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卡片 >>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新时代高度
    
  双击自动滚屏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新时代高度

发表日期:2024年9月6日  出处:《理论学刊》  本页面已被访问 6185 次

作者丨汪青松,男,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王辰璇,女,厦门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四个现代化四化同步并联发展为主题、为民造福人本发展为主旨、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现代化。从四个现代化四化同步跃迁并将其纳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两步走战略安排,体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发展高度;从新中国站起来的现代化和新时期富起来的现代化发展到新时代强起来的现代化,形成人口规模巨大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特征,体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发展高度;从富强目标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拓展,两个坚持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体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发展高度。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主题;主旨;主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上创新突破,把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到新时代的高度。“中国式的现代化”由邓小平最早提出,习近平在20201029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提“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表述上更简洁,而且更能表明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成熟和样式的定型。全面考察中国式现代化从“四个现代化”到“四化同步”、从“两步走”设想到“三步走”“新三步走”再到“新两步走”战略、从富强目标到“五位一体”目标的历史演进,对于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四个现代化”和“四化同步”并联发展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工业革命以来发生的经济社会进步和文明提升过程根据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是从工业化开始的,但与西方先发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串联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在主题上是“四个现代化”和“四化同步”等并联发展的现代化。

(一)新中国前30年:“四个现代化”以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摆脱近代以来贫穷落后状态的战略目标。我们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发出了“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号召,但新中国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工业化,而是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同步发展。20世纪5070年代,“四个现代化”目标实现了从最初表述、确立到取得并联式发展的初步成就。首先,一届全国人大和党的八大对“四个现代化”目标作出最初表述。1954923,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中共八大将“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写进党章。其次,三届全国人大正式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1221,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一个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首次郑重宣布。最后,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共十一大及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四个现代化”目标进行了重申。1975123,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9778月,党的十一大把本世纪内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强国目标写进了党章,19783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此目标第一次载入宪法。

我国第一次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主要是指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并联发展。我们党在建国初期就考虑到工农业、城市乡村的并联发展问题,认识到“城市领导乡村、工业领导农业,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如此,社会主义社会更是如此。”依据世界现代化规律,确定了工业领导农业、城市领导乡村的方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党的八大对“四个现代化”目标作出的最初表述都是“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把“现代化的工业”置于“四个现代化”之首。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目标,但有一个重大变动是将“现代化的工业”为首调为“现代农业”为首。这一变动是“大跃进”出现问题后纠“左”过程中“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提出决定的。19597月,毛泽东指出: “现在讲挂帅,第一应该是农业,第二是工业。”1962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强调执行毛泽东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从而将“现代农业”转为“四个现代化”的首位。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党的十一大重申的“四个现代化”目标也都是“现代农业”为首。“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提出之后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力量,经过全国上下不懈努力,1978年我国基本实现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目标。

(二)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果就是,把新中国前30年以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两化同步”,发展为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同步”。1979330,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首提“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1979126,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把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改为实现“小康之家”的现代化目标。

毛泽东在新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之初曾提过“中国的工业化”“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概念,邓小平在新时期开端把“中国的工业化”改为“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贵在加上一个“式”字,意味着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与样式。“中国式的现代化”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而是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到20世纪末达到GDP人均水平还很低的“小康之家”目标。我们认为,“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修改的只是“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时间,而不是也不会是改掉“四个现代化”目标本身。19829月党的十二大和198212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写进党章和载入宪法。可见,“四个现代化”目标没有变,变动的只是把“本世纪末实现”改为“逐步实现”,即推迟至20世纪后20年翻两番达到小康,从而为21世纪上半叶规划推进“四个现代化”留出巨大空间。1987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又明确提出20世纪内分两步翻两番达到小康、第三步至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19879月党的十三大确认了“三步走”的“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战略。

有些学者依据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判定“四个现代化”目标已淡出和被放弃了,有的甚至认为“四个现代化”只是“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前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第一阶段。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误判。党的十三大报告确认了“三步走”战略的同时仍重申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指出“为了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必须……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可见,“四个现代化”目标在党的十三大之后并没有被淡出,邓小平对“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始终念兹在兹!19904月他还从“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强调“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199210月党的十四大将原定20世纪90年代GDP年均增长6%的目标调高为增长8%9%1995年八五计划提出将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提前五年实现。19979月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在“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即将实现之际,规划第三步目标,提出“新三步走”现代化战略,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GNP2000年翻一番,第二个十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际上,党的十二大不仅把“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时间从“本世纪末实现”改为“逐步实现”,而且对“四个现代化”目标次序的表述作了重大变动,“现代农业”与“现代工业”再次易位。世界第一次现代化一般规律是以工业化为主轴带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我国“四个现代化”一开始也是工业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之前,而党的十二大明确“现代工业”重新回归“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战略首位,从而使新时期30多年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逻辑推进“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并联式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推进传统产业革命和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不失时机实施城镇化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而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2010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即“四化同步”为崭新内容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现代化。2012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促进“四化”同步发展;2017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四化同步”。从新时期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发展到新时代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即“新四化”,是一次重大跃迁。2022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基本实现“新四化”与“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等经济现代化目标一起纳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重大跃迁。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新四化并联发展式。2013930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同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串联式”顺序发展不同,我国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叠加发展。

有学者认为,我国“四化同步”战略选择是两次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即并联式现代化战略。从现代化全过程比较看,西方发达国家以工业化与信息化为主轴的两次现代化在设计、实施、推进上都是接力式、串联式和递进式,这是西方国家先发型现代化的内生自发性、资本主义本质决定的。实际上,我国第一次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是老“四化”的同步和叠加发展,新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还未完成时又开始了新时期第二次现代化。循着以信息化为主轴的世界第二次现代化的路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础上,增加信息化,把“三化同步”拓展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并联发展,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用信息化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赋能,同时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信息化。新时代形成的新“四化”是同步和叠加发展,新老“四化”交汇更是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和叠加发展。

从新中国“四个现代化”和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始终是同步式规划、并联式部署和叠加式推进,因而展现出规划上同步发展、部署上并联发展、推进上叠加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壮丽图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后发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所决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基本实现四化同步纳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两步走”战略安排并写入新党章,把“四化同步”提高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高度。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为民造福”人本发展的现代化

与资本至上、两极分化、少数享受型的西方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在主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为了使近代以来受尽屈辱的中国人不再挨打、挨饿、挨骂,从饱经苦难沧桑中奋起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新中国现代化;为了使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按照从“两步走”到“三步走”,从“新三步走”到“新两步走”的路线图坚定不移地大步走来。习近平所概括的“不负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和新时代特色。

(一)新中国“四个现代化”是要站起来的现代化。毛泽东“两步走”设想的艰辛提出及曲折实施显示了中国现代化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现代化。

从“两步走”设想的提出看,为了新中国不再落后挨打,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急迫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设想规划,但是实践证明现代化不能过急过快,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才是“四个现代化”的合规律性要求。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初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时还没有作出时间安排。1955年至1958年,毛泽东每年都会谈及赶超发达国家的“四个现代化”时间表。经过总结“大跃进”的教训,1962130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要赶超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强国梦。在此基础上,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经济发展的“两步走”设想。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申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但此时距离2000年只剩下25年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大的挫折致使“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设想来不及按时实现,而这一深刻的经验教训也表明,中国现代化必须符合实事求是的合规律性要求。

从“两步走”设想的实施看,为了新中国站起来后能站得住,新中国前30年实施重工业为中心的“两步走”设想,但实践证明现代化不能重重、轻轻,更不能轻农,生产与生活兼顾是“四个现代化”的合目的性要求。“四个现代化”战略实施之初,曾发生毛泽东与党外人士梁漱溟关于是否立即实行工业化的论辩,梁漱溟主张不要以牺牲农民为代价换取工业发展,毛泽东主张建设重工业与人民生活改善兼顾。这一论辩实质是“四个现代化”目的性之争。客观地讲,新中国前30年“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党和政府是高度关心人民生活的。周恩来提出,“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目的,就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如果不关心人民的当前利益,要求人民过分地束紧裤带,……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资金也不能积累,即使重工业发展起来也还得停下来”。在生产与生活遭遇严重矛盾时,党和政府即使放慢“四个现代化”进度也要保证人民基本生活。19606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必须下决心降低指标。1961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23月周恩来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196312月李富春致信毛泽东提出争取在十年内使人民生活的改善前进一大步。19644月国家计委提出以基本解决人民的吃穿用为中心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可惜此设想很快被“文化大革命”打乱。

“四个现代化”终究是手段,人民生活幸福才是目的。长远地看,工业化能从根本上使新中国永远站立起来,关乎人民长远生活的改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下的高积累低消费、不得已长期实施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决定了当时人民生活只能是生存温饱型层次,但这也只是必要的和暂时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应是能使中国人永远站起来的现代化,还应是能使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现代化。人民是现代化建设的目的与依靠,这是新中国前30年“四个现代化”实施“两步走”设想经验教训表明的合目的性。

(二)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要富起来的现代化。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江泽民“新三步走”战略和胡锦涛“两个一百年”战略昭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发展生产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统一的现代化。

新时期是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要“富起来”的大声疾呼中开启的。1978121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正因为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富起来”的讲话,才有1979年“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小康目标的提出。

为了建设“富起来”的“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新时期之初就制定了既思想解放又实事求是、既发展生产又提高人民生活的“三步走”现代化战略。从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看,“三步走”现代化战略不是急于求成的高速赶超战略,而是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接近型现代化战略。“三步走”战略对新中国前30年“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设想做了三个修改:一是把新时期对发达国家的“赶超”目标改为“接近”,二是把新时期“四个现代化”达到的现代化水平目标从“发达国家”改为“中等发达国家”,三是把“现代化强国”目标改为“现代化国家”目标。“三步走”战略不追求欲速不达的高速度,20世纪末GDP只翻两番而不是翻三番、四番,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不是赶超最发达国家,这样的“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目标既表达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又符合国情和切实可行。

从经济现代化的目的看,“三步走”战略是兼顾了生产与生活相统一的人本型现代化战略。总结国内外处理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的经验教训,“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三步走”提出的是把发展生产同提高人民生活结合起来的强国富民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在世纪之交提出发展生产与提高人民生活有机结合的“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新三步走”战略:21世纪上半叶用两个十年,分两步把2000年总体小康提升到2020年的全面小康,第三步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七大在“新三步走”战略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到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两个一百年”战略安排。新“三步走”战略和“两个一百年”战略安排深化和具体化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目标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写到了大会报告的标题上。两个十年全面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动体现着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和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是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富起来的现代化。

(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强起来的现代化。习近平的“新两步走”战略宣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共建共富共享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之际,习近平所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的30年又细化为“两个十五年”,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两步走”战略安排,大大发展了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的发展战略:一是把原定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提前15年,即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在2035年之后至21世纪中叶增设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即到建国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再提“现代化强国”,“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追赶战略向赶超战略的重大跃迁”,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实现毛泽东谋划的“四个现代化”百年强国的伟大梦想!

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不再挨骂因而要强起来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不负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造福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在决胜全面小康与决战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把脱贫攻坚作为“底线”,着力补足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短板。啃下脱贫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贫困人口脱贫这块短板,确保了“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抗疫斗争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做到不惜一切代价。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是要建设人口规模巨大、共建共享型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实现“四化同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短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一个不能少。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重点部署了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迈上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高度。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主线:“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与西方畸形片面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在主线上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从新中国现代化以富强为目标到新时期和新时代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和拓展过程呈现一个趋势:经济现代化决定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现代化的逐个提出与实现,而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现代化的进步推动经济现代化的更大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为民族谋复兴与为世界谋大同相结合,遵循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建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一)新中国前30年:“四个现代化”以富强为目标的现代化。

新中国前30年的“四个现代化”主要是指经济现代化,工业、农业都属经济范畴,国防和科技也与经济紧密相关。在“四个现代化”确立过程中,国防现代化的移出与加入,科学文化现代化最后改为科技现代化,都说明“四个现代化”始终聚焦经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至1975年的五五计划均冠名为“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经济现代化成为“四个现代化”的一位目标。毛泽东19499月宣告“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富强”也即新中国前30年“四个现代化”的经济现代化目标。

虽然新中国前30年“四个现代化”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但经济现代化与社会领域也是紧密相关的,如国防与政治相关,科技与文化相关,“四个现代化”整体上具有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关联性。为了新中国的“富强”, 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其中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属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而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者个人、中央与地方、汉族与少数民族、党与非党、革命与反革命、是与非、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属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十大关系”,才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富强的新中国。

现在看来,新中国前30年“四个现代化”主要抓经济现代化是正确的,使建国初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一五计划取得了重要成就,党的八大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确定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也是科学的判断。20世纪50年代后期制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和开展工业大跃进期望赶超发达国家在方向上也符合“四个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但经济现代化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违背科学。实践中经济上的高指标造成了1958年“大跃进”大折腾;更不能因为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化而改变对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正确把握,政治上搞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内乱,致使“四个现代化”原定“两步走”设想的时间表无法按时实现。

(二)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的目标拓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开始从经济现代化转向经济社会现代化。19799月叶剑英代表中央在建国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四个现代化”并不是说现代化以这四个方面为限。党的十二大将逐步建设“四个现代化”和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两个“高度”的强国目标写进报告和党章,实际上是把新中国30年“四个现代化”的经济现代化“一位”目标拓展为新时期经济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两位”目标。随后,党的十三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把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两位”目标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三位一体目标。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连续以“富强、民主、文明”表达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目标,直到十七大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目标。

与新中国前30年“四个现代化”一五计划至五五计划都是“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不同,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从六五计划开始转为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1986年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提“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在新时期“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中,为实现高度民主与高度文明目标,邓小平强调搞“四个现代化”要有两手,即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建设与法制“两手抓”,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两手抓”。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目标,江泽民提出处理好“十二大关系”,其中,速度和效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收入分配中国家与企业和个人、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主要属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中央和地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属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目标,胡锦涛提出“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向前进。

新时期之所以能推出两位一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既是由于新中国前30年站起来的经济现代化打下了基础,更是由于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的经济现代化的阶段性富起来实践推进。与经济现代化的温饱阶段相适应,全社会现代化推出了经济、文化两位一体的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小康阶段相适应,全社会现代化推出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相适应,全社会现代化推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

(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为目标

新时代的10年,与强起来的经济现代化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相适应,全社会现代化推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目标,党的二十大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新的全面部署。

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目标,习近平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将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三个伟大”发展到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四个伟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两个全面”发展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发展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十年伟大变革赢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胜利。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大文明建设中,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经济现代化。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从“老四化”与“新四化”的经济现代化看,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从“五位一体”全面社会现代化建设看,新时代十年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新奇迹,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从新中国到新时期再到新时代的全面展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大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把握日益成熟。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在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取得彪炳史册的历史性成就,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世界现代化史上也具有里程碑意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时代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结合起来推进,一方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做大做强蛋糕;另一方面坚持人民至上,切好分好蛋糕,最终成功建设人口规模巨大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提出了“两个坚持”和统筹“五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两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五位一体”即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天下情怀。推动“两个坚持”和“五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就能充分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胸怀天下,为人类做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毛泽东19561112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讲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785月邓小平会见马达加斯加政府经贸代表团时也说,“到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了,我们对人类特别是对第三世界的贡献可能会多一点。”新时代,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指出中国要为人类谋进步和为世界谋大同;在面对世界之问强调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四个大势”,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建设“五位一体”的美丽中国,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美好世界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坚持中国道路与胸怀天下相结合,必须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让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相融、相互激荡。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所昭示的“两个坚持”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着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现代化的人类高度。

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把基本实现“四化同步”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新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把人口规模巨大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把“两个坚持”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创造性地把“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到并联发展、人本发展和人类发展的新时代高度,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23页。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584页。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315-316页。

《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9页。

《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9页。

《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页。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版,第 150页。

李文:《高度评价改革开放前工业化基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14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7页。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7页。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1026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59页。

唐爱军:《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式逻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426

汪青松,黄德渊:《毛泽东与邓小平加速经济发展战略比较研究》,《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

汪青松:《论中国梦的时空维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5期。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6年第9期。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1026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