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思想 >>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
    
  双击自动滚屏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

发表日期:2024年9月1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8484 次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 “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 (howto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

    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 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论儿童与教师

     尽管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思想的首创者,但是,他是赞同“儿童中心”思想的。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

     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杜威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

    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从做中学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改革者之一,他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观点,强调“从做中学”,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191953,一位外国博士将在江苏省教育会进行一场演讲。博士还未出场,会场里早已黑压压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场面十分热闹,还有不少人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几位中方人士陪同外国博士走上讲台,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博士头发已白,戴着一副眼镜,西装革履,打着领带,上唇胡须浓密,气质独特,他注视一下会场,便开始作《平民主义的教育》演讲,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听者之众,几于无席可容”。这位外国博士就是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

教育即生长乃杜威的教育观点之一。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写道:“教育即是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在当时,这种教育观颇有前瞻性。传统的教育把儿童当作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将其视为教育的主体,不管儿童喜欢不喜欢,也不管儿童生长的欲望如何,强加给儿童书本知识,消极、压抑的学习状态显然不利于儿童的发展。有学校、家庭、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创设有利条件,才能让儿童健康成长。这种教育观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杜威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逐渐取代了传统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强调教师是儿童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示范者和引导者。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也是杜威的重要教育观点。他认为,教育就是人的主观认识随着客观现实的不断变化而获取各种“经验”,经验是人与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主动性,人就不可能从现实中获得经验。杜威提出,教师应该创设五彩纷呈的情境、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样不仅能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让儿童身心得到改造和发展,特别是在动手操作及活动过程中,儿童可以把感性知识概括后上升到理性层面,从而让其终身受益。

20世纪初,美国工业发展十分迅猛,需要大批工人,普及教育成了当务之急,加之工厂对工人的要求普遍不高,懂得一般操作即可,于是杜威顺应潮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观点。“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景开始。”杜威认为,“从做中学”就是让儿童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做调查研究,多开展有益的活动,让儿童融入社会,感受生活的五光十色,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做中学”十分接地气,儿童能切身体会到从学校获得的知识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儿童从那些有趣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和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乐此不疲,有助于他们的生长和发展。

    显然,“从做中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杜威说:“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做什么?教师“要创造一种条件,使获得一个观念就等于得到一个经验,扩大我们和环境的接触,并使这种接触更加精确,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学生的学习心理、接受知识的程度,还要拥有教育的智慧,懂得反思“哪种态度是真正引导继续生长,哪种状态起着阻碍的作用”。教师要创设鲜活有意义的情境,就必须加强学习、积极进取,从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当时,有人错误地认为,“从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活动,教师要无条件地服从学生的意愿。杜威一针见血地指出:“做中学不等于把学生从死记知识纲要的环境转到自由活动的环境,而是把他们从乱碰的活动移入经过选择指导的环境。亦是说,环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选择、组织的。”选择怎样的环境呢?选择那些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而并非子虚乌有的。教师有浓厚的兴趣,打破砂锅问到底,学生耳濡目染就会唤起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杜威说:“给学生留下最持久印象的教师,能够把自己对知识或艺术的热情传导给学生,使其有探究的欲望。”

    作为经验主义者,杜威注重的是实效,他认为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观察,搜集资料并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还可以通过实践去检验方法是否可行。杜威从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论述了“从做中学”的重要性,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杜威的思想曾对20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陶行知、张伯苓、胡适、冯友兰、郭秉文、蒋梦麟等一批中国教育家和学者都曾师从杜威。

 

【编后语】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020195261),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约翰·杜威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的一个商人家庭。他在中小学学习成绩一般,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他在学习之余送过报纸,干过很多杂活。读过很多的课外书籍。达尔文的进化论、卢梭的《爱弥儿》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879年,杜威从佛蒙特州立大学毕业后,在中学工作数年,积累了不少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后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哲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开始在芝加哥大学任教,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  杜威的一生是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一生,他把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用于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为世人构建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对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