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2023年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是2023年高考政治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热点问题。十年来,“一带一路”造福了中国人民和沿线各国人民。“一带一路”正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由此通过中央决策层面的系列推动,“一带一路”升级为国家战略,并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的重要部分。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1个国家、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赴华参会,论坛注册人数超过1万人。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回顾10年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强调共建“一带一路”符合时代进步逻辑,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习近平主席还同与会的所有外方领导人举行会见会谈,达成一系列重要合作共识。高峰论坛召开了以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三场高级别论坛,举行了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智库交流、廉洁丝路、地方合作、海洋合作等六场专题论坛,并召开了“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
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一、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中方将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办好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会同各方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二、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方将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中方将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未来5年(2024-2028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望累计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
三、开展务实合作。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本届高峰论坛期间举行的企业家大会达成了972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中方还将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并同各方加强对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人员安全保障。
四、促进绿色发展。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
五、推动科技创新。中方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中方将在本届论坛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六、支持民间交往。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在已经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
七、建设廉洁之路。中方将会同合作伙伴发布《“一带一路”廉洁建设成效与展望》,推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建立“一带一路”企业廉洁合规评价体系,同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廉洁研究和培训。
八、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中方将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继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成立高峰论坛秘书处。
二、【考点链接】
新教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就给我们的启示:
①“一带一路”的巨大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倡议下取得的,这启示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伟大事业。
②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并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建设美丽繁荣的世界。
③“一带一路”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也是青年展现智慧与力量的舞台,需要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学习沿线国家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为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经济与社会
(1)共建“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及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利于带动区域互联互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③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有利于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企业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⑤“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②政府要更好履行经济职能,加强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努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公共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③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内供应链的效率和水平。
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促进国内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3.哲学与文化
(1)“一带一路”倡议体现辩证法道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多边合作,互利共赢。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 整体的功能,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这个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助力世界经洪增长。
(2)“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中国总结“一带一路”十年成功经验,继续与各国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3)“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倡导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1)“一带一路”倡议受到更多国家欢迎的原因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参与国得到了实惠、分享了红利、促进了发展。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带一路”建设符合当今时代潮流,能够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民心相通,增强政治互信,促进和谐。有利于构建沿线各国命运共同体,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④“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和发展战略,有利于各国优势互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使世界经济面临发展不平衡问题,世界经济不确定和风险加剧,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增进沿线国家人民福祉。
(2)“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及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行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带动沿线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经济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老教材
1.经济生活
(1) 建设“一带一路”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沿途各国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建设“一带一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沿途各国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3) 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互利合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2.政治生活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互利共赢,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真诚互信的好朋友、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3.文化生活
(1)文化具有多样性。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美丽清洁世界。
(4)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生活与哲学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潮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
(2)联系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认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一带一路”属于人为事物,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之后变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具有客观性。
(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正是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它使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来往更加方便。
(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带一路”的开辟和建设,就是立足长远加强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其广阔的前景是可以预见的。
(5)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它要求我们大胆支持新事物的成长。“一带一路”的愿景是美好的,符合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但是其发展过程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体验】
1.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中国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提出将使曾经繁荣几个世纪的丝绸之路迎来新的生机,对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①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②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基点 ③将为沿途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④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主张,中国与中亚各国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这一主张:
①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 ②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反映了中国对中亚地区事务的主导权 ④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
①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构建区域经济优势,实现主导世界市场的目的 ④平衡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2013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从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到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再到推动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一个活力四射的经济圈正在形成。这表明:
①我国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我国与周边国家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6.习近平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明确表示,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体现了中国:
①同“一带一路”成员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③在“一带一路”及全球性经济增长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④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并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撑,力争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教育发展和经贸合作并驾齐驱。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古丝绸之路原本就只是一条贸易之路 ②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丝路发展的经济意义大于文化意义 ④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8.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2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城经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首次载入安理会决议。这表明: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稳步实施,“坚持文化先行”的理念日益成为共识,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正不断彰显,可以说文化是凝聚“一带一路”共同利益的粘合剂。这说明了:
A.世界各国文化日渐融合 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D.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交流和创新
10.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依据材料,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9分)
11.古代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接在一起,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1)联系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西亚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8分)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6分)
1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材料三 2013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传工作正式启动,力争在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14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政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扰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2013年5月14日,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近年来,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整体进展顺利,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化起到了媒介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举措的依据。(14分)
14.(24分)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如今,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重新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由学术.局部和部门层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体现了中共18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正确性。(12分)
材料二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因此,这种双方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12分)
15.材料一 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材料二 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境内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为了扫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治障碍,应当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6分)
1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
东海起航线: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112年,周武王就派遣箕子到朝鲜传授田蚕织作技术。箕子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走水路抵达朝鲜,把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鲜。公元前三世纪,江浙一带的吴地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至日本,传授蚕织和缝制吴服的技艺。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往来中国频繁,他们仿制彩色锦、绫、夹缬等,至今仍沿用中国唐代的名称。宋代有很多的中国丝绸被运往日本,元代政府设置市舶司向日本出口丝绸,明代日本从中国输入的生丝、绢、缎、金锦等不计其数。
南海起航线: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进行贸易交换,中国丝绸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唐宋两代,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明代,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12分)
(2)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0分)
(3)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17.材料一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材料二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务实合作。“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目标、理念、情感和文明方面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是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的生动体现。做到“民心相通”并非易事,“一带一路”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有四种大型文明和上百种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差别往往意味着矛盾和冲突,任何一项国际事务的开展都不可能畅通无阻,总会遇到各种各位的挑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加以说明。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日前,由中国设计制造的雅万高铁首批高速动车组和综合检测列车运抵印尼,标志着雅万高铁的运营准备迈出关键一步。作为中国和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雅万高铁建成后将成为印尼乃至东南亚首条高铁。在“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一批重大项目也相继落地。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介绍,中哈大力发展过境运输和国际陆海多式联运,已开通7对常年对开口岸、5条油气跨境运输管道、2条跨境铁路干线和1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哈萨克斯坦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先行区和示范区,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典范。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已经和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如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9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回答出两条)(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注:2022 年1-11 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为38.34 万亿元,进口16.5万亿元,出口21.84万元。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 11.23 万亿元,同比增长20.4%。
材料二 2022年7月22日,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上发布的《新通道新格局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 2017-2022》指出,在这5年期间,四川以通道联动沿线产业园区,强化贸易产业服务功能,吸引了高端制造产业聚集发展;甘肃累计发运陆海新通道班列 700 余列,带动氧化铝、石油焦及粮食等进口,本地苹果、洋葱等农产品和纯碱、铝材等工业品出口;新疆中欧(中亚)班列开行线路23条.酒达19 个国家 26 个域市,运载货物 200 多个品种,为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了新引擎
(1)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我国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6分)
(3)结合材料,请你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10年来,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与“一带一路”冶线国豕始终将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将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将国家和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取得了积极进展和系列重大成果。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 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朋友圈越来越大。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共建“一带一路”将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聚焦“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国际合作实践中开启新征程。
结合材料和国际社会相关知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为什么能取得丰硕成果?(12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春华秋实,大道同行。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10周年。截至2023年初,中国已经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共识。
十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丰富了国际发展合作的机制和内容。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设有“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机遇 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促进经济复苏等议题共话未来,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
10年来,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建国家共同将这份宏伟蓝围绘制成一幅壮丽多姿、精彩纷呈的“丝路画卷”: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在郑州一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的连接下,豫卢双方成为休戚与共的"一家人”;菌草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已成为沿线众多发展中国家民众的“致富辈”“幸福草"……放眼望去,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推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上形成共识和落地生根.
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围绕“共建‘一帶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这一主题,简要阐明自己的见解。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全面总结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倡导各方继续弘扬丝路精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而不懈努力。
10年来,中国同各国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共同绘就了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的成功密码,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
材料二 1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不断走深走实的成功密码。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关知识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评价。
(3)“一带一路”发展需要人才支持,假如让你为“一带一路”建设选择人才,你会制定怎样的条件?(要求:写出两个)并写出对应的哲学依据。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深刻把握世界大势,着眼人类前途命运,提出这一重大国际合作倡议。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印尼迈入“高铁时代”,马尔代夫有了跨海大桥,塞尔维亚干旱地区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用干净的饮用水……“一带一路”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持续释放,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回顾十年成就,总结成功经验,中国将以“一带一路”10周年为新的起点,与各国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的原因。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TradeZone,简称FTZ)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2023年是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10周年。截至2023年5月,我国分6个批次在21个省份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辐射67个片区,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皆有,沿海成片、内陆连线、层次多元的空间开放格局。截至2023年,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国的17.8%,吸收外资占到全国的18.4%。
各个自贸区依据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禀赋特征,形成了鲜明和清晰的战略定位。如上海自贸区旨在进一步探索中国的金融开放创新,陕西自贸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湖南自贸试验区服务国家战略、聚焦湖南特色、发挥片区优势,推动实现“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三大特色战略定位等。
材料二 自贸试验区引领高质量开放,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湖南自贸试验区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
湖南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入实施了119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两批共计84项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培育壮大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培育形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1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家,三一重工18号工厂、博世长沙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临空产业、现代种业、国际会展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国际化服务平台体系不断健全,中欧班列(长沙)2023年发运1173列,开行量位列全国第三,中欧班列南方集结中心初现雏形。长沙航空口岸加快打造中西部地区面向RCEP和非洲国家的航空枢纽门户,先后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7条,恢复国际客运航线16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别说明我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哪些发展红利?
(2)有人认为,国家只要设立更多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就可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对此加以反驳。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A 6.C 7.A 8.B 9.C
10.①有利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分)②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3分);③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3分)
11.(1)①经济决定文化,经济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中西亚文化交流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从而有力地推讲中西亚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既可以通过中西亚对外贸易将商品、技术、服务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每点4分)
(2)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就能够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他们的共同价值追求。因此,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每点3分)
12.(1)①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2分)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2分)②丝绸之路促进了科技、宗教、艺术等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分)有利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2分)
(2)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排除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干扰。(4分)②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成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是扫清政治障碍。(5分)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矛盾不利的一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沿途各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5分)
(3)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联合申遗有利于带动沿线国家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发展。(2分)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联合申遗有利于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2分)
13.(1)①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商业贸易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4分)②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不断进行文化创新。(4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反映时代的要求,促进文化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5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阿文化交流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发挥了民众的主体作用;(5分)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中阿文化交流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4分)
14.(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和中亚地区的共同利益。(3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中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基本目标。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3分)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加快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强各国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3分)
(2)①有利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3分)②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建立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③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3分)④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短缺问题,维护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分)
15.(1)①有利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分)②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分);③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2分)
(2)①要切实履行专政职能(或“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严厉打击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3分)②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3分)
16.(26分)(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3分)②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商船的行进和人员的往来也促进了文化交流(3分);③“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中国的商品、技术传入国外,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国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3分);④ “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了中外商品、技术的交流与借鉴,促进了中外文化在交流中发展(3分)。
(2)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海上丝绸之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人的来往造就了这条著名的“国路”,而它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4分)。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东西方紧密联系在一起,“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延伸是人们不断调整事物具体联系的体现(4分)。
(3)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离不开经济、交通和科技等物质条件的支持;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开展交往活动的结果;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不同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都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答对其中任意两点的满分)
17.(1)①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商业贸易,人口流动,是中外文化交流传播途径。②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创新。有利于中外文化的相互传播发展创新繁荣,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软实力。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表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民心相通”,需要“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可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融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
18.(1)①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了开放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3分)②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设计制造的雅万高铁首批高速动车组和综合检测列车运抵印尼,一批重大项目也相继落地,都更好发挥了政府作甪。(3 分)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分)
(2)示例:坚持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言之有理即可)。(每点3分,答两点即可)
19.1112022年1-11月我国讲出口贸易出口大于进口,处于贸易顺差。(2分)我国积极发展多边贸易,东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1分)一带一路"但议发展势头强劲,为我国和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机遇。(1分)
(2)①促进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分)②畅通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为西部地区融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2分)把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西部大开发,增强了发展的协调性。(2分)(3)示例:1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分)②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开放合作。(2分)
20.(12分)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符合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4分)②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4分)③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分)
21.①中国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分)②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分)③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和发展战略,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4分)(若从“国家利益”角度分析,也可酌情给分。).
2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中国从人类共同命运和整体利益出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做出了新贡献。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国愿与各方一道,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创发展新机遇,共享发展新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10分)
23.(1)①顺应时代潮流,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各方各施其长、各尽所能,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既要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也要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有关国家的友好关系,实现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共同发展。④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多边主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2)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顺应时代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潮流和规律。③“一带一路”倡议“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①具有奉献精神——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具有开放(全球)视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③具有人民情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4.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顺应全球发展及各国期待,创造更多共同发展的机遇,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②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十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世界各国取得的发展成就,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会在发展中不断实现自身超越。中国总结“一带一路”十年成功经验,继续与各国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25.(1)于中国:①有利于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我国构建贸易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②有利于推动商品、服务、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③有利于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也有利于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于世界:①能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推动力。②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③有利于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①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②我们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③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