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全凭个人见解准备教案。这一阶段的备课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材、课程标准以及学生情况的理解,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习惯,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第二次备课:在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查阅名师教案、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和录像资料等。通过对比和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己在第一次备课中未考虑到的内容,以及别人备课中的优点和可借鉴之处,进而吸纳别人的智慧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进行,教师需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这一阶段主要是总结课堂上的得失,分析哪些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进,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做出调整。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层变革。
对于于漪老师提出的“三次备课”观点,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科学且富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论。
首先,它体现了教师独立钻研的精神。第一次备课要求教师不依赖外部资源,全凭个人见解准备教案,这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形成独特的教学视角和思路。
其次,第二次备课则强调了广泛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性。通过查阅名师教案、观看课堂实录等方式,教师可以吸收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这种开放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教师快速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第三次备课强调了反思和总结的必要性。通过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未来的教学提供宝贵的参考。这种持续的反思和改进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因此,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观点不仅符合教学规律,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要求教师既要有独立钻研的精神,又要有开放学习的态度,还要具备反思总结的能力。这样的备课过程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