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热点 >> 美国谋世界港口控制权 李嘉诚卖港引争议
    
  双击自动滚屏  
美国谋世界港口控制权 李嘉诚卖港引争议

发表日期:2025年3月30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550 次

美国动手了,审查全球七大海峡航道,试图掌管世界港口海运控制权!现在来看,李嘉诚出售港口案,还是一个“孤立”的商业事件么?

 

果不出所料,美国对全球海运主要航道关键地峡出手了。

2025317日,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宣布,其得到特朗普政府的授权,正式启动对全球范围内的海运咽喉要道进行专项审查。

-可能对美国航运供应链造成限制的全球海上咽喉要道,评估悬挂外国国旗船舶的船东或经营商的做法,对这些海上咽喉要道的航运条件的影响。

FMC还表示:

-如果确认某些国家的船舶、某些国家在世界港口设施对全球海上咽喉要道的航运产生影响,将采取措施,限制、禁止或扣留来自那些造成航线堵塞的国家的船舶入境,并对其控制的世界港口采取进一步措施。

FMC明确指出,将系统性重点调查全球七大海峡和航道,分别是:

新加坡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巴拿马运河、北极航道。

根据FMC公示文件,以上这些航道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大宗商品运输,其通行效率直接影响国际供应链稳定,FMC针对"通行费透明度""应急响应机制"等六个核心问题设置专项质询清单。

FMC主席Louis Sola向媒体公开表示:

我们需要抵消中国对其造船业的补贴,以牙还牙。这些钱(来自对中国船只收费的钱)应该用在哪里?这些钱应该投资于美国航运。

很显然,美国FMC对全球海运咽喉要道进行专项审查针对的是中国,此举标志着全球航运监管体系进入不确定的动荡期。

202412月,美国两党在国会推出新版《船舶法案》Ships for America Act)。20252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进行了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报告听证会。眼下,特朗普政府基于“301调查和《船舶法案》,正准备启动一项关于造船和航运的全政府行动计划whole-of-government plan)。

此前的34日,美国贝莱德财团收购李嘉诚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199个码头。当时,物流启示录指出这不是如李氏所说是一个独立的商业事件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倘若美国如法炮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港口并购系列案,控制世界各主要港口码头,裹挟其盟友,威诱各船企,通过长臂管辖,让中国船舶无港可靠,构建起美利坚主导的全球海权铁幕,那么我们可能面临史上最严峻的在造船、航运、外贸领域的"去中国化"进程!

不得不说,特朗普政府的效率是惊人的

与此同时,314日,七国集团联合发布《关于海上安全与繁荣的宣言》。该宣言指出:

-促进港口和战略水道的安全和弹性,港口所有权和运营控制权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因为外国对关键港口基础设施的控制或影响可能会给贸易、国防和安全以及经济稳定带来脆弱性。确保战略水道和关键海上咽喉点的所有权和管理不受潜在对手的不当影响,对国家安全也至关重要。

-我们强调审查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权结构和港口管理和弹性的重要性,包括审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系统,以确保对手无法控制供应链、军事行动或战略资源流动。

从上述内容可以发现,美国正在裹挟其盟友加紧并加强对全球港口所有权和运营控制权采取措施,原因是外国对关键港口基础设施的控制或影响可能会给贸易、国防和安全以及经济稳定带来脆弱性那么现在来看,美国贝莱德财团收购李嘉诚全球港口案,还如李氏所言,是一个独立的商业事件么?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次七国集团《宣言》,不仅删除了此前成员国对(中国)台湾(省)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包括既有的一中政策。还大肆宣称对我国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感到担忧

-我们对最近在台湾海峡、南海、红海和黑海等地使用武力和其他胁迫手段限制此类自由和扩大管辖权的不合理行为日益感到担忧。……这些行动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有可能破坏地区稳定,包括通过填海造地、建设前哨基地以及将其用于军事目的。

-我们反对单方面企图改变现状,特别是以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包括在东海和南海。我们承诺采取措施,系统地跟踪和报告企图以武力和建立新的地理事实改变现状的行为,包括在海洋和海上采取可能威胁地区和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胁迫和危险行动。

讽刺的是,从字面上看,G7《宣言》标榜全球海上安全与繁荣而特朗普政府却赤裸裸提出不排除军事收回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荒诞的是,G7《宣言》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指摘我国不符合该《公约》,而美国却至今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紧接着,美国的国家机器立即启动。

美媒报道,白宫已指示美国军方制定方案,增加美国在巴拿马的军事存在,以实现夺回巴拿马运河的目标。美国军方官员收到指示,需要提供可让美国不受限制使用巴拿马运河的可靠军事选项

315日,巴拿马全国停电。据悉,西巴拿马省拉乔雷拉地区的一家私人热力发电厂发生爆炸。巴拿马总统穆利诺表示,损失非常严重、不可原谅。

乎是同时,特朗普15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要用压倒性的致命武力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目的是打通红海航道然后,也门首都萨那、萨达省等多个地区遭美军空袭。

由上可见,特朗普政府正在试图重构以美国优先的全球航运、港口和船舶的新海权体系,推动全球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去中国化"进程,并推动在全球贸易格局去中国化"进程,极具攻击性和破坏性,由此带来全球地缘经济政治格局也将发生深远变化

 

 

李嘉诚的港口,能卖给中国吗?

01

这次李嘉诚要将巴拿马运河上的两个港口在内的一系列港口,打包卖给美国的贝莱德的资本,这个事情从一宣布,就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地点,还有一个是人物。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现在特朗普是在大力推行孤立主义战略,美国从过去的全球化扩张转为进行收缩,而我们过去一直在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则反过来是在继续推动和维持全球化,使全球贸易尽可能不出现倒退,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对于一些关键的海运节点,未来会是什么样的走向,就非常关键了。

其次是从地点上来说,巴拿马运河是全球海运通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以及马六甲海峡,这可能是全球贸易中,海运通道里最繁忙的几个节点。这些节点的通畅,对于全球的贸易和运输,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再就是在人物上面,这次并购,最主要的是把它卖给了美国的贝莱德资本。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背景下,又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资产,香港的公司要把它卖给美国企业,这个经济上面的影响暂且不说,就战略层面来说,确实有不容忽视的风险。

巴拿马运河的战略意义自然是不容小觑,巴拿马地处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连接点上,巴拿马运河联通的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从全球贸易和海运通道的角度来说,一旦巴拿马运河针对特定国家提高运费甚至是禁止通行的话,这个影响就会非常大了。

前段时间,美国针对我们的海运船只出台了一项专门的制裁措施,对我们的海运承运人,其船只进入美国港口时,按每艘最高150万美元或每净吨1000美元的费率收取;对拥有中国建造船舶的海运承运人,按其船队中中国建造船舶所占比例收费。这个制裁措施如果执行下去,对我国的海运企业和造船业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当然这还仅仅只是局限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和海运。而一旦美国企业掌控了巴拿马运河,那么我们与南美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海运,将会受到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我们与巴西之间的贸易往来。因为巴西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的铁矿石进口来源国。

如果我们和巴西的贸易往来受到影响,将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

02

李嘉诚要卖的港口,我们能收购吗?这次李嘉诚要卖掉的43个港口以及199个泊位,分别处于全球的23个国家和地区。

具体的分布如下:

亚洲:10个,分别是泰国1个、缅甸1个、越南1个、马来西亚1个、韩国2个、巴基斯坦2个、印尼2个。

中东和非洲:9个,包括伊拉克1个、阿曼1个、阿联酋2个、沙特2个、埃及3个。

欧洲:9个,分别是德国1个、比利时1个、波兰1个、瑞典1个、西班牙1个、荷兰2个、英国2个。

美洲:5个,其中墨西哥2个、巴哈马1个、巴拿马2个。

这里面的港口和码头虽然很多,但是具有核心战略意义的港口,主要是荷兰的鹿特丹港,埃及亚历山大港,以及巴拿马的两个港口。这其中尤其是巴拿马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战略意义非比寻常。

这两个港口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是巴拿马运河的两大核心港口,目前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约6%的海运贸易量,其对于美洲东西海岸之间的贸易往来至关重要。中国大量货物通过该运河运输至美国东海岸地区,其战略地位极其关键。

巴拿马政府在1997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后,和记黄埔通过与巴拿马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获得了这两个港口的经营权,为期25。在2022年到期之前,和记港口再次获得这两个港口25年的运营权,将控制权延长至2047

所以首先从法律层面来说,巴拉马运河上这两个港口的经营权,确实就是掌握在和记黄埔的子公司和记港口手中。而具体经营巴拿马运河上港口的子公司又注册在海外,所以我们可能并不具备实际的管辖权,这对我们来说是很不利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够收购这一次李嘉诚要出售的这些港口资产呢?因为从全球贸易的角度来说,掌握这些港口资产,对我们这个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来说,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如果同样的价格,哪怕更高一些,我们能够拿下这些资产,那对我们在全球贸易和海运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来说,都会起到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

但是主要的问题,可能还不是在钱的问题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尤其是在涉及到国家安全上和战略层面上的意义时,这个事情往往就会变成一项比较复杂的博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其实从最开始公开这个消息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这两天这个事情明显升温,很显然意味着某些努力没能成功。

在现在中美博弈的这个背景之下,很多人自然就寄希望于像李嘉诚这样的华人,是否能够考虑到国家和民族的战略利益,从而做出超越于经济利益层面的考量。

 

 

李嘉诚面前有三个选择

31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行政会议会前接受记者采访。当被问到李嘉诚的长和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43个港口资产,并被批“无腰骨跪低”时,李家超表示,有三点看法:第一,社会对事件的关切,值得重视;第二,特区政府要求外国政府为香港企业,提供公平环境,反对使用胁迫施压手段;第三,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特区政府会依法依规处理。

当被追问特区政府是否可动用《香港国安法》阻止交易,李家超重申,任何交易要符合法律法规,特区政府会依规处理。

根据深入研究,听话要听音,尤其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这样角色的人物,在面对如此敏感话题的时候,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很多。但我们从李家超给出的这三点看法中,还是能够读懂他话里有话。

比如,第一点他就明确“社会对事件的关切,值得重视”。言外之意是包括中国香港当地媒体,以及整个中国社会,对这件事情高度关切,这是非常值得所有人重视的一个交易,尤其是值得李嘉诚三思而后行。

第二点,李家超似乎在对外传达一点信息,即李嘉诚的长和集团,受到了胁迫施压,所以不得不出售他们所持有的全球23个国家共计43个港口的资产,包括巴拿马这两个港口码头。

不过,李家超作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行政长官,他还是需要秉持公正,所以第三点补充道: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在公平公正的同时,也提醒并提示李嘉诚,这个因素同样很重要。

总之,包括李家超的这三点看法,以及港媒《大公报》最近一周内连续发布的三篇评论,都是在告诫、提醒李嘉诚,此事关系甚众,意义重大,需要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

根据专业研究和深入了解,李嘉诚跟贝莱德财团的这项世纪交易还没最终交割,所以,李嘉诚还是有时间全盘考量,重新作出正确选择的。这也是《大公报》一周连续提醒三次,李嘉诚出面表态的原因所在。

34日深夜,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00001.HK)发布公告,宣布与贝莱德(BlackRock)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其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业务核心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的那两个港口。

值得关注的是,该交易设定了145天的交割期限,这意味着双方需在20257月底前完成所有法律、监管审批及财务交割安排。交易需通过12个司法管辖区的反垄断审查,包括欧盟、美国、巴西等关键市场;巴拿马政府需确认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的交易条款。

由于交易涉及23个国家、43个港口及199个泊位,其规模与复杂度极高,任何一国的否决都可能导致交易失败。

巴拿马运河极具全球地缘战略价值,而美国政府的潜在干预,如特朗普宣称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不仅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也是对李嘉诚的施压,一定程度上要求他必须把巴拿马的这两个港口卖给美国财团。

所以,在此项交易交割前的这个145天的流程期,或者说谈判期,任何一方都是可以打退堂鼓的,毕竟目前只是原则性协议。

所以摆在李嘉诚面前有三个选择:1,继续出售,仍卖给美国财团;2,继续出售,但不卖给美国财团,卖给其他对中国不构成潜在威胁的财团;3,不卖了,自己继续持有,哪怕受到漂亮国再大的威胁压迫,自己也要硬刚到底。

关于这三个选择,作为一个国籍尚不明确、且业务全球分布的李嘉诚来说,他是非常矛盾和纠结的:卖与不卖,卖给谁,都关系到他李氏家族的未来发展。尽管他已经97岁高龄,但他显然是在为李氏家族未来做长远考量。

特朗普上台后,欧美关系已经出现裂痕,并且即便特朗普下台,欧洲各主要经济体对中国市场高度依赖,尤其是欧盟主要领导国法国和德国。因此,即便是作为一个在商言商的商人,李嘉诚今后也需要考虑旗下商业版图在中国香港乃至整个亚洲市场的发展,接近30%的营收占比,可不是闹着玩的。

317日,李嘉诚一辈子的竞争对手,跟他同龄的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创始人李兆基逝世。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当天就对李兆基的辞世表示哀悼。

李家超表示,李兆基是杰出的商界领袖和企业家,也是备受尊敬的慈善家,多年来向多所香港和内地大学及高等教育院校慷慨捐款,热心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培育人才,于2007年获颁授大紫荆勋章。

大公报继313日发表《莫天真勿糊涂》、315日发表《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两篇评论后,317日,大公报又发表题为饮水思源有担当 背靠祖国谋发展的评论,一周内接连发文三篇,重要的事情评三次,先是告诫,再晓之以理。

在最新这篇饮水思源评论中,大公报明确指出对接国家战略不是一句空话,贡献国家更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在大是大非面前,香港各界必须坚定地与国家站在一起,勇于担当历史责任,坚定信心,为维护国家安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香港力量。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317日通过社交媒体发文,间接回应了这一事件。他指出,或许是因为香港曾长期被外国管治,有些香港商人错误地相信“商人无祖国”,认为一切都可以“在商言商”。然而,只要看看香港当年在英国管治期间被要求对英国经济的服从与贡献,再想想美国政府对美国企业的大力扶持,以及对 TikTok 的恶意针对和对中国产船只的打压,就会明白,商人怎么可能没有祖国?真的能单纯地“在商言商”吗?梁振英强调没有祖国的商人,就如同没有父母的孩子,只能任人欺凌,这是举世皆然的道理。美国商人只会做符合美国利益的事,美国政府也只会扶持本国商人,不会帮助外国商人,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同样不例外。这一观点深刻地提醒我们,在商业决策过程中,不能仅仅只关注经济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同样不可忽视。

 

 

官方喊话5次后,李嘉诚终于憋不住,放出一组数据!

 

"资本没有祖国,但商人应当有故土。"——亚当·斯密《国富论》

 

一、战略资产的咽喉之困

20253月的国际资本市场,被一宗228亿美元的港口交易搅动风云。「长江和记实业拟向贝莱德财团转让全球43个港口的协议,恰似在巴拿马运河的咽喉要道投下战略核弹。」 这座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的黄金水道,中国商船年货运量占比超21%,其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犹如掐住太平洋与大西洋物流命脉的钢铁虎钳。

当香港《大公报》连续三次刊发《莫天真 勿糊涂》等社论,国务院港澳办官网同步转载评论,释放的信号已超越商业范畴——这是新时代下资本全球流动与国家战略安全的终极博弈。「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无祖国商人如孤儿"的警句,在维多利亚港的夜色中久久回响。」

二、财报盾牌与舆论烽火

面对五次官方喊话,长江和记祭出2024年财报作为防御盾牌:「港口业务虽贡献452.82亿港元收入,却仅占总营收9.5%。」 李泽钜在业绩会上强调"纯粹商业决策",但市场用323.6亿港元市值蒸发作出回应。这组数据背后的矛盾令人玩味:「声称"非核心"的港口业务EBITDA利润率高达35.7%,反成四大板块中最亮眼存在。」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间密码:「交易公告发布于特朗普政府施压巴拿马之际,190亿美元现金所得主要用于偿还集团债务。」 这种在美元加息周期中的财务腾挪,与其说是战略收缩,不如视为地缘风暴前的资产避险。

三、法律达摩克利斯之剑

交易正面临三重法律围剿:

「反垄断审查」:贝莱德持有马士基12%股份,与地中海航运关联企业存在利益纽带,欧盟正评估其"垂直垄断"风险

「国家安全审查」:香港特区政府依据《基本法》启动特别审查程序,重点关注数据安全与供应链风险

「跨境司法协调」:需通过12个司法管辖区审批,加拿大等国已启动"关键基础设施保护"调查

这场法律博弈暗藏玄机:「若交易最终流产,长和或将面临百亿级违约金;若强行推进,则可能触发《反外国制裁法》应对机制。」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涉及跨境战略资产的违约保险成本已飙升47%

四、地缘棋盘上的蝴蝶效应

拿马运河的物流密码,正在重构中美博弈方程式:

 「运费定价权」:美方若掌控港口,可对21.4%的中国对美贸易货物实施"运费杠杆"

 「供应链断点」2024年中国经运河进口的芯片制造设备价值380亿美元,运输延误将冲击科技产业链

 「数据金矿」:港口智能系统掌握全球12%的航运数据,可能成为科技战的"特洛伊木马"

特朗普政府近期签署的"中国船只特别费"行政令,与贝莱德收购形成政策呼应。「这种商业与政治的双簧戏码,让长江和记的交易选择蒙上战略投机的阴影。」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当长和股价在11天内跌去14%,这场交易已演变为资本逻辑与国家叙事的试金石。香港特首李家超"依法依规处理"的表态,既是法治精神的彰显,更是对新时代商业伦理的重塑——在全球化的黄昏时刻,任何试图剥离国家根基的资本航船,终将在惊涛骇浪中失去锚点。「李嘉诚的沉默与市场的喧嚣,恰似香江两岸的潮起潮落,终将沉淀为时代转型的注脚:商人可以计算利润,但更需丈量国运的天平。」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