩擦,成都空,残民无主,强者为盗,聚众掠男女屠为脯。继以大疫,人又死,是后虎出为害,渡水登楼,州县皆虎,凡五、六年乃定。

粮食早就被抢光了,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瘟疫四起,城中能喘气的没多少了,连山中的老虎都可以跑到城里溜达晒太阳了,成都州县,老虎比人多……

11月,清军因孤军深入被迫撤出成都,顺带带走了还能喘气的老百姓,走到绵阳,全部杀了,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

四川人有股血性,明军和张献忠怎么打,都是汉人的事,再苦再累都能忍,如今满清来占四川,那就不得行,拿着锄头也得上,大不了人死鸟朝天。

四川军民的永不停息的反抗,迫使清军集结保宁,退出了成都。

1652年七月,吴三桂与李国翰派遣军队攻打四川,守将刘文秀弃成都逃走。

等待四川人的是永不妥协的战斗,四川人看不到黎明,那便与黑夜作伴。

战火毁不掉四川人骨子里的血性和韧性。

2、围剿夔州十三家

1651年,离开广西后大顺军余部在李来亨的率领下在川东鄂西建立根据地继续反清,以夔州为中心休养生息,活着的四川年轻人再次放下锄头,拿起刀枪,加入这支明朝在大陆抗清最后一支队伍。

1662年,康熙下旨20万大军围剿夔州十三家义军,战事异常惨烈,义军多次突围均告失败,不得不四处转战。次年陷入绝境的义军小头领刘体纯选择自缢而亡,郝永忠、袁宗弟被俘杀;16648月,义军首领李来亨被10万清兵围困于茅麓山,李来亨散发钱财给将士,让他们突围逃命,自己携全家自焚。

清军四山搜剿扫穴无遗类,夔州十三家无一漏网

3、三藩之乱

吴三桂再次攻入四川,刮地三尺,收索民脂民膏以作军需,部下拿着鸡毛当令剑,勒索居民,十室九空,或涉深山穷谷人迹罕到之地,尚不得免……生灵涂炭,怨声满路征调烦苛,怨愁之气,酿成瘟疫,上南之人,死亡甚众,再一次把四川架在火上烤,最后是农苦于徭役,商苦于暴税,兵苦于战阵。

四川人就如一头老牛,四川就如一架快散架的破车,谁也不知道是牛先累死还是破车先垮掉。

吴三桂病死,康熙终于扭转了战局不利的形势,开始腾出手来处理让清朝一直头疼的四川问题。

1680年,清军入川,由于三藩之乱,导致清朝物资捉襟见肘,面对入川主将赵良栋,王进宝等人向清廷要粮的求援,康熙发出了一份上谕,惟蜀路运粮,最为重要,宜于所复城池,村落,遍访贼积米谷,悉行察收。

话摆在这儿了,朝廷没粮,自个儿想办法,是偷是抢,看着办吧,我不要过程,我只要结果。

败兵奔驻雅州,名山两地,民间谷豆荞麦尽掠,鸡鸭牛羊尽杀,瓦屋茅舍尽毁。人民无依,悉赴川西谋生,这便是当时四川真实的写照。

清朝平定四川之后,1685年的统计人口数据出来了,王骘在《条陈太和殿采运楠木疏》中说,以通省之户口总计之,仍不过一万八千九十余丁,是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也就是说,四川这块大地上,能够呼吸的只有九万多人了!

清初张烺在《烬余录》说出了造成四川人员天量减员的原因:今统以十分而论之,其死于献贼之屠戮者三,其死于摇黄之掳掠者二,因乱而相残杀者又二,饥而死者及二,其一则死于病也。

当然这是给康熙帝看的,但比例比较真实,除开缺粮饿死、瘟疫中丧生的3成人口比例,其他的都毁于战火,我们数一下在川乱战的队伍就知道有多惨了:张献忠两次入川;姚黄起义;明朝、南明与张献忠互斗;清朝镇压起义军、吴三桂叛乱以及平定四川土豪势力。

四川打到最后真得快没人了,别说耕种,就是活下去都是个问题,这才有了第二次湖广填四川。

清朝再续湖广填四川

巴蜀大地,曾经的天府之国,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地位,都不能让她一直荒着,但是康熙也拿不出银子来,因为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康熙帝在1684年颁布《招民填川诏》,让湖广再填四川。

湖广民有毂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今特下诏,仰户部饬行川省、湖广等处文武官员知悉,凡有开垦百姓,任从通往,毋得关隘阻挠,俟开垦六年外候旨起科。凡在彼官员,招抚有功,另行嘉奖

大白话就是说,湖广的老乡们,你们人多地少,我给你们找了块好地儿,到四川去开荒吧,沿途官员谁也不准当着,否则我给你急。老乡们,种地还可以考取功名哦,当地官员办事得力,我也不含糊,想要什么尽管说。

有些家有几分田地的人不想去冒险,由不得你,负责事务的大臣直接把村子一村人打包强行入川,用你的钱办好他的差使,两全其美的事,多好啊。

有些人本来就失去了土地,很光棍地上路了,只要人不懒,还会害怕巴蜀大地养不了人?

有些人脑袋好用,百废待兴,这不是发财的好机会吗?啥都不说了,带着银两就直奔四川。

这些外来的四川人的勤恳终于恢复四川的生机,直接推动了移民潮,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这对于百姓有着无法抵御的诱惑。

到乾隆四十一年,四川人口开始进入饱和状态,朝廷正式限制移民,四川再度恢复成富饶的天府之国

清末《成都通览》中曾说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并非夸张。成都东山区域(市区以东到龙泉山的浅丘低山区域)聚集了大量从广东、福建、江西一带的移民,统称为东山客家,生活在洛带、龙潭寺、石板滩、西河、十陵等地区,他们说的便是具有四川独特韵味的土味广东话,住处也保持着客家建筑的特色,他们成了成都的新主人。

当今四川人的包容性的来源就是来自此处,从不排外,也没法排外。

土地有区域限制,可人心没有,这就是四川人。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