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思想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双击自动滚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发表日期:2024年9月1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0278 次

·阿姆斯·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以及教育改革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正值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在文化、思想领域,人权与神权、理性与信仰、现实与来世、科学与迷信、民主与专制之间发生了激烈碰撞。夸美纽斯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人文主义及唯物主义感觉论思想。他肩负历史重任,力图打破旧传统的闸门,让适应新时代的新教育思潮汹涌奔流。但他并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常常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发表其教育观点。

  夸美纽斯的各类著作共有265种。

  《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这里着重选编了该书中关于教学法的几章。作者用引证自然的方式总结了教学法方面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包括他自己的经验)。夸美纽斯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具有时代局限性(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总结的经验弥足珍贵。

  《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详细论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胎教以及学前教育的内容。此书虽然论述的是家庭条件下的学前教育问题,但后来给幼儿园的创立者福禄培尔以重要启迪,并构成其学前教育理论的中心思想。《泛智学校》是夸美纽斯以泛智论为指导,为其在匈牙利建立的实验学校所拟定的实施计划。夸美纽斯的泛智论是探索将一切有用的实际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论。这一理论适应了弘扬理性、尊重知识的时代潮流,表达了重视普及教育。普及知识的民主精神。这一计划部分地被付诸实施,其中许多观点和措施成了近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主张世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并把人的教育划分为4个阶段:6岁前属幼儿教育阶段,由母亲在家庭中教育,但必须把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应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在他们身上”. 6—12岁为初等教育阶段,入国语学校受教育,应当把青年人终生有用的事物教给他们。12—18岁应入拉丁文学校,学生应学会四种语文,应当对艺术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18岁以后成人了,应施以大学教育,其课程应该是真正普遍的,应有学习人类知识的每一部门的准备

  夸美纽斯还强调,在认识事物时,还要有实际的行动要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教学场所不是为学校而学习,而是为生活而学习。他说:对整个人类来说,整个世界就是学校对每一个人来说,他的生活,从摇篮到坟墓就是学校。让各种年龄的人去做他能做的事,让人终生都有东西学,有事要做,才能获得成功。

  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这种主张和体系至今为我们所沿用。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这一巨著,以它不朽的思想,经过300多年的考验,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精华和核心。

[编辑本段]

夸美纽斯教育名言

  1、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各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和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2、 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

  3、 书是传播智慧的工具。

  4、 合理安排儿童每天的生活,使之总是忙于有益的事情避免无事生非或虚度时光。

  5、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6良好的模范恳切的语言和真诚坦白的同情,系指家长、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的示范对儿童的影响。

  7、 用语言、事物表扬,用警告、训斥、惩罚及对特殊的个别的过错采用体罚,以有教益的惩罚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态度,出以诚恳的目的,使儿童理解这样做是对他有好处的,正如吃苦药治病一样。

  8、 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9、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10、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11、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12、 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13、 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编辑本段]

生平与著述

  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nius 1592-1670)是17世纪杰出的捷克教育家,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先驱。1592328日,夸美纽斯出生于拉摩维亚一个属于捷克兄弟会的磨坊主的家庭里,早年就失去父母,成为孤儿,16岁起由兄弟会担负其学费,受完中等教育(在普利洛夫拉丁学校上学)和高等教育(在德国的赫尔朋大学、海得堡大学上学),受到新教教派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1616年大学毕业后,被选为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的学校且被推为普利洛夫学校的校长。1618年,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当时夸美纽斯积极参加了反对德国贵族和天主教会残酷镇压捷克人民和迫害新教徒的斗争。战争爆发后,他和兄弟会的其他会员同时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有几个月被迫躲居于崇山森林之中。战火中,夸美纽斯失去了他多年的心血——全部书稿和珍贵藏书,瘟疫又夺去了他妻儿的生命,在祖国与家庭连遭不幸的日子里,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社会政治性学术著作——《世界的迷宫与心的天堂》,揭露了贵族的贪婪、教会的黑暗、侵略的罪恶和人世间的不平。

  1627年,德国皇帝下达了迫害新教徒的法令,为坚持新教信仰,兄弟会3万户居民于1628离开祖国,赴波兰的黎撒城。当他们离开捷克时,曾在边境的山顶上面向祖国跪下,失声痛哭。1628年,在捷克兄弟会迁居于波兰时,在黎撒城,夸美纽斯又主持已改为古典中学的兄弟会学校,长达13年之久。在此期间,夸美纽斯由于所写的几本有关教育的著作的出版而享有世界声誉。这些著作是:《语言和科学入门》、《母育学校》、《大教学论》、《物理学概论》、《泛智先声》等。

  1641年,英国国会邀请他研究所谓泛智问题。他到英国后,由于英国发生内战,使他的关于泛智的研究工作中断了。1642年,夸美纽斯因希望当时的瑞典政府能够帮助捷克人民取得独立,便应邀到了瑞典,他在瑞典几年的工作期间,受该国政府的委托,编辑教科书和语言教学法。

  可是他希望从瑞典得到对祖国援助的希望未能实现,便于1648年再度回到黎撒城。这时,捷克兄弟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住在匈牙利,夸美纽斯便接受匈牙利一位大公的邀请,担任匈牙利常年学校顾问,并撰写了《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组织良好的学校准则》和《世界图解》,其中《世界图解》是一本运用直观性原则编写的教科书,书中对每一事物都用图来说明。是西方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启蒙读物,被译成了多种文学,在欧洲流行200余年。

  此后,1656年,瑞典和波兰发生战争。与瑞典交战的波兰执政者疑心捷克兄弟会成员同情瑞典人,便把兄弟会的最后避难所——黎撒城放火烧毁了,夸美纽斯又一次失去了自己几乎是全部的手稿。当时,文化教育较发达的荷兰拨款救援捷克流亡者,并欢迎夸美纽斯去荷兰工作和定居,夸美纽斯于是又辗转避难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来到荷兰第二年,1657年,阿姆斯特丹的元老院决议出版了他的教育论著全集、《走出经院哲学的迷宫》等。在荷兰,他仍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教育工作,于16701115日去世,终年78岁。

[编辑本段]

时代与世界观

  夸美纽斯置身于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吸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总结自己长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撰写了《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的入门》、《世界图解》等教育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问题,揭露与抨击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教育见解,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因此,他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夸美纽斯的世界观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从幼年起就深受宗教的影响,基督教的世界观根深蒂固,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与结尾,把《圣经》看作学生的最甜最好的乳汁。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英国哲学家弗培根的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认为一切事物都受自然秩序所制约,倡导教学工作应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同情人民的苦难,却寄希望于劝说统治者施仁政,企图凭靠教育的力量,建立和平宁静的社会秩序。

[编辑本段]

主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目的

  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目的的学说,首先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中的宗教观和世俗观之间的矛盾。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他承袭圣经的观点,对人生的看法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认为人的现实生活并非最终的目的,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趋向一个更高阶段,即是永生。他确认现世的人生,也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它存在的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项,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夸美纽斯对现世生活所持的观点,与天主教僧侣们所持的观点相反,他不以消极和禁欲来对待现世人生,也不把现世生活当成黑暗与罪恶的根源,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来理解现世生活。他认为现世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美满的生活。因此,人们的现实生活就应以其服务与享乐为其主要内容。所谓服务,就是为社会、国家和别人服务。所谓享乐,主要是指心灵的快乐。为了使生活美满,心灵得到快乐,能为社会国家服务,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和万物的主宰。也就是说,人应该具有万物的知识,并能利用万物为人类服务。总之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

  (二)论教育作用

  夸美纽斯对教育作用作了高度的估价。首先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夸美纽斯接受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把人看作最优美、最完善的创造物,因而教育能对人施展重大的作用。他指出人之所以成为人,只是由于在最适当的年龄,即在儿童时期受到了所应当获得的那种教育。他确信,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成为一个人的。他认为,人都有接受知识的智力,智力低到不能接受教育地步的,在一千个人里面难找到一个,即使对于这种智力极低的人,教育还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

  其次,他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夸美纽斯说:教育是人类得救的主要手段,有教养的民族能利用的宝藏它能使社会减少黑暗、困恼和倾轧等。

  再次,他重视儿童的差异和后天教育。夸美纽斯在高度评价教育作用的同时,对于儿童天然素质或品质的差异也很重视。对于这些不同素质和性格的儿童,教师应该用合适的训练,使他们变为有德行,他认为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夸美纽期还认为:一切人类生来都是渴于求知的,但实际上却有人缺乏爱好学习的倾向,这是由于父母的溺爱,社会环境的引诱以及教师没有尽到责任所致。他郑重提出:一个做教师的人在传授学生知识以前,必须使学生渴于求得知识,能够接受教导,因而准备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三)论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在17世纪30年代,继莫尔之后,又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他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他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有一个同一的目标:他们要成为人,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他们都应该达到一个境地,在合适地吸取了智慧、德行和虔信之后,能够有益地利用现世的人生,并且适当地预备未来的人生。

  他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要求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他驳斥了有人认为天性鲁钝笨拙的人不能接受教育的意见,说: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力衰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田地。他也斥责了有人主张女性完全不能追求知识的谬论,指出:她们具有同等敏锐的心理和求知能力(常常比男性还要强),夸美纽斯还设想使有才能的儿童在兄弟会的帮助下受到更高深的教育。

  他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父母没有充分的能力和时间教导他们的儿童;儿童在大的班级里,可以起互相激励的作用;因此适应社会分工和人们职务专门化的,必须有学校这样的专门教育机关和教师这样专门的教育人员进行工作。

  (四)论学校体系

  夸美纽斯从人的天然素质出发,把新生一代的生活分为四个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征,为每个年龄阶段应设立相应的学校。

  1.幼年期(零岁至6岁),幼年期的特征是:身体的迅速成长和感觉器官的发展。夸美纽斯把这个时期为儿童设立的教育机构命名为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就是夸美纽斯所理解的在家庭由母亲担负的学前教育。他首先论证了早期学前教育的意义。从儿童发展来看,早期教育易见成效,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学习应从婴儿开始;从家庭方面来看,对子女实施早期教育才算父母已圆满地完成了他应尽的义务;从国家方面来看,儿童教育搞好了,可以提高民族素质,使国家富强,使社会得到改造。

  其次夸美纽斯为学前教育拟订了详细的教育内容。在体育方面,要注意合理喂养,保障儿童健康;注意安全,细心保护儿童身体健康;从而使幼儿生活有规律,情绪愉快。在智育方面,要教给儿童有关周围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具体有自然方面(水、土、空气、火、雨、花草虫鱼)、天文方面(天体、日、月、星辰)、地理方面(山川河流、城、乡)、算术方面(110、多与少的比较)。同时要注意发展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其语言,训练手的操作能力等。在德育方面,要使儿童在幼年期就习惯于从事家事和劳动,为此,要使他们从小就能认识家里的常用用具及其应用。夸美纽斯还注意到对幼儿进行初步的道德教育,如培养他们具有节制、整洁、爱劳动、尊长、顺从、忍耐、老实、公正和爱人等品质。

  2.少年期(6岁至12岁),少年期的特征是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以及与此联系的语言和手的器官的发展。夸美纽斯为这个时期少年儿童设计了国语学校。

  按照夸美纽斯的设想,国语学校是为所有6-12岁的男女儿童设立的实施普及教育的初等学校。称国语,突出地指明在初等学校应运用本国语言进行教学,既便利于儿童进行学习,也为进一步学习拉丁语铺平了道路。

  夸美纽斯明确提出国语学校的任务,在于把对少年儿童终生有用的知识教给他们。在这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会用国语阅读和写作;学会利用阿拉伯数字及用计算器计算,唱著名歌曲;学习世界通史的初步知识;学习宇宙学中最重要的知识如天体、地球、海洋的潮汐、大海的形状、江河的流域、地球的主要划分、欧洲的主要国家,尤其是本国的城市、山岳、河流等等。宗教课程和道德教育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此外,夸美纽斯还认为少年期的儿童还应当学习技艺,使受完国语学校教育的儿童既为将来升入中等学校性质的拉丁语学校打好基础,也为将来从事农业、商业或其他职业的儿童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

  3.青年期(12岁至18岁),青年期的特征是在少年期所已具有的特征之外,思维能力(理解与判断)有了更高的发展。为这个时期的学生设计了拉丁语学校。

  夸美纽斯把古典中学性质的拉丁语学校看做为学生打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以便为后来再接受高深的教导(大学)的预备学校。他认为拉丁语学校应使学生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除经院主义学校的七艺学科外,还增加了物理学(当时称为自然哲学)、地理和历史。在语言学科方面,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国语和一门现代国语。

  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语文(语法)之后,即转入学习自然哲学(物理学)、数学,继而学习哲学(伦理学、辩证术),而以修辞学的学习来完成整个古典中学的课程。夸美纽斯分别以拉丁语学校六个年级的主要学科依次命名各个年级班,即(1)文法班,(2)自然哲学班,(3)数学班,(4)伦理学班,(5)辩证术班,(6)修辞学班。

  4.成年期(18岁至24岁),成年斯的特征是意志的发展和保持和谐的能力。夸美纽斯为这个时期的学生设计了大学。

  夸美纽斯认为大学的任务是培养神学、医学、法学等专门人才以及教师、国家和学校的领导人员。青年在大学里应学习其所从事研究的完全而彻底的知识。各类作家的原著应成为大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大学里的授课应采取讲演和自由辩论的方式。大学设神学、医学、法学等科,他还设想设立教学法学院。大学的入学通过一种公开考试,选拔毕业于拉丁语学校的优秀学生入学,毕业时学位的获得应由国家选派的委员会进行公开考试。在第六年的末尾,学生以旅行作为大学的结束。

  很明显,夸美纽斯拟定了人类教育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单轨学制。这是对中世纪分散、孤立、不连贯、不统一的封建等级教育的有力冲击,使学校系统相互衔接,首尾一贯。且把有目的的系统地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特殊形式——学前教育(母育教育)纳入统一学制,更是伟大创见。

  (五)论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直到17世纪,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历来采用的个别施教的教学制度,在全年内的不同时期都招收学生,学生虽然同坐在一个教室内,但是教师对学生个人而不是对学生集体地进行教学和安排作业。教师时而叫这个学生,时而叫那个学生,对他们每个人个别施教,这就必然造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进程中精力、时间的浪费和不可避免地互相干扰。这种个别施教的教学制度,已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扩大,以及文化科学的迅速进步的形势,因而亟须提高教学的效率。夸美纽斯适应了社会形势这样的迫切要求,并参照欧洲一些国家和教会(主要是耶稣会)已有的实行班级教学的实际经验,从理论上加以阐明,于是确立了班级教学制度。

  夸美纽斯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教学制度的优越性。首先,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有利于学生学习。他指出采用这种办法的结果是:从教师来说,工作可以减轻一个教师可以教导一百个学生,所费的劳力是和教几个学生一样小的。从学生来说,没有一个学生会被忽视学生们会比以前更加注意对于一个学生所说的话便会对于全体学生同等地有利;学生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增进和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等等,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的学生,为教师,为学生,这都是个最有利的方法,教师看到跟前的学生数目愈多,他对于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教师愈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显得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当然,夸美纽斯过分夸大了班级教学的效率,主张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的学生甚至提出同时教几百个学生,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无疑地是有困难的。于是他不得不建议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十人,每组由一个学生去管理,协助教师监督和检查小组成员的功课。由于夸美纽斯当时对这种崭新的教学制度,还缺乏经验的积累,他不知道班级人数过多,势必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他也不知道教师用小组长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将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论述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教学制度的要求。

  对于确立班级教学制度的要求,夸美纽斯提出了比较详细而正确的论述:

  应有一定的目标。学生每年、每月、每日所应达到的目标,都要作详细的规定,使教学按照计划进行。

  每个班级应有固定的课本。班级里所有学生都用同样的课本,它应当属于同一的版本,它们应当页页相同,行行相同。

  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即所有的科学、艺术与语文都应用一个自然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根据他的学生的能力和他们在他所教的实际科学、艺术上所获得的进展来施教。他认为,普遍地采用自然的方法,对于学生是一种巨大的利益,平坦的没有分歧的道路对于旅行者一样。

  全班的学生在同时做同样的功课。很明显地,假如全班的学生同时全作一样的功课,这是一种有用的安排,因为这样一来,教师的麻烦就会减少,学生的利益就会增大。只有到了人人的注意全都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面,人人都轮着去改正别人错误的时候,热烈的竞争才能发生。

  每种科目应该与相关的事项一道教授。例如,文字应当永远和事物一道教授,一道学习。他认为,文字的解释应当照顾到文字所指的事物;反之,学生也应当学会用语言去发表他们一切所见、所听、所弄或尝到的东西。其次,阅读与写作的练习应当结合在一道。他说,学生们初学习字母,他们就应当写那些字母。”“他们在学读拉丁文、希腊文的时候,……他们若去反复阅读、反复抄写各种名词变用和动词的适用法,直到因此彻底学会了阅读、书写、字义和尾位的形成为止。再如,文体的练习应当和练习推理的能力联合在一道。这样,由于一次的努力,文体的观念就可以获得,推理的能力就可以增进。又如教与学可以联合一道。学生们是能把刚刚学过的科目教给别人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他们懂得彻底,而且可以使他的进步来得更快。最后,严肃的工作应与娱乐结合在一道。这是指把用来舒畅学生心理的娱乐运用到各科教学,使他们在消遣的时候也能够受到一种一定的印象,这是极有用处的。

  教学时应经常保持学生的注意。这是保持班级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夸美纽斯为教师订立了如何保持学生注意的规则:教师在教学时,肯不断地耐心介绍一些有趣的和有用的事物;在开始新课的时候,能把它用一种吸引人的方式放在学生的跟前,或者向他们发出问题,这样去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站在讲台上面,眼光看得到所有的学生;教师在一切可能的时候都去利用感觉,尤其是视觉在功课完毕以后,要让学生想要得到解释的不论是当时的功课,或是以往的功课,都有提问的机会;以及在教学中让学生复述教师所讲的材料,轮着提问学生,和向全班学生提问,等等。

  夸美纽斯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和他所提出的关于班级教学制度的要求,确实在近代教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给教学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因时代的局限,这一理论还存在不符合实际和形式化的种种缺陷,有待于后来的进一步完善。

  (六)论教学过程

  在夸美纽斯的时代,经院主义的教学原理和方法,在学校中还占统治地位。经院主义教学的特征是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和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是死记硬背,任务只是记住教师的语言和背诵书中的教条。在教学中不许学生有独立思考,加之盛行体罚,致使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气。

  夸美纽斯适应当时资本主义发展而提出培养人的多方面才智的要求,针对经院主义教学过程的死气沉沉的情景,提出从当时来说是崭新的富有生气的教学过程的理论。其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是:由对事物的直观到对事物的理解;再由对事物的理解到关于所理解事物的知识的记忆;最后是用语言或书面表达的练习把所记忆的知识表达出来。

  夸美纽斯主张教学过程应先从对事物的感知入手,他认为经院主义教学一切从书本知识出发,违背教学过程本身的规律性、离开事物本身的做法是荒谬的。指出:一切知识都不应根据书本的权威去给予,而应实际指证给感官与心智,得到它们的认可。他甚至认为,教导应该在可能的范围以内通过感官去进行。其次是对事物的理解或领会,通过感官进行教学是为了彻底领会或理解所学习的材料。他认为只有彻底理解或领会了所学习的事项,才能让学生去记忆或去做那个事项。他指出,凡是没有经悟性彻底领会的事项,都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去学习,他又说,无论什么事情,除非已经把它的性质彻底解释给孩子们听了,又把进行的规则教给了他们,不可叫他们去做那件事情。再次是对所理解事物的知识的记忆,他强调指出:只有彻底地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够看作心理的财产。因此他认为每种科目既被悟性彻底领悟之后,就应该记住。最后是练习。他把练习看作是使教学达到彻底的必要手段,他说,所教的科目若不常有适当的反复的练习,教育便不能达到彻底的境地。而练习的进行应该在理解与记忆之后,他这样指出,学生首先应当学会理解事物,然后再去记忆它们,要到这两点已经经过训练之后,方才可以着重言语与笔墨的运用。

  夸美纽斯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在反对经院主义教学死记硬背不切实际的教条的死知识方面,的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他这种理论显然还存在着不足或错误之处:(1)把对事物的感知看作一切教学的起点,是犯了片面性的错误;(2)按照他的教学过程理论,对事物的理解只限于事物的现象上,不可能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3)由于时代的局限,他还不可能懂得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4)他正确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却不适当地把教学中的责任完全放在教师身上。

  (七)论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详尽地论述了各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1.自然适应性原则

  这一原则贯穿于夸美纽斯的整个教学思想之中,尤其是教学方法之中。《大教学论》第十四章就讲道:教学的恰切秩序应该从自然去借来,不能受到任何的障碍。其基本含意是:自然界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即秩序规律。这些秩序或规律,无论在动、植物以及人的活动中都发挥着作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自然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法则。以培养人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工作,也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才会合理可靠,并发挥出应有的效力。他举例说,树木在春天发芽长叶,鸟儿在春天孵化小鸟;所以人类应在人的童年期开始施教,而一天则应在早晨学习为好。

  中世纪教育图

  夸美纽斯确信,人生具有渴求知识的美德和不可遏止的一些意向。他认为教育应当研究人生的这些意向,积极地予以培养。自然适应性原则体现在教育上,则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按学生的能力顺序进行教学。比如先感知后理解;先记忆后练习等。

  夸美纽斯依据其自然适应性原则,类比和论证了教育上的其他原则。他的论证顺序是:(1)自然法则;(2)自然界中遵循自然法则的实例;(3)现实教育中违背自然的错误作法;(4)如何依照自然法则来改进教育工作。这种假物阐意、随物引申的类比的论证方法可以使人触类旁通,获取新的认识。但运用不好,则有牵强附会之弊。

  2.直观性原则。在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中,直观性原则居于首要的地位。他认为直观性的教学可以保证教学来得容易,迅速而彻底。他为教师们定下了一条教学上的金科玉律,即: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觉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觉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觉的跟前。气味应该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假如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种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接触。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便可利用它们的代表物范本或模型。

  夸美纽斯直观性原则的理论基础是感觉论。他提出以下的理由:第一,知识的开端永远是从感官得来的。第二,科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其所赖于感官证明的证明者较之其他一切事项都要多。第三,感官是记忆的最可信托的仆役。所以假如这种感官的知觉方法能被普遍采用,它就可以使得知识一经获得之后,永远可以保住。

  夸美纽斯最早给直观性原则赋予理论的性质,并且大大地充实了和具体化了它的内容。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和当时哲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使他对于直观性原则作出了一些错误的论断,如过高地估计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抽象思维和语言文字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

  3.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自觉地学习,是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喜爱,是学习的不可抑制的欲望。因此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激发起来。他认为,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父母、由教师、由学校、由所教的科目、由教授的方法、由国家的权威激发出来的。

  怎样才能激起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呢?夸美纽斯对此也提出了一些积极性的建议。首先,他认为,只有当所学习的事物对于儿童将来是有用的,他提出对于每门科目,都要提到它的实用问题,务使不学无用的东西。”(21),其次是对于所教授的事物的彻底解释,他指望教师们,对学生应学的科目应该彻底加以解释,使他们懂得,如同懂得他们的五个指头一样。”(22)再则是应该从事物的原因去教导,他指出,知识不是别的,只是我们精通了一件事物的原因,与对它的熟悉而已。”(23)

  夸美纽斯针对经院主义强制性教学的错误做法而提出教学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原则,有着很重大的意义。但他没有也不可能提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的真正的途径。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他主张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学习周全而有系统的知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应先从教学要有系统性的计划做起,他指出,一门功课的排列,应组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整体,其中一切部分全该来自一个共同的来源,各在各自正当的地位。”(24)要有系统地组合织教材,他提出了关于事物的知识应该放在关于它们的组合的知识之前;例证应比规则先出现之类的基本原理。(25)

  夸美纽斯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则如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后教的以先教的为基础等的规则。他指出,假如能让新的语文的学习逐渐进行(因为这是最容易的),然后再学写作(因为这里还有思索的时间),最后才学说话(这一点最困难,因为说话的步骤是很迅速的)。他指出,假如教材的排列能使学生先知道最靠近他们的心眼的事物,然后去知道不大靠近的,再后去知道相隔较远的,最后才去知道隔得很远的。(26)他又指出,一切功课的排列都要使后学的功课能够依靠先学的功课,要使一切先学的功课能够靠后学的功课固定在心里。”(27)

  5.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提出了巩固性教学原则,就是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习的教材。他也为实行这个原则拟定了一些规则;首先要把学习的基础打好。他指出,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科目的概念应当彻底印入学生的脑际。在这种步骤没有小心地做到以前,关于艺术或语文的更详细的解释就不应当尝试。”(28)其次,要记住已领悟的教材。他说,每种科目既被悟性彻底领悟之后,就应该记住。他并且提出帮助记忆的方法,他指出,所教的一切事项都应得到良好理由的支持,以免轻易产生疑问,或者容易忘记。这种理由确是把一件东西巩固在记忆里面,使它不致忘却的钉子、钩子和夹子。”(29)还有,他认为练习是巩固性教学所必不可缺的因素。他指出,所教的科目,若不常有适当的反复与练习,教育便不能够达到彻底的境地。他因而提出教师应使学生经常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为自己寻找并且获得心智的粮食;吸收,并且消化他所找到的;分配他所消化了的给别人去分享。这三个方面也就是在一对著名的拉丁偶句里面所提示的:去发现问题,去记住答案,去把自己所记住的教给别人,这三种东西就可以使得学生胜过他的先生。这里第三个方面据他的说明也就是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按照教师所讲的,按照原来的次序,把刚才所说的重述一遍(好象是其余的人的老师一样),他的解释要用同样的字眼,要举同样的例证,如果他错了就要给他改正。”“一直到看得出人人都已明白了那堂功课,都能解释为止。”(30)

  6.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夸美纽斯正确地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其能力来进行。教学的科目及其内容的排列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其理解。他指出:一切应学的科目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过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31)其次,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使他们负担过重。他建议:(1班级授课尽量加以缩减,即是减到四小时,……自修的时间也相等。(2)尽量少要学生去记忆,这就是说,只记最重要的事项,对于其余的,他们只须领会大意就够了。(3)一切事情的安排全都适合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自然会和学习与年龄同时增长的。”(32)

  夸美纽斯要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的同时,还要求教学要适应各个学生的心理、学习的品质和能力。他指出:知识若是不合于这个或那个学生的心理,它就是不合适的。因为人们的心理的分别和各种植物、树木或动物的分别是一样巨大的;这个须得这样去对付,那个又必得那样去对付,同一个方法是不能够同样地施用于一切人们的。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原理是应该肯定的。

  (八)论道德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完全尽职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真正锻炼人的地方,为了这个目的,学校的任务不单是去教导科学,还应该是教导道德,但是当时学校对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并不重视,所以在大多数情形之下,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顺从的羔羊,而是凶狠的野驴和倔强的骡子,学校里培养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培养出的只是一种虚伪的道德装潢,一种令人生厌的、外来的文化表面,和一些专务世俗虚荣的手脚与眼光。那些在语文与艺术上已受到这种陶冶的人们,他们又有几个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世上其余的人们实行节制、仁爱、谦逊、慈悲、严肃、忍耐与克制的榜样呢!”(33)他认为学校里面除了科学和艺术的教导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工作,就是道德教育,他认为这是学校里的一种真正的工作。学校应该把一切德行都在青年身上培植起来,因为在道德上面,没有一件事情是能够省略而不留下一道罅隙的。”(34)

  夸美纽斯主张主要的德行应当首先培植;这种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他扼要地叙述了这四种主要德行的内容及其意义:(1)持重。就是对于事实和问题的健全的判断,他认为这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他又说:健全的判断应该在幼年去练习,这样,它到成年时代就可以发展起来了。一个孩子应当追求正当的事情,避免无价值的事情,因为这样一来,正确判断的习惯就可以变成他的第二天性。2)节制。这是一种在各种生活行为方面不过度的品质,即在饮食、睡眠、工作、游戏、谈话等方面,在整个受教的期间以内,实行节制。他认为在这些行为上面应遵守一条金科玉律,就是一切不可过度。(3)坚忍。是要求孩子们习于用自己的理智去作一切事情,因为人类是一种理性的动物,所以应当听从理智的领导,在动作之先应当仔细想想每种作为应该怎样去作,使他自己真能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宰。4)正直。是对于别人抱着公正无私的态度,是不伤害别人,它是和自私自利、虚伪与欺骗相对立的。他指出,我们应当用心把人生的真正目标灌输给青年,要使他们受到教导,知道我们生来不是单为我们自己的,而是为了……我们的邻人,是为了人类。”(35) 

  夸美纽斯提出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实行、榜样、教训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他关于这些方法作了以下简括的阐述:(1)实行。他认为德行是由常作正当的事情学来的。因为我们是从学习知道我们应当学习什么,从行动知道我们应当怎样去行动的。孩子们容易从行走学会行走,从谈话学会谈话,从书写学会书写;同样,他们可以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2)榜样。他主张父母、褓姆、导师和同学的整饬的生活的榜样应当不断地放到儿童的跟前。因为孩子们善于模仿,所以易于接受榜样的影响。他所谓的榜样包括书本上取来的榜样和事实上活的榜样两种,他则认为事实上活的榜样更为重要,因为它们所产生的印象更加强烈。3)训条与规则。他认为训条与规则是模仿的补充与强化,在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行为时,应当有道德训条与规则的教导,使他们从道德理论上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为此有必要向他们解释一些道德训条与规则如: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嫉妒?我们应当怎样节制快乐?忿怒应当怎样控制?”“非法的爱恋应当怎样驱除?等等。(4)避免不良的社交。他认为青年人应当小心地防备一切腐败的根源,如不良的社交,不良的谈话,没有价值的书籍之类。”(36)5)惩罚。惩罚的适当运用。这在道德教育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惩罚之所以需要,就是使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日后不去再犯。在施行惩罚的时候,教育者应该确知惩罚的目的和方法,不应盲目施用。他说:教育青年的人最好能够使其知道它的目标,它的题材,和它的可以采用的各种方式,然后就可以知道有系统的严酷是为什么要施用,什么时候应当施用和怎样一个用法了。在施用惩罚时,应当免去一切感情用事,应使受罚者感到你是公正的。他指出,纪律应当免除人身的因素,如同忿怒或憎恶之类,应当以坦白的态度,持以诚恳的目的,使学生也能知道为的是他们的好处。”(37)

  夸美纽斯在道德教育上没有脱离宗教道德的规范,他还保留着宗教的道德观。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他所作的研究远不如他在教学理论上的深邃而丰富,但他也提出了一些较有价值的见解,如在培养主要德行方面注意到培养节制、坚忍的德行,在方法方面重视实行和榜样,这些思想都是比较具有积极意义的。

  中世纪教师的教学活动

  (九)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教师的职位是太阳底下再没有比它更优越的、光荣的职位。(38)在当时来说,这是一种对于教师的新的进步的观点。因为在此以前,教师的职业,特别是小学教师的职业,没有受到尊重。夸美纽斯要求一方面居民要尊重教师,另一方面,教师自己应当明白他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充满自尊感。

夸美纽斯向教师提出较高而正确的要求。他认为教师应该是一切善行的公正、积极、坚决的活的模范。(39)他要求教师要以整饬的生活的榜样不断地放到儿童的跟前,他们是用了最大可能的小心选来的,具有优异的德行。他应爱护自己的事业,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考虑和鼓励儿童的学习兴趣。他要求教师要做到能激发孩子们求学的欲望他们必须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40)他还要求教师要把教育事业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就是要把训练心智的艺术奠定在一个坚固的基础上面,使我们能够得到可靠的与准确的进步。”(41)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