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试中,同学们都会有不少题目做错,在这些做错题的背后,往往是知识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整理“错题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措施。本文介绍如何整理“错题集”,共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常见的“错题集”有三种类型: 一是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二是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的章节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
本文介绍新型的“错题集”——活页型错题集,其整理步骤为:
1.分类整理。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学科思想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
2.记录方法。老师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章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这种记述方法开始时可能觉得较困难或写不出,不必强行要求自己,初始阶段可先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小结即可,总结得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思维的种种章碍(即错误原因)。
3.必要的补充。前面的工作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对“错题集”中的错题,不一定说订正得非常完美了,就证明你这一知识的漏洞就已经弥补好了。对于每一个错题,还必须要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如果没有困难,说明这一知识点,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因为在下一次测试中,在这一问题上,你可能还要犯同样的错误。
4.错题改编。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解题经验丰富的同学可能做起来比较顺利。因为每道试题都是老师编出来的,既然老师能编,我们作为学生的,当然要能学会如何去该,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的方法。初始阶段,同学们只需对题目条件做一点改动。
5.活页装订。将“错题集”按自己的风格,编号页码,进行装订,由于每页不固定,故每次查阅时还可及时更换或补充。在整理错题集时,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为完成差事而高花架子,整理时不要在乎时间的多少,对于相关错误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虽然工作繁杂,但其作用决不仅仅是明白了一道错题是怎样求解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集”,你将学会如何学数学、如何研究数学,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将来的学习中会犯错误,真正做到“吃一长一智”。
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平时要注意及时整理与总结,在复习时“错题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最初复习时一定要多回头看,以后隔一段时间可以加长一点,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虽然每位同学的“错题集”不尽相同,但其他同学的“错题集”中的优点是可以借鉴的,故同学们平时也要注意相互之间的交流。
错题本合理使用三个阶段
首先要明白,使用错题本的目的。我们面对一道错题时,要思考如何在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然后,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在错题本上,经常翻阅,争取达到目的。错题本的使用通常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凡是遇到错题一律记下来。先把原题抄下来,把答案整理下来,有时间拿出来翻一遍,这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是最难坚持的阶段。因为往往发现整理的错题是“没用的”,感觉浪费时间,没几天就放弃了。我当时也有一样的感受。当记录了十几页的时候,我看了前面记录下来的题目,觉得很幼稚,觉得这么简单的题整理下来,太耽误时间。不过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没有记录这些错题,如果没有经常看他们,也许现在不会觉得这么简单。这样,也就坚持下来了。
第二阶段:有选择性的记录错题,并且把更多的思考记录下来。反思第一阶段的错题,我觉得技术含量太低,对后来的复习作用不大,我开始调整方法。为了节约时间,我把错题直接撕下来,贴在本子上,这样有必要讲一下,“撕下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因为错题总是让人觉得恼火的,它们分布在各个角落,伺机捣乱,当把他们一个一个撕下来,贴在本子上的时候,心里觉得很踏实。因为那份讲义、那本参考书对我的帮助,其实就是那几道错题带来的帮助,我撕下来的全是有价值的东西,扔掉的讲义对我是没有价值的。在整理答案上,也有了进步。我不再只写每道题的解答过程,而是思考当时如何错的,而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到底学到了什么,我会像日记那样把心得写上去。比如:“这类题通常以这里为突破口。。” 这个阶段大概维持了一个月,我真正体验到了错题本带来的好处,在后面的考试中,我没有紧张感,甚至期待发现自己更多的错误。因为这些考试并不重要,我无需在这些考试中考出好成绩给任何人看(包括我自己),考试对于我,只是一个发现错误的过程。我会在每次练习或考试后,摊平试卷,一道一道的处理,有不懂的就问老师。以前我很头疼的化学,经过两个月,我发现我能考到班级前三,客观题几乎满分,总之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一口气上5楼也不出气了。
第三阶段:错题本不仅局限于整理错题。有时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点,我听懂了,觉得很有收获,在自习课时,我会把这个知识点整理一下,把相关题型整理下来,写几个思路。比如语文,你可以把老师整理下来的有关读音、词语辨析,成语用法、好词好句找时间整理下来。这个时候,你会感觉,这个错题本是一个宝库,把不会的吸收进来,然后有时间就翻一翻,变成自己的知识。
用好错题本,稳提20分
1.反复翻看错题本,动手做里面的错题。
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抄录下来就完了,就算是抄录过,并且找到出错原因的题,也很可能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遗忘掉。高考生们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
每周或两周一次重做一下错题本,考试前更应重做“错题本”。开始“错题本”里由于粗心的类型会占大多数,但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错题本”中的错误质量会越来越高,数量会越来越少,更多是由于概念点和思路而引发的错误,这些题就是属于平常没有作对,考试又犯错的典型类型,如果平时就能够解决好,到最后考试的时候自然不容易再犯错。
坚持常翻看错题,常常做一下里面的错题,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慢慢的就会越错越少。
如果各科都建立错题本,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学生的高考成绩至少会提高20分。
2.与同学互换错题本。
如果高考生有同学也建立了错题本,可以跟同学商量着交换错题本来看看。由于基础不同,各位同学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能从自己的错题本和其他同学做的错题中得到启发,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成绩就能有较大的提高。高分高考提醒高三生,大考并不需要灯光下的熬夜苦战,也不需要题海中的无边漫游,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为重要的。
3.错题本的完整格式。
除了每次考试的错题,也应该记录每天作业的错题。每天做新作业前,把昨天的错题解决后再开始新的作业。
对每道错题都要重新摘录,并且要包含以下元素:错误过程陈述、错误原因分析、错误类型总结、最后将正确解题过程写出。如果有多种方法也应该做出。
看下示例:
X年X月X**
原题:……
错解:……
错误原因(种类):……
正解:……
以上就是错题本的完整格式。
4.在开始时,把本学期甚至本学年的所有错题全部整理出来(这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
请注意的是:错题本能否顺利建立和进行,需要家长和学生认识统一,并有决心坚持。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是对自己缺乏耐心和信用而造成的。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善待错误,你很快将会欣喜地发现,错误会变得越来越少,你也很快会从烦琐的错题整理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信心。
“错题本"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是减轻学习负担的作业。通过”错题本“的使用,可以提高思路质量,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概念点,可以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可以迅速地提高学习成绩。
纠错本在复习时怎么使用?
纠错本的价值不在于“记了多少”,而在于“如何用它避免再错”。高效使用纠错本进行复习,能把错题变成提分利器。
今天给同学们考前复习看错题做了具体要求:
1.选择题错题再做一遍,解析及补充内容再消化一次。
2.综合题答案再梳理一遍,设问指向认真揣摩归纳。
3.以错题为载体,筛查需再关注的知识点,必备知识务必精确熟练掌握。
明确自己所学内容是明晰、扎实的。选择题的模棱两可,综合题的随意作答,背后都有必备知识不牢固、不清晰的问题。
不同的学生应对纠错作业的观点不同,收获就不同。有的同学纠错作业做的好,复习时能拿出来自己的储备粮,有条不紊的进行。有的学生不做“储备粮”更喜欢做题,其实那就是应对懒惰的另一条路径了。还有的同学纠错作业=抄错作业,看一遍这作业,还不如原卷拿出来错题再做一次来的有价值。
于是,布置了上述内容。之后看着同学们认真投入的神情,内心喜悦。晨间分享的话变成他们的真实行动,这种感觉真好!
PS:晨间分享:所有的路都要自己走一遍才知道坎在哪里,自己琢磨出来的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而寻找方法的过程锻炼出来的深度思考的能力,恰恰是学习最核心的竞争力!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是能够贯穿一生的能力。
结合今天的课,忍不住问自己:纠错本在复习时怎么使用?如何让纠错本发挥效力?如何提升复习效率?梳理如下:
一、日常纠错:贵在坚持和主动
1.定期纠错,而非随意浅写
每周或每两周固定一个时间段(比如周末1小时)专门写纠错本。避免堆积到考前,导致错题看不完压力过大。
每次复习纠错本不要只看新内容,也要回顾之前标记的重点和易错点(尤其是自己打上特殊标记的)。
2.主动回忆,拒绝被动浏览
遮住答案/解析:复习时,先遮住你记录的正确答案和详细解析。
尝试重现:看着原题和自己的错误答案,自问:这道题考什么知识点?当初为什么错?现在会怎么解?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关键步骤/思路是什么?
对照检查:思考后再翻开你的解析部分,对比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完整。这一步是核心!它能检验你是否真正掌握。(然后再给自己的对照情况打上评价标记)
3.深度反思,不止于“改对”:
再次问自己:错误根源是否根除?是概念不清、原理混淆、审题失误、读图能力弱、计算错误、还是答题不规范?
相关的知识点是否彻底理解?这道题背后关联的地理原理、规律、区域特征是什么?有没有类似的题目?** 能否举一反三?尝试在脑海中或纸上简述一道同类型的题。
4.标记与更新
信心标记:每次复习后,对完全掌握、思路清晰的题,可以在旁边做个简单的记号(如✔️、日期)。连续几次都轻松答对的题,复习频率可以降低。
重点标记:对仍有疑惑、容易遗忘或觉得特别重要的题,用醒目的方式标记(如⭐️、荧光笔、便利贴)。下次复习时优先看这些。
补充完善:复习时有新的感悟、更优的解法、或发现之前总结的不足,随时补充到纠错本上。可以增加“同类题拓展”、“易混淆点对比”、“知识网络图”等。
二、考前冲刺:聚焦核心和弱点
1.系统梳理,查漏补缺:
考前从头到尾快速浏览纠错本。重点关注标记的⭐️重点题、易错题。错误原因归类中觉察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如总是看错图例、某类气候特征混淆、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不全等)。
涉及核心主干知识(如大气环流、地球运动原理、人口城市、工农业区位、可持续发展)的错题。
2.构建知识网络个答题库:
利用纠错本,尝试将散落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画单元思维导图,做一些常规的题型的答案积累,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答题库。日积月累中,再遇到类似的题,答题思路越发清晰,遇到相关知识,轻松准确调用,久而久之测试越来越淡定从容。
三、优化纠错本本身,让复习更高效
1.内容清晰是关键:
题目: 建议抄写核心部分(尤其是图、表、关键信息),或裁剪粘贴(节省时间),但务必清晰。
一定要记录错误原因!这是反思的起点。知道掉进过哪个坑,才能避开它。
正确答案 & 详细解析:不仅要写正确答案,更要详细写出解题思路/分析过程、涉及的知识点明确标注考的是书本哪部分内容(章节、标题)。
错误原因剖析:具体、深入!是概念混淆、原理应用错误、信息提取失误、区域定位错误、答题角度缺失、还是计算/书写错误?
反思与启示:从这次错误中学到了什么?以后做类似题要注意什么?
2.善用符号和颜色:
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荧光笔区分题目、错误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反思等。
* 用特定符号标记重点、难点、易错点(如⭐️,❓,⚠️)。
地理学科特别注意事项
重视地图和图表的复习:*纠错本中涉及地图、图表、等值线图的题目,复习时必须重新看图,练习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把图也“印”在脑子里。
强化区域定位:如果是区域地理的错题,复习时务必回顾该区域的位置、范围、主要地理特征(自然和人文),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关注原理和过程:自然地理错题多涉及原理(如地质作用、气候成因、水文特征)和动态过程(如城市化进程、产业转移)。复习时要深入理解“为什么”和“怎么样”,而不是死记硬背结论。
规范答题术语:人文地理和综合题错题,复习时注意标准地理术语的使用和答题要点的完整性、逻辑性。对照参考答案学习规范的表述。
核心原则总结
主动思考 > 被动阅读
理解本质 > 记住答案
定期回顾 > 考前突击
反思错误原因 > 单纯订正答案
建立联系 > 孤立记忆
最好的纠错本是翻烂的纠错本,更重要的是翻动时脑中清晰的回响。地理知识如山河脉络,错题恰是那些未被你踏遍的沟壑。坚持每周回溯一次,让曾经的迷路点成为你脑中最深刻的坐标,测试时自能清晰导航。坚持下去,你会惊讶于自己的进步!
下学期,想把这些想法印出来发给同学们,期待我们的纠错本能再进行一次“优化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