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动态】教育部考试院:高考怎么考?如何关联教学?
立德树人 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考内容改革进展及成效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高考内容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载体,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直接影响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质量。
十年来,高考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铸魂育人的有效途径和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风向标;从能力立意走向素养导向、从单一评价走向多维评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范式;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同向同行,实现了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十年来,高考命题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理论和实践体系,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凸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研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十年来,高考命题不断完善考试内容,创新考查形式,丰富评价手段,强化保障措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落实立德树人,实现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
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考系统性地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逐步由注重智育评价的人才选拔,向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载体转变,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是聚焦铸魂育人,夯实信仰之基。高考不断强化考试的育人功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考试内容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将显性考查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用精品试题让学生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
二是紧扣时代脉搏,培养时代新人。围绕每年的重大时代主题,精心选材和设计试题,采用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呈现方式,在考试内容中巧妙融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彰显五育并举,引导全面发展。高考命题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等方面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以德引领、以智为基、体美劳强力呼应的内容改革之路。教师反映:从试题中深刻感受到高考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考查和引导,各学科均充分发挥育人优势,挖掘育人素材,探索育人规律,形成了高考育人合力。
二、科学服务选才,实现高考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为国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高考命题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服务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
一是提升选才效度,考查关键能力。高考注重考查支撑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能力,有效鉴别学生发展潜质。通过优化考查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等途径,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让善于独立思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
二是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情境。高考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创设情境,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把课本知识与“具体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三是突出思维品质,强调开放灵活。高考持续优化试卷结构,创设新的题型,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如新高考英语推出读后续写题型,将“阅读”与“写作”深度结合,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媒体评论:高考开放性灵活试题的增加,体现了鲜明的综合素养考查导向。中学反映:高考命题反套路、反对背素材,材料来源于生活,接地气,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难以发挥作用。
三、有效引导教学,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高考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与高中教育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逐步形成“招-考-教-学”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育人格局,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主渠道。
一是遵循课程标准,引导中学依标教学。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内容限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查;考查要求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深度不超过其规定的层次,引导中学做到应教尽教,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二是注重以考促教,服务教学提质增效。高考命题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引导教学把精力放在讲透课程重点内容上。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平和中有新意,灵活中见潜力,实践中出真知,引导中学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果和作业效率。教师普遍认为:考试与教学的衔接越紧密、越一致,教师、学生的负担就越轻;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考教衔接,就是对“双减”的最好呼应和落实。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助推育人方式改革。近年来,高考内容改革、高考综合改革、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并行推进,面临新老高考衔接、新旧课标交叠。通过开展学情调研,分析考试数据,制订科学的命题策略,在考试内容覆盖上保持平衡,在命题素材选择上保持平实,在试题设问上保持平和,在试卷结构设计上保持平稳,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有利于教学有序开展,为各项改革平稳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教师普遍认为:高考命题结构科学合理,稳中有新,增强了中学把握课标理念、用好新编教材、构建有效课堂的信心。
高考内容改革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性工程。十年来,在推动改革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完善命题工作体制机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高考内容改革提供全方位保障。一是加强质量标准建设。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历经3年时间深入研究,于2019年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国家和高校的选才需求与素质教育育人目标联通,建立起科学合理、导向明确的考试评价体系,为高考内容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二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教育部出台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和命题工作学科秘书队伍建设的文件,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强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命题队伍培训,不断强化教育考试机构命题能力建设,推动新时代高考命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国家题库建设。国家教育考试题库建成了具有征集试题、研磨审校和统计分析等多功能、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统,为高考命题提供高水平现代化技术支撑。
十年来,教师和学生都深切感受到高考考试内容和呈现方式发生的变化,认为高考内容改革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公平等方面收效显著。中国高考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我们也深切认识到,我国高考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是超大规模、极高利害性的考试,高考内容改革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高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出发,坚持“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提升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水平,奏出人才辈出的交响乐,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