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技巧 >> 2025届高考政治题型解题对策:论述题
    
  双击自动滚屏  
2025届高考政治题型解题对策:论述题

发表日期:2024年9月15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8074 次

在政治科高考中,论述题是主观题的最主要代表。这种试题能够全面有效地考查高考要求的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分值一般比较高。

一、论述题的题型分类和一般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论述题细分为几种类型:

从提出问题的形式上看,可分为文字材料式论述题图表材料式论述题

从命题规定的答题方式来划分,可分为限制性论述题扩展性述论题。限制性试题是指对试题的考查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并对答案角度、层次作了不同程度限制的试题。限制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从命题形式来看,一般都直接表明考查知识范围。这种题型是高考命题中的一种传统性试题,要求对知识的把握要全面准确,并对观点有深刻的理解,运用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围绕所考查的问题展开层次清楚的论述说明。扩展性试题对考生的作答方式和范围不像限制性试题那样限制较多,它给考生以很大的思维空间和很大的自由发挥程度,允许考生自己采取各种方式来答题。扩展性试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挥创造性思维,探讨重大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扩展性试题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1)试题选取的情境材料具有开放性。这是指在这些材料隐含着“多个问题”,其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广泛。(2)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这是指问题设计都没有规定答题的具体角度,而是根据材料中隐含的“多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考查。(3)所考查的知识点容量、跨度大,能力要求高。(4)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答案多元不惟一。(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具有开放性。它采取的不是传统的“踩点给分”,而是“踩意给分”。回答扩展性试题,首先应仔细分析材料,找出材料隐含的问题;其次,将诸多问题联系到教材的相关知识点上;再次,运用相关知识点分析材料;最后,根据具体设问,拟定思路和答题提纲,并符合逻辑地、言之成理地进行表述。

材料式论述题的一般特点是:在材料的情景设计上,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事实材料或引文材料,可以是一组或几组数据图表,也可以是上述材料内容的交错使用;从题目设问方式上看,可以有以下设问方式:限制性设问、扩展性设问、明显性设问、隐含性设问

二、解题技巧。

1、审题。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设问的要求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和关键。论述题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因而审题应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

审材料 文字式材料的审读方法是:(1)弄清文字材料共有几段内容或一段材料共有几层意思,概括每段或每层材料的大意,进而概括出其中隐含的观点(这是以后组织答案要点,选择合适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的客观依据)。有些论述题的文字材料没有明显标出段落或层次,考生必须自己划分材料的层次。(2)综合把握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概括出全部材料或引文的总的意思。③把审读材料和审读设问结合起来,明确每层材料所包含的观点或原理。

图表式材料的审读方法:1)审读标题。一定明确各图表的标题,因为标题往往就是该图表式材料的中心意思,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果没有标题,考生必须自己概括。2)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审读图表。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3)审读图表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设问,通过各图表式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4)审读附注或注释。附注或注释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忽略之,则不能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或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6)审读设问和审读材料相结合。根据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式材料,使审读材料更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7)理解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如1978年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这些特定年份所隐含的知识对正确理解图表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信息启发”意义。

审设问。1)弄清设问所要求运用的原理、观点或理论知识的范围。限制性论述题一般都明确指定解答所运用的原理、理论观点或知识范围;扩展性论述题则需考生根据对材料的分析,自己选定答题所运用的理论知识。2)把设问和材料联系起来,弄清每个设问的明确要求。即弄清设问指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在演绎式论述题中,要明确设问所限定答题根据的原理、观点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4)明确设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弄清答题的角度或设问的特殊要求。

有一点须指出的是,审读材料与审读设问的先后顺序,不可凝固不变,机械照搬,考生必须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处理,先审设问,明确答题要求的角度、范围等信息,带着问题审读材料,往往效果更好。

2、选材。审题主要是明确材料的中心观点(中心论点是指论述题中待论述的中心观点或中心意思),根据这个中心观点,回忆教材或时政材料中与此中心观点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从而确定答题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即确定论据(论据包括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又可包括正反两个方面),这就是选材。同时这一思维过程也反过来有助于准确阅读理解材料,两者起到互相“昭示”“印证”的作用。

3、构思。下笔答题前在稿纸上列个提纲,明确答题要点的主要内容及其层次划分,以保证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卷面整洁。

4、下笔。完成以上三步之后,下笔书写答案。文字表述总的要求是“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高考能力要求第5条)。具体地说,必须做到:完整准确、层次分明地表述答题所用的理论知识;对材料(主要是经济学图表式材料)的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由图表材料概括归纳出其反映的经济现象,用理论知识对这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揭示其所反映的本质,做到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运用理论知识,紧扣材料。分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要避免观点与材料相脱节的三个错误倾向:一是一味地堆砌理论知识,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二是一味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三是观点与材料互相游离,没有有机结合,导致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1:当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被问起成功的“诀窍” 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管理企业,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管理企业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企业的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管理企业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请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2002年高考第38题)

审材料 此材料可分为四层,第一层:“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管理企业,没有成功;”该信息点的中心是如何正确认识热情和经验的问题,经验即感性认识是重要的,但它尚未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应该上升到理性认识,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得出启示:“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只凭经验办事,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二层:“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管理企业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这是如何正确对待书本知识的问题,虽然理论对实践是有指导作用,但如果照抄照搬,不联系实际,是不能获得好的效果的。可以得出启示:“虽然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能照搬现成的理论,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层:“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企业的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管理企业的方法,”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对策,又说明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大胆进行创新。可以得出启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善于实践,勇于创新。”

第四层:“终于取得了成功。”本层主要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由于人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所以要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反复实践,不断探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获得成功。可以得出:“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并认真总结经验,才能获得成功。”

审设问 该题的设问是“请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由此可知这是一道扩展性论述题,即没有明确具体运用哲学的那一部分道理来回答问题,但我们应回忆出高中所讲的哲学道理从总体上可分为四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科学人生观。

【答案要点】

1)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只凭经验办事,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虽然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能照搬现成的理论,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善于实践,勇于创新。

4)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并认真总结经验,才能获得成功。

(注:如果仅从某一要点论述,且阐述比较深刻、条理清楚、不死背教材中的现成结论,在本要点分值的基础上,酌情加23分)

22001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第39

1 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

年份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年产居民消费额占全体居民消费额的比重(%)

1996

90

39

510

1997

46

34

500

1998

43

58

479

1999

38

92

470

2000

21

64

表二农产品的供求和加工状况

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

农产品加工

供给

需求

国家

农产品加工量占全部农产品比重(%

每亿元农产品加工处理后可增加附加值

以口感较差的早籼稻为主

口感较好的优质水稻增加

发达国家

80

24

初级农产品为主

初级农产品减少,加工农产品增加

中国

20

0.38

(1)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1和表2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3)根据表1和表2说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及其途径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民收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有关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重视还是不重视“三农”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日益繁荣,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业面临的挑战是最直接的。本题不回避这一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探讨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意义和途径。解图表题,要采取逆推法带着问题看图表,迅速弄清图表所反映的中心问题。先看题目的设问,带着问题再审看图表,这样能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如本题,带着题目所提的三个问题看图表,看过之后,就能大体确定表1反映的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逐年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逐年下降,农村居民消费额占全体居民消费额的比重也逐年下降。表2反映的是水稻品种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量占全部农产品的比重偏低,农产品附加值还比较低。把表1和表2联系起来,通过表1和表2的比较找出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二者是结果和原因的关系,即表二的水稻品种不适应市场需要,农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较低,是表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一个问的设问比较明确,考生在回答时一定要根据课本的有关内容,结合表1和表2的关系,提出解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年增长率下降的具体措施,不要生搬硬套课本的内容。

[答案要点]

1(1)1反映:1996-20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逐年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逐年下降,且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农村居民消费额占全体居民消费额的比重也逐年下降。(4)

(2)2反映:水稻品种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量占全部农产品的比重偏低,农产品加工后可以增加附加值,但我国还比较低。(3)

2、水稻品种不适应市场需要,农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较低,这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年增长率下降的重要原因。(3)

3、根据表12,增加农民收人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缩小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繁荣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4)增加农民收入途径:(1)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水稻(粮食)的品种结构,生产优质粮食;(2)根据市场需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3)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不死背教材中的现成结论,也可酌情给分;若考生能根据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答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农产品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可加分,但笼统照搬教材上“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结论,则不加分,若考生能根据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延伸出“发展乡镇企业,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形式”,可加分;但笼统照搬“发展乡镇企业”的结论,则不加分。可酌情加23分,但该生非选择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75分。)

20002002年政治高考论述题

2000年第39题)“西部大开发”正在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的意见:

学者甲:新疆的棉花产量高,腐量好,但由于运费太高等原因,在国内打不开市场。要扬长避短,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到国内,而应把市场开发的重点转移到自己的“西部”,即邻近的中亚诸国。劣势未必不是优势。

学者乙:以前支援西部地区主要是给钱、给物或援建几个项目。现在应改变思路,不仅“输血”,更要“造血”。

学者丙:西部有自然资源,但缺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东部的情况则是人才相对较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这说明我国资源配置尚未达到最优状态。

学者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极有意义。

学者戊: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走传统工业化路子,要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很好地结合,注意保护好西部地区原已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思考上述学者的意见,回答下列问题:

1)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分析学者乙和学者两的观点。

2)阐述学者乙和学者戊的意见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3)根据学者甲和学者丁的观点,分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的国家职能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分析】本题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以五位专家学者提出的观点、看法为材料,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个不同的知识角度设计问题,考查考生对这一热点问题的了解以及对相关知识、原理、观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材料,有针对性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多数考生基本能围绕主题回答问题。明确西部大开发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意义。较准确地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哲学的基本观点、国家的基本职能。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够准确。不少考生对五位学者的观点没有准确归纳,或者照抄下来,或者张冠李戴。

2)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3问要求从国家职能角度分析,但不少考生却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方面回答,有的还从党的领导、党的性质和宗旨方面分析。

3)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不少考生不能针对每个学者的观点作具体分析,而是套用不少哲学观点,笼而统之地一古脑搬上来。

答案要点 (1)加快西部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推动企业参与西部开发,将西部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依靠输血发展的模式转为造血发展模式。(3分)只有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使各种资源和要素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和配置,才能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3分)

2)学者乙强调不仅临血”,更要“造血”,符合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道理。(3分)。学者成认为,西部开发要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好地结合,注意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哲学道理。(3分)注:考生若从其他角度阐述学者乙和学者成的意见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3)①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的对内职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它对于实现我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国家职能,对于实现我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国家职能具有重要作用。(4分)②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的对外职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它对于实现我国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对于实现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职能具有重要作用。(3分)

38.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 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

【分析】设计本题的用意是,使考试直接对准中学生身边的热点问题,引导他们关注在信息化时代,绝不能忽视互联网的利弊问题。互联网的出现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利弊也是一个直接面向学生实际的热点问题,使考生感到这就是他们身边的事,也是他们的父母、亲友关心的事。考生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冷静思考、做出选择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本题设了两问,一是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这一问论点是落在“一分为二”上,大多数考生能答得出;二是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如何治理?这样的设问,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

【答案要点】

1)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5分)

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5分);

2.(1)加强法制,加强管理。(2分)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2分)

(注:考生答题如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若考生能答出法与德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制定网法、提倡网德,促使网络事业健康发展,可酌情加23分,但该生非选择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75分。)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