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陈友芳:核心素养下思政学科命题关键技术
    
  双击自动滚屏  
陈友芳:核心素养下思政学科命题关键技术

发表日期:2024年9月1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1320 次

必备知识情境化:核心素养下思想政治学科命题的关键技术

陈友芳

 

必备知识情境化是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考试评价应当采取的考查路径,是学科核心素养条件下的关键命题技术。本文结合历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提炼和总结出三项具体命题技术:明确学科术语的情境所指,合理控制所指的概括性;合理控制作用机理的隐显度;合理控制逻辑推理的长度。同时围绕必备知识情境化提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建议:研读课标,牢固树立知识横向延伸的教学观念;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学生实践体验;要把学科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科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

 

要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实施核心素养立意的评价,以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对于核心素养立意的考试评价,前学界和一线教师形成的普遍认识是:测评学科核心素养必须以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与学科学习情境为载体,“无情境不成题”;测评学科核心素养必须依托学科知识,而且必须依托各个学科的基础性、主干性知识,这些基础性、主干性知识构成了一个学科的基本骨架,是学生进入大学后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是学生高中阶段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必备知识。而关于如何依托学科必备知识测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必须强化对学科必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无综合不命题。但是一份核心素养立意的试卷不可能所有的题目都考查学生对必备知识的综合运用,那么,在知识非综合运用条件下,究竟如何依托必备知识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国家教育考试部门在思想政治学科对单一必备知识条件下如何考查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图系统总结相关经验,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命题技术与质量提升,服务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考试命题体系,积极引导一线教育教学。

一、从知识的纵向延伸到横向延伸

沿着任何一个知识点,均有两个考查方向(也是两个教学方向):一是对知识进行纵向延伸,二是对知识进行横向延伸。

所谓对知识进行纵向延伸,是指对知识进行专业上的深挖细挖,展现出知识考查的深度和专业性。它强调的是知识的进一步专业化,是知识本身的深化,所以称之为“知识的纵向延伸”。例如,“市场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高中经济学思政课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点:物品价格与物品需求量(供给量)的关系及其几何表达,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市场均衡与市场非均衡)。但是,如果让学生掌握供求理论与效用函数及其数学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显然就过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普通高中教学存在着过度纵向延伸的倾向——将知识不断深化、具体化、细微化,滋生琢磨出各种偏题和怪题,养成了钻牛角尖的教学习惯,从而加深了学生知识学习和考试的难度。这种过度纵向延伸的做法混淆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以不正常的方式把基础教育高等化,导致学习内容的“繁难偏”,这是学生学习负担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础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基础性,要求我们深入思考基础教育究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和新高考改革必须回应的问题,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时代之问。对此,我们的回答是:要以必备知识作为发展和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依托。但是,明确了学生应该学习必备知识,并不等于回答了我们面临的时代挑战,因为沿着任何一条必备知识,均可以增加和补充大量的具体知识。以“财政政策”为例,这是高中生需要了解的核心概念,课标和教材仅要求学生知道它是通过控制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宏观经济,但部分教师在教授这一概念时自行补充和增加了大量财政学的专业知识,如财政收入和支出各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不同宏观经济形势选择不同的财政手段等。沿着必备知识进行专业上的纵向延伸,补充增加新知识,是目前部分教师抱怨高中新教材“教不完”“学不完”的重要原因。因此,明确学生必须学习的必备知识,并不等于一定能够降低其学习难度、减轻其学习负担。

国家教育考试部门多年的实践探索已然回答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时代之问:以必备知识情境化回应相关挑战,解决单一必备知识下的学科核心素养考查问题。

必备知识情境化只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核心知识,并运用这些核心知识在不同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再要求其进一步深入掌握核心知识之下的具体细分知识。与知识的纵向延伸不同,它不再强调知识本身的深化,而是强调核心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因而称之为“知识的横向延伸”,这是一种与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坚持的核心素养理念内在吻合的理念,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情境性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必备知识情境化所代表的知识的横向延伸是国家教育考试部门多年来在思想政治学科坚持的基本做法,构成了核心素养时代命题的关键技术。

二、必备知识情境化的基本命题技术

国家教育考试部门对必备知识情境化的命题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两道试题为例,分别是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Ⅱ第39题“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和2023年高考文综全国甲卷第40题“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我国菌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这两道试题就是必备知识情境化的典型,都考查了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事实上,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在不断生成哲学的新知识、产生新争论,然而这两则高考题只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等最为核心的必备知识,体悟在不同情境中实践是怎样推动认识发展的,不要求学生掌握实践和认识关系原理中各种知识流派,体现了对基础教育性质特征的把握和尊重。

必备知识情境化呈现出“一样的知识,不一样的情境”的命题特点,那么,如何命制能够有效考查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高质量试题?国家教育考试部门思想政治学科命题专家团队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他们围绕必备知识情境化发展了成熟的命题技术,借助这些技术,可以灵活控制试题难度,有效考查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下面以哲学和文化部分的高考命题为例,借助历年的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提炼和总结出三项具体命题技术。

(一)明确学科术语的情境所指,合理控制所指的概括性

相关学科术语在情境材料中究竟指代什么现象或事物,试题必须明确告诉学生,否则就会产生命题的科学性问题,而关键能力则体现在该术语所指代的对象究竟是否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

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Ⅲ卷第40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文化力量”在黄河治理中究竟指什么,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因为它在不同时间阶段指代着不同的实际内容,分别是毛泽东同志发出的关于黄河治理的“伟大号召”、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治水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它们分散在材料的不同部分,学生要准确找到这些所指并非易事,具有一定的难度。又如,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Ⅱ第39题“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在本题中,“文化”是指十八洞村“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虽然在材料中术语所指代的事物同样是多个,但这多个事物在材料中是连在一起进行陈述的,没有分散在不同部分,学生只要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不难找到。上述两则试题体现了必备知识情境化命题的基本要求:清晰概念所指,采取可分散可集中的陈述方式来控制难度。

(二)合理控制作用机理的隐显度

学生单纯知道概念在材料中所指代的事物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明确事物之间的作用机理,明确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或从一个事物发展到另一个事物的。能够认识事物的作用机理是学生成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在考试命题中,专家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使作用机理显性化或隐性化来控制试题的难度。如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Ⅱ第39 题“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是让学生分析“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等文化建设工作为什么能够使得十八洞村的产业得到发展、人均收入得到提高。这虽然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但是细心阅读材料的学生会发现,材料已经清晰地把答案告诉他们了:因为十八洞村的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答案就在材料中。又如,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40题“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让学生分析小岗村的生产关系变革为什么能够使得它的生产力得到发展。本题中,生产关系作用于生产力的机理在于生产关系变革破除了旧体制机制的约束,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合理调用,材料并没有提示。

结合相关试题,控制作用机理隐显度要综合考虑三个基本因素:一是作用机理本身是否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必备知识,如果是,则应该隐性化,让学生从相关知识储备中调用,否则就要通过材料的陈述进行提示;二是阅卷的公平性操作,如果作用机理非常复杂,又不通过材料控制作用机理的答题范围,则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阅卷不太容易公平地评价全体学生;三是整卷的难度控制需要,如果要提高难度,则可以选择将作用机理隐性化或提高作用机理的复杂性。

(三)合理控制逻辑推理的长度

逻辑推理能力是关键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又一重要表现,学科核心素养较高的学生经常能够进行长达三步甚至更多步骤的正确逻辑推理,笔者称之为“高阶逻辑推理能力”。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Ⅰ第39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题中所述的教育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经历了如下过程: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个三步的逻辑推理题,由于受考试时长、答题量等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学科的逻辑推理题通常都是限制在三步以内,并且会通过某种方式对推理路径和方向进行提示,以减少学生推理的难度。例如本题的逻辑推理第一步就已经明确写在材料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中,学生只需要补充逻辑推理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即可。在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Ⅰ第39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中,逻辑推理的第一步其实就在材料的第一句话中,学生同样只需要补充后续的推理步骤即可。

针对知识的横向延伸,综合运用这三项基本命题技术,能够控制好试题难度,有效实现考查目标。因此,这三项具体命题技术是一个整体,构成“必备知识情境化命题技术”,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关键命题技术。

三、必备知识情境化的教学启示

评价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必备知识情境化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关键命题技术,还能够引导高中课堂教学的变革,促使教师通过对其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备知识情境化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教师要抛弃自己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知识过度纵向延伸的观念,牢固树立知识横向延伸观念。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顽固的“专业主义”倾向,严格按照高中阶段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授课。比如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教师面对经济、法律等课程内容,容易陷入专业主义窠臼,出现深化专业知识的弊病。要改变这一倾向,教师就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学科本质、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并结合学业质量水平,正确把握学生知识学习的程度。

第二,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核心素养立意的考试评价体系下,与其让学生终日埋首于重复机械刷题、钻研偏题怪题、钻知识的牛角尖,不如让他们走向社会,增进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拓宽自己的视野,历经各种情境,丰富人生阅历,提升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第三,要把学科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科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必备知识情境化意味着学生的学科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日常教学中培养的重心在于帮助学生在情境与学科术语之间建立良好的对应关系,即见到事实,知道它应该用什么学科术语进行表达;见到学科术语,知道它对应着什么生活情境现象。逻辑推理能力则是建立在情境事实基础上运用学科必备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是一般逻辑推理的学科化,日常教学中培养的重心在于帮助学生透视真实情境背后蕴含的学理及其现象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四、结语

必备知识情境化是对思想政治学科命题实践探索的理论提炼,能够助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同时又能发挥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但是,在必备知识情境化体系中,无论是命题还是教学,均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例如,从命题角度看,学科术语所指背后蕴含的概括能力还有哪些有效的考查方式,学科逻辑推理能力究竟有哪些表现,究竟推理多少步比较合适,等等;在教学中,学科阅读理解能力究竟包括哪些要素,学科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培养到何种程度,学科知识与学科逻辑推理能力究竟是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有赖于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更有待于实践探索的持续深化。

 

(作者:陈友芳,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台教材综合研究基地特聘教授。)

文章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23年第8期(合)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