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科研 >> 【品味】中学课堂提质增效样版学校建过的模
    
  双击自动滚屏  
【品味】中学课堂提质增效样版学校建过的模

发表日期:2024年9月12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6144 次

双减背后是提质,课堂教学是第一阵地。摆在一线教育管理者面前的,是一个永恒的时代命题:增效减负,有无模式可循?是拿来主义,还是自力更生?

我国教育界40多年的课改探索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明星学校,他们精心打造和包装的教学模式,领一时风气之先,引得众多学校纷纷跟进、学习。但当潮水退后,理性回归,人们发现,一些学校因为照搬模式遭遇了水土不服;一些学校在模式临帖中却深化了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反对模式的人认为,教学之复杂,一个筐装不下。力挺模式的人认为,建模、破模、再建模的过程是对教学不断领悟的过程,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承载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小新君认为,经历从力挺到反对,再到理性审视模式的过程后,课堂改革需要建模,让教学从艺术走向科学。教学当然不能止于模式,但面对不同学情、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一批优秀学校的大胆尝试,或许在今天仍能给教学改革的迭代升级提供一点思考。

学生激活

昌乐二中:把课堂变成目标清晰、步骤科学、学生自主的学习动车组
关键词:“271”高效课堂

271”有几重含义:学习内容上,20%靠自学,70%靠合作,10%靠教师;课堂时间分配和内容安排上,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10%(约5分钟)学生总结、巩固。

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发明学习动车组概念。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是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间是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

学校还采用导学案和训练案的两案并举,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

在编制导学案时,让教师把功夫用在课前。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训练案则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训练案和练习作业不同,要求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对训练案面改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71模式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很好地解决了高中教育升学的副产品问题。

洋思中学:各个环节,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分五个环节。

揭示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

自学前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

自学: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内化知识。教师在这一环节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已经学会的内容。洋思中学把这一环节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二次备课

后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人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一阶段要做到三个明确:1.如果只是个别或极少数学生没有掌握,可以采取其他的辅导措施进行补救,而没必要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教学;2.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老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讨论未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更正和补充;3.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不仅知其然而且做到知其所以然

当堂训练:教师课堂上要留出不小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练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

三清制度,是洋思中学高效教学的另一重保障。三清即日清、周清、月清。的对象是后15名同学,的主角是班主任指定的15名小师傅。日清内容是当天知识、重点和基本点。周清为班级互清,各班互有15名小师傅去指导同级某班的同学。月清是各科备课组命题测试,测试结果确定月清对象。如此,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身处高效学习当中。

杜郎口中学:解决时空机制,还给学生自主、务实、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教学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完成)、大容量(在教材基础上,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快节奏(紧扣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小组或对子范围内的小展示和全班范围内的大展示相结合)、反馈(课前、课中、课后3种形式);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学校还解决了与课堂相关的时间机制和空间机制,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改变时间机制。不管是“10+35”还是“0+45”,学校都是为了解决教师长久占据讲台、占据课堂、占据学生学习时间的难题,让学生活动充分,教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

改变空间机制。教室内课桌排列是学生面对面坐,可随时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教室四面墙壁,三面嵌上黑板,没有固定讲台的拘束。教师也给学生创设轻松自由、快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学习空间不局限在小组之内,也可以在组外;不仅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自废抓分武功,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就是学生在自愿基础上,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互助学习、项目学习等,回到学习生活的中央。

相比传统以为主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侧重学生的,教师设计挑战性任务,学生4人一组协作完成,既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也锻炼学生倾听、合作、独立思辨、沟通交流等在未来生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而教师也由教授者转变为倾听者、组织者、协调者。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的郑艳红老师和学生一起实践学习共同体多年,她的课堂是这样的:

一节作文辅导课,同学把桌椅摆放成“4人小组两两面对的形式(老师和学生尝试过5人组、6人组,最后发现40人的班额,4人组形式更合适)。

围绕作文议题,课堂进行中基本是学生讲,教师听。议题由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并请学生4人一组查阅资料,思考讨论、画出思维导图,在课上与同学分享交流,批判性地吸收别人的观点和建议,最后在一连串思考基础上写出作文。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和记录,只在小组轮换间隙偶尔给大家一些话题相关的建议,引导话题走向,让学生讨论更清晰、聚焦。

一节课,教师前后加起来讲了不到5分钟,基本都是学生在碰撞。因为课前学生阅读了大量材料,形成自己的思考,所以课堂上学生之间不是漫无目的的碰撞。教师经过大量阅读、充分准备,也保证了给出的是学生需要的指导。

这样的课堂,是自废教师传统的抓分武功,教师不教应试技巧,而把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教给他们。

昌乐二中、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一度成为各地中小学学习的对象。学习共同体也是近年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的探索。比较后发现,这几所学校把握了一个共同方向:激活学生。

首先,注重自主学习。这一点上述模式中都有重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上所占比例很大。

其次,重视互动学习。互动不仅指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教师的,更多是在课前导学,教授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之后仍然需要引导或纠正的点。

但是,模式只能作为参考。参照模式中自主学习、互动学习,重视实践能力、思维训练等规律同时,课堂提质增效的探索还是要基于学校自身情况。已经有学校实践证明,学情不同,学校条件不同,只将模式照搬平移很可能水土不服

空间重构

北京市十一学校:巧用分区,为每一个学生学习增值

关键词:教学分区、任务分层

在十一学校,一间50平米的教室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进入到三个学习区域:DIY区(自主学习区)、Follow me区(个别辅导区)、Groupwork区(合作讨论区)。学生可以每个课型选一个区域,也可能在一节课里就坐了不同位置。对此,每位学生都依次拥有了三位教师:iPad、任课教师和学习同伴。

三位老师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习环节,和不同程度的学生产生着不同的交往关系。

在自主学习区,最重要的教师是iPad,其次是同伴,任课教师居最后。只有在前面两位教师都不能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时,才需要任课教师出场。

在合作讨论区,首席教师是同伴,然后是iPad,任课教师仍然处在最后一位。

只有在个别辅导区,任课教师才可以大显身手。巧用三个分区,这样就实现了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增值。

教室空间分区,同时也巧妙地实现学习任务分层。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分区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成基于关系的课堂。课堂核心变成了创设平等的供需关系,学生需要什么,学生能提供什么,提供什么才能满足自身需求……课堂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输入输出,而变成了情感流通、思维活跃的场所。

上海市西中学也有类似的探索,学校将阅览室改建成思维广场,创设不同功能的学习环境,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主题学习。学生可以预约广场中的不同环境,如合作空间、独立学习空间、工作室等,环境让生生、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最佳状态。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场景重构,促进课堂学习中的信息衔接

关键词:教室空间改造

一次偶然机会,东华大学附属实验校的地理教师发现一组美国中学教室的照片,于是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创建一间别具一格的地理教室。

教师在96平方米GEO乐园内设了5大分区——展览区、阅读区、上网区、教学区和办公区,兼顾到学生兴趣、学科内容和学校特色。这样的分区满足了博物馆、图书馆、无线电台、文具店、电影院、教室、办公室等不同空间的功能。既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信息衔接,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展览区:由6个定制展示柜组成,分别为藏宝阁、气象台、水文站、农业园、工业区、旅行社,与校本课程经纬乐园中的六个单元名称一一对应,实现课程与环境高度的匹配性。

阅览区:由书架、绘本架和杂志架组成,书刊绘本均由专业老师精挑细选。在内容上涵盖了适合教师阅读的名家经典、教育教学、地理教材,也有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科学探索、人文经典,在难度上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级阅读需要。

上网区:区内配备一台电脑和一套无线电通信设备。电脑可供学生随时上网查阅资料,无线电通信与地理教学融合,是教师希望学生拿起话筒,就能和全世界各地进行实时通话,交流各自所在国家的风土人情,感受地域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业余无线电这扇窗户,学生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精彩风貌。

教学区:放置了几套可灵活组合的花瓣形桌,便于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规模可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决定,不带强制性,更人性化。

在教学区和展示区的交界地带,是工具和耗材,为学生各种创意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特别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并不是一味需要高端仪器。一些接地气的小工具、小材料,更容易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辅助学习。

办公区:教师从办公室里搬出来成了教室的守护者,这种改变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了零距离,学生一旦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到办公区找老师帮助,学生在老师面前的状态也会相对放松真实。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零碎时间进行教学活动准备,工作时间不再被各种奔走切割,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研究。

空间重构,不只增加了教室原本功能。经过改造,它可以变成满足学生好奇心,拓展视野,打破学生学习和教师管理的边界,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师生、生生关系甚至学生和技术关系的学习空间,提供触发师生行为和关系良性互动的新场景。

实现一间教室里的学习场景革命所需要的其实很简单,将人放在一切设计的核心,不断想象、反思、迭代。

技术赋能

杭州市建兰中学:数据思维,用科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学校大脑

建兰中学受杭州市城市大脑灵感触动,搭建了建兰大脑,借助科学真正改变学生学习。

改变关键在于数据这个变量。传统课堂因为时间和人员配置问题,无法精准反映学生动态的学习状态,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大脑通过记录、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历史数据,评估学习过程、呈现分析结果、发现潜在问题、预测未来表现,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课前,大脑沉淀了纵向数据(学生个人数据)和横向数据(班级、同年级等),涵盖了学生在校的所有日常行为表现(常规、学习品质和课外活动参与等)。基于数据和知识图谱技术,大脑会及时对学生进行分析诊断,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学生可以看到自己近段时间在学校的整体情况,包括做得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并进一步制定或调整近期的学习攻略。

课堂中,当学生完成了正在进行的任务环节,可以利用平台选择合适的讨论伙伴,以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对有疑问的部分进行分组讨论。教师也能从自己的显示端看到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展情况,选择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实现学生在课堂时间内的进步最大化。

课后是学生自由度相对较高的时间段,大脑目前最主要的应用也是从这里开始。传统的学习过程中,课后作业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尤其遇到问题时,无法当场解决。而大脑“AI教师的形式保证学生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完成学习目标。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构建智能教学生态,用技术打通关键环节

关键词:智能系统

明德聚焦课堂教学的六个关键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的痛点,借助多种智能化产品与教学深度融合,解放教师,激活学生。

备课。学校依托企业微信,搭建智能备课平台,参与集体教研的教师不需要同时在场或在线,在各自方便时参与讨论即可,突破了教研的时空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课。学校通过建设虚拟学校海豚学院”“明德B,通过虚拟学校微课、直播课堂、双师课堂、远程课堂等,实现双向互动教学。自动录课功能,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能反复回看。同时,除了常规课堂,虚拟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拥有海量优质资源的自主学习平台。

作业。学校以腾讯企鹅智笔为载体,搭建智能作业平台。随堂测验中,企鹅智笔记录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书写过程,实现在线批改,并快速生成个性化分析报告,包括作业总分数、完成某一道题的时间、具体在哪一步出错等数据。

智能作业平台一方面实现了课堂完成作业、课后不留作业,另一方面,对过程性数据的采集分析能促进学生作业老师的及时反馈交流,促进精准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

考试。学校基于一起中学平台推出了智能考试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设计难度系数和要求,平台自动生成考试题库,并实现智能批量批改和智能分析,实现了从命题到改卷再到分析的智能化。

评价。学校借助学优评平台,建立了智能评价系统,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课堂表现、作业考试水平等方面,形成多维立体评价。

温州二十一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小切口保障学生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人工智能

温州二十一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个性化学习为方向,打造了一套个性化学习体系,同时规划一册一课一中心

一册即个性化学习手册,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分析,进行精准的学生画像和学习资源推送,包括学生版、教师版、管理版。

一课为个性化习题讲评课,包括学科类别、前测后测、过程探索。

一中心为大数据教学支持中心,为学生提供自助指导,为教师提供数据支持,为学校提供评价依据。

为了助推教师进行精准教学,学校经历了四种课堂模式,从最初的单师模式到双师模式、多师模式,直至现在的“1(师)+X(学生助教)模式,有效解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与教师资源的供求矛盾,学生助教也体会了从会做教会他人的深层次学习。

科技,是当今教育生态中不可忽视的优势。它可能是学校管理的智能平台,可能是课程落地的助推器,也可能是教学方式变革的发动机

学校以技术真正支撑符合未来的良好教育生态,让硬科技要软着陆,离不开这个核心。技术,始终要服务于校园里的每个人。

逻辑转换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改变教学逻辑,遵循认识规律,轻负也能高质

关键词:后茶馆式教学

茶馆式教学,是静安教院附属学校在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茶馆式教学基础上的创新。

学校总结出两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一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二是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学校将作为教学核心,同时有三个发展:教学方式更加完善(除书中学之外,增加做中学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更灵活,教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这种教学方法与茶馆式一脉相承,同时又有新的发展,因此学校称之为后茶馆式教学。

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改变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以授课教师认为的学科体系为线索进行讲解,变成由教师帮助,以学生的认知(或学习)为线索,让学生自己进行建构。在实践中又产生了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有学科、学段、课型特征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的改革,作业也得以改进,让学生真正走向轻负担、高质量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建构学生知识,创造满足不同需求的课堂

关键词:建构学生知识

教师专业竞争力,不再仅是教学技艺,更要拥有包括学生认知规律、学习问题背后归因、个体差异识别等在内的学生知识。未来的教师将是教育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其中教育知识含量最重的就是学生知识

复旦附中的劳技课堂,教师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记录其每一步的学习轨迹。沿着轨迹寻找,教师发现对于高端学生,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让顿悟发生。于是教师创设学习情境、设置问题陷阱、嵌入讲解视频、预设教学补丁,让高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中,逐步产生顿悟。过程中教师还形成了学生顿悟识别法,比如最浅的顿悟是突然爆发的兴奋,并伴以哇,这样啊的呼喊;中等的顿悟是会心的释然,并伴以轻轻的~”语气;最高级的顿悟是深深、长时的沉默。

对于其他不一定喜欢劳技课的学生,教师也归纳类似让学生爱上劳技课的守则,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成长、发展都尝试寻找有效办法。这些学生知识,不再单单依靠经验,而是需要从大量案例或数据中提取分析建模,并实现转化、迁移、辐射和操作。

以往,优秀的教师通常拥有丰富的学生经验,谁在某类问题上粗心,谁擅长某种题型……未来的教师应当更进一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除了识别学生的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节奏外,并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顺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与最准确的支持,更有策略地因材施教”。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