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4.11.15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有人看到逃跑的奴隶,有义务将其“物归原主”;如果奴隶逃跑、毁坏作物或反抗,他们会被施以鞭笞、剁脚、火刑等各种酷刑。即便如此,马克思却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现代工业就不可设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私人财产,没有人身自由
③奴隶有一定的劳动自主权,但必须依附于奴隶主
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哥达纲领》指出:“在现代社会,劳动资料为资本家阶级所垄断;由此造成的工人阶级的依附性是一切形式的贫困和奴役的原因……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情,对它来说,其它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这一论述:
①强调工人阶级只有消灭雇佣劳动制度,才能摆脱被剥削的地位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经济独立性和社会不平等
③把农民视为“反动的一帮”,否认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
④认为工人阶级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摆脱贫困和奴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语句是对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描述:
①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②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③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具爱尔兰工人的尸首
④有巢氏,始衣皮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对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一②一①一④ B.③一②一④一① C.④一③一②一① D.④一②一③一①
4.欧文认为,对于人性的正确认识将消除人间的一切仇恨和愤怒,只有进行完善的道德教育,改善人们的理性,才能保证有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社会。傅立叶一直幻想用和平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希望得到有钱人和社会名流的支持。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从道德角度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未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依据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等普遍原则,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突破重重迷雾,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发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1919年,五四运动像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21年,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式宣告成立,带领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复兴和辉煌。由此可见:
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②五四运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地位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七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也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②推翻了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第一次实现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据统计,1952年和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如下表所示:
经济成分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个体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6.9% |
71.8%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0% |
7.1% |
由表中信息可知,我国在过渡时期:
①逐步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资本主义经济展现出较好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④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人才,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初步得到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可见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①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创造性地建立健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
③增强了国家实力,有力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实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第一次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对这一论断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通过革命推翻旧的社会制度,能够打破落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B.通过改革能够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C.改革与革命在根本性质上一致,两者并无区别
D.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中央集中统揽,全国大协作,集举国之力推进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表明:
①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政治保证
③文化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文化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毛泽东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为此,新时代我国推进文化建设必须:
①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②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③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高度警惕、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史典籍中蕴含大量朴素的矛盾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古文“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阐述和分析新时代我国处理和解决矛盾问题的基本方略,增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矛盾观的深刻性。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注重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②能为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
④坚持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任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习近平指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忘老祖宗,始终走正道、善于闯新路,让理论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这表明在新时代必须:
①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勇于创新,敢于否定一切传统思维和发展模式
③在伟大的社会革命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④把理论创新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好制度,是能够有效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一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下列分析能够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①该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②该制度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有利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③该制度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能确保国家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④该制度的实行消除了民族差异,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自觉的历史主动精神,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有利于构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理论:
①回答了时代之问,是契合实践所需的科学理论
②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部分
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丰富了生产力的时代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这份减贫事业的“中国答卷”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写下生动注脚。这说明: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用于各国国情,能造福人类社会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立足伟大实践,能引领时代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超越条件制约,能激励人民奋勇前行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聚奋斗伟力,能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生产桌子、棉布的同时,也根据生产力的条件生产出了生产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孜孜不倦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但终究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经过28年浴血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奋战在扶贫一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中央果断决策和科学部署,全国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护人员星夜驰援、坚守防疫前线….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党的二十大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我们把握制度优势带来的机遇,运用制度优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如何彰显我国制度优势的。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擘画蓝图、接续探索、矢志奋斗。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两个转变”,到党的八大的“两步走”、党的十三大的“三步走”、党的十五大的“新三步走”,再到党的十九大“两步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进行顶层设计,作出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分阶段分步骤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1)结合材料和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的。(10分)
(2)202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请以此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6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150-200字。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C |
B |
D |
A |
B |
B |
D |
B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C |
C |
C |
A |
B |
A |
A |
D |
选择题解析
1.C【解析】本题援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语句作为试题情境,要求学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对该语句进行解读,考查学生“辨识与判断”等学科关键能力,体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了基础性考查要求。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基本矛盾,故①错误。根据材料所述,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对奴隶拥有所有权,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逃跑被视为财产的丢失,奴隶主通过残酷的刑罚阻止和惩罚奴隶逃跑或反抗,揭示了奴隶制度的残酷性,因此②正确。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没有劳动自主权,③错误。马克思的经典语句说明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故④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
2.B【解析】本题选取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哥达纲领》中的文段作为情境,要求学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读,考查学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等学科关键能力,体现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突出了基础性的考查要求。由于劳动资料被资本家垄断,工人阶级不得不依赖于资本家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这使得他们在经济上具有依附性,处于弱势地位,难以摆脱贫困和奴役,工人阶级只有消灭雇佣劳动制度,才能摆脱被剥削的地位,因此①正确,②错误。“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情,对它来说,其它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表明把农民视为“反动的一帮”,否认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故③正确。上述论述并未提及工人阶级摆脱贫困和奴役的途径和手段,④不选。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
3.D【解析】本题以描述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语句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人类社会不同形态特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辨识与判断”等学科关键能力,体现了“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突出了基础性的考查要求。“有巢氏,始衣皮”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类最早用树叶、动物毛皮做成衣服的情景,④排在第一位。“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遭受地主剥削,为了缴租纳税而将家里的田地卖光,只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的社会现实,故②排在第二位。“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具爱尔兰工人的尸首”是对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中爱尔兰劳工悲惨境遇的深刻反映,揭示了他们所承受的苦难和不公,以及他们在推动美国工业化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但被忽视的角色,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③排在第三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原则,描述了理想社会中劳动和分配的关系,故①排在第四位。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4.A【解析】本题以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观点为试题情境,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正确评价,考查学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等学科关键能力,体现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突出了基础性的考查要求。欧文的观点表达了对人性、道德教育、理性、政治制度和法律之间关系的看法,强调了道德和理性在构建理想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从道德角度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未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①正确。傅立叶主张以改良的手段来改造社会,幻想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通过各种方式想得到有钱人和社会名流的支持,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依据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等普遍原则,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未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故②正确,④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因此③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
5.B【解析】本题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了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故①正确。五四运动并未确立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因此②错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③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故④不选。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
6.B【解析】本题以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论述作为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等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了基础性的考查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也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又具有伟大的世界性意义,因此①和④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从政治上推翻了“三座大山”,但从经济上看,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顺利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消灭了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故②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故③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
7.D【解析】本题以1952年和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为素材,考察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了基础性的考查要求。由表中信息可知,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未体现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因此①不选,③和④正确。虽然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不能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展现出较好的发展韧性和活力这一结论,故②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8.B【解析】本题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增强了国家实力,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提供了实践佐证,也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因此①和③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故②错误。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第一次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故④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
9.C【解析】本题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革命和改革等必备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革命通常是指通过激烈的社会变革,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①说法正确。改革则是在现有的社会制度框架内,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使社会制度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故②说法正确。革命和改革在根本性质上并不是一致的,而是有区别的,因此③说法错误。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在不同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发挥各自的作用,故④说法正确。综上,本题要选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正确答案为C。
10.C【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话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材料并未体现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故①不选。党中央集中统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航天事业的领导是其取得辉煌成就的政治保证,因此②正确。全国大协作,集举国之力推进航天科技创新,体现了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故③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④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C【解析】本题以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相关论述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探究与建构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应用性考查要求。根据材料所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发展,因此①说法错误,②和③说法正确。同时,新时代推进我国文化建设要立足国情,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故④说法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A【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传统矛盾观进行新的阐述和分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因此①和③正确。这一思想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但并不能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提供具体方案,故②和④错误。
13.B【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探究与建构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综合性、应用性考查要求。新时代,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①正确。善于闯新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事业发展,要求我们要既要勇于创新,辩证地对待一切传统思维和发展模式,又要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因此②说法错误,③正确。理论创新并不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故④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A 【解析】本题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考查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有效保证,因此①和②正确。该制度并不能确保国家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也没有“消除了”民族差异,故③和④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
15.A【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趋势,创造性地提出的概念,这一理论创新深化了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因此①和②正确。“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故③错误。“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代表着生产力的质态跃升,但并未拓展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故④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
16.D【解析】本题以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学科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其理论的科学性,立足伟大实践,能引领时代发展;在于其制度的优越性,凝聚奋斗伟力,能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因此②和④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非适用于世界各国国情,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现代化发展道路,故①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条件下通过中国人民的实践创造形成的,它不能超越条件的制约,而是在特定条件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故③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评分细则 :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4分,若学生仅回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即可给4分,若作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可替代给分)
②人们根据生产力的条件生产出了生产关系,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4分)
③手推磨、蒸汽磨分别代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两者分别决定了封建主、工业资本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印证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4分)
18.(12分)
①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2分,若学生答出“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结论给2分,若答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2分)
②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分)
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④在革命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6分,若答出一个“结合”、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主心骨)、毛泽东思想、指明方向(或最终实现),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答出三点可得6分)
19.(12分)
①在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中,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归纳材料给1分,“坚持党的领导”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给3分)
②举全国之力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彰显了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归纳材料1分,显著优势3分)
③依靠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归纳材料1分,以人民为中心3分)
(若作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给2分)
20.(16分)
(1)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4分)
②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扬斗争精神,凝聚人民的实践伟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分,若答出“党的六种能力”可给3分,答出“四个伟大”可替代给3分,答出“四个自信”可替代给3分。)
(2)示例:①青年一代应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②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③顽强拼搏,勇于砥砺奋斗;
④刻苦学习,锤炼品德修为,历练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6分)
(评分说明:“响应号召”“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历练本领”各2分,答出任意三个方面可给满分,若答出“立足实践”或“抓住历史机遇”可替代给2分,其他言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