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重磅】国家教育部对2024年高考最新定调!
    
  双击自动滚屏  
【重磅】国家教育部对2024年高考最新定调!

发表日期:2024年9月1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8901 次

2024320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考招生和命题的2号文件,提出2024年高考命题将加强4个方面,下面咱们对里面的命题要点逐一解读:

一、注重考察学生必备的知识

所谓必备知识就是指试卷中有相当数量的基础题目,注意用词是注重,这部分题目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自考察,学生一定要抓好,这是高考命题的第一层次的题目,一般学生要抓[好,目前有相当多的模拟卷没有第一层的考题,没有基础题目或者也没有概念考察的题目,所以大家不要被模拟卷带偏方向,到时候这部分得不了分,后面的难题你不会,到时候就麻烦了。

1.直接考察概念

2.对公式的基本使用考察

3.对知识之间关系的考察

4.多个知识混合在一块解决一个问题

6.围绕基本概念,考察某些重点计算策略是否掌握

6.解决某一常见问题的基本方法

7.多角度考察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一般为多选题

二、加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试卷中会有相当一部分传统意义中的难题,这部分难题就是考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注意用词是加强,这些难题的思路就是大家平时常见到的。解决这些题目不能靠单纯知识点,需要靠平时做题总结出的思路和各种思想来解决。

 高考中的难题与平时做的题目从表面来看肯定不一样,但是题目中的某些关键词是一样的,里面的方法也是学过的,但是需要总结平时的题目中常见的这些关键词是怎么处理的,这就是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就是指解题中会用到某些思想和思维。

三、优化试卷结构和试题形式

注意教育部的用词,对于试卷的试题形式是优化,不是全部推翻以前的考题模式,教育部在2023年高考结束后提出高考的命题是继承+创新,与这个思路是一致的,目前的很多试卷是彻底推翻以前的考法了

四、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

高考会有探索性的,创新的题目,注意教育部的用词是引导,引导的意思是数量少,一般12道题不会太多,给以后的学生传递改革信号是用的不要把他当成复习重点。

 创新思维去年高考的命题里面是没有的,是今年新提出来的,预估是压轴题里面要有一些新的东西,目前教育部提出的是创新思维,也就是一个问题用常规思路解决不了,需要换个角度来思考比如一个函数问题,大家用函数的方法求解,它求解不了得切换到几何角度来求解,或者一个问题用平时课堂上讲的方法求解不了,要根据新问题灵活变通才能求解。

 

附知晓:

高考命题呈现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第一,以《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命题依据。

不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分省命题,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试题命制的基本依据和核心指南。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高考的核心功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科素养导向,强化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多维考查模式,实现从考知识考能力素养的转变,实现从解题解决问题的转变。

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贯彻高考评价体系命题理念,加强考教衔接,实现以考促教,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和备考效率,有效应对高考综合改革。

第二,紧扣三线逻辑,坚持命题四项原则,重点考查五大关键能力。

高考命题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加强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素养导向,着重考查关键能力,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进一步优化情境创设,加大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注重学用结合,强化思维品质考查。

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是高考命题的逻辑主线。这在过去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将是未来高考命题遵循的基本方向。

三线为基础,高考命题坚持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的命题原则。

其中,无价值,不入题是指高考紧扣时代主题与时代精神,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奋斗精神、爱国情怀等方面的引导和考查,将立德树人融入高考试题中。无思维,不命题是指高考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要求。无情境,不成题是指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任务,不立题坚持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学科任务为考查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调动关键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关键能力方面,高考命题将注重对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方面的考查。当然,上述五大关键能力是相对于所有学科共性而言的,各学科在能力侧重点和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而且还需要结合学科属性和特征,来准确理解和把握各学科的关键能力。

概而言之,高考试题要通过特定的任务驱动和情境创设,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调动关键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

第三、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引导思维过程化、可视化和规范化。

思维品质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指标和核心要素。本轮高考综合改革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将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思维品质考查形式上,主要包括思维过程化、思维可视化和思维规范化三个方面。

思维可视化是指要将思维包括过程、方法和技能清晰准确地呈现出来,让思维看得见。思维过程化是指要对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过程进行分解,严格界定思维的过程形式、关键方法与构成要素,让思维成为有可操作性的实在之物。思维规范化是思维品质的核心构成,要求思维必须是专业的、准确的和规范的,而非混乱的乃至错误的思维。思维品质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思维过程化、可视化和规范化是思维品质考查的具体形式。我们要通过可视化、过程化和规范化的训练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有效应对高考综合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第四,坚持稳中求进,加大试题区分度,增强高考选拔功能。

一方面,保持高考命题整体平稳,科学设计试题试卷难度,在考试内容覆盖上保持平衡,在命题素材选择上保持平实,在试题设问上保持平和,在试卷结构设计上保持平稳。

另一方面,高考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科学设计试题设问,优化试题呈现方式,降低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进一步加大对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不断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加大试题的区分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那些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脱颖而出,更好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服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

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考教衔接,以考促教,对基础教育发挥良好导向作用。

第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少进入新高考省份的考生和教师认为高考试题难度加大了,一时难以适应高考命题内容和考查方式的变化。而这种表面上难度的增加往往来自命题逻辑的变革和试题形式的创新,也即高考命题理念由原来的学科知识立意转向了学科素养立意,由原来的知识技能考查转向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四维考查,同时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尤其强调了对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

长期以来,高考复习采用题型+套路+海量重复练习的模式,广大一线师生为了适应新高考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有不少学校和师生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应对方式,也即依旧采取传统的备考策略:总结近年高考新题型+提取和归纳解题套路+实施题海战术。这种授人以鱼的备考方式从一开始就注定与新高考背道而驰,进入新高考的考生会发现这种机械刷题越来越难起作用,题海战术的收益也越来越低。

正如我们反复分析和论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已经成为新高考的考查重心,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般要求,而传统的解题套路化和题海战术在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上是低效率的乃至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有效应对新高考的策略应该是授人以渔(加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训练,提升思维品质)而非授人以鱼(总结解题套路并实施题海战术)

这里讲到的授人以渔是指通过长期、规范、专业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一整套可迁移的包括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在内的高阶思维能力。这里提到的关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

而学科素养是指在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完成特定的学科任务而展现出来或生成的综合品质。高考命题的素养导向就是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成特定学科任务的综合表现。只有通过系统规范的训练,掌握这一套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学生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应对新高考。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