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24届高考政治备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双击自动滚屏  
24届高考政治备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发表日期:2024年5月17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0508 次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务必在生产、生活中贯彻落实,推动国民经济绿色发展、低碳生活。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热点聚焦】(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实践路径。

六项重要原则是行动指南。习主席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项重要原则构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行动指南。

……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重点任务。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国计民生,更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根基,必须加大力度开展治理和修复。习主席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这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抓好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

【主观题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我国将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能源资源配置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和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诸多重点战略部署,首先要统筹协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其次在资源利用方面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明确产权归属、利益分配和保护责任等重大问题,整体上构建以“权、利、责”为框架的制度体系并注重督促法律落实;再次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继续推行覆盖全国的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坚持要从源头上入手、过程中把控,要把生态系统的单方面治理上升到全面恢复生态系统整体的解决方案上来,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防止重污染卷土重来;最后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民共建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让老百姓共享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

我国是《巴黎协定》的积极实践者,愿意且有信心付出努力完成对世界的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所付出的努力。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生态扶贫中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二、碳达峰 碳中和

【热点聚焦】(人民日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主观题训练】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7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履行大国大党责任,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中国将为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已经支持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十四五”时期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我国应该怎样为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2.假定企业持续经营,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角度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对控制排放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

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热点聚焦】(人民日报)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减污降碳为主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

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推动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升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完善绿色产品推广机制,扩大低碳绿色产品供给。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促进全社会形成自觉行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主观题训练】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绿色转型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该省是如何让绿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

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热点聚焦】(人民日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能源战线几代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我国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足以令世界瞩目。

……

我国能源科技领域正在从“追赶者”逐步向“领跑者”转变。全球容量最大、等级最高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设计制造、全球电压等级最高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等,说明我国在火电机组和输电技术领域已经成为“领跑者”。在大坝设计和建设、煤矿整体技术装备和特殊油藏的勘探理论技术等多个领域,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也在接近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比如,我国自主研发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显著提升了电网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誉为“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质变还表现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清洁能源、零碳能源的广泛开发利用。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实现低碳发展,我国在优化能源结构以及节能减排上做出巨大努力,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水风光”等清洁能源比重逐年上升,总装机规模和年新增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中国对全球碳减排事业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逐步形成。中国能源发展应积极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新要求,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更好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主观题训练】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积极发展氢能产业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增强能源安全的主动权,让“炉子稳稳生在自己家中”。

五、新能源汽车撬动发展新动能

【热点聚焦】(人民日报)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于日前印发,为今后一段时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具体路径,为行业从业者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逐步成长为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高地。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果概括为“一个引领、三个突破”,即产业发展从培育期进入发展期,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市场实现突破,成交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48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技术实现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前列;产品实现突破,供给质量持续提升,量产车型续驶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迸发出的巨大活力,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也成为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力支撑。

……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不只是汽车产业,各行各业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只有在自主研发上加倍努力,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通往未来的跑道上占得先机。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不同行业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选准自己的定位,发扬企业家精神,定能推动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为我国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主观题训练】

1.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是如何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的。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时政术语积累清单】(只可积累 不可套用)

1.我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①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⑦提升国民碳素养、增强低碳绿色意识,企业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在生态扶贫中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

④依托科技进步,转变贫困地区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3.我国政府应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

⑥进行科学决策,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制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4.我国应如何增强能源安全的主动权

①坚持绿色发展,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5.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绿色转型的积极作用

①科技创新可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

6.我国为什么将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大国担当(经济)

……

⑥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就业,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7.公民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应如何承担责任

……

④公民应遵循法律法规,积极、有序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8.政府如何进一步支持和引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不再继续干预技术路线的选择,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行业发展动力。

六、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建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以让苏州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放心食品、享受优美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交出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成绩单。”江苏省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业务处副处长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更大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

材料二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应该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致中和”等理念体现着深刻的生态哲学。孔子的“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阐明了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孟子》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形象地说明了对自然生态和资源的珍视。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大力普及“天人合一”的理念,也要结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践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观;还需要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中汲取营养,要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谈谈如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2)

2)有人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

3)学校团委发起“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志愿活动,请你为该行动拟定两条倡议。(4)

    参考答案:

(1)①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 ②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人与自然的固有联系中认识和改造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③新时代,我们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更大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

(2)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需要汲取传统思想中的智慧,吸收其中的合理内容。上述观点看到了这一点,具有合理性。(3)②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天人合一”等朴素思想进行批判性继承,需要践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观。(2)③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还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西方生态伦理思想。(2)④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更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形成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大力普及“天人合一”的理念,也要结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3)

(3)①走进企业社区,宣传生态文明理念。②举办“创建绿色校园,共青团员社区行动”演讲比赛。③倡导低碳生活,节约每张纸、每度电、每滴水。(每条2分,共4分,写出2条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