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值得琢磨并内化高考研究报告(2026)要求
    
  双击自动滚屏  
值得琢磨并内化高考研究报告(2026)要求

发表日期:2025年10月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423 次

高考蓝皮书《高考研究报告(2026)》出版发行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由现代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新高考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于2025920日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方向,聚焦新高考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入探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路径。作为《中国高考报告》教研学术的重要成果,2026高考蓝皮书系列图书也在现场隆重发布。来自全国各地学术专家、校长、名师等近300位教育界知名人士莅临现场。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张晶晶为活动作开场致辞。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明确将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阶段性目标,提出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选拔衔接高等教育全链条中,高中是核心孵化载体,承担着人才基础培育、潜力挖掘、方向引导的核心任务;高考是关键枢纽机制,承担着科学选拔、方向引领、体系衔接的重要功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拔尖创新人才从培育筛选再到输送的关键环节。

发布会现场,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教授、高考研究专家李秀伟,代表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发布2026版蓝皮书核心教研成果。2026版蓝皮书以提挈原理、兑现承诺为核心,首次系统提出中国式教育目标整体观,整合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大考查维度,真正实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学者、高考政策研究专家徐尚昆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新高考改革以一个坚持、两个转变、三条主线、四项原则、五大能力为核心框架: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高考从解题解决问题、从考知识考能力素养转变;命题紧扣核心价值、能力素养、情境载体三线,呈现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特征,聚焦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五大关键能力,实现人才选拔与国家战略对接。

人大附中原教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考研究专家沈献章从实践出发,分享校本探索经验时提出,拔尖人才培养需兼顾教育公平的双重维度:以有教无类保障基础公平,让每个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因材施教实现高级公平,为不同潜质学生提供适配成长路径。

在论坛环节,山东教育社编审陶继新与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原副主任曹志祥先生、李秀伟教授、沈献章校长、徐尚昆教授、山东大学副教授孙晓翠女士五位专家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理论研究等不同维度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认为,拔尖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需基教回归学科本质、强化科教融合、搭建资源平台。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见证者和实践者,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精彩纷呈,让与会嘉宾对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了更深认识。

2019年面市以来,高考蓝皮书系列图书与高考改革同频共振,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方向,紧跟新高考综合改革趋势,聚焦当下创新拔尖人才核心基础素养与时代所需关键基础能力方向,是了解高考新政策、命题趋势、备考策略、学习应用的指导用书。通过线下多场景教研一体化服务,全面赋能高中学校一线教研及备考学习,已有超过一百万名教师使用。

本次发布会同步展示了2026版高考蓝皮书系列图书的调研、编撰历程和新版亮点等内容。2026高考蓝皮书系列图书,包括《中国高考报告(2026)》以及《高考命题研究与应用(2026,九科)》《高考试题分析(2026,九科)》《高考关键能力培养与应用(2026,九科)》,共计28解读高考政策、阐释命题依据破解命题密码、服务命题实践,再到加强考教衔接,精准引导教学,体系完整,可满足教育管理者、教学管理者、教研人员、高中老师、高中各年级学生的需求。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精准把握并解读了高考改革与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时代新趋势,更成功凝聚起立足本土、继旧开新的广泛教育共识,为高考综合改革、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贡献了重要研究力量。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