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校共育 >> 好的家校: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双击自动滚屏  
好的家校: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发表日期:2025年7月1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553 次

一、父母的态度

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很多人都被网上的一部短片感动过,影响过。

小女孩平时一直陪妈妈在菜市场卖菜,由于隔壁铺子的豆芽卖得好,小女孩问妈妈:我们可以种来卖吗?妈妈的回答是:我们试试。

由于缺乏种植的经验,在第一次试水后,豆芽全部枯死,但即使如此,妈妈仍然满脸笑意地说: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于是,妈妈找来了种植豆芽的书,按照书中的方法跟女儿再次尝试,结果发现还是失败了。

当她们积极研究问题、再次尝试时,小女孩担心地再问:它会成功吗?妈妈仍然是那句话:我们试试!

豆芽终于长了出来,母女俩兴奋不已。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女孩长大后,获得了奖学金,目前在瑞典做研究工作。

我们在看这个视频的时候,都会感慨,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何其重要。

如果这位妈妈有任何的不耐烦,或者她经常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没有希望,那她可能从一开始连女儿种豆芽的提议都不会去满足。

如果这位妈妈只是让女儿自己去探索,也许这么小的孩子就可能因为经受不起失败而早早放弃这个实验。

我们试试。多么平凡的一句话,但充满了魔力。这四个字告诉孩子:我们要对未知保持希望,并为此勇于尝试。

每个人自从出生后,就一直被父母的态度在影响着成长。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借由认识这个世界来认识自己的,而父母就是最初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人。

我们从父母的言语里得到的是允许,我们就敢再往前迈一步;我们在父母的眼神里看到的是恐惧,我们就永远躲在他们身后;我们从父母的行为里看到的是不满,我们也就学会了看不惯整个世界。

那么,对于学校教育也是一样的,如果父母不尊重老师,孩子还会尊重老师,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共同成长吗?

二、家长支持老师,

就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上海的校长妈妈祝郁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她的女儿四年级的时候非常调皮,总是闯祸,结果到了期末,老师给出的五行评语中没有一句对孩子的肯定。

女儿非常伤心,回到家饭也不吃,哭着问她: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呀?”

那天晚上,祝妈妈失眠了,老师的评语就连当了14年班主任的她看了也终生难忘。她知道受批评的女儿自信受到了打击,甚至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

她又想到自己是一位中学校长,曾经无数次在讲台上分享:家长一定要支持老师!学校是孩子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家长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代替老师。这次到了自己身上,应该怎么办?

她连夜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不是写给老师,而是写给自己的女儿:

孩子,你见过磨刀吗?把刀放在磨刀石上磨,刀一定很疼,可是他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因为他知道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砺,他才能变成一把好刀、快刀。你想变成这样一把好刀吗?那就要经历磨砺!

你睡觉之后,妈妈已经和老师通过电话了,老师说,今天的评语就是把磨刀石,就是要让你去接受反复的磨砺。当你把评语上的缺点改正之后,你就会是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刀了。

后来,她又和女儿谈了很多,帮她重新塑造了对自己的认识,女儿还给自己写了很多中允的评语

祝妈妈说,这件事到今天她还是非常后怕,孩子不会从她不喜欢的老师那里学到任何东西,如果当时不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结果会怎么样?她常常用这个故事来鼓励老师要多几把衡量孩子的尺子,让孩子感觉到成功。

她也会用这个故事提醒家长,老师不会故意批评孩子,遇到问题家长可以私下和老师沟通,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支持老师,这是上策!

一个善良、宽容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老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对于教师的不完美,家长在孩子面前选择了包容和支持。这种做法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长支持老师,老师也发自内心的支持孩子,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三、父母应该给予

老师和孩子怎样的支持?

1. 对待孩子

我们可以借由孩子的眼光去重新看待这个世界,让他自己有更多的好奇去探索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一样东西的用处,甚至一朵花开的样子。

在平时的生活中,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只有有了希望,才会有成长的目标,也才能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再去学习后面的功课,而不是总是认为自己的未来什么都不可能。

跟孩子对话时,多问几句:为什么?也许你会得到与你预想完全不同的答案。

孩子的世界单纯无比,别用我们成人的想法去换位思考

如果可以的话,建议你可以亲自陪孩子去看看这个世界。

在这个看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允许孩子以他自己的眼光来看,而不急着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许他的视角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惊奇。我们能陪着孩子走得足够远,孩子才有力量走得更远。

教会孩子尊重老师,一起参与孩子学习的世界。

老师和父母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而老师在孩子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必不可少。父母和老师都应该积极和孩子参与到学习的世界中,一起成长。

2. 对待老师

老师是教育者,不是保姆。

孩子我交给您了,你就该说说,该骂骂,我们都交给您了。这句话是家长最爱说,但是老师却往往不爱听。这句话看似是客套,但是话语中更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教师关心学生不等同于母爱,希望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是对教育的误解。

处理问题要通情达理。

如果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让家长很在意。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把事情的真相了解清楚,不能见了风就是雨。换个角度思考,自己的情绪会好多了。如果对事情处理仍然不满意,可以向学校提出疑虑,但在所有事情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绝对别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如果孩子知道家长不尊重老师,他们也同样不会尊重,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四、教师应该

如何做好家校沟通?

知名教师田冰冰曾为班主任们提出这样的建议:

1. 准备好:充分调研清晰预判掌稳舵

班主任要清楚看到,告状式家校沟通的年代已是过去时,我们将学生不理想的表现传递给家长,家长也很可能束手无策。

正确的做法是班主任带着学生表现的一手信息,多层面了解当事人的所思所想,全力靠近真相。

班主任不必急于为学生的偶发行为定性,审慎对待每一次突发情况,相信每个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来自儿童的正当理由。

看清事实、思考预案,尊重眼前的真相,并与现实和解是家校平等对话的重要基础。

2. 观察好:察言观色体察真相掌稳舵

如若班主任不假思索,一猛子扎进家校沟通对话的现场,很容易造成高歌猛进、顺利沟通的假象。

家校沟通不能沦陷于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要在推进过程中察言观色、评估对话效度;

沟通的开场,要观察服务对象的神情、动作、情绪,判断服务对象当时的心态和状态;

沟通过程中,要观察服务对象的姿态和语言变化,判断对话的有效性;

沟通结束后,要观察服务对象的情绪反应,判断育人目标的真实抵达度。

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并通过观察及时调整家校沟通策略。

3. 倾听好:慢加评价充分共情掌稳舵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加任何评价的倾听,才是真正的聆听。但惯性使然,班主任容易先入为主,急于发号施令,耐心不够且表达过多。

沟通中的正确做法是,班主任让对方先讲,展现关切的询问和寒暄之礼,这种氛围可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同时倾听也是重要的获取信息的过程。

家长带着情绪和倾诉的愿望而来,班主任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帮助他们在思维困境中倒倒苦水,逐步放平心态,对营造有助于儿童成长的大环境是有帮助的。

慢加评价、充分共情,才能掌稳家校沟通的

4. 表达好:情绪稳定张弛有度掌稳舵

稳健表达是教师具备良好沟通素养的体现,要表达好,首先要对服务对象怀有理解和尊重。

家校沟通中,班主任的表达要力戒心浮气躁和失态之举,心态平稳才能话语平稳。

我们可以先认可再给建议,努力让认可量>建议量,始终保持对服务对象正向评价,这是专业素养的体现。

如果谈话无法进行就下次再谈,及时结束也是对家校沟通节奏的有效把控。

5. 收尾好:布置任务有效协同掌稳舵

有效的收尾是决定家校沟通是否有效的必要一环,泛泛而谈容易让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功亏一篑。

家校沟通的收尾要收在为学生充分点赞处,要收在任务布置处——任务布置不是徒增负担,而是规划下一步家校协作的重要一步。

班主任不仅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还要指导家长下一步如何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给家长的任务要清晰,避免多管管孩子之类的泛泛而谈,要有具体的策略指导和方式建议。

谈话收尾时,班主任还要把话风收在展望未来,让家长看得到希望。这样做能激活家庭教育中家长行动的内在动力。

6. 复盘好:梳理问题总结经验掌稳舵

学生问题的迎刃而解并不意味着家校沟通的终了。

教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图谱,需要班主任仔细复盘、充分反思。

复盘式管理强调教育的每一步都是在陪伴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智慧的同步生长,注重用过去的经验指导未来的自己。

回头看家校沟通的全过程,敢于、善于、勤于从自身找改善点,往往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