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5题 每题2分 共50分)
1.张某用名画仿制品冒充真迹,并以真迹价格卖给陈某。下列行为与张某行为违背的民法基本原则相一致的是:
A.某旅行社强行要求游客购买“纪念品”,否则不发车
B.王某在某市场上卖菜,经常将缺斤短两的蔬菜卖给顾客
C.小李以工作为由拒绝照顾生病的母亲
D.某公司以“样貌不符”为由拒绝了大学生杨某参加面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
①两位同学相约周日去少林寺玩,其中一位同学无故爽约
②顶楼住户在楼顶养鸽子,影响其他楼层住户而引起纠纷
③某商贩占道经营影响交通,被市容部门处以五千元罚款
④张某跳广场舞音响声音大与他人发生争执,晕倒被送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购房者A听信某房地产开发商B在其售楼处现场屏幕、沙盘、公众号等处发布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宣传内容,签订了购房合同。后来得知,“九年一贯制学校”属于正在规划中的项目,但在涉案广告中未注明,据此A要求解除购房合同。在本案中:
①A和B是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的主体 ②纠纷涉及的是双方之间的人身关系
③开发商的行为违背了诚信的基本原则 ④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AI换脸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别人的脸换成自己的脸。这段时间很多人都被换脸的视频刷屏了。但也有网络主播运用人工智能软件进行换脸直播,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多位“知名演员”,相应主播因此人气大涨,直播带货销量大增,也引起了大量纠纷。从民法典的角度讲,换脸直播:
①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因为未经允许使用他人肖像
②换脸直播纠纷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侵权行为
③侵犯他人的人格权,因为使用电子技术编辑他人肖像
④侵犯他人的荣誉权,因为造成知名演员社会声誉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黄某通过社交账号登录某读书软件时发现,在没有“添加关注”的情况下,“我关注的”和“关注我的”页面中出现大量社交好友,且能够相互查看对方的阅读信息。黄某将该社交软件和读书软件开发者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删除好友数据、停止展示读书记录并赔礼道歉,法院经审理支持了黄某的请求。由此可见:
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获取、处理他人的个人信息 ②民法优先调整民事主体的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③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合理、正当、必要原则 ④法律保护个人信息,维护公民网络生活安全有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上高二的招娣认为父母给自己取的名字太封建、落后,学习《法律与生活》后她了解到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于是想改成自己喜欢的名字。对此,你可以给她如下提醒:
①如果想要自己更改姓名,需等到成年以后
②取名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③变更姓名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④自然人姓氏必须与父或母一致,不得选取父母之外的姓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小刘去年承包了村集体山地来种植橘子树,果园收入较好。年中,他以120万元的价格从开发商那里购买商品房一套,办理了房产转移登记,并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今年他想扩大果园经营,将自己在村里的一间自建房卖给了本村正在申请宅基地的村民小李,依法办理了过户手续。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刘取得种橘子树这片山地的用益物权 ②小刘取得商品房所有权和所在地块的建设用地所有权
③小李获得了宅基地的所有权 ④小刘将农村的自建房出卖后,如果再申请宅基地,将不予批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某古筝艺术培训机构的刘老师从某合法网站下载了一幅摄影作品,作品清晰地呈现了某教师正在专心致志地辅导学生学习练习古筝的画面。随后他又从另一网站下载了一首8岁女孩乐乐参加古筝比赛部分音乐片段。未经允许,他就将图片和音乐放在自己培训机构网站主页宣传,用于招生工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刘老师侵犯了摄影作品中该教师的肖像权 ②刘老师侵犯了摄影作品著作权人的发表权
③刘老师侵犯了相关著作权人的复制权 ④乐乐无民事行为能力,不享有作品著作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甲公司于2024年3月1日申请S智能锁实用新型专利,4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5月9日,乙公司与甲公司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获得该智能锁专利产品销售权。乙公司在某电商平台的店铺上传该专利证书,并将专利证书中专利权人改为“乙公司”。为此,甲公司将乙公司诉至法院。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公司未经许可泄露了甲公司的商业秘密
B.乙公司的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违法行为
C.甲与乙两公司民事纠纷的法律关系客体是S智能锁
D.2034年4月2日前,未经许可他人无权使用该专利
10.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则称为受要约人、相对人或者承诺人。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属于要约的一组是:
①某烤鸭店柜台标明烤鸭“每只38元” ②甲公司向数家商场寄送了产品价目表
③法院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车辆拍卖公告 ④房东向租户乙发了一份租赁协议草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夏某想在暑假期间带孩子出国旅游,为此,她与一家旅行社签订了合同,本次旅游费共计3万元,他支付了2000元作为定金,同时合同还规定了2000元的违约金条款,以补偿任何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然而,在出发前一周,该公司突然宣布取消本次活动,无法履行合同约定,导致夏某心情非常低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旅行社是在出发前一周告知取消本次活动故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②夏某可以要求旅行社双倍返还定金
③夏某可以要求旅行社赔偿精神损失费
④夏某可以要求旅行社返还定金并支付违约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一位名叫阿丁的作者写了一本名为《向左走,向右走》的小说。该小说被Gigi丁改编成漫画后,被认为是一次完美的演绎。但是,阿丁认为Gigi丁未经授权使用了他的小说内容,将Gigi丁告上了法庭。本案中,Gigi丁的行为:
A.未经小说著作权人同意,侵犯著作权 B.是对阿丁小说的完美演绎,不构成侵权
C.是对作品的合理使用,不侵犯著作权 D.修改原小说,侵犯了阿丁的著作人身权
13.檀某某在某农业机械销售公司购买一台联合收割机,支付28万元价款。过保修期后,该收割机着火自燃,造成檀某某损失202200元。消防部门认定起火原因为收割机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围可燃物蔓延成灾。檀某某起诉请求收割机生产商赔偿损失。对此案例分析正确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如果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消费者或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生产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且这种责任不受产品保修期的限制。 |
A.因为产品已过保修期,故檀某某应自行承担责任
B.根据消防部门认定结果,收割机生产商应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
C.收割机着火自燃不能预见,属于不可抗力,应适当免除当事人责任
D.收割机生产商生产有明显质量缺陷的产品致人财产受损,应承担过错侵权责任
14.丙商行门头牌匾年久松动,一日因大风而坠落,将正在步行的杨某砸伤致其入院治疗,后杨某将丙商行诉至法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本案适用一般侵权行为的过错责任原则 B.丙商行无论有无过错都应承担侵权责任
C.大风属于不可抗力,丙商行无需承担责任 D.丙商行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予以赔偿
15.陈某驾驶电动三轮车路过关某家门口时,有一只小狗突然冲到车前,陈某为躲避小狗造成三轮车侧翻,受伤后住院治疗花费共计2万余元。陈某主张其摔倒系躲避关某饲养的狗追咬所致,要求关某赔偿。关某辩称,这是流浪狗,原来在邻居家,邻居出门旅游,让自己喂养几天。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关某的邻居是小狗的主人,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B.关某受邻居托付暂时喂养流浪狗,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C.如果陈某不能证明关某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关某不需要承担
D.本案适合无过错侵权责任,关某不论有无过错,均应承担侵权责任
16.2024年10月13日,75岁的王老太拽着公园座椅抻拉身体,左右摇摆锻炼。突然,老化的座椅翻倒,王老太倒地摔成腰椎骨折。王老太的家属要求公园管理方赔偿,双方协商不成遂诉至天心区法院。依据《民法典》,法院应判决:
①公园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根据过错推定原则,应在过错范围内承担侵权责任
②座椅为公共场所设施,公园无责任,王老太应承担全部责任
③王老太作为老年人,应对自身安全尽到相当的注意义务,应对损害承担大部分责任
④公园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根据无过错侵权原则,应在过错范围内承担侵权责任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17.甲与乙为同一平房院落的居民,甲住在北房,乙住在南房。乙在南房屋顶安装监控设备一台,正对甲大门拍摄。甲要求乙拆除,乙以装在自家屋顶上为由拒绝拆除。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以下对案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违反了民法的平等原则 ②乙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③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应向甲道歉 ④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李某甲与李某乙系上下楼的邻居,因李某甲家水管破裂,水漫延至李某乙家,导致李某乙家电视机损坏。李某乙向李某甲索赔,李某甲以物业维修不及时导致水管破裂为由拒绝,双方因赔偿问题多次引发纠纷。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双方应该本着便利生活、团结互助的原则处理纠纷
②李某甲侵犯了李某乙的合法权益,应给予一定数额赔偿
③物业作为主要责任方因其工作失误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④李某甲不存在主观故意,所以可以免除其赔偿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王某在一幼儿园家长微信群冒充教育培训机构老师,发送虚假信息。通过让幼儿家长点击带有设定内容的链接,收集家长的手机号、幼儿姓名等信息,并将信息数据售卖给当地教育培训机构,从中牟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冒充教育培训机构老师收集信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②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幼儿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③幼儿不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应由家长主张其权利
④教育培训机构购买家长和幼儿个人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下列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父母未尽抚养义务的,可以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
B.子女被收养的,对亲生父母不再有赡养义务
C.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和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是相同的
D.子女放弃继承权的,可以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
21.董大爷夫妇退休在家养老,两人的积蓄和退休金较为充裕。董大爷的女儿董某与其丈夫经营一家工厂,后倒闭负债,生活困难,无力支付赡养费。由于不满老人未拿出积蓄资助自己渡过难关,董某长期不回家看望老人。董大爷夫妇因赡养问题与女儿董某发生纠纷,各执一词。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法律规定成年子女应尽的义务
②董大爷夫妇虽未履行资助女儿的义务,但董某仍要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③董某经济较为困难,可适当减少经济赡养,但不能免除精神赡养的义务
④董大爷夫妇可与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口头签订成年意定监护书,确定今后的权利与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林某离婚后与赵某结婚,赵某有一个儿子小赵已参加工作,一个女儿小小读初中,婚后小小和他们一起生活。林某的儿子小林未成年,和其母亲一起生活。两年后,赵某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林不用赡养林某 ②小小成年后对林某应尽赡养义务
③林某对小林没有抚养义务 ④小赵对林某没有赡养义务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2014年,老马与妻子离婚,协议约定9岁的女儿小马由妈妈抚养,老马每个月给女儿1500元抚养费直到她满18周岁。2024年,小马考上大学,要求父亲给自己缴纳学费,购买9000元的电脑和3000元的手机,并继续支付每月1500元的生活费。老马没有同意,女儿便一纸诉状,将他告上法庭。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小马虽然考上大学,但并未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没有经济来源,故法院应当支持其诉求
②小马已经成年,且没有因为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故法院不应支持其诉求
③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老马应继续支付女儿的花费
④即使老马不再支付小马上大学的相关费用,小马也要赡养老马,因为这是子女的法定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张女士生下女儿小米(化名)不到一年便离家,未对女儿尽过抚养义务。22年后,小米再听闻母亲的消息时,竟是被母亲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被索付赡养费,小米表示拒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促进家庭关系和谐,需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则
②行使权利不能超过正当界限,张女士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③张女士有遗弃未成年子女的行为,法庭会判决其承担责任
④若张女士体弱多病或生活困难,小米不能拒绝赡养张女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郑某年过七旬,育有一儿一女,他主动提出到养老院生活,子女同意平均承担费用。两年后,儿子出现经济困难,想把老人接回家完全由自己照顾。女儿表示,如果老人想继续住在养老院,她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只要儿子经常看望老人即可,儿子表示同意。最终,郑某继续住在养老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老人的养老意愿应当受到子女的尊重 ②儿子赡养老人的义务可通过约定免除
③子女应当依其经济条件承担赡养义务 ④子女协商是处理赡养问题的较好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26.张某与李某签订合同,将其经营的丝绸门店转卖给李某。合同约定:李某需要在一年内按月分期付款向张某付清门店费用;李某将自家一件名贵古董交给张某予以质押。李某按照约定支付了一个月的款项后,又与他人签订丝绸门店(该门店与张某门店同街相望)购买合同。嗣后,李某不再按约向张某支付款项。张某决定提前终止合同,私下将名贵古董卖给了王某,王某当场取走该名贵古董。
结合本案,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合同履行的原则角度,说明张某决定提前终止合同的合法性。(4分)
(2)指出本案中名贵古董所有权的最终归属,并说明理由。(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和乙为邻居,甲在其宅基地范围内翻建房屋时没有按照当地建房习惯预留出合理的滴水空间,房檐距离乙家房屋过近,以致下雨时雨水沿房檐滴到乙家房屋外墙,导致乙的房屋墙皮脱落、木地板受潮开裂。乙多次与甲交涉,但双方始终未能就解决方案达成一致。乙遂诉至人民法院,请求甲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沿房檐滴到自己家的房屋外墙,并赔偿地板等损失。甲辩称,翻建房屋是自己的权利,他人无权干涉。
请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对乙的请求和甲的辩称加以评析。(9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材料一 甲无人机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技术转让合同,其中约定:甲公司将其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权转让给乙公司,乙公司支付相应的技术转让费用,如任何一方违约,违约方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10万元。合同签订后,乙方如约向甲方支付了定金9万元,甲无人机公司却因故未能按时交付相关技术资料,导致乙公司无法正常使用该专利技术,乙公司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金并双倍返还定金。
结合材料一,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乙公司的诉讼请求是否会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并说明理由。(8分)
材料二 李某承包了王某的责任田,在使用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喷洒农药时,因操作不当,机器脱离指定的飞行路线并从天降落,将坐在庭院里纳凉的王某砸伤。经司法鉴定,王某被评定为十级伤残,李某对其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达十万余元。王某将李某诉至法院,请求赔偿,法院支持了王某的诉讼请求。
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说明法院支持王某诉讼请求的理由。(7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海某与李某结婚并育有一女。2018年12月,双方协议离婚并约定,女儿由母亲海某抚养,父亲李某每年支付女儿抚养费5000元,直至其年满十八周岁为止。2019年底,女儿改随母姓。此后,李某便未再按离婚协议支付抚养费。后经多次催要未果,海某便以孩子的名义将李某诉至法院。
李某辩称,海某擅自更改孩子的姓氏,自己可不再承担抚养义务。
(1)根据所学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母亲海某是否有权利给女儿改姓。(4分)
(2)根据所学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李某因为女儿随母姓不再支付抚养费的做法是否合理。(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甲现已94岁高龄,妻子去世多年,无住房,视力残疾,平时出行不便,需要看护,在其长子家中生活10年,家庭矛盾较深,其他子女均无照顾意愿。苏甲要求入住养老院,因每月需缴纳费用等与子女发生争议,苏甲起诉请求判令6名子女每月每人支付赡养费500元,并每月到养老院探望一次,法院予以支持。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法院支持苏甲诉求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B【详解】张某用名画仿制品冒充真迹,并以真迹价格卖给陈某,违背了诚信原则。B:王某在某市场上卖菜,经常将缺斤短两的蔬菜卖给顾客,违背了诚信原则,B符合题意。A:某旅行社强行要求游客购买“纪念品”,违背了自愿原则,A与题意不符。C:小李以工作为由拒绝照顾生病的母亲,未尽子女责任,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C与题意不符。D:某公司以“样貌不符”为由拒绝了大学生杨某参加面试,违背了平等原则,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2.C【详解】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①:两位同学相约周日去少林寺玩,其中一位同学无故爽约,不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①排除。②:顶楼住户在楼顶养鸽子,影响其他楼层住户,顶楼住户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没有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涉及到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②正确。③:某商贩占道经营影响交通,被市容部门处以罚款,是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处理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双方不是平等主体,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③排除。④:张某跳广场舞音响声音大与他人发生争执,晕倒被送医,涉及到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④正确。故本题选C。
3.A【详解】①:本案反映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因此A和B是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的主体,①符合题意。②④:该纠纷是购房合同纠纷,涉及的是房屋,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涉及的是双方的财产关系,不是人身关系,②④不符合题意。③:开发商发布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宣传内容,但在涉案广告中未注明其属于正在规划中的项目,误导消费者,违背了诚信原则,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4.B【详解】①:未经本人同意使用肖像,属于侵犯肖像权,换脸直播因为未经允许使用他人肖像,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①正确。②:肖像权体现了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人身关系,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②排除。③:未经允许,使用电子技术编辑他人肖像,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肖像权是人格权的一种,③正确。④: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换脸直播没有侵犯演员的荣誉权,④排除。故本题选B。
5.D【详解】①:并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绝对不得获取、处理他人的个人信息;在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且征得被收集者同意等情况下,是可以获取和处理他人的个人信息的,①错误。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对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但不能说优先调整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②错误。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材料中读书软件及社交软件在未充分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处理用户个人信息,违反了这一原则,③正确。④:法院支持黄某的请求,判决社交软件和读书软件开发者停止侵权等,这体现了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以维护公民在网络生活中的安全和有序,让公民能够在网络环境中放心地使用各种服务,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正确。
6.A【详解】①: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改变自己的姓名。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他们需要变更姓名,可以由本人或者其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提出申请进行变更登记。而招娣现在上高二,属于未成年人,若想自己决定更改姓名,需等到成年以后,①正确。②:公民取名时确实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样才能保证所取名字符合法律和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②正确。③:民事主体变更姓名、名称的,变更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其具有法律约束力,③不选。④: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④不选。故本题选A。
7.B【详解】①:小刘承包村集体山地种植橘子树,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所以小刘取得种橘子树这片山地的用益物权,①正确。②:小刘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拥有该商品房所有权,小刘拥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②排除。③: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小李通过购买小刘的农村自建房,获得宅基地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③排除。④: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因此,小刘无权继续申请宅基地,④正确。
8.B【详解】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某美术培训机构的刘老师从某合法网站下载了一幅摄影作品,作品清晰地呈现了某教师正在专心致志地辅导学生学习的画面,侵犯了摄影作品中该教师的肖像权,①正确。②:著作权人的作品已发表,刘老师并未侵犯摄影作品著作权人的发表权,排除②。③:未经允许,刘老师将图片和音乐放在用于古筝培训机构主页宣传,侵犯了作品著作权人的复制权,③正确。④: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种类,是指权利人针对特定作品依法享有的支配和获取利益的权利。乐乐无民事行为能力,但享有作品著作权,④错误。
9.B【详解】AB:乙公司在某电商平台的店铺上传该专利证书,并将专利证书中专利权人改为“乙公司”,乙公司的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违法行为,不是未经许可泄露了甲公司的商业秘密,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本案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客体不是S智能锁,C不符合题意。D: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为1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甲公司于2024年3月1日申请S智能锁实用新型专利,因此2034年3月2日前,未经许可他人无权使用该专利,D不符合题意。
10.B【详解】①④: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某烤鸭店柜台标明烤鸭“每只38元”,价格明确具体属于要约;房东向租户乙发了一份租赁协议草案,内容明确具体,并且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属于要约,①④正确。②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拍卖公告、招标公告、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要约邀请。甲公司向数家商场寄送了产品价目表、法院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车辆拍卖公告,均属于要约邀请,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
11.C【详解】①:旅行社取消活动,即使是在出发前一周告知,也已经构成违约,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①排除。②: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②正确。③:违约责任的赔偿通常为实际损失,精神损失费一般不在赔偿范围内,除非合同中有特殊约定或者法律有明确规定,③排除。④:旅行社违约,夏某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如果合同中规定了违约金条款,也可以选择要求支付违约金。但是,定金和违约金一般不能同时适用。因此,夏某可以要求旅行社返还定金(不是双倍返还)并支付违约金,④正确。
12.A【详解】AB:我国法律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本案中,Gigi丁改编未经小说著作权人同意,侵犯著作权,A正确,B错误。C:Gigi丁的的改编不属于作品的合理使用,C排除。D:该小说被Gigi丁改编成漫画,属于著作财产权的改编权,不属于著作权中的修改权,D错误。故本题选A。
13.B【详解】A:保修期是生产者承担保修责任的期限,而非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期限。产品即使过了保修期,如果因质量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生产经营者仍然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A说法错误。BD: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生产者产品责任属于无过错侵权责任,不是承担过错侵权,本案收割机生产商的产品出现问题,因此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B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C: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收割机着火自燃不属于不可抗力,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4.D【详解】A:本案适用的是过错推定侵权责任,不是一般侵权行为的过错责任原则,A排除。B:该选项是无过错侵权责任,而本案适用的是过错推定侵权责任,B排除。C: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等。大风通常不被认定为不可抗力,而且材料中由于丙商行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责任,C错误。D:根据《民法典》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丙商行作为门头牌匾的所有人、使用人和管理人,因未注意安全保障义务导致该牌匾年久松动造成杨某被砸伤,丙商行构成侵权,应予以赔偿,D正确。故本题选D。
15.D【详解】A:关某的邻居没有过错,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A错误。B:关某的邻居平时喂养流浪狗,但不是小狗的主人,关某接受邻居委托喂养流浪狗,在此期间发生伤人事件,关某需要承担侵权责任,B错误。C:本案适合无过错侵权责任,关某作为小狗的饲养者不论有无过错,均应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关某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C错误。D:本案适合无过错侵权责任,关某作为小狗的饲养者不论有无过错,均应承担侵权责任,D正确。故本题选D。
16.D【详解】①:公园管理方对相关设施应承担过错推定责任,①正确。②:座椅为公共场所设施,公园管理方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在过错范围内承担侵权责任,②排除。③:王老太作为老年人,应对自身安全尽到相当的注意义务,应对损害承担大部分责任,③正确。④:公园方承担过错推定责任,④排除。
17.D【详解】①: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乙在南房屋顶安装监控设备一台,正对甲大门拍摄,违反了公平原则,没有违法平等原则,①不符合题意。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乙在南房屋顶安装监控设备一台,正对甲大门拍摄。乙侵犯了甲的隐私权,②符合题意。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乙在南房屋顶安装监控设备一台,正对甲大门拍摄。没有涉及侵犯甲的名誉权,③不符合题意。④:乙在南房屋顶安装监控设备一台,正对甲大门拍摄。甲要求乙拆除,乙以装在自家屋顶上为由拒绝拆除。本案涉及相邻关系,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8.A【详解】①:李某甲与李某乙系上下楼的邻居,属于相邻关系人,处理邻里纠纷应该本着方便生活、团结互助的原则,①正确。②:李某甲家中漏水导致李某乙财产受损,李某甲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②正确。③④:根据材料无法确定李某甲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也不能断定物业承担全部赔偿责任,③④排除。
19.C【详解】①④:王某在一幼儿园家长微信群冒充教育培训机构老师,发送虚假信息,收集家长和幼儿的信息,王某冒充教育培训机构老师收集信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王某将收集到的信息卖给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机构非法购买家长和幼儿个人信息属于违法行为,①④入选。②:根据材料情境,这是幼儿园的幼儿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不选。③:幼儿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其自出生时起,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③不选。
20.B【详解】A:赡养父母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这种义务是基于亲子关系的身份属性而产生的,具有强制性,不能随意免除,A说法错误。B: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这意味着子女被收养的,对亲生父母不再有赡养义务,只需对养父母承担赡养义务,B符合题意。C: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 民法典中规定子女赡养父母与父母抚养子女是同等责任,“义务相同”说法错误,C排除。D:赡养父母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这种义务不因放弃继承权而消除,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21.B【详解】①:子女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成年子女应尽的义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层面的体现,①符合题意。②:董某已经成年,董大爷夫妇没有资助女儿的义务,②错误。③: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董某无固定经济收入,经济较为困难,董大爷夫妇有稳定收入来源,董某可以适当减少经济赡养,但是仍然不能免除精神赡养,③正确。④:成年监护意定书必须用书面形式,④错误。故本题选B。
22.B【详解】①③: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因此林某离婚不影响小林和林某之间的父子关系,林某对未成年的小林有抚养义务,小林对林某有赡养义务,①③错误。②:小小是林某的未成年继女,林某和赵某结婚后,小小和他们一起生活,林某与小小存在抚养关系,故小小成年后对林某有赡养义务,②正确。④:林某与赵某结婚时小赵已成年,林某与小赵没有共同生活,也不存在抚养关系,因此小赵对林某没有赡养义务,④正确。故本题选B。
23.D【详解】①②③: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义务,老马已经将女儿抚养到了18周岁,小马已经成年,且没有因为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故法院不应该支持其诉求,①③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④: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即使老马不再支付小马上大学的相关费用,小马也要赡养老马,因为这是子女的法定义务,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24.B【详解】①:上述案件中,张女士和小米都拒绝履行法定义务,也忽视了传统美德,因此促进家庭关系和谐,需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则,①正确。②④:如果张女士体弱多病或生活困难,可以要求小米履行赡养义务,小米不能拒绝赡养张女士,②排除,④正确。③:题干反映张女士提起诉讼,要求小米给付赡养费,民事诉讼实行民不告、官不理原则,案件不涉及小米提起遗弃未成年子女诉讼,因此不会被判决承担责任,③排除。故本题选B。
25.B【详解】①:在赡养老人的过程中,老人有自己的养老意愿。本题中的郑某,他愿意继续住在养老院,这种意愿应当受到子女的尊重。因为老人有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养老方式的权利,这体现了对老人意愿的尊重,①正确。②:儿子赡养老人的义务是法定的,不能通过约定免除。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这种义务是基于法律规定和伦理道德要求的,不因任何约定而消失,②排除。③: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不能仅仅依据经济条件承担。无论子女经济条件如何,都必须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而不是根据经济条件有选择地承担,③排除。
④:儿子出现经济困难后,子女通过协商,女儿承担全部养老院费用,儿子经常看望老人,这种协商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赡养老人过程中的问题。这表明子女协商是处理赡养问题的较好方式,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6.(1)根据本案事实,李某违反了合同履行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全面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适当履行原则)
(2)本案中名贵古董的最终所有权人为王某。根据我国民法规定,名贵古董属于动产,交付即取得所有权。王某应取得名贵古董的合法所有权。
27.乙的请求有法律依据,应当获得支持;甲的辩称没有法律依据,不成立。 不动产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甲、乙系相邻关系的当事人,甲在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界限,不得侵害乙的合法权益。 甲未预留合理滴水空间的行为侵害了乙的所有权,造成乙的财产损失,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乙有权请求甲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28.(1)甲乙双方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合法,合同成立并有效,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全面、诚信履行自己的义务。甲公司未全面诚信履行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违约金和定金罚则不能同时运用,所以法院不会支持乙方诉求。乙方可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返还定金或双倍返还定金。
(2)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或答“当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构成侵权”。)本案中李某因操作不当导致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坠落,主观上有过错,且行为与王某受伤致残存在因果关系,应承担赔偿损失的侵权责任,所以法院支持了王某的诉讼请求。
29.(1)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在特定情况下能随其他姓氏。本案中海某的女儿可以随母姓,在与其父亲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母亲有给女儿改姓的权利。
(2)该做法不合理。离婚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抚养费。因此,李某必须为未成年的女儿支付抚养费。
30.①法律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要做到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②本案中,苏甲将子女抚养长大,六子女均应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包括对老人精神慰藉。苏甲基于家庭现实情况,要求到养老机构生活,子女应当尊重其意愿,并支付赡养费。六子女每人每月应当看望及电话问候苏甲一次。③本案判决体现了对老年人在养老方式等问题上自主意愿的尊重和对于精神赡养的倡导,以保障老有所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