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科研 >> 【经典】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双击自动滚屏  
【经典】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发表日期:2024年9月12日  出处: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作者:谌业锋  本页面已被访问 11460 次

.教育科研课题选择概述

    (一)教育科研课题选择的意义

    科研课题,即研究的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的问题。选题使研究的目的具体化,使研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范畴,具有指向性、概括性和限定性等特点。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对于整个研究过程和组织管理教育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课题可以反映研究的价值

课题是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结点。它反映现有实践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和深度。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认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二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教育科研中,课题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解决教育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由于其对教育的影响不同,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而其价值体现也就不同。例如,当前中、小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这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转变、围绕素质教育选择研究课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课题引导着研究的方向

    在教育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研究者总是根据实践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中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所谓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教育科学领域中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所认定的必须着手解决的某些方面的问题、并在这些方面开创自己的研究领域,形成稳定、明确的主攻目标和研究线索。好的课题的提出,将会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带来极大的推动,以至会揭示在一个时期内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方向。

课题还影响着整个研究过程的方向。课题是对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主题的界定,整个研究工作由此发展,并围绕其进行。比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它指出了研究的对象是初中学生,其范围限于农村,目标是揭示出“辍学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而整个研究方案的设计、实施,成果的鉴定,又都必须紧紧围绕课题进行。显然,课题明确,整个研究活动的方向就明确。

     3.课题对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起着制约作用

课题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启动着整个教育研究的机制。制约着教育研究的进程和方式。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都不尽相同,资材的收集和利用存在差异。例如“现阶段中学生思想状况分析研究”与“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两课题都需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但前者应侧重于阅读内容的分析,后者侧重于阅读方法的研究,这是受到课题限制的原因。

     课题的选择不仅对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总体上说,教育科研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教育中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教育实际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源泉,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往往受着教育现实发展的制约。只有贴近教育的实际才能切实回答教育实际中的问题的研究才有生命才有价值。因而,课题选择得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科学管理学校,不断改进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类型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部分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子系统,其中包括了一系列活动因素及其间的相互联系。教育还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包含着种种复杂的内部关系和外部联系。因而,教育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蕴含着丰富的研究课题。教育科研课题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可视为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像“部分山区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研究”、“中小城市中学生思想状况与教育”、“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初二学生分化现象研究”等课题。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如“XX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提高的五年计划研究”。“XX学校教师数学教学经验的总结及推广研究”、“X X教学法的试验及应用研究”等。应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际。

    从资料来源和时间看,教育科研课题可分为历史性课题与现实性课题。前者主要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探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揭示教育的规律。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后者主要通过对现实教育资料的研究,认识和解决现实教育中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教育预测及未来教育研究。

    从研究的内容看。教育科研课题又可分为综合性课题和单一性课题。综合性课题主要指同时涉及教育若干领域或若干方面内容的课题。如“XX城市中小学教育综合改革研究”、“校长培训规律与管理制度研究”等。综合性课题一般要分成几个课题,组织较多的研究者协作完成。单一性课题主要是对教育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现象进行探讨,如教师研究、学生学业成绩研究、教材教法研究等等。

    从研究的手段看,教育科研课题可分为实验性课题与描述性课题。前者主要指通过实验设计来实现研究目的的课题,后者主要指通过调查研究、资料分析、逻辑推理等手段实现研究目的的课题,又称论理性课题。

    从课题选定形式看,还可分为新开课题、结转课题、委托课题、自选课题等。新开课题,即当年经过反复评议、论证新列入年度计划的课题。这类课题是当前、当地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中居重要地位又是当前急待优先研究的课题,结转课题是指上一年或更早时间开设尚未完成的课题。对这类课题是否继续研究,应取审慎态度。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能不看实效与条件继续从事徒劳无益、事倍功半的劳动。委托课题是指有关部门委托研究的课题这类课题属协作性质。它对于完成一些规模较大的科研项目必需的,有益的。自选课题目,则是指研究人员自己选取的课题。

    总之,对于教育科研课题可以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分类。不过各种类型的划分都只是相对的,在现实的教育研究中的课题往往是几种类型的综合。

    (三)教育科研课题选择的要求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巴丁博士曾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所选择的科研课题。教育虽然领域广大,科研课题十分丰富,但要真正选择一个既有较高价值,又适合自己的研究实际,能够取得研究成果的课题并不容易。为保证研究的质量,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1.目的性

    科学研究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为什么选择这一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教育具有什么价值?选题者必须明确回答这些问题。选题目的明确,研究方向才易于把握.也容易坚定研究的信心。

    选择课题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的客观需要,也就是应从教育实际出发.去解决教育中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从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遵循目的性原则,选择课题应做到“四个结合、四个为主”,即个人的研究兴趣与社会和学校工作的客观需要相结合,以社会需要为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以微观研究为主;历史研究、超前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以现实研究为主。

    2.科学性

    科学研究是探寻真理的活动。教育科研题目的选择必须遵循教育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充分认识研究的客观条件。应该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分析,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等形成课题,切忌主观想象、盲目选题。

    科学性的要求还必须注重课题的科学价值。所谓科学价值,是指教育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课题的研究能够促进教育科学向前推进一步,会对教育科学某些空白给予填补,对教育科学中某些不正确的观点给予纠正,并对前人的研究给予补充,使前人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完整。

    3.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发明、创新、前进。教育科研的选题应该充分体现创造精神,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敢探求发明的新理。选题要有先进性、新颖性,目光应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如研究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新问题,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起教育的新发展等。对教育领域的老课题,则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研究。即使是选择一些验证性研究课题,也应力图有新的发现。只有富于创造精神的课题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4.可行性

    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分析课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切实可行性。从主观方面看,自己是否具备课题研究必需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自己的经验、精力,以及兴趣所在等是否满足研究的需求。从客观方面看,是否有必要的资料、工具、设备、经费、时间,是否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各方面的配合等。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选择课题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力量与研究课题的大小难易是否相称。初次从事研究的人应该选择那些范围较窄、内容比较具体、难度较低的课题,特别是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实际,选择有可利用的条件、成果,能直接用于自己实践的课题。以后,随着自己经验的不断积累,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视野不断扩展,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课题。还可以组织有关人员协同研究,集体攻关。总之,要做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少数人起步到群众性参与,由一校到数校及跨地区协作。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和选择方法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更具体地说,则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寻找和发掘研究课题。

    1.从如何提在本职工作的质量上去发掘课题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与提高工作的质量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师范学校教师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师范性;幼儿园教师研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图书管理员研究如何提高图书使用效益与进行阅读指导;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程度。

    2.从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中去发掘课题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这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学。教师就可以这样思考,是否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合作的新颖师生关系,尤其要给“差生”以更多的厚爱,增强他们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成功感与愉悦感;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自学辅导法”、“导学法”、“自主参与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结构,把班级授课制与小组讨论、个别答疑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活动,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是否可以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处理好教材,增加实践环节与学。生练习、实验时间,加强反馈----矫正;是否可以对学校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作些改革试验,使它们真正发挥反馈、激励与科学评估的作用,而不是仅仅为了分等而已。等等,只要悉心思考,是不难找到研究课题的。

    3.从教育改革与教育建设遇到的新情况中去发掘课题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城镇人口增长、城镇建设以及“科技兴市(兴农)”与教育的相关研究;关于加强与改革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研究,关于地区教育发展战略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关于教育整体改革与实验的研究,关于课程、教材和考试改革的研究,关于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研究;关于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4.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去发现课题

    观察教育实践活动,最能发现问题,若以科学的敏感,学术的敏感来进行理论的思考,就不难发现一批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例如,初步观察发现,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不少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提前了,深入观察与思考后,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提出一系列问题: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中学生性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社会与学校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有何影响?青春期教育对学生个性形成有什么意义?如何对学生的心理平衡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如何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进行咨询与指导等等。从这些问题出发,可以形成许多研究课题。

5.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去发掘课题

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同事、朋友等的交谈、会议发言或辩论中,在广播、电视、报纸的报道中,会涉及许多教育问题,若留意将它们记录与思考,就有可能形成教育科研的课题。例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既是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环境,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所向往、教师与家长所期望的,同时,它又是学校教育中议论得比较多的一个热门话,若将这些议论概括起来,就形成有关班集体建设的系列研究课题;良好班集体的目标与评价研究;良好班集体形成规律;班集体中学生个性和“三自”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研究;班集体中学生基础文明行为的培养和训练研究,班集体中狭隘集体主义观念的表现及教育研究,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班整体与自然群体关系研究,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与班集体建设关系的研究,班主任素质与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相关研究等等。此类课题的深入研究,对于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师素质以及中学德育建设,必然会起重要作用。

    6.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课题

    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手不少是成功的。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自生自灭”,难以推广。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揭示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间的关系,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使它们有了推广的可能。

    7.从对某教育现象进行调查而形成课题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商品经济发展的浪潮对学校教育带来巨大的推动与冲击,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有强烈的感受,但具体状况如何呢?须通过深入的调查,做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否则,有的议论仅仅是泛泛而谈,不能揭示其本质,更难做出正确的教育对策。因此,进行这类审查是非常必要的,这也就形成一批教育科研课题。如生厌学、辍学、出走、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及其教育对策,中学生理想、学习目的、兴趣、自主意识、职业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民主观的调查与教育研究,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写基础文明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学校教师、干部心理平衡能力的调查研究,破裂家庭子女教育现状调查等。

    8.从各种文献资料中发掘课题

在各种理论文献、教育类报刊杂志、会议交流论文集、专题资料集、获奖论文集以及有关的课题指南等等之中,都有教育科研的成果与动态的反映,认真阅读,可以从中发掘出研究课题,其中或是别人尚未注意到的问题,或是尚有争论的问题,或是虽有进展,但仍可作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近十年来,我国在教育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累累,但阅读教育书刊、理论文献,仍可发现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如建立教育投资稳定来源和建立教育投资超前增长机制的研究,教育投资效益评估研究,学校内部结构工资改革中,物质与精神、报酬与奉献的研究等等。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是教育理论文献中提出的关于教育的理论问题。前者主要体现研究的实践价值,后者主要体现研究的理论价值,两类课题都离不开教育的实践,因而都具有现实意义。

     1.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源泉

     解决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研究的重点。

    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宏观领域的问题,即对教育的全局产生着巨大影响的问题。如教育的学制问题、课程设置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发展规划问题等。这类课题研究对象比较广,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涉及内容多、资料量大,持续时间较长,因而通常由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门的教育科研工作者选题研究。另一类是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指教育某一具体方面或者一定范围内的问题。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些往往是选题的直接来源。对这类课题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教学工作中提出的问题。教学是的中心工作。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学生学习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质量与提高效率等都是研究的课题。

    2)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儿童道德启蒙教育实验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德育课程问题研究、道德情感教育研究、“一国两制”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研究等无不是教育科研的课题。

    3)教育管理研究。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管理质量、管理体制、学生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研究课题。

    4)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适应科技进步、改革开放,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这过程中,从人们的观念更新到具体的操作,教育改革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面向现代化,农村教育改革,为教育工作者展示了大量的研究课题。

    5)教育内外联系中产生的问题。从教育系统内部看,中小学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都发生着密切联系;从教育系统外部看,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又给我们以丰富的选题。

    2.教育理论文献分析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

    在人类文明史上,很早以前教育就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以研究,例如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庶”、“富”、“教”的思想,“愤排启发”的思想、“学思行结合”的思想以及道德教育的系统主张;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集成之作《学记》的教育思想等。在现代教育史上,从夸美纽斯到杜成,教育家们对教育现象作了大量的理论探讨,提出了许多教育观点和主张。从现有的教育理论文献中,从前人构造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寻找并填补其中的空白区,可以继续他们提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的研究,也可以对前人理论发出怀疑,经过研究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还可以参与学术上的争鸣、讨论。

    从实践中找课题与从理论文献中选课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具体课题中往往既有实践价值,又有理论价值。从实践中产生的课题如果很值得研究的话,往往都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因而实践研究所解决的具体实践问题,往往又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理论。

   (三)教育科研课题发现、选择的方法

    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十分丰富,但真正发现和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又并非易事,这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和选择课题,以下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1.问题筛选

    这是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方法。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我们常常遇到或者产生大量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归类整理,再分析其重要性程度和研究这些问题意义的大小,确定其研究价值,并广泛听取意见,从中选取价值明显、且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

    2.经验提炼

    这是教育工作者可资利用的发现和选择课题的方法。长期从事教育的同志一般在自己的实践中都摸索了不少经验。如何把经验总结出来,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中必然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这样一个个研究的课题就出现了。比如,许多校长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诸如“严格要求”、“尊重信任”、“感情投资”等。这些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吗?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教师的作用是不是相同?这些做法有没有理论根据?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有无主次之分?由此而形成了研究的课题。

    3.资料寻疑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资料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科研课题。资料寻疑,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

    4.现状分析

    即通过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或揭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课题。

    5.意向转化

教育工作者有时可能突然对教育的某一问题萌发一种探索的意向,这种意向实际上是一定的教育实践或理论信息在思维中积累的反映。这种意向如不能及时揪住的话则可能稍纵即逝;如果紧紧抓住,则可能产生一个研究的课题。当这种意向出现时,如能对它作进一步的思考,使得问题逐渐清晰起来;同时对有关问题的具体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查,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分析其研究价值和启己的承受能力及其它客观条件,从而形成正式的课题。

三.教育科研课题选题的一般步骤

    (一)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课题始于问题,为了提出新的问题,确定研究工作的起点,就要了解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就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有关的研究课题发展史实,课题研究水平与今后发展趋势,摸清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调查研究的方法,有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三种。

1.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可以考察、论证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研究价值,吸收与消化有关领域内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了解他们研究达到的程度以及目前研究动态。这样,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从而使研究课题具体化、深入化。查阅资料,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别人的构思或新的研究方法,引进相邻学科的新观点、新思路,从中得到启发。还可以从资料中了解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供自己比较和参考,避免或少走弯路。

2.调查

到教育实践的第一线去调查,有利于发现问题与形成课题。在调查前要明确调查目的,拟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表格,力求调查的情况真实、全面、系统、可靠。在调查中,要注意听取教育实际工作者的意见与对教育问题的分析。

3.专家咨询

征询专家或对某方面有研究经验者的意见,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取得借鉴,有时要反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二)资料的分析与综合

    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综合。第一步要去伪存真,保留其中真实可靠的材料;第二步要分析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内在联系和问题所在;第三步对收集的问题进行筛选;第四步,提出课题或项目。

    (三)提出课题的设想与设计

    在调查研究与资料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首先,要确定课题的各称。其次,要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阐明研究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及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课题的国内(或地区)研究水平和动向。再次,提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途径、步骤及所需的经费、设备、手段等。

    (四)预实验或预调查

    对一些综合性的、重大的、研究因素比较复杂、探索性比较强的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往往需要进行预实验或预调查,通过模拟研究,对提出的研究目标、采用的方法、途径、研究内容进行初步的论证。

    以上这四个步骤,又可统称为开题论证。

    (五)课题确立

    课题选定后,研究者向有关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申报表”,申报表的内容有:

    1.课题名称、研究类别、研究起止时间。其中研究类别一般指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

    2.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参加者、承担单位以及合作或协作的单位与分工。

    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

    4.研究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途径、手段。

    5.预期的效果、成果的形式与去向。

    6.研究的基础和准备情况。

    7.研究的步骤。

    8.经费估算与来源。

    9.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的意见。

    10.审批单位的意见。

    填写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晰,文理通顺,简要明白。

需要指出,研究者选定课题,不论是上报有关管理部门还是自行研究,都应该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与步骤,都要重视开题论证,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有助于研究获得预期成果。

    四.教育科研课题的论证

   (一)教育科研课题论证的意义与要求

    课题论证是科研课题选择必不可少的环节。课题的论证是有组织地、系统地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的评价活动,对保证教育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质量等有着重要意义。

    1.课题论证是对研究的价值的有效鉴定

    课题论证通过对课题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内容的考察、研究的背景分析与他人同类研究的比较等基本环节,清楚地揭示出研究的实践价值或理论价值。

    2.课题论证促进了研究方案的完善

    课题论证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同行专家的观点主张给课题的设计者以极大的启发;论证会又是一个提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评头品足的过程,从而找出方案的不足;论证过程还对研究条件等作详细的分析,从而为方案的修改提供了具体依据。

    3.课题论证还是研究质量的可靠保证

    经过论证,不仅方案得到完善,为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而且,严格的论证对研究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使整个研究的方向等更加明确,各项前期工作得到更充分的准备,从而确保了研究的质量。

    课题论证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工作,对论证对象和论证人都有严格的要求。就论证对象来说,要认真准备论证材料,详细介绍课题情况,要虚心听取论证意见和修改意见,并根据论证结论处理研究方案等。论证人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课题进行论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论证人还必须是相关问题的研究专家,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育科研课题论证的组织和实施

    教育科研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需要进行严密的论证。课题论证一般有论证准备、开题论证、综合论证等几方面的工作。

    1.论证准备

    要保证论证的质量,必须认真做好开题论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主要的是做好课题计划准备,以交付专家和各级领导以及有关人员论证。在提供课题计划时,应当针对不同的计划类别有所侧重。如教育调查课题计划,提供论证的侧重点,应放在计划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发展性上;教育实验课题计划,侧重点则应放在实验目的(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操作定义(操作活动的特点)、实验对象(选取、分组)、可比性、控制性和重复实验等问题上。

    2.开题论证

    开题论证是对课题进行全面评审。通过专家、主管领导和同行研究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与审议,做出抉择,或对课题计划提出调整与修改的意见,最后批准实施。开题论证一般要从课题实际情况出发,如课题较小,或是个人课题,可通过座谈会形式进行,课题主持人向有关同志介绍课题,征求与会人员的意见。如课题较大,或是集体课题,则必须进行系统论证,可以采取通过课题论证会形式。课题论证会前,研究者必须将课题的目的、目标、内容、研究对象、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系统整理,提交论证报告。在论证报告中必须提供以下方面内容:

    1)主题目的。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通过这项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

    2)课题的价值。课题的价值是选题的依据,所选课题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选择这一课题的依据是什么?国内外在这一研究中已取得了哪些成果?

    3)课题研究的条件。这一课题研究涉及哪些客观条件?是否都能满足?从研究者自身看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能力、信心?

    4)方案。方案是否完备?方案中各部分的联系如何?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5)过程分析与结果预测。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有哪些对策?研究结果可能出现哪些情况?是否会带来不良后果?

    论证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论证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论证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对于一些重大的课题,一般还要进行综合评价,作具体的价值分析、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以确保研究的质量。

    3.综合论证

    综合论证,即综合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来说,它是自我论证评价、同行论证评价及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的结合。从过程角度来说,它是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例如“小学生活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实验课题的选择与确立

     几年来,某小学积极探索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问题,试图通过学校整体改革来寻求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领导从调查研究人手,认真分析应试教育的弊端,总结实践经验',通过专家的多次论证,确立了"学生活基础教育"这一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课题。

一是立论。也就是明确选题的指导思想,提出问题,确立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校领导认真回顾建国以来小学教育发展的历程,觉得可以分四个阶段:一是前30年,尽管受到种种干扰,但总的主题是强调双基教学。二是1978年以后飞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受到国外有关知识膨胀、信息时代等观念影响,教育也随之强调重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二三是80年代后期,理论界对教育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发现教育实践侧重于社会的要求而忽视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呼吁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四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双基”也好,智能也好,个性也好,强调任何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不能算是完整的基础教育。于是提出了要实施全面的素质教青。

据此,提出“双基、智力、个性”一体化教育构想,初步制订了《“双基、智力、个性”一体化教育实验方案》,提出只有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实践,内化为学生自身素质,方能使学生将来的发展有一个坚实丰厚的生长点。同时强调智力开发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双基教学、智力开发、个性发展作为素质教青的三根支柱。“方案”初订以后,聘请省教委、省教科所及有关院校十多位专家进行第一次论证,会上专家对课题的研究价值、可行性及基本观点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课题存在着严重不足:一是缺乏清晰的主线;二是研究的切人口不够明确;三是背景分析不够全面。针对这些问题,开始了第二步研究。

二是定魂。校领导认真研究、消化论证会上各位专家的发言,觉得《“双基、智力、个性”一体化教育实验方案》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选好研究的角度,缺乏能够对整改实验进行理论整合的主线,也就是缺少课题的“灵魂”。于是把小学教育的性质与任务作为研究基点,因为基础性是小学教育的根本属性,小学教青应该是儿童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为孩子有能力迎接明天的挑战,并使其现实生活更有意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对小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教育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新一代培养能够驾驭未来生活的全面素质;还要从未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孩子们有能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面向21世纪的小学素质教育应把培养“学会生活”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全面培养本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这是新一代迎接未来、驾驭未来、创造未来的基石。实际上使青少年一代“学会生活”也是世界教育的共同命题。于是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生活基础教育”这一研究课题,“生活基础”指孩子们学会人类的文明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生活基础教育”即为孩子的未来社会生活打下全面素质基础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们认识、适应生活及初步创造生活的能力,为孩子将来“学会生活”打下坚实而全面的素质基础。学校力图按“学会生活”的目标,构建小学教育新体系,为解决当前教育面临的诸多困惑寻求有效对策。

三是寻径。实施“生活基础教育”这一整改实验,有必要对它进行分解,确立若干子课题,通过子课题的研究实现总体研究目标,无疑子课题的确立是选题的重要的部分。实践说明,任何教育模式都是通过特定的符号、情境、实践影响学生的,小学生活基础教育也不例外。

首先,其符号系统的核心是课程.它又包括核心课程和辅助课程。要使学生对世界有一个整体的初步认识,获得生活的综合能力,生活课程要做到内容的综合化,形式的多样化,充分体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可分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两大领域,具体表现为道德养成、知识传授、智力开发、个性培养、情感陶冶五个方面。

其次,和谐的学校生活情境是学生习得生活基础的主要媒介,学校情境的形成关键在于管理。生活基础教育要求学校管理实现民主化、个性化,使学生成为学校生活的主人。生活管理主要包括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管理、学生自治引导。

第三,实践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途径,它又总是在特定的生活社区内进行。生活社区教育需实现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体化,其中要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作用,优化社区的文化、组织及活动,充分发挥生活实践的价值,为小学生习得生活基础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样,该校以学生习得生活经验的主要途径作为逻辑分类标准,把“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研究分解为三个子课题,即:“小学课程生活基础化的实验研究”、“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管理的研究”、“小学社区生活基础教育研究”。其中以课程为核心,设点进行实验,把管理和社区作为辅助因子,作为生活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加以研究。“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研究”就是要通过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小学生活基础教育模式,实现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课题确定以后,学校又邀请有教授专家对课题作进一步论证。他们对修改后的课题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为课题的顺利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

    五.教育科研课题选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的大小要适度,开始应以小课题研究为主

初搞教育科研的人,易犯的一个通病是,往往把研究课题选得过大,以为大课题就有研究价值。实际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些问题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或者无法获得可信的科学结论。如“中国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研究”这个课题,就太大了,使人难以入手。一者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青少年,个人根本无法研究。二者“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要从哪一方面着手,“研究”并没有加以限定,很难操作。但若进行较小课题的研究,如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愉悦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习惯调查、学生考试“怯场”心理研究等,就容易获得成果。因此,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范围大小与实际研究条件相适合的课题。而且,无论是微观课题研究还是宏观课题研究,综合课题研究还是单项(单科)课题研究,都要力求使所研究问题清晰、具体与可操作化,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

()选择课题时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都是必要的。但对于工作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来说,一方面是实践经验丰富并能保持与教育对象的直接联系,这是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利之处,即教育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科研。这就需要扬长避短,选择那些与实践联系较密切的应用性课题、微观课题进行研究。这样既可以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又较容易获得成功。当然,若有条件者,也可以选择理论研究或宏观研究方面的课题。

(三)处理好“课题”与“项目”的关系

所谓课题,是人们从事研究前人或同时代的人还未认识或解决的问题,它具有较为单一而又独立的特征。例如,“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比较”、“克服中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实验”、“职高学生的职业心理调查”、“建立家庭实习基地在农村职中的地位和作用”、“青年教师需要现状及其激励方法”、“情感在中师教育中的作用”、“大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教师素质与岗位培训相关研究”等等。

所谓项目,是指事物分成的门类,或者说是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课题所组成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带有综合性的科研问题。例如,“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研究”就应称为科研项目,而不应称为课题。它可以包含以下一些课题:综合改革实验的目标、评价研究,幼小、小中衔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综合改革研究,德育、美育、体育综合管理研究,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沟通和联系研究等。

    课题与项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课题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单元,课题的有机组合形成项目。另一方面,课题与项目的划分标准也是相对而言的。对某一个研究者或研究群体来说,也可以从单个的课题入手,不断深入,形成系列的课题,从而组成项目。或者承担一个项目后,分成若干个课题逐一进行研究,最终取得较大的突破。

    (四)注意不断提高科研素质

    要提高选题水平,除了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注重科研道德修养等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科研素质是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探索、创新精神;科研技能和技巧。这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培养:

     1.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除了本专业和将要研究的课题范围的直接有关知识外,还应具备其它邻近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进行教育科研前,系统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与教育统计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2.要有探索、创新的精神。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勇于与困难、挫折甚至失败作斗争,能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与坚强的毅力去推动教育科研的进展。

    3.及时了解与掌握科研动态,尤其是与课题有关的情报资料,经常深入教育实践开展调查研究。

    4.既要努力培养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又要善于跟其它研究者合作与共事,在选择课题与进行研究的全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选题是进行教育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此,必须对选题予以充分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选题水平,使教育科研不断地在新的起点上发展。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