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回答哲学问题提供了基础
C.哲学是探索宇宙世界根本规律的科学之科学
D.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45度人生”用以描述当代年轻人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放弃不甘心,奋斗不尽力的“半摆烂”状态。广大青年应正确看待45度阶段,克服“玻璃心”,练就“钻石心”,实现45度向90度的过渡。这一观点说明: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世界观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概括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3.电视剧《芈月传》中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繁多的哲学,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④意识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D.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5.“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下列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不同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6.曾有企业计划临近查干湖开发特色小镇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但经过当地政府深入论证后发现该项目会对查干湖生态环境构成较大隐患,最后被叫停。该政府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7.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这一发现说明:
A.规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B.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C.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8.“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启示我们重视:
A.物质的决定作用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规律的普遍性 D.物质的运动性
9.从“开天辟地→岩石风化→葵花向阳→老马识途→审时度势”这一过程可以看出: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器官 D.意识有着正确与错误之分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是陆游眼中幽寒孤若的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毛泽东眼中傲雪凌霜的梅花。对梅的不同认识:
A.来源于对梅的主观感受 B.是客观实在性的活动
C.体现了意识活动能动性 D.是对梅形象的直观反映
11.人具有“看见的能力”。所谓“看见”,是从毛毛虫里看到蝴蝶,从蛋中看到雄虞,从死亡中看见生命,从分裂里看见统一。这体现了意识具有:
A.目的性 B.能动创造性 C.自觉选择性 D.主观随意性
12.人脑中有一个松果体的腺体,对光线敏感。一旦外界环境变暗,它便会活跃并抑制某些激素的产生。被抑制的激素里,有激发人振奋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如此,人就容易出现情绪欠佳,甚至萎靡不振。如果恰逢长期阴霾,情绪的低沉就会更加明显。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
13.某少数民族村寨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将求真务实的探究精神作为该村行动的依据
②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③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超越该村客观条件的前提
④立足实际,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漫画《乌鸦喝水》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④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A.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新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有“人化”的特点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认识的多样性
D.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 制约
16.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
①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 ②是必然的,不可改变
③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 ④是变化的,因势而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由于俄乌冲突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俄罗斯2022年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遭到大幅削减,来自中国的电热毯等用品在欧洲悄然走热。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仅2022年7月,欧盟27国进口中国电热毯数量就达到了129万条,环比增长150%。这表明:
①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下列一组漫画表明了:

A.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到部分
C.部分统率整体,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D.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
19.我国东部数据算力供不应求,且数据中心耗电量大,而西部地区算力供大于求,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土地资源丰富。2022年3月,我国在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正式启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把东部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去计算和处理。“东数西算”: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了西部资源优势
②看到质变比量变更重要,能提高整体发展质量
③遵循了系统优化方法,可以优化算力资源配置
④改变了自在事物的联系,能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从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到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说明:
A.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
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
③事物对自身的否定 ④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3.网上有一句流行的治愈金句: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做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A.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迂回的、曲折的 B.事物总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
C.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成功人生
24.豆汁是北京的一种传统美食,主要消费人群是中老年人。老字号护国寺豆汁与盒马联合探索数字化转型,一改以前大锅现煮、按碗销售的方式,降低豆汁酸涩度,改为小规格、密封包装,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老字号豆汁因数字化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②豆汁的数字化生产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彻底否定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极力扼杀新事物
④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1926年,中共厦大党支部成立,短短一个月就在厦门发展了18名党员,仅一年时间就在闽西南地区发展了230名党员,建立了28个党支部,形成了“汇聚囊萤之光,渐成燎原之火”的良好革命形势。从“囊萤之光”发展为“燎原之火”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困难越多,越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长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26.“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主要是说矛盾具有:
A.特殊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
27.小时候总盼望着长大,以为长大了就没有考试的烦恼了。可是长大后才发现,更多的烦恼接踵而至。人生就是这样,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表明( )
A.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D.不同事物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28.漫画给我们的启迪与下列选项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药无贵贱,对症者良 D.学海无涯,书山有路
29.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部署,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③矛盾的特殊性中总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④坚持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人脸识别技术恰似一朵带刺的玫瑰,它的广泛应用提升了社会运营效率,但白璧有微瑕,这技术编织了一张精确定位个人信息的网,让个人隐私无所遁形,在不经意间将人扎伤。这告诉我们:
A.要坚持主次矛盾的统一 B.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要善于利用和创新规律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
31.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不得不先解决看起来并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如要促进作物的生长,先要铲除作物周围的杂草;在象棋博弈中,为了吃掉对方的主帅,先要吃掉对方的卒等。这主要是因为:
①创造必要的条件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②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要先解决次要矛盾
③次要矛盾解决好了,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2.图中漫画《如此修补》启示我们

A.要着重抓主要矛盾 B.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C.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重视量变防微杜渐
33.美学家朱光潜说过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段话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矛盾的斗争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34.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意识决定了生产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意识影响生产活动的趋势和结果
③意识是促成生产活动中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生产活动结果的性质肯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5.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阐述问题,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等。上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坚持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坚持问题导向——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C.坚持全面协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D.坚持调查研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二、问答题
36.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实践品格,必将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请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谈谈通知要求的哲学依据。
37. 古话说:“单者易折,众则难摧,物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8.

(1)请列出1条与上述漫画“变废为宝”蕴含的哲理相符的名言警句。
(2)阐释“变废为宝”所蕴含的矛盾观的相关原理,以及它给我们学习、生活的启示。
答案:(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变废为宝”蕴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把握好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把握好条件,促使矛盾朝着积极的、有利的方向转化。
参考答案:
1.A【解析】A: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这强调了哲学对具体科学发展的作用,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正确。B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不涉及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回答哲学问题提供了基础,排除B。C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该选项的说法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了,是错误的,C排除。D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不涉及哲学的产生,排除D。故本题选A。
2.A【解析】A材料强调,广大青年应正确看待45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克服“玻璃心”,练就“钻石心”,奋发有为,奋斗不止,实现45度向90度的过渡,摆脱“半摆烂”状态,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正确。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该选项的说法错误,排除B。C材料强调的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而且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而不是影响世界观,C错误。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错误。故本题选A。
3.B【解析】②③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 统一,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故②③正确。①哲学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故①不选。④意识对物质的正确反映是正确的认识,不是所有哲学都是意识对物质的正确反映,故④不选。故本题选B。
4.A【解析】A漫画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将人的主观感受当作世界的本原,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正确。B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天地之变,阴阳之化,都是体现了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BC排除。D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排除。故本题选A。
5.D【解析】“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人的躯体决定精神,属于唯物主义,A不合题意。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认为世界起源于阴阳二气,属于唯物主义观点,B不合题意。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认为人的身体状况决定精神状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不合题意。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本题是逆向式选择题,要求选出与题干观点不一致的,D与题意符合。故本题选D。
6.B【解析】材料中政府的做法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不涉及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排除A。 B经过当地政府深入论证后发现该项目会对查干湖生态环境构成较大隐患,最后被叫停。这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该政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正确。C材料中政府做法的依据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要尊重自然,而不是强调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C排除。D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而不是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排除D。故本题选B。
7.D【解析】A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可以改造规律,A错误。 B材料强调世界是可知的,没体现意识离不开物质,没体现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B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是客观物质的,没体现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C排除。D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这说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D正确。故本题选D。
8.B【解析】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其意思是: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这体现出荀子“非天命”的思想观念,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升到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高度,荀子认为,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造福人类,B正确。ACD题干中的观点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涉及物质的决定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物质的运动性,ACD排除。故本题选B。
9.A【解析】从“开天辟地→岩石风化→葵花向阳→老马识途→审时度势”这一过程可以看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意识产生的过程,不体现意识的本质和性质,不体现人脑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故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10.C【解析】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两位诗作者对梅花的不同认识,来源于两人生活实践的不同,而不是来源于两人对梅的主观感受,A排除。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对梅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主观意识活动,而不是物质性活动,B排除。C两位诗作者对梅花的不同认识,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人可以对事物作出能动性的反映,C正确。D从诗句的寓意来看,作者表达的不仅是对梅的外在形象的直观反映,更是托物言志,以梅咏人,看到了梅的内在品格,D排除。故本题选C。
11.B【解析】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强调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可见,该选项材料没体现,排除A。B 所谓“看见”,是从毛毛虫里看到蝴蝶,从蛋中看到雄虞,从死亡中看见生命,从分裂里看见统一。这体现了意识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说明了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B正确。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强调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可见,材料不涉及该选项,排除C。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不具有主观随意性,D错误。故本题选B。
12.B【解析】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人脑的产物,A错误。B一旦外界环境变暗,松果体便会活跃并抑制某些激素的产生。被抑制的激素里,有激发人振奋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如此,人就容易出现情绪欠佳,甚至萎靡不振。如果恰逢长期阴霾,情绪的低沉就会更加明显。这表明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B正确。C材料强调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没有强调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排除。 D材料强调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没有体现意识的作用,排除D。
故本题选B。
13.D【解析】①将求真务实的探究精神作为该村行动的依据,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应将实际情况作为该村行动的依据,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排除。②④该村立足实际,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④正确。③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该村客观条件是客观的,不能超越,③排除。故本题选D。
14.C【解析】②③漫画《乌鸦喝水》强调该乌鸦仍用往瓶中投石子的方式来喝水,其实它完全可以通过用打开水龙头的方式来喝水,这样能够更快、更省事省力地喝到水。这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要树立创新性思维,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采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②③项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要树立创新意识,没体现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①排除。④材料强调要树立创新意识,不体现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④排除。故本题选C。
15.A【解析】A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说明人通过实践活动,根据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可以建立新联系,A正确。 B事物之间的联系有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具有“人化”的特点,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B错误。C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联系的多样性不是由人类认识的多样性决定的,C错误。D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该选项夸大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D错误。故本题选A。
16.D【解析】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①排除。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联系,也不是不可改变的联系,②排除。③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是变化的,因势而新,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17.C【解析】①世界上的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联系,联系虽然是普遍的,但也具有条件性,①说法错误;
②由于俄乌冲突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表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②正确;③俄乌冲突让俄罗斯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遭到大幅削减,而中国的电热毯等用品在欧洲大幅增加,这表明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③正确;④人们可以根据客观实际而不是自身需要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8.D【解析】D第一幅漫画的寓言是一个木桶所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块,第二幅漫画说的是如果桶的一块木块坏了,这桶水都会洒掉,因此要重视部分的作用,关键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D符合题意。A整体的功能不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A错误。B材料强调部分,不强调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到部分,B不符合题意。C:整体统帅着部分,C错误。故本题选D
19.B【解析】①③我国东部数据算力供不应求,且数据中心耗电量大,而西部地区算力供大于求,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土地资源丰富。“东数西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了西部资源优势,遵循了系统优化方法,可以优化算力资源配置,①③正确。②“质变比量变更重要”表述错误,有质变不一定是发展,不代表能提高整体发展质量,②排除。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改变,④排除。故本题选B。
20.B【解析】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朝着积极方向发生的质变才是发展,A排除。B从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到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正确。C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属于量变。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这一观点否定了质变,犯了庸俗进化论的错误,C排除。D事物内部结构的排列次序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质变,但不一定是发展,D排除。故本题选B。
21.A【解析】①②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同一事物中矛盾双方的转化,①②③正确。④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不是事物对自身的否定,不是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2.B【解析】①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舟既没,侧畔还有千帆竞发,病树已死,前方还有万木争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意思是芳林中的新叶不断催换着旧叶,流水里前波总是让位给后波,启示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都蕴含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③正确。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与题意无关,②排除。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矛盾具有特殊性,与题意无关,④排除。故本题选B。
23.C【解析】A“总是迂回的”说法错误,A排除。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但“事物总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说法错误,B排除。C“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强调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符合题意。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成功人生”说法过于绝对,夸大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D排除。故本题选C。
24.B【解析】①④老字号护国寺豆汁与盒马联合探索数字化转型,一改以前大锅现煮、按碗销售的方式,降低豆汁酸涩度,改为小规格、密封包装,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这表明,老字号豆汁因数字化的创新方式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①④正确。②不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彻底否定,而是坚持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的辩证否定,②排除。③材料体现的是豆汁的创新性发展,没有涉及旧事物极力扼杀新事物,③排除。故本题选B。
25.B【解析】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A错误。B中共厦大党支部从“囊萤之光”发展为“燎原之火”,这说明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正确。C一般来讲,困难越多,新事物遇到的阻碍越大,不利于新事物的成长,C错误。D材料强调的是新事物发展壮大,不涉及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D排除。故本题选B。
26.A【解析】A“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主要是说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A正确。B矛盾具有客观性,没有主观性,B排除。CD材料主要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涉及矛盾的多样性和普遍性,CD排除。故本题选A。
27. A【解析】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小时候总盼望着长大,以为长大了就没有考试的烦恼了。可是长大后才发现,更多的烦恼接踵而至。人生就是这样,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表明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 A正确。B材料强调的是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涉及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B排除。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说法错误。D材料强调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是强调矛盾的普遍性。不同事物矛盾具有不同特点,这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D排除。故本题选A。
28.C【解析】漫画反映不同的人,如果使用同样的车辆,不一定合适。而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车辆,反而更让人容易接受和达到预期效果,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强调事物具有两面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与漫画寓意无关,A排除。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反映了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与漫画寓意无关,B排除。C药无贵贱,对症者良。这是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正确。D学海无涯,书山有路。这是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漫画寓意无关,D排除。故本题选C。
29. B【解析】①③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部署,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总包含着普遍性,①③正确。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排除。④坚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方法,④排除。故本题选B。
30. B【解析】B人脸识别技术恰似一朵带刺的玫瑰,它的广泛应用提升了社会运营效率,但白璧有微瑕,这技术编织了一张精确定位个人信息的网,让个人隐私无所遁形,在不经意间将人扎伤。这告诉我们事物具有两面性,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又不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正确。AD材料中人脸识别技术既有积极作用,又有信息安全隐患,说明要全面认识事物,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抓住主流,,没有涉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AD排除。C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能创新,C排除。故本题选B。
31.A【解析】①③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不得不先解决看起来并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如要促进作物的生长,先要铲除作物周围的杂草;在象棋博弈中,为了吃掉对方的主帅,先要吃掉对方的卒等。这主要是因为解决主要矛盾需要一定的条件,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解决好了,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①③正确。②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往往会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不是先解决次要矛盾,②排除。④在一定条件下,先解决次要矛盾,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材料强调先解决次要矛盾,而不是强调主要矛盾,④排除。故本题选A。
32.A【解析】A漫画《如此修补》中的主人公不分主次,这启示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中心和关键,A适合题意,排除B。C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C不适合题意。
D:材料并未体现量变与质变 关系,排除D。故本题选A。
33.B【解析】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A排除。B朱光潜说过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段话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B正确。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C排除。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排除。故本题选B。
34.C【解析】①意识能影响生产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但不能起决定作用,①排除。②③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会影响生产活动的趋势和结果,意识是促成生产活动中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②③正确。④意识能影响生产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人的意识不同,生产活动结果的性质不一定不同,④排除。故本题选C。
35. A【解析】A实事求是的意思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A正确。B坚持问题导向,体现的是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排除B。C坚持全面协调,体现的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排除C。D坚持调查研究,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排除。故本题选A。
36.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实践品格,必将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37.①单者易折,众则难摧,物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这一观点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重要性,具有合理性。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说明类主观题,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古话说:“单者易折,众则难摧,物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可联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38.(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变废为宝”蕴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把握好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把握好条件,促使矛盾朝着积极的、有利的方向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