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
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 |
对诗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广大农民陷入贫困陷阱的根源
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无法支撑人们平均分配
③封建社会沉重的地租、苛捐杂税使得民不聊生
④封建社会内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可缓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关于毛泽东思想,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以毛泽东个人经验的理论概括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1953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制发《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其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①国际形势不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 ②个体农业经济已经适应国家建设的新形势
③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④国家积累了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变革完成的意义是: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实现了生产力较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同学们对这句话各抒己见。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是:
A.甲:不对,“一五计划”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确立
B.乙: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C.丙:不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D.丁: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6.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其历史任务是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看到的内容有:
①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大会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将要完成,我国即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与之相符的有:
①中国在高铁、网购推广应用等方面领先世界
②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④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拉开改革开放大幕,迈出追赶时代的历史步伐。这次会议: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标志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③制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率先取得历史性突破
④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出了简短概括。下列对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③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⑤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①-② D.④-①-③-②-⑤
11.从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坚定改革的决心,创造了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发展规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由此可见:
①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方针
③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
④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在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容后,同学们对新时代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是他们对新时代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小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B.小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考量
C.小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
D.小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13.新时代有“已变”,亦有“未变”面对这些“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①顺应“已变”,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具体操作方案
②顺应“已变”,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③立足“未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立足“未变”,牢牢坚持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无数奋斗者用实干与担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成就了新时代的万千气象。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应该:
①开新局和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②实践中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书写历史新篇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国梦是古代中国辉煌文明的传承,也是近代中国不懈奋斗的延续,更是当代中国理想目标的升华。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方略,展现了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下列对中国梦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现国家富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构建经济全球化
③实现人民幸福,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同步富裕
④实现民族振兴,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4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历时16日的第33届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名的好成绩。从九十多年前刘长春只身一人出征,到近年来的硕果满满。征战奥运赛场的历程,是我国人民百年践行体育强国梦想的历程,也是不断追求实现中国梦的缩影。百年的逐梦征程进一步证明了: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体育强国实现
②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
③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梦,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梦
④中国人民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多年,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她是大山女孩的守护者。建校13年来,张桂梅和她的老师们已把近2000名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校园。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①为世界人民谋发展 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③为中华民族谋未来 ④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伟大梦想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执着追求的愿景目标。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道路,指引着中国人民的前进方向。下列关于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②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实现伟大梦想
③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
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神舟”系列飞船、“东风”系列导弹等我们耳熟能详国之重器,它们的模型都曾在风洞中经受考验。今年已经95岁的俞鸿儒院士,就是将“天空”搬到地面的人,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促使俞老甘愿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是敢为人先的气魄担当,是心中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这给青年一代的启示是:
①着眼于个人的前途,锐意进取,引领时代发展方向
②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归根到底是个人梦
③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砥砺奋斗
④要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时代是思想之母,时间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①时代的产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唯一成果
③我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是永恒的真理
④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关于“十个明确”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明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新发展理念
④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②“十四个坚持”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③“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成就和经验
④三者彼此呼应、相互贯通,构成了系统全面、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据此可以推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完全继承
②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
③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的变化
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这件事揭示了:
①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生产力状况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③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更替演变 ④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2小题,共28分)
2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材料二 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们就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新时代“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对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开放的意义。
(2)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阐述新时代我国的“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容。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的知识,分析如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
1.A【详解】①③题干诗意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身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悲惨生存状态。这一切都根源于封建土地私有制,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沉重的地租、苛捐杂税使得民不聊生,使广大农民陷入贫困陷阱,①③正确。②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产品实行平均分配,所以并不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无法支撑人们平均分配,②错误。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可以缓和,但不能调和,④错误。故本题选A。
2.B【详解】①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①错误。②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②④正确。③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表述错误,③排除。故本题选B。
3.D【详解】①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①错误。②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所以需要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错误。③④当时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国家积累了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对他们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些都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体现,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B【详解】①④图片反映了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变革完成实现了生产力较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④符合题意。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不符合题意。③该选项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D【详解】AC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而“一五计划”完成为1957年,AC排除,D符合题意。B三大改造后中国人民 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意无关,B排除。故本题选D。
6.D【详解】③④党的八大可能提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将要完成,我国即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④符合题意。①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①不符合题意。②党的七大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7.C【详解】②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④正确。①③“中国在高铁、网购推广应用等方面领先世界”“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均属于21世纪中国的发展成就,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①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8.B【详解】①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①③符合题意。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②错误。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和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B。
9.B【详解】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②说法错误。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而不是本次会议制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说法错误。①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的重大决策,故①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10.D【详解】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④排第一位。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①排在第二位。③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③排在第三位。②2003年,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②排在第四位。⑤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⑤排在第五位。故本题选D。
11.A【详解】①材料中提到“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坚定改革的决心,创造了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发展规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正确。②材料中提到“从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坚定改革的决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方针,②正确。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但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唯一条件,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③错误。④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错误。故本题选A。
12.C【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A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由此可知,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考量,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BD说法正确,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3.D【详解】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无法精准的提供解决人类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案,①排除。②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变化,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②正确。③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进入新时代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根本变革,③排除。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我们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正确。故本题选D。
14.D【详解】③④“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应该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书写历史新篇章,③④符合题意。①中国共产党应该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①不选。②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而不是“固化”,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5.B【详解】①实现国家富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说法正确。②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构建经济全球化不是中国梦的本质,②说法错误。③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③说法错误。④实现民族振兴,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16.C【详解】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体育强国只是中国梦中的一部分,①说法错误。②④从九十多年前刘长春只身一人出征,到近年来的硕果满满。征战奥运赛场的历程,是我国人民百年践行体育强国梦想的历程,也是不断追求实现中国梦的缩影。百年的逐梦征程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中国人民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④符合题意。③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不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梦,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7.C【详解】①②③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本题选C。
18.A【详解】①③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①③符合题意。②应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此项颠倒了伟大梦想和伟大工程的关系,②错误。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未涉及关于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排除④。故本题选A。
19.D【详解】①青年应着眼于国家的前途命运,锐意进取,与时代同行,①说法错误。②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②说法错误。
③④青年一代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砥砺奋斗,要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20.B【详解】①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①④说法正确。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说法错误。③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不断发展的,永恒的真理说法错误,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21.D【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说法错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说法错误。③④明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新发展理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22.D【详解】①②“十个明确”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①②错误。③④“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三者彼此呼应、相互贯通,构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等基本问题;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成就和经验,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23.C【详解】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继承,不是完全继承,①错误。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②正确。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这一点并未改变,③错误。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④正确。故本题选C。
24.C【详解】②④材料强调火地岛的居民由于生产力低,才会有把被子撕成一条条平分这个行为,这件事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私有制是伴随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的,②④符合题意;①材料未体现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①不切题;③材料未体现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更替演变,③不切题。故本题选C。
25.(1)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②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 招。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属于简答题,学生调动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小问2详解】
本题属于简答题,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根本原因即可。
【小问3详解】
本题属于简答题,学生调动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26.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④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二十大报告
考点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回答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的有关知识,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联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关键词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关键词③: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联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④: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可联系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