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法交流 >> 高三政治复习课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复习课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日期:2024年9月11日  出处:上海市扬子中学  作者:王从艳  本页面已被访问 8600 次

     摘要:高三政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本质是学生自主知识的建构。在时政专题的复习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从背景材料、知识链接、命题角度、例题分析等方面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并进行课堂交流讨论,相互学习,能成功提高学习效率;高考政治论述题解题方法的教学中,按照有效教学的理念,可以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明确和落实考纲要求,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保障高三政治复习课成为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字: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提高解题能力 明确和落实考纲要求
   

备受社会关注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作为贯穿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提出了学有优教即要求教师要上好每堂课,上出新课程所要求的高质量的课程。《规划纲要》的出台事实上是对有效教学的再一次关注。有效教学,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获得了预期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的发展。具体说,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总之,有效教学的实质是遵循教育规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倡导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科的质量,实现学科成绩的整体提高。
    
高三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重在以下三方面:

一、高三政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从政治学科的角度来看,主要指的是学生围绕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哲学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自主建构意义或理解、自主寻求所需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与被动接受是相对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1],换句话说,也就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唤醒和培育人的主体精神作为神圣使命。以高考复习中时政专题复习为例,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很清楚,近几年,政治高考上海卷全部试题材料情景式,选用国际、国内以及上海本地的重要时政材料、社会热点和典型事件为题材编制而成的,这些素材贴近考生,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时政专题的复习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很多教师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时政教学中方法过于单一,满堂灌,不注重学生自主知识的建构,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时政专题复习缺乏兴趣,这既浪费的宝贵的复习时间,而且使学生思考问题角度单一,无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质疑的能力,这对高考是极为不利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时事政治?笔者尝试了下面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根据当前的热点制定几个的专题,让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分组,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要求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侧重准备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为背景材料、知识链接、命题角度、例题分析等方面。学生准备完毕后进行课堂交流讨论,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以修改、补充,完善相应内容,最后就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专题内容,这样每位学生既主动参与了学习,又通过交流可以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通过专题的交流讨论,有效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会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思考和解答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进而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对解题也十分有效。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知识建构过程,通过这种开放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动量,让其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活动,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展示个性的选择,也有助于学生纵横构建立体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时政专题复习做到位并落到实处,课堂也因此而富有生命活力!

二、高三政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教学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解题能力体现出来。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应该教会他们解题方法与技巧。在高考政治试题中,论述题是主观性试题中最主要代表,这种题型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组织、归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不少考生做政治论述题时语言不简洁,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不能准确地把命题意图有效地表达出来,失分较多。要想在论述题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首先要学会审题。

(一)审题过程。

解答高考政治论述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到底审什么呢?

1、审设问,这是正确回答问题的关键,具体包括审读判断清楚设问的限定范围(即从政治常识、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论述),审读判断清楚设问限定的侧重角度(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和审读判断清楚设问的表面形式,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单体+中心 例如,请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论述,政府权力应当在阳光下运行

2)双体+中心 审读判断清楚题目中主体和客体的各种关系:

a、交叉关系,例如,请用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和政府强调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b、属种关系,例如,阐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体现。

 c、作用关系,例如,用政治常识论述,选举法贯彻三个平等原则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多体+中心,例如,请运用所学政治常识阐述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内涵的理解。

2、审材料: 这是解题的前提与基础。认真、仔细、全面、快捷地审读所给材料,领悟材料所包含的内涵,在材料中找出可以为论题服务的的语句,即我们通常所讲的要抓住题眼

下面以闸北区二模试卷为例来说明论述题的审题过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请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论述,政府权力应当在阳光下运行

审设问的结果:(1)限定范围:政治常识(2)设问的表面形式:单体+中心(3)侧重角度:为什么

审材料的结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两句话可以为总论点或分论点服务。

只有准确地审清以上两个方面,才能为解题做好准备。

(二)构建答案过程。

审清了题意还不够,还应注意科学组织和整理要点,最终形成完整的答案,这是得分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做到科学地组织和整理答案,做到高考论述题少失分,甚至不失分呢?应该把握好下面几个过程:

1、论点推导过程

1)总论点的推导:这个总论点要做到围绕论题、有高度、概括性、有时要用时政语言。总论点的推导较实用的方法就是从材料中概括,即对材料中可用的语句进行加工,再创造。2010年上海各区的一模、二模试卷中,论述题总论点的得出主要采用这种方法。还是以闸北区二模为例,它的总论点推导过程是这样的:在审材料时,我们已经找到可用的两句话,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果借用第一句: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可以表述为政府权力应当在阳光下运行是为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笔者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教材叙述的较详细,而且针对这个论点也较容易举例,所以建议用在分论点上。可以借用第二句: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果把这句话直接用在总论点上,表述很明显不妥,因为设问是要求回答为什么的,所以要对这句话进行分析加工。从这句话我们可以联系到教材第三课第四节相关的知识,可以得出这道题的总论点为政府官员都是国家公务员,而国家公务员都是人民的公仆,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分论点的推导:这就要围绕论题、依托教材知识、准确归纳。如果论题是单体+中心抓住单体,罗列出与单体相关的教材中的知识点。例如,闸北区二模试卷中的论述题是一个单体+中心的形式,抓住单体政府,由政府推出和政府相关的知识:第一课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第二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课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第四课民主与法制,第五课公民的政治参与,第六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第七课对外政策。联系上述材料,综合考虑这些知识点,可以排除第六课与第七课的知识,因为材料不涉及对外关系,也不涉及少数民族或港澳台的相关问题。综合前五课的知识就可以推出五个分论点,即:分论点一: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分论点二: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分论点三: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要求;分论点四: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我国完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或者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分论点五: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客观要求。若是双体+中心具体看主客体间的相互关系,(交叉关系:是抓住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找出相关教材知识点,属种关系或作用关系:找出能够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的相关教材知识)。又如,(普陀区二模)请用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和政府强调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一个双体+中心而且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交叉关系的论述题,在解题时要抓住主体和客体政府结合上述材料,找出与其相关的课本知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人民民主专政,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综合这些知识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一:强调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巩固我国国家政权的需要;分论点二:强调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客观要求;分论点三:强调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分论点四:强调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符合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如,(浦东新区的二模)用政治常识论述,选举法贯彻三个平等原则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这也是一个双体+中心的题目,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作用关系,但不是简单的作用,必须是制度保障,解答这个题目应注意把两者都可以联系起来的知识点必须是制度。搜索课本相关知识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最根本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民主制度,选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综合这几个相关知识,可以推出以下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一:选举法贯彻三个平等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分论点二:选举法贯彻三个平等原则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法制保障;分论点三:选举法贯彻三个平等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选举制度。

2、理论论证过程

1)做到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是指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论点逐一进行理论论证。论证时要力求全面、深入。答题时运用学过的学科知识对论点进行理论论证,旨在证明答题中提出的论点是正确的,是有相关学科知识支撑的。简单地说,这是要求学生能围绕材料中提炼出的论点,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论论证。

2)做到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是指答题的文字表达,要力求做到条理清楚,文字流畅。也就是要做到文字通顺,层次分明,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有一定的逻辑性。围绕论题展开论述时,论点的表述要简炼,论点之间没有内容上的交叉,论述过程有逻辑性,要使用政治学科术语,切忌口语化。简单地说,这是要求学生答题的思路清楚,内容要丰富,语言要精炼,要分段分行,而且还要有总结。

要做到以上两点,笔者认为理论论证部分应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几个方面考虑,但是,这并不是说每一个分论点的阐述这三个方面都要面面俱到,有些可以只谈到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最后一句话要联系到论题,同时要注重内在逻辑性。例如,分论点:选举法贯彻三个平等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主制度。阐述:我国的民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等(是什么),按三个平等的原则,各民族各地区的城乡选民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使人大代表更具有广泛性,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人民托付的权力,更好反映人民的意愿,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保障少数民族更好地管理本民族事务和国家事务, 有利于完善民族区族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本质所在,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利于加强工农联盟,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阐述为什么完善了我国民主制度)。因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联系到论题)。这其中的内在逻辑比较明显。

3、 事实论证过程

这一过程要做到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是指以事实、材料为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地对论点进行论证。简单地说:这是要求学生能围绕材料中提炼出的论点,进行比较深入的事实论证。材料来源首要目标是题目的背景材料,其次是热点新闻材料,最后还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材料,但也不要观点和材料两张皮,要对引用的材料加以说明,说明他能为你的论题服务,另外,根据要求需要两个以上的事实论证。

4、反馈检测过程

学生运用上面所阐述的论述题的审题解题方法自主形成答案,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自主生成答案,然后要让学生揣摩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差异,取长补短,培养其答题的规范性。

以上就是笔者在辅导学生论述题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解题技巧,实践下来收效很大,当然对于解答论述题也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议,比如,在论述时还要详略得当,有一些观点可以详细重点叙述,有一些却可以不作为重点;有很多分论点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可以阐述完整即有话可说的分论点,一般选择3—4个分论点:答题的格式尽量采用——[总(观点)——分(论述和材料)——总(内在联系)]——; 分论点答题格式:若是是什么的题型,一般采用论题+……”,若是为什么的题型,一般采用论题+……的客观要求论题+……的需要论题+是由……决定的论题+有利于……”,若是怎么样的题型,一般采用论题+必须坚持……”论题+需要……或应该怎样等等。

三、高三政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途径是明确和落实考纲要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全国高考上海市考试院《考试说明》,不仅明确规定了当年高考的性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规定了试卷的结构、难度系数、考试方法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这为高考命题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依据,也为高考的复习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考试说明中列举的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更为大家进行总复习提供了导航灯路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总复习之前,必须全面认真且深入地研究当年的高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创新之处,明确方向,进而把握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下面用实例来说明根据考纲和评分标准要求组织教学的有效性。

09年高考题36题)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外交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即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去年下半年以来,外交部门协同国内有关方面大力加强经济金融外交工作,积极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同时,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推动国际对话与合作。胡锦涛主席和温加宝总理分别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和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会等国际会议,全面介绍中国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诚意与决心,也表达了中国为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做出新贡献的诚意与决心。

l)运用我国的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8分)
考纲中的评分标准如下:

行为

目标分值 等级描述

根据规定的内容领域和材料提供的背景,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运用政治学知识归纳材料所反映社会现象的实质运用政治学知识解释形成社会现象的原因 对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评价

3分 能完整解释所有材料

2分 概述的材料都能有说明的内容一致以独立的段落置于应答首或尾,表明对材料作整体归纳,且归纳全面 能较为完整地解释二则材料

1分 概述的材料中有一则能与说明的内容一致以独立的段落置于应答首或尾,表明对材料作整体归纳,但归纳不够全面 仅能完整解释一则材料,或对二则材料解释都较浅 对任一材料作出一个以上评价,且评价与材料贴切

0分 没有概述材料,或概述的材料不能与说明的内容一致没有对材料作整体归纳 没有解释,或解释错误,或没有用规定内容领域的知识解释 没有对任何材料作出评价

从这个评分标准来看,政治常识的分析说明题的答案组织应该包括归纳实质(以独立段落置于应答首或尾)、概述材料、与概述材料相对应的政治学原理、评价材料(一个以上)。明确这个评分标准,我们在组织政治常识分析说明题答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这几个方面。

首先,归纳实质。从上面的评分标准来看,这一部分满分2分,而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部分学生容易遗漏这个过程,直接对材料进行分析,造成不得分,或者归纳的不全面,只能得1分,还有些学生置于答案的中间,这样也是不得分的,这些现象都是对考纲要求不明确的表现。那么如何做到全面、准确的归纳实质呢?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读材料,对这道题的两段材料概括中心思想,当然必须考虑设问中的要求即运用我国的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从材料中的第一段可以看出我国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营造的良好的外部环境,而第二段说明了外交工作为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做出新贡献。两段综合起来考虑就可以表述为: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作用(独立于段首的归纳实质)。

其次,概述材料。在这一部分的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概述材料,但往往不够准确,在教学过程中先要求学生对材料分段(材料中比较明显,很容易做到,一般情况下,段与段之间要分开阐述),再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层,这点不容易把握,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以句号分号为准,如果句号分号说明同一个政治学原理就不用分开,否则就作为独立的层次。逗号的前后一般不分开。概述材料时,找出关键句直接抄下来,或者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在上述例题中,有两段材料,每段中都有两句话,经过分析两段话都可以合并,所以概述材料时只需要对两段材料进行概述就可以了,第一段的关键句为我国外交工作贯穿一条主线,第二段的关键句为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这两个关键句可以直接作为概述材料的内容。

再次,与概述材料相对应的政治学原理。这一部分学生主要存在阐述的原理不准确阐述的原理不全面两种问题。这两种问题短期很难解决,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反复强化,重点突破,效果还是比较明显。例如,上述例题的所用到的政治学原理是我国外交工作贯穿一条主线(概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对外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尤其要为国内的经济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与材料相对应的政治学原理);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概述材料),表明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是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践体现(与材料相对应的政治学原理)。学生在组织第二段材料时往往很容易想到外交政策的宗旨的内容,但容易遗漏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个知识点,针对这一问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搜集能够体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个知识点的相关材料,多次提醒,反复训练,在以后的做题中自然能够联想到这一知识。

最后,评价材料。这一部分一般是1分,虽然分值较少,对于高考的学生也应该尽量争取做到不失分或少失分。在这一环节学生容易出现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忘记对材料评价,这种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在政治常识分析说明题的训练中要反复强调。二是评价的内容与材料不贴切,针对这个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按照不同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了几种较常用的评价,供学生参考。三是评价的语言位置摆放不正确。评价应放的位置,虽然评分标准中没有特别说明,但一般要求学生放在概述材料后或者反映的原理之后。但有些学生把评价作为单独一个段落写在最后,批卷老师可能误认为是归纳实质,而少给了评价分。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反复强调,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例如,上述例题中,对第二段材料进行评价,可以表述为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概述材料),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解决热点问题作贡献,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对材料进行评价)。这样评价就放在概述材料之后,不会因为误解而失分。

通过对考纲的认真研读与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考纲要求有针对性的教学,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在高考前一模、二模的考试中我所教的学生在分析说明题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学校的学生。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是落实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注释:
[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6).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p.2
参考资料:
2010年上海高考考纲》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任长松
《名师成长与教学创新》上海远东出版社
《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张璐(载《教育理论与实践》)
《高考论述题的解题方略》,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金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