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徽州千年契约文书》中有记载,明代有一位名叫洪社鼎的人,因没有田地耕种,请中介人作证,租到洪廷禄名下的田地一块。面积计一亩三分三厘;每年(佃户洪社鼎)向洪廷禄交纳租谷八秤,不能折算成银钱或其他物品,也不论当年是丰收还是歉收,都必须按照这个定额足额交纳,不得短缺。由此可以推断:
①在封建社会农民根本没有自己的田地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收取地租是封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是农民受苦受难的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这一劳动条件,而非个人消费财富。私有制使生产要素被私人垄断,形成不平等的分配关系,导致资本家剥削劳动者。这种生产关系必然造成财富生产的相对过剩,成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这一论述告诉我们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④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A.①② B.① C.②④ D.③④
3.1516年,托马斯在《乌托邦》中首次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起源。此后300多年,这一思想在欧洲乃至美洲广泛传播。但到19世纪40年代,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空想社会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力量
②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空想社会主义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没有实际意义
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性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弊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说明:
①中国的革命力量尚未产生 ②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③中国迫切需要新思想新组织的引领 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改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76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书写了辉煌篇章。今天的中国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势不可挡。新中国的成立: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③意味着在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政权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国土壤,既符合国情又顺应民意,展现出显著优越性。这一制度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③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地成为国家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深刻指出盲目照搬他国经验的危害,强调“抄袭必然吃亏,这是宝贵教训"。从此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目标
③立足中国国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④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用珍贵影像定格历史瞬间,生动讲述改革开放的壮阔征程。这些照片不仅是时代的记忆,更深刻印证了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转折。下列照片呈现“伟大的改革开放”的主题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规模相继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2010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保持至今。2024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经济比重约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保持全球领先。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①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②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③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②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③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④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都将实现现代化作为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
①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②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
③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④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标准答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对“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
②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
③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这是新时代党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主题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中国式现代化既非照搬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也不是模仿他国社会主义或西方模式,而是基于长期实践,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突破,开创了独特发展道路。这告诉我们:
①必须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理论自信
②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开启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新纪元
③中国的社会变革须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道路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
A.①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5年6月23日,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孙颖莎在《人民日报》发文称,“球不落地,永不言弃”。这位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起,便在心底种下奥运梦种子的姑娘,凭借对乒乓球的热爱与执着,以拼搏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巴黎奥运会上斩获多枚奖牌,续写了中国体育辉煌。孙颖莎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把人生理想融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 ②以努力拼搏的方法论来调整自己的世界观
③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 ④砥砺奋斗,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中绽放异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各类风险挑战难以预料,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行动指南
B.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终极认识
C.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路径和方向
D.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根本遵循
16.“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彼此呼应,相互贯通,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些内容:
①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经验的创新和发展 ②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普遍指导价值
③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④全部立足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践,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于1920年由陈望道首译全本传入中国,为探索救国道路的进步分子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通过《共产党宣言》确立信仰,毛泽东称其“看了不下一百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他善于把《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的一些深刻道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共产党宣言》对中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9分)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从李大钊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带入中国,到毛泽东在革命岁月中反复研读并号召党员“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理论学到手”,再到新时代党中央强调“《共产党宣言》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这部著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灯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持续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智慧,将其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破解发展难题、明确前进方向。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共产党宣言》为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灯塔”。(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956年,新中国在历经多年奋斗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顺利完成,“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开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即将确立。但此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依旧落后,经济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例如原有社会管理体系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暴露出不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适时召开。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及其内容分别是什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习近平强调,回望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征程,无数经验教训深刻表明,唯有依据中国自身特点与实际处理事务,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正确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立足中国国情、契合中国实际、紧跟时代步伐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它凭借对中国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必将在未来续写辉煌,持续引领中国行稳致远。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指出在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下,我国高端制造业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农业产业繁荣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显著提升,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同时,会议也明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带来的外部压力,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等。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参考答案:
1~5 CBACD 6~10 ACACA 11~16 ABDBDA
1.C【解析】佃户洪社鼎因没有田地耕种,租到洪廷禄名下的田地一块,每年要向其交纳租谷八秤,不论是否丰收,都必须按照这个定额足额交纳,不得短缺。由此可以推断,收取地租是封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③人选。在封建社会,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①不选。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受难的根源,④不选,
2.B【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这一劳动条件,形成不平等的分配关系,造成财富生产的相对过剩,成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表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①③人选。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②不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④不选。
3.A【解析】①②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空想社会主义便日渐失去了影响力的原因,入选。空想社会主义关于理想社会的许多构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不选。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④不选。
4.C【解析】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冬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旧中国未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启示我们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思想新组织的引领.②③人选。在当时的中国,革命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均已产生,①不选。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④不选。
5.D【解析】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意味着新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政权,③④人选。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①不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没有实现国家富强,②排除。
6.A【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面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D③人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②排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④排除。
7.C【解析】1956年9月,中共八大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目标,②人选。1956年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的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入选。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年至1956年底,①不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現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①不选。
8.A【解析】改革开放时期。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出现了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①展示了北京开办的第一家个体饭店·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显示了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场景,符合题意。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③发生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符合题意。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由此产生了农业合作社。④不符合题意。
9.C【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10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保持至今,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经济比重约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保持全球领先。由此可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②③人选。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①不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④不选。
10.A 【解析】①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人选。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②不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不选。
11.A【解析】①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描述正确,人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不选。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④不选。
12.B【解析】“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也是新时代党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主题,①④人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②不选。“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③不选。
13,D【解析】“中国式现代化既非照搬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也不是模仿他国社会主义或西方模式,而是基于长期实践,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突破,开创了独特发展道路",告诉我们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必须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道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③④人选。我们必须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①不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新纪元.②不选。
14.B【解析】孙颖莎坚持“球不落地,永不言弃”,以拼搏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巴黎奥运会上斩获多枚奖牌,续写了中国体育辉煌,这启示我们要把人生理想融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砥砺奋斗,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中绽放异彩,①④人选。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不选,材料强调的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通过方法论来调整世界观说法错误,②不选。
15.D【解析】D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因,人选。“具体行动指南”说法有误,A不选。“终极认识"说法错误,B不选。邓小平理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C不选。
16.A【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都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经验的创新和发展,都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普遍指导价值,①②人选。“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③不选。这些内容都是立足于中国的实践,④不选。
17.(1)①《共产党宣言》教育了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X(共产党宣言》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使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③(共产党宣言》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每点3分,共9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2)①《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它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刚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根基。(③《共产党宣言宣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指明了共产主义理想目标,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思想源泉。④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前进,是中国共产竞人破解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的行动指南,(每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18.①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3分)②竞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分)
19.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分)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3分)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竞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2分)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3分)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20.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①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勇于直面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每点3分,共1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