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法交流 >> 李自军:勿让PPT绑架了课堂教学
    
  双击自动滚屏  
李自军:勿让PPT绑架了课堂教学

发表日期:2025年10月14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208 次

引言:从“辅助”到“绑架”——PPT的课堂角色异化

 

PowerPoint(PPT)的出现,本意是作为视觉化辅助工具,以其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的优势,提升知识传递的效率,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然而,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目睹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转变:PPT从服务于教学的“仆人”,悄然变成了支配教学的“主人”。课堂节奏被幻灯片的翻页所限定,教师的目光被屏幕牢牢锁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密集的文字与炫目的动画间疲于奔命。课堂教学的本真——即师生间充满活力的知识探索、情感交流与思维启迪——被冰冷的幻灯片所遮蔽。这种“PPT依赖症”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绑架”,亟需一场深刻的“拨乱反正”,让课堂回归其育人初心。

PPT绑架课堂的表现与危害

所谓“绑架”,是指教学活动的中心从“人”转移到了“物”,教学设计和实施围绕PPT展开,而非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其具体表现与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流程僵化,扼杀课堂生成性

PPT绑架的课堂,其流程是线性、预设和封闭的。教师严格按照幻灯片的顺序“照本宣科”,课堂变成了单向的信息播放。一旦遇到学生的意外提问或课堂的即兴火花,教师往往因害怕打乱PPT节奏而选择回避或压制。这种僵化模式无情地扼杀了课堂中最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即那些无法预设的思维碰撞、深度质疑和创造性见解,使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活性与生命力。

◇师生互动缺失,情感联结断裂

高效的课堂依赖于师生间积极的情感联结与非语言交流(如眼神、手势、语气)。当教师始终面朝屏幕充当“解说员”时,其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大幅减少,无法及时捕捉学生困惑、认同或思考的表情反馈。学生则沦为被动的“观众”,其任务变成了“抄笔记”而非“动脑筋”。这种“人机对话”取代“人际对话”的模式,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师生关系疏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学生思维浅表化,认知负荷不当

PPT的便利性也带来了思维的惰性。教师将大量结论性文字直接堆砌于幻灯片上,省略了关键的推导和演绎过程。学生无需主动思考,只需被动接收,导致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时,信息过载、设计花哨的PPT会带来巨大的“认知负荷”,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在处理无关的动画和版式上,反而干扰了对核心知识的深度加工,造成“浅层学习”。

◇教师专业能力退化,教学个性泯灭

过度依赖PPT会导致教师备课重心偏移,从深挖教材、研究学情异化为搜寻模板、制作动画。教师的个人魅力、板书艺术、即兴发挥等体现其教学风格与专业素养的能力逐渐退化。最终,不同教师的课堂因使用相似的网络模板而变得千篇一律,教学失去了个性化的光彩。

拨乱反正:回归课堂教学的“人本”核心。要破除PPT的“绑架”,并非要全盘否定其工具价值,而是要正本清源,实现从“技术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范式转换。课堂教学的“正”,在于“人”,在于“思”。

◇观念复位:重申“工具”的辅助属性。必须明确,PPT是“助教”而非“主教”。它的作用是辅助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绝不能替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建构。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导演”而非“放映员”,PPT只是舞台上的“道具”之一,何时使用、如何使用,应完全服务于教学目标和现场学情。

◇设计重构:倡导“留白”与“生成”的课件观。优秀的课件不是面面俱到的讲稿,而是启发思维的“脚手架”,应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

1)关键词化:用核心概念、关键问题或形象图表代替大段文字,引导学生倾听和思考。

2)设置留白:刻意在课件中留下空白页或问题页,为课堂讨论、板书画图、学生展示预留空间。

3)动态调整:备课中预设多种可能,根据课堂实际反应,灵活调整播放顺序,甚至敢于临时关闭PPT,回归传统的板书和对话。

◇方法创新:构建多元互动的教学范式。打破PPT的垄断地位,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1)板书与PPT相结合:PPT呈现静态的、结构化的背景信息,用板书动态演绎推理过程,记录学生即时的思想火花,二者相辅相成。

2)项目式学习与小组讨论:将课堂时间更多地分配给学生的探究活动,PPT可作为小组汇报的成果展示工具,而非教师的一言堂。

3)巧用“黑屏”艺术: 在需要集中讨论或强调重点时,果断将屏幕黑屏,将全体师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

◇评价转向:建立以“学”评“教”的评估体系。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改革教学评价标准,从关注教师课件的“技术含量”转向考察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一堂好课的关键应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维是否得到挑战?是否有真正的互动和生成?通过指挥棒的改变,引导教师勇于摆脱对PPT的路径依赖。

□结论:PPT本身无罪,错在于使用它的方式。当课堂被PPT所绑架,教学便失去了其最动人的温度与深度。这场“拨乱反正”的本质,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新,是对教学过程中“人”的重新发现与尊重。让我们勇敢地给PPT“做减法”,为师生互动、思维生长“做加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教师与学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充满智慧火花与生命律动的真正高效的课堂,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