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下列关于三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所购得商品的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该交易行为
B.甲给乙起外号的侵权关系的客体是乙
C.甲从乙处借款3万元的债权关系的内容是乙请求甲还钱的权利和甲还给乙3万元钱的义务
D.书法家张某将自己的一幅字赠送给好友甲,从赠与关系看,内容是该字画
2.张某与李某系近邻,两家房屋之间有一共用通道。李某母亲在通道里倒中药渣时与张某发生争执,李某从家中冲出对张某进行殴打,致张某左耳鼓膜破损,治愈后伤残鉴定为10级,但李某拒不赔偿张某的医疗费用。下列对本案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案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李某的侵权行为
②李某母亲的行为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
③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和健康权
④李某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王某等人因不满某商家的“剧本杀”游戏服务,上网发布恶意“差评”。该商家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王某等人的微信群聊记录、游戏包厢监控视频录像片段、微信个人账号信息,还称“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家公开王某等人游戏包厢内监控录像,构成对王某等人最基础人身权利的侵害
②王某等人发布恶意“差评”超过正当的界限,侵犯商家的名誉权
③商家未经王某同意公布其微信个人账号信息,侵害了王某的个人信息权益
④王某若就商家不当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权,如不服一审判决,可在15日内申请再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苏女士在小区道路正常行走,被一只未拴绳的泰迪犬咬中小腿,花费医疗费2000多元,后经核实,该犬系隔壁小区王阿姨的狗“莉莉”。王阿姨认为“莉莉”咬人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范围、受伤者可以处置“莉莉”,与自己无关。双方就赔偿事宜协商不成。苏女士起诉至人民法院。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王阿姨作为“莉莉”的所有权人,应对其伤人后果承担责任
②“莉莉”咬人期间无主人管理,主人无主观过错,故王阿姨不用承担赔偿责任
③“莉莉”伤人,王阿姨应当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
④若王阿姨能够证明损害是苏女士故意造成的,可不用依照过错推定承担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男青年小武的父亲与女青年小美的母亲是姨表兄妹。小武与小美青梅竹马,小武热烈追求小美,小美虽患有红斑狼疮,但出于对小武的爱慕,始终隐瞒自身患病情况,后小武(登记时22周岁)与小美(登记时20周岁)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并不了解两人的亲戚关系及健康状况。小武与小美的婚姻:
①可撤销,小美患有重大疾病未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
②自始无效,小美患有重大疾病未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
③自始无效,二人系三代内的旁系血亲
④受法律保护,二人系三代外的旁系血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刘大爷与曹大妈夫妇二人在A地购买了一处房产,二人育有一子刘甲。2020年,刘大爷重病卧床,刘甲在国外工作,无法照顾刘大爷,刘大爷的生活均由其侄子刘乙照顾。2024年,刘大爷在两位邻居见证下留下遗赠协议,将A地房产赠送给刘乙,其他财产未作处理。刘大爷去世后,刘甲与刘乙就遗产问题产生纠纷。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遗赠协议效力高于法定继承,刘乙可获得A地房产全部份额
②刘甲与刘乙作为继承人应互谅互让,协商处理刘大爷其他遗产
③刘甲与刘乙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④虽然刘甲未完全尽到赡养义务,但他并未丧失对刘大爷遗产的继承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某校高二年级政治课堂上,同学们以“法律伴我行”为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纷纷分享自己收集的案例。下列案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公司侵犯了乙公司的商标权,应承担停止侵害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等责任
B.夫妻感情破裂,当事人可以离婚,但必须取得离婚证才能解除婚姻关系
C.甲因拖欠房租与房东乙发生纠纷,二人如不服仲裁裁决,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D. 语文老师上课时因教学需要向学生播放影视剧《红楼梦》,属作品的合理使用
8.宋某应聘M公司家政保洁员,与M公司订立了2年期的《家政服务协议》。合同期间宋某认真工作。1年后,宋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M公司按照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赔偿费用,M公司拒绝支付。本案中:
①宋某应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②M公司严重侵犯了宋某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宋某可就自己诉求直接提起劳动仲裁以解决纠纷
④若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M公司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李某入职甲公司时签署了保密协议,但李某违反保密义务,窃取公司的技术秘密后迅速离职,并成立了乙公司。他利用甲公司的技术秘密生产相同产品,造成甲公司客户大量流失,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李某的做法属于“搭便车”行为,妨碍了甲公司正常经营
②李某应合法合规经营,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氛围
③甲公司可以直接诉至法院,要求李某赔偿公司的经济损失
④甲公司必须为其技术申请专利,才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保护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3年5月初,某商业地产公司因违规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广告位并获利,被该市市场监管局依法没收该地产公司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10万元。该地产公司对市场监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存有异议:
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行政处罚决定
②行政机关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③应在收到处罚决定十五日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④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应主动介入,依法登记立案并审理与判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林语堂先生将诗歌称为中国人的宗教,因为浩如烟海中华诗词不仅蕴含着绝美的意境,而且闪烁着思维的光芒,潜藏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是中国人的精神宗教。关于下列诗句所体现的思维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体现了思维的客观性
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能动性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形象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有四个学生一块出去买文具,且都买了文具,回来时老师问他们都买了什么文具。学生A说:我们每个人都买了笔。学生B说:我只买了一本本子。学生C说:我没买笔。学生D说:有些人没买笔。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他们当中只有一个学生说了实话。那么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所有学生都买了笔 B.所有的学生都没有买笔
C.有些学生没买笔 D.学生B只买了一本本子
13.ChatGPT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类一样交流,还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等任务,但由此带来的学术造假、技术滥用、舆论安全等风险亦不容忽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ChatGPT的出现源于人类认识深化,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并非固定不变
②ChatGPT定义的种概念和属概念分别是“ChatGPT”和“自然语言处理工具”
③应坚持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ChatGPT,采取适当措施扬长避短
④关于ChatGPT功能的表述是一个联言判断,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4.学习《逻辑与思维》,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以下说法对应正确的个数是:
①湖北省与武汉市——二者是全异关系
②判断可分为性质判断、关系判断与复合判断——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甲比乙大一岁,乙比丙大一岁——反传递关系
④“黑与白”和“生与死”——两组概念都是矛盾关系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5.当“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延期”为真,则下列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A.明天不下雨,运动会延期 B.明天不下雨,运动会不延期
C.明天下雨,运动会不延期 D.明天下雨,运动会延期
16.综合算力是集算力、存力、运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呈现多元广泛、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特征,已成为我国赋能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动能。综合算力就如高考,不能只考数学,而是考综合成绩。这一阐述:
①运用类比推理得出了综合算力的特点
②找到了综合算力与高考之间的外部联系作为类比的客观依据
③运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对综合算力下定义
④运用联言判断断定了综合算力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告:何某
被告:某款智能手机软件运营商
简要案情:在被告开发的智能手机软件中,用户可以自行创设或添加“AI陪伴者”,自行设定互动形式和内容。何某系公众人物,在原告未授权同意的情况下,该软件中出现了以原告姓名、肖像为标识的“AI陪伴者”,同时,被告通过算法应用,将该角色开放给众多用户,并生成大量以原告为原型的表情包。其中不乏为博眼球而恶意丑化、污损的低俗表情包。原告将被告诉至人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侵权。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该软件运营商侵犯了何某哪些民事权利?应承担哪些民事责任?(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住河南许昌市的李先生将购买的电动车停放在小区旁边的公共草坪停车场上,某天下午,年满13岁的王甲(化名)携带打火机在该小区楼下放炮,因玩火引燃了草坪上的杂草,火势蔓延至李先生的电动车处,引起火灾,致使李先生价值6250元的电动车毁损。李先生诉讼至XX人民法院,经法院审理和判决,由王甲父母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并要求其父母对王甲进行必要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法院判决的依据。1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2月1日,A酒店欲向B渔场订购鳜鱼200千克,单价为100元/千克,要求1周内将鱼送至A酒店。B渔场当日回复A酒店:单价变更为105元/千克,且于第一周和第二周分两批交货,由A酒店到B渔场自行提取。A酒店未回复。因连日暴雨,2月5日晚,附近C化工厂污水池外溢,污染了B渔场,导致鳜鱼大量死亡。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
A酒店与B渔场是否订立合同并说明理由。如果B渔场就污染受损事宜向人民法院提出由C化工厂承担法律责任的主张,法院是否会支持B渔场的诉求并说明理由。(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班同学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资料,同学们围绕主题开展了讨论:
人工智能
的发展 |
现状 |
技术突破:算法优化、算力提升。
应用场景:医疗诊断、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 |
争议 |
正方:人工智能将解放人类劳动力,推动社会进步。
反方:人工智能可能引发失业潮,威胁社会稳定。 |
趋势预测 |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000亿美元。
专家观点:“人工智能不是代替人类,而是增强人类能力。” |
部分讨论内容:
甲同学的观点:“所有需要人类思考的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编程工作需要人类思考,因此编程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乙同学的观点:“只有人类编写程序,人工智能才能运行。如果人类编程工作被完全取代,那么人工智能将无法运行。但人工智能不可能无法运行,所以人类编程工作不可能被完全取代。”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争议、趋势预测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9分)
(2)指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所运用的推理方法,分析其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7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网络购物”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以“价格低廉、选择多样、信息丰富、方便快捷”等优势悄然改变了传统商业秩序,走入千家万户,已全面渗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催生了中国电商界淘宝、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众多商业巨头,然“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大数据杀熟、售后服务差”等劣势也不容忽视。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以“优化消费环境,共建清朗网络购物空间”为主题撰写一份发言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述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不少于150字。(10分)
参考答案:
1.C【解析】C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甲从乙处借款3万元的债权关系的内容是乙请求甲还钱的权利和甲还给乙3万元钱的义务,C正确。A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甲对所购得商品的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该商品,A错误。B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甲给乙起外号的侵权关系的客体是乙的人身利益,B错误。
D书法家张某将自己的一幅字赠送给好友甲,从赠与关系看,客体是该字画,D错误。故本题选C。
2.C【解析】①该案是人身侵害案,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张某的人身利益,①错误。②在公共交通的通道内倒药渣的行为是对公共秩序和居住环境的破坏,违背了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②正确。③李某殴打张某的行为致张某左耳伤残,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和健康权,③正确。④李某的侵权行为已经结束,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而没有停止侵害一说,④排除。故本题选C。
3.C【解析】①自然人最基础的人身权利是指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商家公开王某等人的游戏包厢监控录像,侵害的是隐私权,①说法错误。②消费者有权合理评价服务,但恶意编造虚假差评超出正当评价界限,属于诽谤或诋毁商家声誉的行为,侵犯商家名誉权,②符合题意。③微信个人账号信息属于个人信息(含身份识别信息),商家未经王某同意擅自公开,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侵害王某的个人信息权益,③符合题意。④王某起诉,如不服一审判决,可在15日内申请上诉,而非再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4.A【解析】①③我国法律规定饲养的动物伤人,一般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王阿姨作为“莉莉”的所有权人,应对其伤人后果承担责任,“莉莉”伤人,王阿姨应当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①③正确。②饲养的动物致他人受损,无论王阿姨有无过错都应承担侵权责任,②错误。④饲养的动物伤人,适用无过错侵权原则,而非过错推定原则,④错误。故本题选A。
5.B【解析】①可撤销的婚姻是指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小美患有重大疾病未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因而双方的婚姻是可以撤销的,①符合题意。②小武和小美的婚姻是有效的,符合结婚的要件,但是小美患有重大疾病未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因而该婚姻是可撤销的,而不是无效婚姻,②排除。③④小武的父亲和小美的母亲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但是小武和小美已经是三代旁系血亲以外了,二人的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③排除,④正确。故本题选B。
6.B【解析】①进行遗产分配前首先必须进行析产,该房产属刘大爷与曹大妈夫妻共同财产,刘大爷无权处置整套房产,其遗赠协议关于房产条款无效,刘乙不能获得房产全部份额,②不符合题意。②刘乙是刘大爷的侄子,并非法定继承人,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中所阐述的遗产纠纷,刘甲和刘乙可以申请调解,③符合题意。④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子女未尽赡养义务并不会导致继承权丧失,可能影响到遗产分配的份额,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7.D【解析】A甲公司侵犯乙公司商标权,应承担侵权责任,而“采取补救措施”是违约责任承担方式,A说法错误。B夫妻感情破裂,当事人可以申请协议离婚,取得离婚证,也可以通过诉讼离婚,取得离婚调解书或离婚判决书,同样具有法律效力,B说法错误。C商事仲裁与诉讼只能二选一,甲拖欠房租与房东乙发生纠纷,如双方进行仲裁,则一裁终局,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C说法错误。D在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改编、汇编、播放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用,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属于作品的合理使用。语文老师上课时因教学需要向学生播放影视剧《红楼梦》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作品合理使用情形,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8.C【解析】①调解是解决纠纷的途径之一,宋某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而非应该申请调解,①说法错误。②M公司侵犯了宋某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并没有侵犯宋某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②不符合题意。③④宋某与M公司的纠纷属劳动争议纠纷,宋某可以提请劳动仲裁来解决纠纷,若此案关于工伤保险赔偿金,符合法律中关于终局裁决的规定,则M公司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只能申请撤销仲裁裁决,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9.B【解析】①李某非法窃取甲公司商业机密,其做法不属于假冒或仿冒的“搭便车”混淆行为,①错误。②③民法典等法律规定,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享有禁止他人不正当获取、使用、披露其商业秘密的权利。权利人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经营者应合法合规经营,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氛围,甲公司可以直接诉至法院,要求李某赔偿公司的经济损失,②③正确。④我国法律同样保护商业机密,申请专利是保护技术的另一种方式,但并非必须,④错误。故本题选B。
10.A【解析】①②若该地产公司对市场监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存有异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行政处罚决定,行政机关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①②符合题意。③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行政处罚争议并不在劳动仲裁的范畴内,③不符合题意。④在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都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题干属于行政处罚引起的纠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并不会主动介入,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1.C【解析】②③“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通过昨夜大风雨,推测出绿肥红瘦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能动性,“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对这首词的概括和总结,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②③符合题意。①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通过蝉噪、鸟鸣得出结论,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①说法错误。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主要体现了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④错误。故本题选C。
12.A【解析】A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假设D说的是实话,则A在说谎,而B、C其中一个必定说的是实话,不符合题意;假设A说的是正确的,则B、C、D都说了谎话,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每个学生都买了笔,A正确。B假设所有的学生都没有买笔,那么A没说实话,BCD可能说的是实话,B不符合题意。C假设有些学生没买笔,那么A说谎,BCD可能说了实话,C不符合题意。D假设学生B只买了一本本子,那么ACD说谎,AD矛盾,D错误。故本题选A。
13.D【解析】①ChatGPT的出现源于人类实践,而非人类认识深化,①错误。②下定义的正确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ChatGPT定义的种概念和属概念分别是“ChatGPT”和“自然语言处理工具”,②正确。③ChatGPT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类一样交流,还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等任务,但由此带来的学术造假、技术滥用、舆论安全等风险亦不容忽视。对ChatGPT的认识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法,扬长避短,③正确。④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④错误。故本题选D。
14.B【解析】①湖北省是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武汉市是市级行政区划单位,二在从外延上是全异关系,①说法正确。②判断可分为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是同一级关系,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把性质判断、关系判断与复合判断并列一起,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②说法错误。③甲比乙大一岁,乙比丙大一岁,则甲一定不比丙大一岁,这是反传递关系(区别于“甲比乙大,乙比丙大”的传递关系),③说法正确。④“黑与白”是反对关系,“生与死”是矛盾关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5.C【解析】“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延期”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判定为“前真后假为假,其余全部为真”
A“明天不下雨,运动会延期”这是“前假后真”,该判断为真,A不符合题意。B“明天不下雨,运动会不延期”这是“前假后假”,该判断为真,B不符合题意。C“明天下雨,运动会不延期”这是“前真后假”,该判断一定为假,C符合题意。D“明天下雨,运动会延期”这是“前真后真”,该判断为真,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6.D【解析】①:“综合算力就如高考不能只考数学,而是考综合成绩”,运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综合算力,并非类比推理,①不符合题意。②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且材料不涉及类比推理,②不符合题意。③综合算力是集算力、存力、运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呈现多元广泛、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特征,已成为我国赋能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动能,这是运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给综合算力下定义,③符合题意。④“已成为我国赋能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动能”,运用联言判断的方式断定了综合算力作用几种情况的同时存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7.该软件运营商侵犯了何某的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等人格权,(2分)应当依法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侵权责任。(2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分析该软件运营商侵犯了何某哪些民事权利?应承担哪些民事责任,要求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从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何某系公众人物,在原告未同意的情况下,该软件中出现了以原告姓名、肖像为标识的“AI陪伴者”,同时,被告通过算法应用,将该角色开放给众多用户,允许用户上传大量原告的“表情包”,制作图文互动内容从而实现该“AI陪伴者”的功能→可调用的法理依据是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本案中运营商在何某未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何某姓名、肖像,设定涉及何某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的系统功能,构成对何某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的侵害。
有效信息②:原告将被告诉至人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侵权→可调用的法理依据是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本案中该运营商应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侵权责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8.王甲年满13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分)在我国法律规定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2分)王甲玩火引燃杂草导致李先生电动车毁损这一侵权行为,其自身不具备完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2分)而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根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2分)所以王甲的父母作为其法定监护人,需要依法承担王甲侵权行为给李先生造成损失的相应民事责任,这是法院判决王甲父母承担责任的重要依据。(2分)法律要求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必要的教育,以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避免类似侵权等不良行为再次发生。(2分)所以法院要求王甲父母对王甲进行必要教育,这也是基于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教育保护义务的法律规定。(2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是原因类主观题。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法律与生活,设问指向是运用民事权利与义务、家和万事兴的知识进行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年满13岁的王甲(化名)携带打火机在该小区楼下放炮,因玩火引燃了草坪上的杂草,火势蔓延至李先生的电动车处,引起火灾,致使李先生价值6250元的电动车毁损→可调用的法理依据是在我国法律规定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本案中,王甲年满 13 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我国法律规定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王甲玩火引燃杂草导致李先生电动车毁损这一侵权行为,其自身不具备完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有效信息②:经法院审理和判决,由王甲父母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并要求其父母对王甲进行必要教育→可调用的法理依据是根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不仅要对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还负有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保护的职责。本案中,王甲的父母作为其法定监护人,需要依法承担王甲侵权行为给李先生造成损失的相应民事责任,这是法院判决王甲父母承担责任的重要依据。监护人不仅要对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还负有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保护的职责。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19.①A酒店与B渔场没有订立合同。(1分)理由:订立合同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承诺到达对方合同成立,A酒店发出要约,B酒店回复对内容进行实质变更,是新要约,A酒店未回复,没有形成承诺。(3分)②法院会支持B渔场的诉求。(1分)理由:本案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污染者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C化工厂污水池外溢致B渔场鳜鱼死亡,C化工厂无论有无过错,都要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3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谈谈“A酒店与B渔场是否订立合同并说明理由”“法院是否会支持B渔场的诉求”,属于原因类试题,需要调用订立合同学问大、权利保障于法有据、依法收集运用证据的有关知识,首先判断,然后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判断:A酒店与B渔场没有订立合同。
有效信息①:A酒店欲向B渔场订购鳜鱼200千克,单价为100元/千克,要求1周内将鱼送至A酒店。B渔场当日回复A酒店:单价变更为105元/千克,且于第一周和第二周分两批交货,由A酒店到B渔场自行提取。A酒店未回复→从订立合同的角度分析:联系合同订立的两个阶段,要约和承诺,分析A酒店发出要约,B酒店的回复对内容进行实质变更,是新要约,A酒店未回复,没有形成承诺。
判断:法院会支持B渔场的诉求。
有效信息②:附近C化工厂污水池外溢,污染了B渔场,导致鳜鱼大量死亡→从侵权责任的角度分析:联系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污染者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本案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分析C化工厂无论有无过错,都要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1)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1分)研究性学习从人工智能的技术现状等客观事实出发。体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2分)②结果具有预见性。(1分)通过整合现状与争议,预测人工智能“增强人类能力”的发展趋势,体现科学思维能够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2分)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1分)市场规模预测和专家观点可通过未来实践检验真伪,体现科学思维以实践为基础,接受实践检验的特征。(2分)
(2)①甲同学运用了三段论推理。(1分)该推理有误。(1分)三段论推理要确保结论为真,需符合前提真实,推理结构正确两个条件。(1分)甲同学的推理中,推理结构正确,但大前提“所有需要人类思考的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不真实。故结论不必然成立。(2分)②乙同学运用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1分)该推理正确。(1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规则为“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或“肯定后件必然肯定前件”。(1分)乙同学“只有人类编写程序,人工智能才能运行”这一前提是真实的,通过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的推理规则,得出“如果人类编程工作被完全取代,那么人工智能将无法运行”这一结论,基于这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通过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的规则,得出“人工智能不可能无法运行,人类编程工作不可能被完全取代”这一结论。(3分)该推理结构正确,前提真实有效,推理正确。(1分)
【小问1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争议、趋势预测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要求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从科学思维的特征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技术突破,算法优化、算力提升。应用场景,医疗诊断、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可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知识,从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角度分析说明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材料中对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描述,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立足实际,如实反映人工智能发展的现实状况,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有效信息②:对人工智能趋势预测,提到 “2025 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4000 亿美元”→可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知识,从结果具有预见性角度分析说明依据人工智能现有的发展状况、规律等,对未来市场规模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断,表明科学思维能够预见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状态,体现了科学思维结果的预见性。
有效信息③:正方:人工智能将解放人类劳动力,推动社会进步。反方:人工智能可能引发失业潮,威胁社会稳定→可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知识,从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角度分析说明这些观点正确与否,需要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去检验,看人工智能在实际发展中是否会出现这些情况,从而验证观点的正误,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小问2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指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所运用的推理方法,分析其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要求运用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知识,从三段论推理、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假言推理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所有需要人类思考的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编程工作需要人类思考,因此编程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可运用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知识,从三段论推理、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角度分析说明甲同学运用了三段论推理。但该同学的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不真实,因此结论不必然成立。
有效信息②:只有人类编写程序,人工智能才能运行。如果人类编程工作被完全取代,那么人工智能将无法运行。但人工智能不可能无法运行,所以人类编程工作不可能被完全取代→可运用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知识,从假言推理角度分析说明乙同学运用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只有人类编写程序,人工智能才能运行” 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推出“如果人类编程工作被完全取代,那么人工智能将无法运行”这一结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否定了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前件,从而推出“人工智能不可能无法运行,人类编程工作不可能被完全取代”这一结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1.国家相关部门做好优化消费环境、构建清朗网络购物空间的监管者,促进购物平台规则公开透明,净化电商行业生态,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扩内需,激消费,惠民生,稳经济。(3分)各大电商平台店铺做好优化消费环境、构建清朗网络购物空间的建设者,优化商家经营体验,完善商家服务机制,坚决抵制不正当竞争,增强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尊重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3分)广大消费者做好优化消费环境、构建清朗网络购物空间的维护者,增强权利意识,敢于维权,善于维权。(2分)增强义务意识,尊重并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做到权利行使有边界。(2分)
(答案示范仅供参考,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若学生仅从一个角度撰写发言短文,需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纬度阐述才能得满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论述题,需要调用法律与生活的有关知识,以“优化消费环境,共建清朗网络购物空间”为主题撰写一份发言短文,可以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大数据杀熟、售后服务差”等劣势也不容忽视。→可联系法律生活的知识,从政府的角度说明应该加强监管,净化电商生态。
有效信息②:已全面渗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催生了中国电商界淘宝、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众多商业巨头→可联系企业经营的角度,说明电商平台应该合法经营,反对不正当竞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有效信息③:“网络购物”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以“价格低廉、选择多样、信息丰富、方便快捷”等优势悄然改变了传统商业秩序,走入千家万户→可联系消费者的角度,说明消费者应该增强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