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高考九大学科命题:把握思维才是解题密码
    
  双击自动滚屏  
高考九大学科命题:把握思维才是解题密码

发表日期:2024年6月10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411 次

高考九大学科命题解析:把握思维才是“解题”的密码

 

聚焦“思维”设置命题成为本届(高2024届)高考九大学科试题鲜明的共同特征,在不同学科上又突出对不同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考察。那么,顺应高考命题趋势,学校教师应如何基于“思维”进行更好地教学?本文综合分析了高考试题对学科思维和思维品质的考察,同时给教师聚焦“思维”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202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通过对各门学科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次高考试题的设计注重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联系学科知识,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题方法的灵活程度。试题命制着力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学科思维和思维品质的考察、加强教考衔接的实施三大方面。这其中,9门学科共同围绕思维设置命题显然成为本次高考的一大亮点。

九大学科命题如何彰显思维含量?

一、语文——鼓励开放式学习,强化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指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好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今年语文高考试题发挥以文育人的学科优势,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针对青少年思想的灵活性、敏捷性,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促使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语文考题未必有标准答案,但回答必须有自洽的依据与推断,这就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要求。如新课标I卷写作试题——“答案与问题,聚焦新科技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问题的多与少的话题,引发学生们进行思考和写作。值得注意的是,命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并非让学生做出简单的判断,而是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与社会观察,通过辩证地分析与思考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再有全国甲卷的古诗文阅读题《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颔联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出现一个缺字。比起缺字到底是哪一项答案,考题更在意学生对于缺字的推断依据,考察其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数学——优化题量设置,强调数学思维

数学试题内容贯彻改革要求,注重整体设计,以减少题量的设置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新课标I卷第12题和全国甲卷理科第5题,通过应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方式而减少计算量。还有新课标II卷第19题的三个分层设问,学生可以通过基本方法大幅度化简计算过程。试题充分体现多想少算的设计理念,意在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突出对理性思维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不仅如此,今年高考数学还重点考查了综合应用能力。如新课标Ⅰ卷第5题将圆柱与圆锥结合,综合考查侧面积、体积的计算,强调学生对原理、方法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考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重视对学科理论本质属性和相互关联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另外,试题通过创新设问方式,设计全新的试题情境。如新课标Ⅰ卷第19题以等差数列为知识背景搭建思维平台,引导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领悟数学方法,发展其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

可见,如今的数学学科不再是刻板的题海战术能够攻克,学生需要吃透学科原理与方法,在不同的新情境中用最优解的方式解决疑难,以最少的时间解构难题才能获得高分。

三、英语——加强内容创新,发展思维能力

本着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为目标,高考英语试题加强内容创新,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I卷阅读D篇选取的语篇遵循了解现状聚焦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的逻辑进行设计,考查学生对每个环节关键内容的准确理解,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II卷阅读D篇选取的语篇探讨分析了当前AI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到来的AI革命,需要学生推断理解词组意义、提炼概括关键信息、解读分析段落大意、总结归纳作者意图,体现了高考对学生分析、概括、推断等多种思维能力的考核。

四、物理——注重科学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推理论证、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等要素,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和批判,予以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格与能力。

鉴于中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今年高考物理试题更加注重科学思维的考察。如新课标卷第26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物理模型建构能力,学生需要从新颖的表征方式获取关键的物理信息,从而解出答案。

全国甲卷第22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实验知识解决问题,引导教学重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做到学思结合。

新课标卷第26题采用新颖的表征方式描写物理状态,要求学生通过速度坐标系获取粒子的运动信息,建立粒子速度空间和运动空间的关联,建构正确的物理图景。这一试题强化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的考查,要求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五、化学——深化学科本质,发展抽象思维

化学作为一门依赖于实验又注重理论的学科,需要学生深刻掌握化学原理各方面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归纳和推理论证,发展其抽象思维。

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就在于综合考察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推理和迁移创新的科学思维,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例如,新课标卷第8题选取点击化学合成法合成聚硫酸酯为素材,从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出发设计问题,考查聚合反应途径、聚合物稳定性等有机化学必备知识的同时,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推理、迁移创新的科学思维。

化学试题的设计注重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与探究能力,向学生渗透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兴趣,落实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这一教学目标。

六、生物——突出实验探究,激发创新意识

实验探究能力是优秀人才的鲜明特征,今年高考生物试题多维度考察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全国甲卷第30题的实验方案设计考察学生运用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解决新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灵活解决新难题,突破思维定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除此之外,新课标卷第32题要求学生对于检验血液样品中病毒HIV的实验方案有多种设计,给予学生丰富的思考空间。可见,本次高考在命题上着重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探究问题,对思维方法、思维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考生物试题在不断创新呈现形式,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新课标卷第5题以PCR产物电泳结果图来展示杂交实验中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这种新颖的试题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遗传学基础,还需要具备遗传规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样命题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七、历史——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分析能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察,这一改革方向在高考历史题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首先,以文综全国甲卷第42题通过呈现学者关于20世纪世界城市发展变迁的示意图为例,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任务。这一试题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解读图示信息,还需要他们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深入分析,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其次,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非认知因素,进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今年高考历史命题设计就增加了生动性、真实性,如文综全国甲卷27题以清代小说的刊印传播和被禁为素材,以及文综新课标卷第28题借佃户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好处的清代农业知识试题,都生动鲜活地展现了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强化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

这些生动真实的情境问题设置,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刻,分析问题时更加准确、透彻,同时也渗透着对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引导。

八、政治——关注推理过程,培养逻辑思维

科学思维方法在思想政治学科的高考命题中尤为突显,这不仅有助于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从而达到对他们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想政治学科试题通过开放性的命题设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并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如文综新课标卷第38题,让考生以市人大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就终止经开区申报省级化工园区决定作出说明,要求学生在法律依据的基础上站在新角色与新视角上阐释行为原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体现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

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促使我们用严密性、一贯性的思维看问题,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或个别结论。思想政治学科高考命题强化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察,体现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要求,努力发挥考试在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积极导向作用。

文综新课标卷第23题,以地铁客流与票价之间的关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现实问题的系统性、条件性,考查学生对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后间逻辑关系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正确使用假言判断和有效进行演绎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在探索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文综新课标卷第39题通过大南坡村的美学赋能乡村振兴案例,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旨在检验并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矛盾运动的观点思考问题。

九、地理——聚焦思维品质,选拔创新人才

重视学科原理考察,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地理学科高考试题聚焦于多种思维的考察,助推学生创新性、综合应用性、灵活性能力的提高。

全国甲卷6-8题,以阿拉斯加某冰川上生长的冰川老鼠为案例,要求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内涵,准确理解岩屑、矿物和矿物质的关系以及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差异,调用相关知识和原理对问题进行分析。这以过程促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的创新性与灵活性。

新课标卷6-8题,以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发现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综合问题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传统上被认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区为何能发育出雨林”“被普遍认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较为贫瘠的喀斯特地区为何能长出参天大树的问题,考察学生解题过程中运用到的联想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进行推导,达成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聚焦思维,我们该如何优化教学?

高考是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针对今年高考题目所展现的鲜明特色,我们围绕学科思维与思维品质两大维度梳理了相关教学策略,旨在助力教师有效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1找准六大突破点,培养学科思维

如何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参与课堂,培养学科思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从五个突破点发力,找到学科思维的抓手

第一,对于每一个单元和每一课的思维目标进行清晰化的表征。以此识别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学习建构过程遵循怎样的思维进阶路线。

基于布鲁姆教学评一致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师在表达教学目标时要询问自己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问题:在时间有限的学校和课堂里,学什么对学生是最重要的?

教学问题:怎样计划和传递教学内容才能让教学产生高水平的学习?

评估问题:怎样选择和设计评估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正确信息?

一致性问题:怎样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之间保持一致?

第二,知道教学中学生思维处于哪一个水平。

比如我们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当一个学生他能够把古诗词的诗文含义复述出来时,他知其文;知道文章作者所处历史环境,并对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的时候,他知其人;在文人所要表达的整个主体思想的背后,能够提炼概括诗词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价值、社会意识形态,他知其义。

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是层次性推进的,识别学生的思维层次水平,才能帮助引导他们。

第三,明确学习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形式和方法。思维型教学从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五个原理指导教学,每一个环节,学生都会用到对应环节情境状态下所要用到的基本思维方法。

以科学为例,在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中,每个环节所卷入的思维方法都各不相同,如下图所示。因此,教师需要识别学生在每个环节中所能用到的思维方法,使思维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

比如在提出问题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势必要指导学生基于大量观察和感知去进行归纳、概括、甄别,从而去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发现一些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疑问,疑问的过程就体现了思维方法的训练。

第四,利用思维型教学原理设计问题链。在问题情境中,教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的时候,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下一个问题做准备。

下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复杂化表现,通过问题链的层层推进,最终助推学生的思维水平进阶到足够解决复杂情境下的复杂问题。

第五,做好思维进阶的分析,进行知识之间的关联。义务教育新课标和高中新课标核心概念体系和思维训练体系是一致的,无论是在哪个阶段进行教学,都要做好具体学段学生思维水平和前后思维的一个关联,在不同的阶段给到学生不同的思维的支持。第六,借助图示技术发展思维能力和品质。不同的学科课堂都要识别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形式,基本思维形式有四种: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思维,识别它们并借助图式技术让思维可视化,将使得社会化的建构成为一种可能。

2逐个击破,精准培养五大思维品质

2024高考中,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是考察的关键,基于五大思维品质,我们应当对症下药,分别找到培养策略。

1. 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指的是训练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这要求学生在形成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上具有深度,并通过概括能力的训练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来实现。

2. 灵活性灵活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概括迁移能力,善于组合分析,并能得出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

训练方法包括知识、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和立体思考。

3. 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品质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表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的想象,以及阅读文艺作品和科幻作品来提高创造性。

4. 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分析性地评估思维材料,策略性地解决问题,全面性地考虑问题,独立性地形成见解,并正确性地得出结论。

训练方法包括鼓励独立思考,提出质疑,排除无关信息干扰,以及训练自我监控能力。

5.敏捷性

敏捷性指在正确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即快速准确地抓住学习内容的本质,并迅速解决问题。训练方法包括提高阅读速度,学会速读等技巧,以及通过练习提高思维的速度。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