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标准的主要变化及有关考虑
付宜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研究员
2020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材〔2020〕3号)对外发布。本文对修订的背景、主要变化以及有关考虑进行解读。2020年版的修订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调整:体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清晰、规范了普通高中三类课程的属性;确立劳动教育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的正式地位;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新热点、新要求;对个别文字表述与要求进行微调,以使普通高中课程永葆时代性与先进性。
2020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材〔2020〕3号)对外发布,各界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又有了怎样新的调整非常关心。本刊第一时间对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变化部分进行了比对,并走访相关专家学者,现对具体修订背景和主要调整内容进行梳理。
一、2020年版修订的背景
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2017年版是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基于十几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的经验,同时融入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要求、体现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修订而成的。2017年版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但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和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对教育改革的体系建设和目标方向等又有了新的要求。为及时使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部署落实到中小学课程教材中,教育部党组和教材局一直在组织专家梳理、对表各项新要求、新任务,同时对2017年版的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补充完善。因此可以说,2020年修订版是在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背景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做的再次微调。有变动的部分主要体现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前言,以及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和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正文个别地方。2020年9月,全国将有一半以上省市启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2020年修订版的发布,对及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要求、指导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向、确保课程标准在高中教学和考试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意义重大。
二、主要调整部分及相关考虑
(一)体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1、对“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的对接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上围绕立德树人,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提出,确立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纳入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正式地位。而在这之前的所有文件,包括2017年版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中都使用的是“德智体美”的说法。因此,在2020年修订版中,依据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统一了相关表述。
如2020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涉及普通高中教育定位、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等相关表述中,都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调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四个自信”在标准中的体现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为主题。2020年版课程标准的部分修订,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课程中的密切融入。
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部分,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表述中,强调了“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论述;对思想政治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政治认同”内涵解释中,增加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表述,体现了对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的呼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的内容要求部分,增加了“2.4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的要求。再如,在“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内容要求部分,增加了“1.1 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的要求。
对于“四个自信”,2020修订版课标也做了有机融入。如历史课程标准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部分,增加了“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教学提示部分,增加了“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意义”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部分,将“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修改为“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明确点出了“四个自信”的四个方面,强化了理解要求。
3、体现加强党的领导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的指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部分专门增加了一段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的要求,具体内容为:“1.加强党对课程实施的全面领导。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想政治课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想政治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课教师。”
4、突出了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要求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思想政治教师的相关要求这次也体现在了2020年版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如在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建议”部分增加了一段表述:“讲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二)进一步清晰、规范了普通高中三类课程的属性
普通高中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三类课程各有独特的课程功能和定位。2017年版课程方案中只是点明“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为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中的权责与性质,2020年版增加了“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的表述,明确了不同课程的属性。同时进一步明确的还有“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而删去了2017年版中“选修课程……一部分是国家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拓展、提高及整合性课程”的表述。
这一部分的修改为选修课程的实施做了进一步的厘清和说明。在2017年版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为增强课程的适应性,考虑到西部等欠发达地区部分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各学科课程标准组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供学校参考选用。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有四个选修课程模块,分别为“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是面向具有技术学习特别需求的学生,供地方学校和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修习。本次修订对选修课程属性做了进一步明确,即在学科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基础上开设的课程,课程标准提供选修课程开设的建议,以引导选修课程开设的方向和重点内容,保证质量。选修课程不属于国家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纳入校本课程管理。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原则上不主张学校编写出版教材,确需编写出版的应报主管部门备案,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核。因此建议教师在选修教学中灵活使用活页夹、讲义、PPT等辅助资源。
(三)确立劳动教育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的正式地位
为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建设,2020年版课程方案修订的一大变化是将劳动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独立了出来,大大强化了劳动教育的地位。具体体现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开设科目与学分”部分,国家课程中明确单独设立“劳动”必修课程,并赋予6个学分。
2017年版的劳动教育内容是延续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版的设计,将劳动与技术教育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2020年版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有关学分做了相应调整,即,普通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17年版的14个学分变为8个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研究性学习占6学分。劳动课程6个学分。2020年版课程方案还特别强调,劳动课程学分中志愿服务为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实施。
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剥离出来,在课程形态上独立呈现,并不等于在实施中不发生关联。相反国家倡导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课程整合,采用项目式、跨学科学习等方法去落实。因此,学校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以及各种主题(专题)活动课程和学校班团队、特色活动等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实施,确保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课时总量及质量要求即可。
落实劳动教育要求,特别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等要求,在2020年版的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课程标准的正文部分也有诸多体现。如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9: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将“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修改为“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在“学习目标与内容”中,将“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修改为“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的艺术形象”,增加了对“劳动模范”的榜样力量的强调。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第2点中,将“本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修改为“本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劳动经历有机结合”;第4点中,将“要注重学生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调整为“要注重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
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学提示部分第二个议题后,增加了“劳动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何意义”的议题讨论,要求学生探究劳动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提示:可针对我国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例如,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有的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开展调查,阐释这些现象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可搜集生活中人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事例,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懂得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内容要求部分,增加了“2.3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等。
(四)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新热点、新要求
2020年版的修订,另一重大特色就是及时增补了相关时代新热点、新要求,最突出的就是增加了防控新冠病毒的相关内容。如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病原体’‘感染’‘传染源’‘传染’等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区别,重点介绍对人类影响巨大的传染病案例,如鼠疫、天花、艾滋病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的流行及防控”的表述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新增内容。在有关提示学生选取转基因植物、试管婴儿、克隆哺乳动物、艾滋病、禽流感、SARS、埃博拉疫情等主题加以论述的要求中,新添加了“COVID-19”的议题。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教学提示部分,增加了“可结合抗震救灾、防疫抗疫等,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基本事实,深刻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示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的教学提示部分,将“可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增添为“可结合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防疫抗疫等,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
此外,结合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提出的“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的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就增加了“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等表述。
与2020年修订版除了对以上内容做了与时俱进的增加与调整外,对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文字表述以及个别内容的要求也一并做了完善与微调。如,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人民当家作主”的教学提示部分,将原来文字中“一府两院”的提法改为“一府一委两院”。
再如,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依法治国”的教学提示部分,将“可参与社区有关规则的制定,解析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方式和途径”修改为“解析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方式和途径。可参与社区有关规则的制定,亲身体验基层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
“经济与社会”学业要求部分,将“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调整为“明确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的教学提示部分,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分两步走的机遇与挑战”删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内容要求部分,将“1.2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与局限性”调整为“1.3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个别地方,对水平程度的内容要求及顺序也有微调。如思想政治课标附录1“政治认同”素养水平2中,将“分析具体事例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点”调整为“分析具体事例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历史课程标准中选择性必修模块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个别专题顺序有调整。
以上只是摘取了2020年修订的一些典型变化,具体还需各学科教师认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结合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及时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并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紧跟时代步伐和改革要求、在教学中自觉融入时代、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成果的意识,使普通高中课程永葆时代性和先进性。
(作者:付宜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