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2018高考文综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
    
  双击自动滚屏  
2018高考文综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

发表日期:2019年5月31日  出处:四川省华蓥中学  作者:胡 博 整理  本页面已被访问 86343 次

2018年高考还剩一周时间了,绝大多数学校的高三年级已经停课让同学们自己看书复习、消化。这七天需要做的事很多:一是回归教材清晰学科知识体系尤其是主干知识、常考知识;二是整理平时月考、诊断考试、模拟考试从中明晰如何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方法,使组织的答案更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三是调整心态,保持良好情绪;四是调整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复习与休息时间,保证好睡眠;五是注意饮食卫生以最好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去迎接高考。

      为搞好2018年高考文综政治备考的最后工作,胡博老师帮助大家归纳总结,以便让考生这七天复习事半功倍高考政治必须体现国家意志,通过“一点四面”,落实“一体四层四翼”,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试题会围绕“转型升级、调整结构、解决民生、加强党建、依法行政、注重生态、呵护传统、维护和平、促进发展”选材,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设问角度,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基本上是以热点(当年热点或长效热点)材料设置新情境考察考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人们的重大关切因而很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归纳已学习过的内容。

      基于平时学习,本文认为2018年高考文综政治可能会涉及到十大热点问题,分别从热点概述、命题选材、设问角度、答题要点方面呈现给考生。本文适用于全国Ⅰ卷、Ⅱ卷、Ⅲ卷及自主命题省市高考备考考生所用。   

 

一、改革开放40周年

【热点概述】

2018年时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年。1978511,《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解放思想的先声。197812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0周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外交等在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威信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文化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段要求熟记)

【命题选材】

140年来,我国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得益于不断地改革,这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宝贵经验,没有改革,就没有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十九大报告中改革成为高频词和关键词,共提及97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设问角度】

1)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一定成功的原因。(12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2分)

3)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并结合材料,探究我们如何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10分)

    4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结合材料,为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写两条宣传标语。标语要体现学科素养。(4分)

【答题要点】

1)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社会存在出发,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基本规律(6分);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成功(6分)。

2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解决。(4分)②40年来,我们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不断完善了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从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2分)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我们的改革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做出新的改革和调整,不断解决新问题,回应新要求。(3分)③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更要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依靠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的。(3分)

      3)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创新(4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分);把文化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提高文化软实力(2分)。

      4)宣传标语: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四十载,天行有常应之以治中国梦。改革开放于今朝,美好生活在双手。顺应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历史要求,契合各国人民和平生活时代潮流。(每条2分)

 

【命题选材】

2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30多年前,深圳曾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并渐成高速发展代名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也开始走向全国。改革创新既是深圳特区的永恒主题,也是深圳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特区成立后,深圳凭借毗邻香港、地处粤南的地缘优势,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政策优势,聚合全国“闯家”的人才优势,发扬改革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使一个边陲小镇迅速蜕变成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深圳开始遭遇“高位过坎”的困难: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近2000万人口,可利用土地面积少之又少,空间、资源、环境局限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

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吹响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新跨越的冲锋号。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扎扎实实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相关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以改革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深圳精神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0)

 (2)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说明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

      (3)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拟两条宣传用语。(4)

【答题要点】

(1)①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②深圳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3)③深圳精神彰显了城市的特色风貌,激发了人们改革创新的热情,促使人们敢闯敢试,共谋发展。(3)

(2)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4)②深圳特区成立之初,立足地缘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创造了“深圳速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高位过坎”的困难,主动实现由“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转变,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4)③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4)

(3) 举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共圆梦想;全面深化改革,同行共筑中国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筑辉煌,科学发展书华章;等等。(每点2分,共4分。符合设问要求即可)

 

【命题选材】

3材料一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决定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下表为我国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大事记。

2016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

201611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试点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

201612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2017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

201711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在全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83

十三届全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家监察法、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

材料二  坚持党的领导是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国家机构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推进国家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建议;同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国家机构改革作出决定,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整国务院组成部门,新组建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更加关注民生、为民谋利。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概括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特点,并说明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的重大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政党的知识,说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12分) 

3)结合材料,说明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并说明各级监察委员会应如何履行其职责。(12)

4结合材料,说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产生过程是如何体现依宪治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5)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深化国家机构改革。(12分)

6)请写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民生领域取得的一项成就及其影响。(4分)

【答题要点】

1特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的有机统;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先试点再推广,是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4+1=5分)

      意义: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助于防止公权力被滥用和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防止公职人员滋生腐败;有助于公职人员尽职履责,保障行使权力为人民谋利益。(3+2+2=7分)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保证改革的社舍主义方向:只有党的领导,才能统揽全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党以人民为中心,能保证改革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12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监察委员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的监督;监察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各级监察委员会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每点2分,共4分)

如何履职:为了提高各级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加强反腐力度,监察委员会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使监察权;与其它机关形成反腐合力;接受外部监督,完善内部监督;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共8分,答对4点给满分

4体现(6分)①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组建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的建议,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分)②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重要体现。(2分)③宪法确立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地位,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国家监察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国家监察委员会成员,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据。(2分)

原因(6分)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2分)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从严治党。(2分)③制约与监督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委合署办公,有利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我国权力监督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2分)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新时代面临新矛盾,需要深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国家机构改革,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12分)

6)答案示例: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乡人群13亿人,实现病有所医。

 

【命题选材】

4材料一  当前,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强调: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要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根据改革方案,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职能等重点,国务院大力推进机构改革。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

材料二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优化就是要科学合理、权责一致,协同就是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下决心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使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对提高政府执行力的作用。(12分)

2)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3)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反腐,是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请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答题要点】

1)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主要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3分)国务院通过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体系,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我国新时期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要求,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3分)有助于理顺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同,提高政府各部门运行效能;(3分)有助于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水平,增强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能力。(3分)

2)①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系统内部结构,以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6分)②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内部诸要素协调有序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贯彻优化协同高效原则推进改革,有利于实现自身职能和结构的有序优化,更能对地方各级行政机构改革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整个系统的和谐运转。(6分)

(3) (1)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党对监察体制改革进行顶层设计,不断推动反腐制度化、法治化(3分)。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监察体制改革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战略安排,是顺应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的需要(4分)。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是对我国法治反腐思想建设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改革的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5分)。(注:如果考生仅分别从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表现角度回答且言之有理,每点给2分,但总分不超过8分)。

    

【命题选材】

5发端于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只需一次上门或零上门即可办结。以这项改革为统领,浙江加快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截至2017年底,浙江“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879%,群众满意率达947%。

      这场改革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为主抓手,“以办事便利为导向”,以群众感受为标准倒逼改革,推动政府减权、放权、治权,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打通部门壁垒、数据壁垒、信息壁垒。目前,浙江已建成电子印章、电子档案技术支撑平台,政务服务网行政权力运行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逐步深化,推动了更多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网上运行,让更多事项从“最多跑一次”精简到“一次不用跑”。

201812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对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给以充分肯定。20183月,“最多跑一次”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正在全国各地推广。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浙江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14)

2)“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政府深化自身改革的成功样本。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浙江经验对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有何启示。(12)

【答题要点】

1原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的制度保障;秉承创新发展理念,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意义: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激发社会活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打造便民利民政府,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直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4分)用于“自我革命”,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4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4分)

 

【命题选材】

6材料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推动乡村振兴,党和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发展“互联网+农业”,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结合起来。积极培育乖发展家庭农场联盟、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共享机制,促进资源要素互联互通。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绿色、品牌农产品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生活保障制度。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某县在秀美乡村建设中非常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立足乡村文明,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把田园故园、乡愁乡恋纳入规划中,使文化元素真正融合到“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之中,有针对性地复活传统民间故事、回归传统文化节日,使乡村也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讲好最生动的故事,勾勒最神往的故乡,书写最动人的乡愁,创作了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积极打造地方传统美食,极大的促进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一大批具有厚道、公道、正派、勤奋、开放等品质的美丽村民。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天乡路社区是成都市最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社区。该区实施的“两股一改”,即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几年前,通过清产核资,该区将清理核实的集体资产1921.22万元、集体土地2298.37、商业铺面3.6万平方米量化成股权,分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头上,通过该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如今,该区集体资产不断增值,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547.6万元,集体资产增加到6200余万元,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2元,社区数千位农民也住进了漂亮的新居,钱袋子越来越鼓……社区经济活力大增,集体经济年收入是9年前的12.87倍。近两年,该区不断创新,依托全国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契机,最终实现了就地城镇化,社区整体实现了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进步,基本形成“产城共生、城富生态、乡具现代”的新型城乡形态,从“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到“重构乡村的美与生活,”一个新型社区呈现在人们眼前。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部署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14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该县是如何进行秀美乡村建设的。(10分)

3)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天乡路社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经济意义。并分析该地“两股一改”做法对我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14)

【答题要点】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4分)发展“互联网+农业”,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3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3分)发展教育,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时代内涵,增强乡村文化自信。(4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创作精品乡村文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3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美丽村民。(3分)

3)意义:①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②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优越性,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罡,促进生产力发展。③有利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④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

启示: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赋予农民的更多财产权利,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②坚持和完善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三权分置,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③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进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发展农业生产力。

 

【命题选材】

7材料一  神华宁煤集团是宁夏自治区政府与神华集团合资合作,将亘元、太西、灵州三大煤业集团和原宁煤集团公司深度重组,通过增资扩股方式组建而成的。神华宁煤集团的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是基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而实施的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承担着国家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自主国产化任务,项目概算投资550亿元。

为了保证该示范项目顺利完成,自治区政府将神华宁煤制油项目列为2016年政府要抓好的重点项目,并以“优质服务员”身份,多次深入生产一线,问企业技术难题,育企业创新环境,全力以赴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10多年的攻坚克难,神华宁煤集团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工艺技术、装备台套数统计项目国产化率达到98.5%,许多核心技术和装备材料工业化应用都第一次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装备的长期垄断,带动形成了科技含量高的煤制油装备制造产业链,创造了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一次试车就成功产出合格油品的奇迹。

材料二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高质量发展,必须调动国有企业和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其他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国产大飞机筑梦蓝天、“复兴号”完美首发、“蓝鲸一号”成功试采可燃冰——2017年这些闪亮的成就,有着共同的标志:国企创造。这一过程中,民企也未缺席,融入供应链、提供零配件,民企国企一道分享“中国骄傲”的荣光。

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除高铁外的3项,都是民营企业的创新之举。新业态快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通信国企从3G突破到4G并跑的有力支撑。快速普及的网络基础设施,为“互联网+” 提供了丰沃土壤。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党中央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壮丽实践。国企民企,竞争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为中国经济加油。

【设问角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在助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一,分析煤制油项目成功建成投产的经济意义,并说明该项目的建成对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并说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意义。(14分)

【答题要点】

(1)加大投资力度,政府项目概算投资550亿元,保证创新资金;确定调控目标,政府确定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公共服务,政府以“优质服务员”身份,多次深入生产一线,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营造创新环境;政府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为企业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2)意义:促进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打破国外科技垄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资源优势转向经济优势,促使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启示:发挥企业比较优势,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3)关系:①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②二者竞争合作、共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意义:①既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又有利于调动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②有利于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各自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有利于保护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平等发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命题选材】

8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增长14.2%。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更低于美国12.6的水平: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和加工装配环节上,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外贸出口总额30%左右,而主要发达国家为47%,并且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90%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品牌: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材料二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作为美食之邦,中国美食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海外有很高的吸引力和认知度。据调查,在品尝过中国美食的外国人中,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比例达68.1%,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品尝地道中国美食的比例为73.4%。中国美食已成为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元素和最感兴趣的中国名片。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美食在海外巧妙融入当地元素,努力减少中外文化差异给中国美食国际化发展带来的困扰,中国民众对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更有信心。 

材料三


注:2018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出口354万亿元,增长74%;进口321万亿元,增长117%;顺差3262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18%。

材料  20184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个方面扩大开放新举措。

展望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扩大进口“好戏连台”。51日起,中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这是继2017121日起我国调降187项商品的进口关税、20181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以来,又一次调降部分商品关税。商务部表示,我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商品总体税率水平,降低汽车和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的关税,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11月份,我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截至4月底,近1100家企业已签约参展,世界顶级制造业巨头将携带最新研发的高端产品闪亮登场……在扩大进口方面,中国接连亮出实招。

【设问角度】

1)上述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出口贸易存在什么突出问题?国家和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14)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国民众为何对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更有信心。(12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联系材料二为推动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出谋划策。(12分)

4)概括材料三图表所反映的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主动扩大进口的积极作用。(14)

【答题要点】

1)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2分)大部分出口产品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自主品牌较少,核心竞争力不强;(2分)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出口成本和风险加大。(2分)

国家: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维护国际规则,坚决捍卫自身的正当利益。(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得4分,本部分最高得分不超过4分)

      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2分)合理利用世贸机制和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分)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海外有很高的吸引力。(4分)②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推动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4分)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中国美食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会赢得更多外国人的喜爱。(4分)(若从矛盾具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作答,但未从矛盾特殊性作答,可给1分。)

     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可通过举办中国美食节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中国美食文化。(4分)②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既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又要在实践中推陈出新。(4分)③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要尊重文化差异,巧妙融入当地元素以适应当地民风民俗和饮食习惯。(4分)

4)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顺差逐渐收窄,进出口基本平衡。(4分)

扩大进口,有助于更好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多样性消费需求;(3分)有助于促进国内企业转型升级;(3分)有利于实现对外贸易平衡发展;(2分)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共享中国市场机遇,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2分)

 

【命题选材】

9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  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  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该论断既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国实现飞跃的历史进程,又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意义。其背后,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一  步步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设问角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指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并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进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12)

【答题要点】

重要性: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或者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分)

      作用:立足中国实际,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3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科学执政,探索中国道路,贡献中周方案;(3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3分)

 

二、修改宪法和就任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

【热点概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我国宪法的修改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修改提案权。我国宪法修改提案权主体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2)修改权。我国宪法修改权专属于全国人大。

  (3)通过。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改的议案,必须经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4)公布。我国宪法修正案不由国家主席公布,而由全国人大通过其主席团公布。

其他任何国家机关无权提出。但是根据历年来修改宪法的习惯上来看,都是由中共中央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讨论后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修宪建议稿,

按照宪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修改宪法,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都没有这项权力。

现行“八二宪法”公布实施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都是由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成为国家意志。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于2018118日至19日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3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宪法修正案。

2018317,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画面:当选国家主席手按宪法郑重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国家主席带头宣誓以维护宪法尊严;在此之前十八届四中全会定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教育;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的宪法宣誓制度;教育部也曾要求各级学校形成宪法教育长效机制,鼓励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测试……凡此种种,均旨在确立宪法至尊地位,也是从各个层面维护现代法治文明的核心构成。从此,“宪法高于一切”,会凝聚越来越多的社会共识,并最终在司法实践获得充分落实。

     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首先要知法懂法,知宪尊宪。国家主席面对宪法的宣誓镜头,让每位领导干部、每个共和国公民,甚至每个孩子,都受到浸润式教育,共同形成一个充盈着宪法至上的社会环境。国家主席都虔敬地尊崇宪法,那么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应对依宪执政不折不扣。

【命题选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我国对宪法进行适当的修改。

2017929,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 2018年1月18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2018126,中共中央在反复征求党内外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2018130,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讨论了党中央修宪建议,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2018311,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大实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使我国宪法更好发挥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中共中央提出修宪建议并经全国人大审议以及这次修宪的重要意义。(12 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动宪法修改的,并指出推动宪法修改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何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说明在我国宪法第五次修改过程中是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12分)

4)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为什么由党中央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党是如何做到依法治国的。(12分)

5)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10分)作为一名公民,请为“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提出两条建议。(2分)

6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答题要点】

1)原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2 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2 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2 分)

意义:有利于保持宪法的持久生命力,维护宪法的权威。(2 分)有利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 分)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2 分) 

     (2)①中国共产党在宪法修改中发挥领导作用,依据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宪法的修改指明方向。(2)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势,发扬民主,形成共识。(2)③中国共产党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修改宪法,坚持依法执政,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2)(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①推动宪法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进一步引领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2)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2)③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作用,将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新高度。(2)(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宪法修改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宪法修改全过程,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4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宪法修改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保证了宪法修改符合宪法精神、符合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4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宪法修改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4分)

4)提出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3分)中国共产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3分)(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党是如何做到依法治国的:①依法治国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首先提出修改宪法建议;(2分)②党将宪法修正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分)③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等内容载入国家根本大法,党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尊重宪法权威。(2分)

5)①加强党的政治领导,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对修改宪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3分)②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提出修宪建议,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贯彻群众路线,领导立法,进行顶层设计,完善上层建筑。(4分)③坚持依法执政,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3分)

宪法进教材,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宪法学习和宣传活动,引导民众知法、守法。(2分)

6)通过宪法修正案是坚持事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的要求。(3分)通过宪法修正案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3分)通过宪法修正案是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要求。(3分)通过宪法修正案有利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治保障。(3分)

 

【命题选材】

2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20183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活动,也是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所构建的仪式感,彰显宪法权威,既是对宣誓人内心的激励和敲打,也是对公务员队伍乃至整个社会的法治宣传和教育。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工作人员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的必要性(12)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文化意义。(10)

3)为进一步在全校师生中倡导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氛围,某校学生会拟在全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为该校如何开展该活动提出至少两条建议。(4分)

【答题要点】

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公开宣誓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②有利于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更好地贯彻落实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行使权利力,自觉接受监督。③有利于促进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④通过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可以营造公众的宪法信仰,在全社会烘托尊重宪法氛围,有利于促进宪法的实施。(每点3分)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宪法宣誓能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3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宪法宣誓活动所构建的仪式感,营造了浓郁的法治氛围。(4分)宪法宣誓活动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

3)答案示例:开展宪法宣传的黑板报评比活动;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活动等。(4分)

 

【命题选材】

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之际,2017121日至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这场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政党大会,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留下了五大收获。

收获一:大会吸引了世界上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强大实力和号召力。

收获二:大会让外国政党领导人与中方在经济建设、反腐倡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外国政党领导人提供了近距离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的机会。

收获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等倡议,得到外国政党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收获四:“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赢得与会代表广泛认同,凝聚起更多共识。各国政党代表对于共建“一带一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收获五:与会领导人一致通过《北京倡议》,强调政党要做伙伴关系的推动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促进者、文明互鉴的践行者和生态环境的守护者,政党间应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材料二  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都是先由中共中央在党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的基础上,再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设问角度】

请结合以上收获,概括召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政治意义。(6)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宪法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是如何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的。(6分)

【答题要点】

1)意义:①此次活动为世界各国政党搭建了新的对话机制和平台,有助于各国政党共商共议、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治党理政经验,共同提高执政或参政能力。(2分)②通过这一对话平台,各国高层就当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和人类共同利益进行协商,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③各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凝聚起更多共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和平、繁荣、美好的世界家园的时代责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号召力,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外交主张的影响力。(2分)

(2)做法: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加强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上升为宪法规定,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党内外共识,确保宪法充分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提高依宪治国水平;(2分))坚持依法执政,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

 

三、生态环境建设

【热点概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担当、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宽阔的国际视野,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引、实践遵循和前进动力。

必须立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必须坚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基本民生观。必须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必须遵循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必须胸怀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共赢全球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50年左右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力争到下个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要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生态修复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都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举措,在水土流失重点区,除了实施综合治理外,在地广人稀、降水条件适宜、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应实施以封育保护为主的生态自我修复工程。通过综合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梯田建设与径流控制相结合。梯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除发展小型水利工程外,要充分发挥径流调控体系的作用,科学的修建水窖、涝池、蓄水池、古坊、塘坝等水土保持工程。就近拦蓄利用降水产生的径流,为梯田林果等提供生态用水,通过梯田工程与径流利用工程有机结合,实现基本农田的集约化经营。

三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依据自然规律,实行山坡沟水路田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优先建设坡面径流聚集工程,鱼鳞坑整地以及沟道拦蓄工程,为林草提供生长环境,达到以工程保生物,以生物护工程,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现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命题选材】    

1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体制,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建立绿色生产,企业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改变生产模式,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绿色生产;在创造利润、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和环境的责任。建立绿色消费,消费者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增强人们的绿色意识;要有环保素养,积极主动检举和依法控告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材料二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将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2016年云南省共有21个县市入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生态安全,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入选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助于让家乡更加水碧、天蓝、地绿,干净、整洁、有序,让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安逸、舒心。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会大大加重。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质量能得到明显提高。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和消费者应怎样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14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对相关县市的经济意义。(12分)

3)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意义。(10分)

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2分)

5)当前,燃放烟花爆竹、祭祖烧纸钱等传统习俗严重污染生态环境。请你以“告别陋习,崇尚文明”为主题发出倡议。要求:列出相关倡议要点,不少于两点。(4分)

【答题要点】

1)企业: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生产模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节能减排,绿色生产。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发展。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消费者: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②增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积极参与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③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运用法律武器同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2①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生态安全。②有助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相关县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③有助于保持并提高相关县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④有助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点3分,共12分)

3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发展。(2分)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秉承了天人合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绿色发展之路;(4分)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分)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4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需要,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使上层建筑更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4分)我国通过中央环保督察与问责、建立健全对各级官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开征环境保护税、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4分)   

5)思想认识上,对于传统习俗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告别传统陋习);行为方式上,要积极创新,彰显文明(如:鲜花祭奠,网上祭祖)等等。(考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发出倡议,每个角度2分。)

 

【命题选材】

2材料一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对生态环境提出更高要求,但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问题却日益凸显。环境保护的监管者不统一,环保权责重叠、缺失,不仅造成行政资源浪费,而且出了问题无人负责。

2018317,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把原来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起来,组建新的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环保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以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201811日起,我国环境保护税正式施行。为实现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的平稳转移,各省人民政府可以统筹考虑本省的环境承载能力、污染物排放现状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目标,按法定程序在规定的税额标准上适当上浮应税污染物的适用税额,以更好落实多排污多缴税、少排污少缴税,并对降低排污浓度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的要求。

为促进各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增加环境保护投入,环境保护税将全部作为地方收入。为加强环境保护税的征管,国家确立了“税务征管、企业申报、环保监测、信息共享、协作共治”的机制,要求各级财政、税务、环保等部门切实加强协作配合,提升污染物排放监测能力和水平。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组建生态环境部的积极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说明征收环境保护税能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学依据,并说明各省政府应如何加强环境保护税的征管和使用。(14分)

【答题要点】

1①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环保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3)②厘清政府权力与责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3)③建立集中统一、运行高效的环保监管体系,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3)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3分)

2)依据:征收环境保护税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能通过对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利益调整,引导他们减少污染排放。(4分)

征管和使用:①根据本地实际,科学设定本地区适用税额,运用法律手段征税。(4分)②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促进绿色发展。(3分)③完善征管机制,加强征收和使用的监督,提高使用效率。(3分)

 

【命题选材】

3材料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甘肃省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精生态农业、做强绿色工业、做优现代服务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到绿色产业体系结构的变化,再到生态环境的提升,绿色产品、绿色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绿色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全省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二  甘肃省“两型社会”改革成果


注:2008-2017年甘肃省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4.7%,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8.9%

【设问角度】

结合材料,概述“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绿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14分)

【答题要点】

1)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低碳、循环、生态、环保、可持续等特征。(4分)

2)①绿色经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分)②绿色经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分)③绿色经济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分)④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就业,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分)

 

四、供给侧结构改革

【热点概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20151110,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以来,我们以“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行业供求关系发生积极变化,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我们的经济导向对国际宏观经济政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充分表明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经受了实践检验,符合实际、富有远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122日下午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根本目的——理解与记忆(通过近年的努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835,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发展壮大新动能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列为供给侧改革任务前两位,加快制造业升级,培育经济新动能。

(附:我国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这六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去有针对性地解决。)

【命题选材】

1材料一  发展壮大新动能成为2018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从产业视角看,新旧动能转换本质是实体经济新旧产业交替更迭,贯穿从新技术.新模式运用到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新动能培育需要加快五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度,加强人工智能建设,拓宽人才教育和流通渠道,让更多新技术、新经济的创新企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材料二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要素成本高,我国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政策性扭曲,资源性产品价格(煤油电气水等价格)未反映出其市场供求关系;传统制造业生产经营不太景气,最普遍最直接的问题是无效或低端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进而造成供需不匹配;盈利能力弱,与金融、房地产、资源垄断型行业之间的利润率差距不断加大,导致部分实体经济企业也将投资方向转向金融业等虚拟经济。

材料三 2016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收入、电影票房收入、网络文化市场营收、网购用户数量等都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我国文化消费持续发力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反映出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文化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设计缺乏创新性和技术含量较低等隐忧,制约了文化消费能力的释放。

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需要弘扬工匠精神,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精品力作成为时代话题和时尚先锋;紧紧抓住科技进步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和领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生产领域,鼓励和刺激文化供给侧的竞争,提升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引导文化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品质。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产业视角下新旧动能转换的表现。并说明如何通过加强生产要素的培育来发展壮大新动能。(14)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指出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依据并就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提出对策。(14分)

3)结合材料三,概括我国文化消费领域的现状并(4分)分析材料三是如何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的。(8分)

【答题要点】

1)表现:新兴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和淘汰落后过剩产能。(6分)

措施:开发新技术,增强新动能发展的内生动力;(2分)培养专业人才,为新动能提供智力支持;(2分)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形式,为新动能提供资金支持;(2分)培育大数据、信息等新生产要素,打造产业竞争优势;(2分)

2)依据:有质量地发展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是实体经济。

对策:实体经济自身的市场定位要正确,要坚持科技创新,向市场提供有效供给。国家可以改革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投产条件。国家可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营造有热度的销售环境,并为实体经济减轻税负。

3现状:2016年上半年,我国文化消费领域的增长持续发力,但也存在着缺乏社会效益、文化产品单一、创新能力不强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4分)

如何扩大:①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文化产品,②推动文化业态的创新,激活民众的消费欲求,拓展消费领域;③推动文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扩大文化供给规模,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加具有创新能力的文化产品供给,打造竞争新优势。(8分)

 

【命题选材】

2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材料一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业农村内外部环境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工收入增长慢,财力紧张,对农村投入增幅明显回落。从内部看,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能跟不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迫切要求。

 材料二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某省政府推出系列新举措、新要求:减少和下放涉农行政审批事项,探索农林水利等领域的综合执法;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活动,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推动农业科技专家与经营主体信息互联互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等等。

材料三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2015年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了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并开展执法检查。在2017年的两会上,食品安全仍然是人大代表讨论的热点话题。从农产品安全到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非法添加剂,从执法部门严查严惩到推动社会共治,从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到加强对从业者的教育……代表们谈现状、摆问题、提对策,对于食品安全这一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开展了深入讨论。

【设问角度】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有效解决材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4)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举措、新要求的依据。(12)

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及人大代表应如何为食品安全提供支持。(12)

4)根据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关系。(12分)

【答题要点】

1)①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力度。(2分)②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增加有效供给。(3分)③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绿色生产。(3分)④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增强产品竞争力。(3分)⑤深化农村分配机制等综合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增加农民收入。(3分)   

2)①政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行政。该政府认真贯彻中央意见要求,放管结合,在法制轨道上开展工作。(4分)②政府具有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等重要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是政府的职责。(4分)③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求真务实,保障农民利益。(4分)

3)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食品安全法》,为食品安全提供法律保障。(3分)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并开展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保障了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3分)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应行使提案权,针对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议案并上交人代会,为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建言献策。(3分)④人大代表应行使质询权,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没有监管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推动政府等机关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3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观点可酌情给分)

4)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分)②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4分)③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

 

【命题选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绿色出行…健康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共享单车短期内迅速崛起,为共享经济点燃了新“火种”。共享单车给我们城市带来很多好处,比如缓解交通压力,比如出行便利、高效,价格低廉,确确实实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但是马路、小区乱停乱放,肆意破坏的车辆堆积成山……随着数量激增,共享单车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

材料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ofo的小黄车、摩拜的小橙车、优拜的小绿车……一场激烈的“彩虹”大战已悄然打响。共享单丰在公共自行车基础上,通过提升硬件配置,采用B2C运营模式,短时间内大批量投放单车,迅速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运营效率。

从校园兴起的ofo共享单车,在自行车上加装密码锁,通过App实现任意地点租赁归还。2017222日,ofo正式宣布与中国电信、华为NB - loT合作共同研发物联网共享单车。

摩拜单丰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调整车型,凭借防爆轮胎、轴传动等高科技配置,借助实时定位、扫码开锁、智能计费、在线支付等信息化手段,获得消费者认可。2017223日,摩拜单车宣布与微信合作,通过微信扫一扫即可解锁租车。

未来,在大浪淘沙中留下的必定是与时俱进,积极“为用户而变”的参与者。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共享经济风口下,共享单车发展之路给企业经营发展的借鉴价值。(14分)

 

【命题选材】

材料二  共享单车在厦门投放以来,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问题。某中学高一年同学针对共享单车运营存在的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结果整理如下:①公共管理有待加强。规划的专门停车区域和专用自行车道无法满足需求。监管不到位,乱停乱放、违规抢道等现象较突显。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尚无专门的法规条例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保障各方合法权益。③市民素质有待提升。恶意拆卸破坏、额外加锁、毁损识别码等现象时有发生。

北京市交通委正在加紧制定共享单车规范发展指导意见;上海市交通委约谈多家共享单车企业,要求暂停在中心城区投放共享单车;成都市交通委发布《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武汉市交通管理部门主动与共享单车合作,规划共享单车停车点,并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共享单车专用道路。

【设问角度】

2)有人提出,共享单车的弊端,是市场自身的弱点的反映,因此我们有必要限制市场的作用,让强有力的政府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解决共享单车的问题。请你运用市场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分析此观点。(12分)

     3)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各地交通部门在规范共享单车方面应该怎么样做到科学民主决策。(12分)

(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通过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推动共享单车健康发展。(12)

5)对共享单车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6)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共享文明对社会和市民的作用。(12分)

    7)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为所在城市的共享单车的规范发展设计两条宣传标语。(4分)

【答题要点】

(1)①企业应顺应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如采用B2C运营模式、与优势企业合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4分)②企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开发高科技产品,在质量、品牌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分)③企业应面向市场,立足用户需求,不断调整产品,提升服务,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4分)④企业经营者应提升自身素质,有敏锐的眼光,能够正确判断形势,赢得发展机遇。(2)

2)①共享单车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产物,它满足了人们的某些出行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推动共享单车发展。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等弊端,单纯的市场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导致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因此,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引导市场的发展是有必要的。③政府干预和发挥市场作用并不矛盾,约束市场主体,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诚实守信的市场风尚,培育发展有序的市场,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④共享单车的建设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就能够完成,需要政府、企业、公民共同建设。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不能因为市场的消极作用就否定市场的作用,也不能夸大政府在建设社会征信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中的作用。(每点 3 分)

3)①交通部门应该深入调査,召开多次听证会和咨询会,不断完善决策系统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②交通部要广泛听取多方面意见,墙強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③交通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决策,做到依法决策,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每点4分)

4)①公民应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主动参与民主决策,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出谋划策,优化共享单车的管理(3分);通过合法渠道监督政府履职情况,督促政府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监管(3分);主动联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将问题归结整理,形成意见建议,促成相关法规条例的出台(2分)。②公民应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做文明使用的示范者;通过合法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建言献策,助推共享单车健康发展。(4分)

5)赞成:(1分)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具有优越性。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模式创新,也是“互联网+交通运输”的交通方式,对解决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方式特别见效,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3分)②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共享单车作为新事物也存在弱点和缺陷,但我们要对它的发展充满信心。(3分)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共享单车的发展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好的,应该肯定和支持,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规范和改进。(3分)

反对:(1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现在市民百姓文明素质不高,社会文明水平较低,还缺少共享文明,所以不适合共享单车。(3分)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共享单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加以解决,会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危害经营共享单车的公司企业发展及市民的生活。(3分)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对社会和个人发展有反作用,部分市民缺失“共享文明”,必然会带来共享经济的损失,也将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阻碍。(3分)

6)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共享单车,就是一种共享文明,共享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3分)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共享文明可以展示城市良好形象,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我国综合国力。(3分)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享文明将深人人心、提高市民素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3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共享文明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意义重大。(3分)

7)示例:人人参与,城市将更加美丽。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每条2分)

 

五、振兴乡村战略

【热点概述】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10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24,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3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命题选材】

1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把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

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生活信仰、传统习俗、社会禁忌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

随着城市化推进,一方面,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另一方面,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还有市场,他们过于强调农业效益,忽略了传统乡村文化的价值。导致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面临式微的境地,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

新时代,乡村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各地加强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振兴,留住乡愁、留住特色,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重新唤起了乡村的文化活力。丰富的民俗,淳朴的民风,缠绵的乡愁……这些乡村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让人们对乡村产生了更多的留恋,也必将会推动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性。(10分)

      (2)有人认为,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已被作为落后的改造对象。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对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进行批驳。(12分)

(3)请就我们如何重振乡村文化提两条建议。(4分)

【答题要点】

(1)10分)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3分)②随着城市化推进,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会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3分)③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乡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地域特色。(4分)

(2)12分)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4分)②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忽略了传统乡村文化的价值,导致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3分)③肯定乡村文化的积极作用,挖掘其优秀内核,唤起乡村文化活力,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新农村建设。(3分)④只有树立正确意识,自觉抵制否认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才能重振传统的优秀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2分)

(3)4分)制定保护乡村文化的法律和政策;举办乡村传统节庆活动;保护乡村的传统技艺。(4分,两条即可,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2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实施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地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

材料一   

1982

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第一个关于农村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1986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将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分开。

2002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2011

十一届全国人大开展对《农村土地承包法》运行情况的执法检查。

201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要求各地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依法推行“三权分置”。

材料二: 2016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求: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落实“三权分置”要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根本地位,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要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不论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要依法维护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各项权利,使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利用,经营主体有权使用流转土地自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并获得相应收益。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在推进农村土地改革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落实“三权分置”的理由。(14分)

【答题要点】

1)①中国共产党在三权分置改革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3分)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党不断适应新形势,对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政策部署,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4分)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应正确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土地承包法》,(3分)开展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促进相关法律贯彻落实。(2分)

2)①“三权分置”要求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有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3分)②推行“三权分置”, 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财产权,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3分)③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3分)④“三权分置”有助于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村生产力。(3分)⑤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2分)(如答出集体经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4分)

 

【命题选材】

3材料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基础,也是短板。抓住关键,打好基础,补齐短板,必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质效。

某县积极探索推行“支部统领,主体分工”村级治理机制:优化改进党支部领导,把党的领导充分渗透、有机融入到村级组织建设、人事安排、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设立村民议事会作为常设协商决策机构,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村级事务的协商决策权,议事会成员由村民直接推选;在原村民理财小组基础上设立监事会,对各类村级事务进行全面监督,重点监督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村工程建设项目和村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等;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村民小组为依托,在全村合理设置若干理事会,作为实行村民自治的基本单元。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川成都郫都区战旗村曾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滞后,各种陈规陋习盛行。为改变这一现状,战旗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办国学课堂、创新“村+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的服务形式、开展“高校+支部+农户”大学生进农家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根据本村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打造村、企、农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圈,引进“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等新业态,打造观光旅游农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7亿元,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大力治理面源污染,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建成生态湿地,从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如今的战旗村“蝶变”成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范本。

2018212,习近平总书记到战旗村考察,体验乡村生活,购买乡村特色产品,战旗村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县形成的“支部统领,主体分工”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重大意义。(12分)

2)培育文明乡风能激发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内生动力。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

3)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战旗村的“蝶变”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12)

4)培育文明乡风能激发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内生动力。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

5)培育文明乡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请列举两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相吻合的中国传统古诗句。(4分)

【答题要点】

1)①加强乡村党支部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乡村治理中体现党领导一切。②创新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保障村民的民主管理权利,维护村民的主人翁地位。③规范村级各类事务治理,拓宽村民民主监督渠道,建设乡村法治社会。(12分)

2)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先进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②培养文明乡风,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信心、激发干劲、提升能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6)

3)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自身自然、文化、生态条件,推进乡村振兴。(4)②重视意识的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乡风促乡村振兴。(4)③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规律,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乡村振兴。(4分)

4)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先进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②培养文明乡风,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信心、激发干劲、提升能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6)

5)答案示例: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分)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2分)

 

【命题选材】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某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土壤肥沃,气候暖和,降雨充沛,光热条件充足,有利于蚕桑产业的发展。但这里却是一个气候宜人、风景美丽却不富饶的地方,农户各自为阵,有地的农户让地闲着不种桑,而想种桑树的农户没有地可种;部分桑农在桑园施肥时,不按技术员指导的技术及方法施肥,影响桑树的生长发育;部分桑园栽植地点较远,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而且养蚕设备简单,劳动强度较大;桑蚕质量参差不齐,价低无市,压低价钱拉贩子,含着眼泪数票子。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及精准扶贫开发政策的出台,该村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通过成立合作社引导组织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交易,为无地想栽桑养蚕的农户解决难题;积极组织村民进行各种培训活动和专题讲座,指导桑农科学施肥,让科技发挥出它应有的效能,使农户得到实惠;结合当地情况,引导农户选择规划集中连片、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污染、交通方便的地块,降低劳动强度;根据蚕桑产业发展要求,抓好体系建设,搞好市场社会化服务,及时为农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对蚕桑产品深加工,有效推进产业化进程;深度开发蚕桑资源,培育果桑、桑枝食用菌、桑园间套、林下养殖、休闲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使该村蚕桑产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设问角度】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该村桑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材料说明该村是如何促进桑蚕产业兴旺的。

【答题要点】

存在的问题:一家一户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规模经营);部分农户经济观念淡薄,缺乏合作意识;部分桑农科技意识淡薄,管理粗放,桑蚕生产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生产设备不够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产品质量不高,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给满分4)

该村的措施:①创新经营制度,通过成立合作社,组织农户土地流转交易,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桑蚕产业规模化经营。②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桑农技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桑农收入。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降低劳动强度。④优化市场社会化服务,及时为农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桑农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促进产业升级发展。⑤指导桑农科学施肥,对蚕桑产品深加工,优化产品质量和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转变发展方式。⑥深度开发蚕桑资源,培育果桑、林下养殖等项目,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农业,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⑦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政策,从经营机制创新、技术和管理创新上不断努力,推动了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每点2分,答对五点即可给满分10)

 

【命题选材】

5以科技改变为推动点,以互联网+创新思维为模式,将我国农业及土地资源配置推向一个新高度。

材料一  新的生产方式将带来新的生产力,土地共享创新模式的乐农之家,首先提出了将实体农场共享,以“互联网+实体农村+电子商务”为发展模式的O2O生态养殖。这种互联网生态养殖,不仅实现了土地共享的理念,优化农场资源,让土地最大地输出生产力,而且培养了新一代农民,让农户有了学习更多科技知识和创新创业的机会,通过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用户资金、规模、粗放式等养殖难题,将互联网+的创新思维、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畜牧业养殖和农产品销售相结合,为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管理、资金不足、供需失衡、产业链松散等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实现了养殖销售智慧化,有助于构建创新智慧型的生态养殖圈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材料二  互联网生态养殖的共享模式以实体农场为基点,将用户与养殖农户连接起来,用户可以通过共享的农场认养生态产品,体验当“农场主”乐趣,同时农场主既可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的生态农场,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形成了从需求到产品再到消费的完整农牧产品消费链,打通了生产、管理、加工、包装、销售等农牧业上下游的每一个环节。根据网上订单来安排生产、管理、预售生态产品,又可吸引人们前来观赏、采摘,享受田园之美、体验动手之乐,带动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互联网+实体农村+电子商务”为发展模式的O2O生态养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12分)

2)运用联系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农民应如何为生态农牧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10分)

3)为了避免互联网时有发生的坑农、骗农事件,请你为网农如何防范互联网风险提出两条建议。(4分)

【答题要点】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平台,带动旅游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农村经济发展。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培养了新一代农民,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开拓了市场,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联网+”使农民增长知识,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2)①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农民应把握生态农牧产品、市场、互联网之间固有的联系,用好互联网,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促进生态农牧产品生产、管理与销售。②联系是多样的。农民要善于分析和把握生态农牧产品生产经营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借助互联网,促进农产品生产、管理、销售,吸引人们前来观赏、采摘,享受田园之美、体验动手之乐,带动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3)①网农要增强防范意识,在进行网上交易和浏览信息时要提高警惕。②网农要提高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力和水平,从技术处理上防患于未然。

 

【命题选材】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小镇建设可圈可点,一批文化小镇、旅游小镇、科技小镇、工业小镇、商业小镇、金融小镇等纷纷涌现、蓬勃发展。2016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将特色小镇建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诗中的朔州曾是一个荒漠遍野的蛮凉之地,这也是之前很多人对西北边塞的初见。如今的朔州正在默默耕耘,在政策的春风下全力打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塞上“绿洲”右玉县位于朔州市最北端,多年来,莜面、荞面、豆面、玉米面、黄米面等大量输出,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粗粮饮食文化,吸引了周边不少省市的游客来当地品尝。与此同时,右玉县牛羊成群,还彤成了大规模的畜牧业、屠宰业和肉食加工业,在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下,完成了“养殖——屠宰——加工——输出”的闭合产业链,成功打响了以“玉羊”为名的首个品牌。

      近年来,右玉县政府着力打造宜居小镇,大力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以举办“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为契机,打造边塞风情、生态体验、消夏避暑等特色品牌。据了解,近年来,每年都有很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和国内高校艺术院系师生常住右玉,进行艺术品创作,形成了国内艺术品界独有的“右玉现象”。为此,右玉县正式推出了“中圆油画写生季”,并在右卫古镇建设艺术粮仓,推动文化旅游产品从单纯观光、休闲、度假向艺术品创造转变。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说明右玉县在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是如何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 (10)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右玉县为什么重视打造小镇文化特色。 (12)

3)借鉴右玉县经验,请你就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提出两条建议。(4分)

【答题要点】

(1)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2分)作为边塞小县,右玉县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粗粮饮食、畜牧加工和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4分)在此基础上,该县着力打造独特的粗粮饮食文化,打响“玉羊”品牌,打造了边塞风情、生态体验、消夏避暑等特色旅游品牌,形成充满生机的寨上“绿洲”。(4分)

(2)重视打造文化特色能够提升小镇的功能和品质,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高的需求。(3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以生态旅游文化节为契机,打造边塞风情、生态体验、消夏避暑等特色旅游品牌,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3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重视打造文化特色能够提高小镇文化软实力和知名度。(3分)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打造特色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3)做到从实际出发,凸显特色。(2分)坚持市场化理念,政府科学引导。(2分)

 

六、“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经济长江带

【热点概述】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以宽阔的全球视野和卓越的战略远见,相继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不仅为调速换挡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澎湃动能,也为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机遇”和“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重点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

京津冀地区由于重工业较多、结构性污染突出等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应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20169月国家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四川,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是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对于这一区域的产业优化升级、粮食稳产高产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大战略共促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强调全方位对外开放,旨在适应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则着眼于解决困扰多年的京、津、冀三地发展不平衡的难题;长江经济带则提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三大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互联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

 

【命题选材】

1古代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接在一起,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同年10月,习近平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而这一命题是在2013年被重点提及。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中国努力倡导并带头实践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国际治理贡献了更多和谐共生的动力。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大综商品价格震荡、贸易投资低迷的表象之下,增长模式、动力来源、治理结构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来自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国家与弱势群体的呼声值得重视。与此同时,地区热点不断,地缘政治因素凸显,气候变化、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突出,更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性和不确定性。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践行经济全球化“中国方案”的重要典范,对于破解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境,塑造更健康的经济全球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会带来一种全新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新秩序、新格局。

【设问角度】

  1)依据材料,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12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正确性。(12分)

(3)联系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西亚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12)

4)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加以说明。(10分)

5)联系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12分)

6)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方案”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4分)

【答题要点】

1)①有利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分)②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3分);③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3分)

(2)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和中亚地区的共同利益。(3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中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基本目标。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3分)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加快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强各国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3分)

3)①经济决定文化,经济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中西亚文化交流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从而有力地推讲中西亚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既可以通过中西亚对外贸易将商品、技术、服务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每点6)

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表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民心相通”,需要“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5分)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可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融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5分)

5)①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沿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4分)②积极主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4分)③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宣传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和丝路建设理念,打破海外媒体对我国的中伤。(4分)

6)①“中国方案”表明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或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②“中国方案”符合发展的主题,(1分)有利于破解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境,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2分)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各国互利共赢、推进世界经济发展(2分)。③“中国方案”倡导并实践合作共赢、共商共享共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符合和平的主题,(1分)有利于各国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2分),推动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2分)。(如果考生回答下列观点可分别给2分。如:“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命题选材】

2材料一  事实上,京津冀一体化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理念,但直到2014年,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才真正起步.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要求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8月,国务院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担任该小组组长。在党和国家“顶层设计”的推动下,京津冀一体化加速。20174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市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足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材料二  根据中央的要求,雄安新区的建设需要从时代的背景、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实际情况去分析,要开创国家级新区和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一新区的建设,将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谋篇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社会事业,配套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提高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材料三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宋辽古战道等丰富地下遗迹,地上建筑如安新县的陈调元庄园、明塔,雄县清真寺、容城县明月祥寺等文物建筑皆特色鲜明,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抗日战争时期,三县同属中共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组建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中根据地曾是八路军最巩固的根据地,《小兵张嘎》《平原枪声》等电影反映的就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故事。三县各级文保单位里有不少烈士陵园、烈士塔,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

材料四:京津冀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资源环境空间管理措施,出现了城镇建设挤占生态空间、工业园区发展成片、污染排放监管不严等现象,引发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区域性环境问题,不断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底线.环境问题正倒逼三地进入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新型区域治理阶段.环境保护一体化对环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国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的理论依据?(12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雄安新区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谋篇布局”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雄安新区建设应如何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12分)

4)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京津冀发展如何用环境保护一体化破解资源环境问题?(14分)

5)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并就解决京津冀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6)中央要求把雄安新区打造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请你从新发展理念角度,为雄安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要求角度不同,每条2分,共4分)

【答题要点】

1)①这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体现和要求;(3分)②执政党要坚持科学执政,就要不断完善执政方式,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践行科学发展观;(3分)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责任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3分)④政府要有效履行职能,加强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3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②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雄安新区建设围绕“人”这个核心谋篇布局,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雄安新区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4分)③这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需要。新区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分)

      (3)①把新区建设与保护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挖掘传统和历史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  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雄安新区的文化品位;(4)②突出当地特色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不断推陈出新,丰富雄安新区的文化内涵;(4分)③弘扬历史文化资源蕴涵的民族精神,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打造雄安新区优秀文化品牌。(4分)

4)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一体化产业格局;(4分)②根据三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借助一体化的行政力量,强化资源空间管理的措施,统筹规划京津冀区域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3分)③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采取合理补偿为了维护生态安全而在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牺牲的地区等手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3分)④三地协调联动,加大依法制裁环境方面的违法行为,实施资源环境的区域治理。(4分)(从宏观调控的手段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5)原因:①经济发展方式落后,能源消耗量高,企业发展还没有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创新驱动上来。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特点,一些企业为了局部或眼前利益而不惜损害整体与长远利益。

建议:①消费者要树立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②企业要调节生产要素投入,改用环保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③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支持企业改进技术,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

6)答案示例:①发展高端高新产业;②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③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④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⑤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每条2分,任答两条得满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新发展理念,从不同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命题选材】

32017223日,习近平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20174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再此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北京市人口已经达到2100多万,接近20202300万的人口调控目标,由此带来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资源超负荷等大城市病,其深层次原因是承载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12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强化创新驱动和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个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问角度】

1)设立雄安新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一战略的出台表明我国执政党、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12分)

2)设立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思路、深入推进,最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10分)

【答题要点】

1)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人大、政府,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党的意志要通过全国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

2)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充满信心地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脚踏实地,深入推进,最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命题选材】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金融中心(江北嘴、陆家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长江沿线九省二市占我国GDP半壁江山,是内需增长的最佳着力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材料二  为了更好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某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41月省人大通过了《某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该条例经过20多次较大修改、4次审议,有20万公众发表意见、60多位专家参与研究论证。20166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就《水污染防治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并结合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询问,听取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列入2016年度重大事项工作计划,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某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草案建议稿,2017121日,某省人大审议通过了该决定。

2018425,习近平从荆州港码头登上轮船,沿长江进行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首先是要下个禁令,作为前提立在那里。否则,一说大开发,便一哄而上,抢码头、采砂石、开工厂、排污水,又陷入了破坏生态再去治理的恶性循环。所以,要设立生态这个禁区,我们搞的开发建设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事关重大,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习近平强调,长江经济带不是独立单元,涉及11个省份,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协调协作。他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是思想认识。这次考察,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同时,进行分类指导。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为什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14)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省人大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

     【答题要点】

1)①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3分)②能够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分,答出其中一句即可得2分)挖掘沿岸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扩大内需,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2分,答出其中一句即可得2分) ③能够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2分)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2分,答出其中一句即可得2分) ④能够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答出其中一句即可得3分)

2)①依法行使立法权。(2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制定并通过了相关《条例》和《决定》。(1分) ②依法行使监督权。(2分)加强执法检查和听取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督促相关政府部门履行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1分) ③依法行使决定权。(2分)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问题列入某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审议通过了相关《决定》。(1分)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2分)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审议的基础上,通过了相关《条例》和《决定》。(1分)

 

七、精准扶贫

【热点概述】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的重要指示。2014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中国正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分别为: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这其中,既包括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等传统项目,也包括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等新手段新方法。

【命题选材】

1材料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

     材料二  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我国政府将把扶贫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坚持分类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怎样才能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10分)

【答题要点】

1)①必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夯实扶贫的物质基础。②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把扶贫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③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发展教育事业,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实现脱贫任务。④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扶贫问题。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贫困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回答“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可给一定的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有较多的贫困人口这一社会存在决定了我国十分重视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党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选择的体现。

 

【命题选材】

2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5.4500,2014年,县政府立足当地实际,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发挥旅游资源富集优势,探索“旅游+民俗文化”的特色产业发展机制,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变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该县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引导部分农民把土地流转给专业化农业公司,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800元流转金,土地租金每3年递增50元。农民还可以到公司上班,每天获得80元劳务收入。2015年创新“互联网+”扶贫思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特色产业“上网触电”。2015年底该贫困县成功摘帽。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到2020年通过多项举措解决5 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社保政策兜底脱贫2 000多万人口。

材料三  H市市委、市政府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敢承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运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从而打开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县精准扶贫措施的合理性。(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各级党委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10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H市的扶贫工作是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12分)

【答题要点】

1)①政府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规划了产业布局。②发展特色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③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④创新扶贫思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宽了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

2)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各项利益,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创造历史。(4分)②H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充分履行职能,勇敢承担扶贫责任,创新扶贫方式,帮助贫困群体走上致富道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③H市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为他们开拓就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做到了依靠人民、造福人民。(4分)

 

八、文化建设

【热点概述】

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建筑、汉字汉语、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民风民俗、衣冠服饰、古玩器物、饮食厨艺、传说神话、传统音乐、中国对联等等。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影响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命题选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是家庭生活传承中逐渐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文明风范和道德品格。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材料一:《钱氏家训》中的“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勤俭为本,自必丰享,忠厚传家,乃能长久”“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等治家格言所承栽的家风家教至今令后人景仰。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钱氏家族人才辈出。如五代时钱开创吴越国,经过三世五王打造了苏杭天堂;宋代的钱选、明代的钱德宏、清代的钱谦益等都是名噪一时的大家;近现代,“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淼、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中国原子能事业开创者钱三强、历史学家钱穆、文学大家钱钟书、思想家钱玄同等,都在不同领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育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设问角度】

1)“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1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所在。(12分)

(3)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对上述观点加以诠释。(10分)

(4)请从家庭生活角度,提出两条关于如何培育优良家风的建议。(4分)

5)某班举行“好家庭故事,弘扬优良家风”的主题班会。请你以“传承创新践行”为关键词拟写一份发言提纲。(两条,每条20字以内)(4分)

【答题要点】

1)示例一。认同。(1分)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4分)不同的家风,对人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优良的家风,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良的家风,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4分)当前大力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3分)

示例二。不认同。(1分)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4分)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受国家文化建设、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和主动接受多种文化熏陶的过程。(3分)

(2)优良的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养料。(3分)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有利于养成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等个人美德和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家庭美德,(3分)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3分)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有利于形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社会公德,使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3分)

(3)10分)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会影响整体。(2分)国家和社会文明是由一个个家庭文明组成的,离开家庭文明,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2分)文明家庭中的成员大多有较高的个人修养,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以良好家风筑牢社会风气的基础,促进社会文明和谐;(3分)能正确认识家与国的关系,增强爱国意识,立志成为栋梁之才,在追求家庭幸福的过程中建设好社会和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3分)

(4)4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符合家庭状况的优良家风;父母言传身教,做好践行家风的表率;家庭成员自觉遵守家风并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学生结合家庭实际谈具体做法,只要有利于培育优良家风,可酌情给2-3分)

5)答案示例: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良好的家风应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从其他角度,符合主题,亦可给烦恼,最高不超过4分)

 

【命题选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戏曲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传承着中华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审美风范。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戏曲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强调中华戏曲的发展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开创中华戏曲事业新局面。为落实党中央精神,2015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确立了由政府扶持戏曲事业的方针,把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强调政府对当地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负有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应该从项目设立、政策落实和经费支撑上对所在地戏曲院团予以切实有力的扶植与支持。

      材料二 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创新,一直存在“回归本体”(技艺、剧目、演出样式、艺术流派)与“精神传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博弈与争论。

      有学者认为:中国戏曲一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流变和发展,宋元杂居之后昆曲的兴盛,昆曲之后地方戏的兴起,随后京剧的诞生,无不贯穿着适者生存、革故鼎新、变革发展这条主线,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精神,中国戏曲才得以不断发展。同时,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主线。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精神,中国戏曲才得以不断发展。同时,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超越前人的艺术巨匠。因此,精神的传承比技艺的传承更重要。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如此高度重视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戏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和保障,请你就政府如何实现政策与资金的“准确落地”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传承传统戏曲“精神的传承比技艺的传承更重要”?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3)请你就如何实现传统戏曲“回归本体”与“精神传承”的统一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4分)

【答题要点】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宗旨,重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是尊重和维护人民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是政府的职责要求。(4分)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戏曲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分)政府要依法行政,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定职责必须为”, 积极落实戏曲传承与发展的主体责任。(2分)政府要科学、民主与依法决策,积极完善实现戏曲政策与资金 “准确落地” 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2分)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做好政策资金落地和督查工作,强化责任意识。(2分)(从“政府工作作风和方法”的角度答题可酌情给分)

2)示例一:赞成。

     理由: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失去了创新能力的传统戏曲,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在创新中,传统戏曲才能焕发生机、充满活力和历久弥新。(5分)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传统戏曲“精神的传承”是对“技艺的传承”最好传承,是真正的“回归本体”,否者就会陷入文化的“守旧主义”。(5分)

     示例二:反对。

     理由: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漠视对传统戏曲技艺的传承,就会失去“精神的传承”的根基,其实质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从而迷失传统戏曲创新的正确方向。(5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过分强调“精神传承”的重要性,会损害传统戏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色,违背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原则。(5分)

3)采用传统的技艺和演出样式传唱当代的新人新事;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融入到现代音乐中。(每个要点2分,共4分)

 

【命题选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央视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火爆荧屏。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然而,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也不容忽视。如今,饱读诗书的人少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而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的人多了,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2017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何以能唤醒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当前传统文化遭遇的尴尬。(12分)

【答题要点】

1)传统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诗词大会》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引发了共鸣;(4分)传统诗词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了人们的情操;(3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形式的创新激发了人们学习诗词的热情,有利于人们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3分)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在价值观念、知识构成、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会不同。(4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面对传统文化,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会对人的发展乃至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就会妨碍人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4分)我们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并不断推陈出新,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4分)

(3)某校准备举行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的辩论赛,请你拟出两个辩题。要求每个辩题都要包含正反双方观点,每个辩题不超过40个字。(4分)

①正方: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传统文化是包袱。

②正方: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发展;反方:传统文化制约着人的发展。

③正方:传统文化的社会作用不断增强;反方:传统文化的社会作用日渐式微。

 

【命题选材】

420177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今天,中医彰显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处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中药超剂量使用而发生的中毒事件将中医药“妖魔化”。殊不知,中医典籍中提出“中病即止”,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

有学者指出,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突破学科的成见和偏见,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将中医药“妖魔化”的观点加以批驳。(10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学者的观点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1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就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答题要点】

1)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在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验证了中医药成果的科学性。(3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中药超量使用与“中病即止”的中医理论是相冲突的,因超量使用而发生中毒事件与中医药本身是没有关系的。(3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们应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将其“妖魔化”。(4分)

2)①立足我国医疗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药文化。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药,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抛弃中医治疗与中药使用中不科学的东西,推动中医药现代化。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西医的科学方法发展中医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④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突破学科的成见和偏见勇攀中医药学高峰。(每点3分,共1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扶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每点2分,共计4分)

 

【命题选材】

5《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这档以集结货真价实国宝为主题,融汇了外景真人秀、内景情景秀的节目,既不失一档泱泱大台出品的节目的质感与庄重感,又有着电视节目原本有的仪式感。加上了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表达方式,都使得节目充满了看点。

     细节是决定一档节目成败的最直观因素,《国家宝藏》能够如此圈粉的原因,在于节目从道具到人物,从主题到价值引导都是一种敬畏之情,来对待这些凝结着绚烂历史文化和时代智慧技艺结晶的国宝们。舞台舞美以巨型环幕、吊装透明冰屏、地屏和投影纱盒为主视觉呈现形式,中间还穿插表演音乐剧.京剧《闹天宫>、诗朗诵、歌舞演唱、国乐呜奏等表演项目。对于舞美视觉设计来说,很多时候像“打仗”,重要的是与导演团队磨合,以最完美的视觉形象为舞台演出服务。《国家宝藏》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节目播出的积极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节目制作过程和理念对综艺创作的启示。(12分)

3)如果《国家宝藏》第二季也将在央视播出,为了宣传国宝文物,传承历史国粹,请你为节目设计两条电视广告语。(4分)

【答题要点】

1)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该节目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文物展示,为普及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的尝试。③立足于社会实践,对文物进行了实践演绎,使得传播、继承文化的形式得到了创新。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综艺创作要结合时代特征,体现时代气息,符合观众口味。②重视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作用,从主题到价值引导应怀有敬畏之情。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注重与导演团队磨合,以最完美的视觉形象为舞台演出服务。  

    (3)示例:记载民族血脉,守护中华文明。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历史记忆照进现实。

 

【命题选材】

6材料一  从古至今,通商先得通话。语言是沟通的载体,语言先行,才能打破藩篱,让文化直抵人心。丝绸之路璀璨的历史,无数次印证了这一点。从14世纪开始,就有外国汉语研究者,编纂了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培养了一批会说汉语、理解中华文化的友好人士。在他们的助推下,古丝绸之路商贸兴盛繁荣,人文交流源源不竭,绘就了一幅恢宏壮美的丝路画卷。而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学习汉语正在成为一股热潮。汉语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催化剂,成为加快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更是联通丝路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海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看似最“软”,却是思想之舟舆,不仅“达意”,还能“表情”,可以“通事”,更能“通心”。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汉语既是丝绸列车的润滑剂,又是联通丝绸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 (10)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12分)

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但是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才能永葆文化生命力。请以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为主题,设计两种具体活动,并简要说明活动的目的。(4分)

【答题要点】

(1)①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韩语的传播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传播; (3)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传播有利于沿线各国打破藩篱,凝聚共识,正确处理彼此矛盾分歧,维护沿线地区的和平稳定,为建设“一带一路”创造安定的国际环境,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发展,政治互信,边防安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4)③汉语的传播又以思想得以交流,推动了沿线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理解,增强共同推动发展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沿线各国增强建设“一带一路”的勇气和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3)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2)一方面,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发展各异,竞争激烈,具有斗争性;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抓住了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同一性方面。(4)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尊重各国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主张包容差异,鼓励各国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有差异性的发展。(2分)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就是遵循相互作用规律,大胆运用相互合作与相互竞争这两方面的推动力,使之产生正能量,来推动世界和我们国家各方面的繁荣发展。(4分)

3)示例:开展校园古诗词朗读比赛、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赏析等活动(组织参观书法、绘画、中国瓷器、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展览等活动),2分)目的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2分)

 

【命题选材】

7材料一  江西省赣州市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扶贫列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以文化阵地扶贫、公共文化服务扶贫、文化产业扶贫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有效解决了文化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个地区的贫困,袁面上看属于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考察,往往有着极深的文化根源,人们的经济状况与其科学文化素质、价值观健康观念、生活方式和文明开化程度紧密相关。

材料二  新时代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变成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文化领域在这一新变化下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注重文化建设“精气神”的高度统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不断加快,但是品质不高、文化创意含量不足、文化精品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因此,文化精品的创作也越须以人为核心,繁荣文化精品创作与生产:积极探索文艺创作的新途径,拓宽艺术繁荣的新思路,擦亮文化名片,打造一批文艺品脾活动:加快各级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群众文艺阵地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群众文艺设施阵地网络,根据群众文艺特点,积极发展群众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堇术、书法、摄影、文学等群众文艺团队。

【设问角度】

l)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应如何处理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的关系。(12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如何适应新时代下文化领域发展的新要求。(10

3)文化扶贫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请就教育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为某村委会进行文化扶贫工作涉及两条动员标语。(4)

【答题要点】

(1)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经济扶贫为文化扶贫提供物质保障,文化扶贫为经济扶贫提供精神动力,二者是相互促进的。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经济扶贫是扶贫工作的主要抓手,文化扶贫是经济扶贫的有益补充,二者相得益彰。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的关系。

(2)①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的文化产品。②坚持市场导向,生产创作适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提质增效。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和服务对象,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作的热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④立足实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知名品牌。⑤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3)①书香引领文明、教育助推发展。②增文化之底蕴,促经济之发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8材料一 2018225日,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亮相。憨态可掬的熊猫起舞,潇洒帅气的冰上演员,绚丽夺目的时光交换,充满科技含量的机器人和冰屏旋转,演员和机器人配合得天衣无缝,用绚烂的色彩和线条,先后勾勒出中国结、龙、凤凰、长城等充满浓郁中国元素的图案,还有国家大剧院、“天眼”望远镜等体现当代中国建筑和发展成就的造型。整个表演,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特色,充满科技元素,堪称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设计巧妙的故事情节,神奇独特的人工智能和演员互动,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宣告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再次向世界发出邀请,四年后来北京共赴一场美丽的冰雪之约。

材料二  “靠脸吃饭”的时代来了!农行、建行、招行在部分网点已经开始“刷脸取款”,人们无需携带银行卡,只需要站在银行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即可提取现金.

      曾经“刷脸取款”的核心技术——人脸识剐算法,一直垄断在极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我国某科研团队在探索人脸识别算法应用过程中经历多次失败,但他们迎难而上,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互联网采集大量人脸数据来进行训练,使其不断“进化”,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起柳不少银行客户对“刷脸取款”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持有怀疑态度,银行方面则强调“刷脸取款”比传统的刷卡取款更加便捷,可以降低伪卡风险、减少设备吞卡数量,同时也不用担心银行卡丢失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人如白领、知识分子、学生等对这项新技术的疑虑逐渐打消,但仍有人对随意采集面部特征数据这样的隐私信息表示了担忧。

【设问角度】

1)“北京8分钟”为全世界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视听盛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世界的原因。(12分)

2)有人说“人工智能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能够模拟人的思维,但不会取代人的意识”。请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12分)

3)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邀请世界各国人民四年后来北京共赴冰雪之约。请你写两条标语作出邀请。(4分)

4)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材料二中人们对“刷脸取款”有不同态度的认识。(12)

5)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刷脸取款”核心技术的成功研发对科研工作者的启示。(10分)

6)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的观点为各大银行普及“刷脸取款”技术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答题要点】

1)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4分)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注重传统韵味和现代特色的结合,反映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成就。(4分)③设计巧妙的故事情节,神奇独特的人工智能和演员互动,用世界的语境讲述中国故事,增强吸引力、感召力。(4分)

2)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意识的物化,它的产生和发展,既依赖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又必须以人类意识对于自身的认识为前提。所以人工智能没有能动性和创造力。(4分)②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证明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属性,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观点的正确性。(4分)③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模拟人的思维。尽管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活动,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人脑的功能,但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的意识。(4分)

3)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墨舞冬奥,相约北京。(4分)

     4)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1分)因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而不同(或受人们的立场、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不同的主体条件的限制),(2分)对刷脸取款就会有不同的认识;(1分)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1分)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或受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2分)不同时期的人对刷脸取款存在着不同看法;(1分)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分)刷脸取款的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了更安全和便捷的服务,(1分)使人们的疑虑逐渐打消。(1分)

5)①科研工作者必须立足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分)②科研工作者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进行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2分)③科研工作者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2分)要有不畏失败、努力钻研的顽强拼搏精神。(2分)

6)示例:①各银行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意量的积累,逐步提高技术水平,抓住时机促成新技术的创新应用;(2分)②面对不同的评价,应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坚定信心,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2分)

 

【命题选材】

9材料一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材料二  国务院制定《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材料三  今年以来,我国许多城市多次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不仅对海陆空各类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有病不能乱投医,得找准“病根”进行靶向治疗,治理雾霾,也需对症下药,监测并找准污染带。怎么测得准?如何找准污染带?北京市顺义区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相关科研人员的不断丰富经验和提高认识能力,并通过安装新型监测站,引入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技术平台实时监测,为监察人员提供了精准督查方向。人们对雾霾天气认识的逐步深化,有利于人们精准施策,诊治雾霾。

【设问角度】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许多国家为何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10)

   (2)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10)

3)某企业如果准备投资机器人项目, 在确定投资前应做哪些必要的调研工作?(10)

4)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12分)

5)结合材料,谈谈人们对雾霾天气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2分)

【答题要点】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机器人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技术且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机器人产业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国家都想抓住和利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内容要点: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3)研究政府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政策;机器人市场和产业现状调查以及发展前景分析;企业从事机器人研发与生产的条件分析。

4)①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对制造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3分)②国务院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宏观布局,科学规划。(3分)③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缩少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提高综合国力;(3分)④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3分)(如答到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分析合理的,给2分,但最高分不得超过该题总分。)

5)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近年来,雾霾天气所带来的危害这一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4分);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安装新型监测站,引入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技术平台实时监测,促进人们对雾霾天气认识的发展(4分);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科研人员在实践中经验不断丰富,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也使得人们对雾霾天气认识逐步深化。(4分)

 

【命题选材】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市政府安装了一个人工智能中枢——城市数据大脑。该城市数据大脑可以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资源,建立城市“神经网络”,把控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全局,帮助城市“思考和决策”。该城市数据大脑首期“迎战”交通拥堵。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被集中输入城市大脑,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城市中构建算法模型,计算出更“聪明”的交通疏导方案,有效的缓解了该市的交通拥堵状态。目前,该城市数据大脑广泛运用于该市的交通运输、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电商零售、仓储物流、智能导购、客户服务等各个行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  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380亿支…作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山西某集团组织精兵强将,围绕球座体材料国产化开展了一系列工艺技术研究攻关,经过5轮上百项试验,终于彻底摘掉了中国圆珠笔尖的.洋帽子",为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了“中国笔头",骄傲地写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并借助中高端产品替代进口的竞争优势扭亏为盈。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城市数据大脑的使用对该市政府履职行为的影响。(12分)

2)结合材料和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说明大数据是如何影响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动。(14分)

3)圆珠笔头中国造实现的突破,为“中国智造"给出了响亮的答案。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论证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关键在于自主创新。(14分)

【答题要点】

1)①政府履职行为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3分)(原理分要求;每点一分,共三分。)

②城市数据大脑提供的城市数据信息,为该市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了该市政府决策能力和水平。(3分)(本要点处理大数据与政府决策的关系,学生答案正确表述出这一关系即可。一般表述为:大数据提供了什么,促进或者有利于政府做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等等。三个决策未必需要表述完整。)

③能帮助政府为市民及时提供必要的管理与服务,协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3分)(本要点处理大数据与政府执行的关系,学生答案正确表述出这种关系即可。一般表述为:大数据提供了什么,促进或者有利于政府依法履职或者依法行政,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等等。)

④依据数据大脑提供的民意反馈,政府能有效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履职的监督,不断改进和完善政府的履职行为。(3分)(本要点处理大数据与政府接受监督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政府依据大数据监督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其二政府依据大数据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从大数据怎样帮助政府履职、怎样促使政府对人民负责、依法行政、接受监督四个角度回答也是可以的,每个角度3分。)

(2)①影响消费:数据成为新的消费对象,它提供的信息将拓展人们的消费需求,(3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3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分)(本要点的原理依据是生产决定消费。考生必须答出大数据的生产提供了消费对象、拓展了消费需求、改变了消费方式、提高了消费水平,每个2分,最多6分。)

②影响生产:人们对数据消费的需求,能带动着与数据相关的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2分)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2分)提高劳动力的质量。(2分)(本要点的原理依据是消费影响生产。主要处理三个关系:其一、新消费热点与新的产业形成和发展;新的消费需求与生产调整和升级换代;消费对劳动力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学生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分值与其他要点相同。学生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最高得分6分。)

3)①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并掌握核心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及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6分)②自主创新,能够为提高生产力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8分)

 

九、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热点概述】

201811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然而,一些国家和地区政策的内顾倾向加重,保护主义盛行,全球经济的平衡、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而经受各种挑战。

以往的全球化先以欧洲、后以美国为动力,前者描述的是与殖民化相关联、以对外贸易为动力的全球体系,反映了欧洲对当时世界的支配及其价值“正当性”。“逆全球化”,即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英国正在脱欧,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站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角度,一度被认为体现西方权势、价值或理想的全球化不再是香饽饽,而是成了霉气包。它们转而在观念层面对全球化做出负面评价,在实践层面拒斥一些全球性进程。

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为应对逆全球化的问题提供了药方。2013,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出,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重在保障世界各国在开放合作中共同受益,习近平主席多次表态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如果能够保证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那么全球失衡的问题就能够得到根本解决,逆全球化的压力就会大幅缓解。

当下,“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面对这种新的全球化形势中国该如何应对?中国更应该扩大对外合作,提出自己的全球化思路,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别人的需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务实合作。并将“一带一路”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并列作为我国的三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在基础设施互联、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一带一路”真正走起来也不是易事。面临着全球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和各种困难和问题,还需要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通过建立互惠机制共同推进。但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进全球化进程的一个崭新路径,是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行动。

【命题选材】

1从“日不落”帝国时代,到美利坚时代,再到今天群雄逐鹿时代,成就前两者也造就后者的“全球化”,真的在与当今的世界渐行渐远吗?

      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似乎汹涌而出,并且从受益与全球化最多的欧美大陆向全世界蔓延。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英国脱欧,反恐与难民问题,贸易保护壁垒,右翼在一些西方国家纷纷登场……因此有人高呼“别了,全球化!”

      100多年来,围绕全球化的争议一直起起伏伏,尤其伴随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技术进步带来就业相对减少,资本和劳动间收益差距的不断扩大,金融资本的全球化运作带来巨大风险;但其带给人类的福祉却也有目共睹,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前所未有地使不同国家产生利益交织,各个国家在这个相互联通的网络里形成了更大的相互依赖和更多的共同利益。

【设问角度】

      当欧美重新思考甚至怀疑全球化的时候,中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怎么办?(14分)

【答题要点】

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有客观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对全球化的影响,应该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并且分清主流于支流,全球化带来生产力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全球化”等问题,但利大于弊。逆全球化潮流正是没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结果。(4分)要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发展的观点,面对前进过程中的曲折,要树立信心,勇敢面对。(4分)

     中国应顺应大势,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更多发挥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4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期,国际上出现了反对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向,像英国“脱欧”派公投的获胜,美国新任总统发表贸易保护言论等。中国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和积极融入者,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板响应支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浪潮必然会浸漫到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如何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规则面前,建构起国家和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中华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赢得世界文化话语权,是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设问角度】

    1)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谈谈你应如何理性看待当前的逆全球化动向。(12分)

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10分)

    3)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请你围绕“合作共赢”这一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不能超过16字。(4分)

【答题要点】

(1)①经济全球化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其在促进各国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带来挑战。逆全球化动向的原因是相关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而出现的退缩。(6分)②全球化进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其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不能改变其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坚持融入全球化,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6分)(如果学生答出目前出现的逆全球化现象并非主流,也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也可得4分,但本要点不能超过6分)

(2)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5分)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实现文化自信。(5分)

3)示例:凝聚全球共识    促进互利共赢

               传播全球声音    实现合作共赢

               合作谱写新篇章  共赢铸就新辉煌

 

【命题选材】

3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新总统,英国公投脱离欧盟,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大多数国家广泛认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一直由发达国家主导并获利巨大。但是,近几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全球贸易年均增速从19902008年间的7%降到20092015年间的3%;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由1990年的1.6%提高到2015年的11.9%;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由1990年的73.3%下降到2015年的52.3%。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只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有利,出现了“逆全球化”甚至“反对全球化”的思潮。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倡导建立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机制,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平衡发展,给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免除了大量债务,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中国为最不发达国家解决贫困饥饿问题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还在“炭排放”和“世界气候”方面承担了更多的国际义务。

材料二: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抛出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建隔离墙,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游说美国知名企业从中国及其它市场撤回本土,扬言向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45%的高关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经济全球化进程遭到很大扼制。

材料三  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1118日在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就经济全球化问题发表了重要主张,认为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习近平主席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两次重要演讲中,集中阐述了亚太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以“四个促进”指明了亚太经济发展的行动方向——促进经济一体化,建设开放型经济;促进互联互通;促进改革创新;促进合作共赢,深化伙伴关系。201694日至5日,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8日至11日举行,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再度向世界发出开放呼声。

   20184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主旨演讲,作出掷地有声的判断和承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习近平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一郑重承诺表明,尽管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中国不为“浮云”所扰。

【设问角度】

1)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言论,有网友提出“中国应该积极扛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也有网友表示坚决反对。你的意见如何?请你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发表见解。(12分)

2)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给贸易保护主义者指出逆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危害,并为我国企业提高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能力提出可行性措施。(14)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方案”对亚太经济走出低迷的意义。(12分)

4)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性。(12分) 

(5)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责任也是使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怎样才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10分) 

     6)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方案”得到各方普遍赞同的原因。(12分)

【答题要点】

1(12)答案一:我赞同。(任意答上4点理由,每点3分,可给12)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有利于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②国家实力是国家对外活动的重要基础。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有能力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有利于带领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目标;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中国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公平和正义;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中国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有利于促进各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促进世界和平。

答案二:我也坚决反对。(任意答上4点理由,每点3分,可给12)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可能会影响中国自身发展和中国国家利益;②国家实力是国家对外活动的重要基础。我国尽管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实力还不足以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③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发达国家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他们对立起来,处处扼制中国,中国不能承担他们不想承担的责任;④国际新秩序主张国家平等享有国际权利,也平等履行国际义务。发达国家享有了更多的权利却不想履行应有的义务,中国不能不顾自身权利而替他们承担义务。⑤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中国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本国的资源优势,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答案三:我认为要具体分析。(任意答上4点理由,每点3分,可给12)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做法就积极支持和引领;扼制中国发展的做法就坚决反对;②国家实力是国家对外活动的重要基础。我国尽管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要权衡自己的实力,扛得起就扛,扛不起坚决不扛;③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与我国有共同利益的做法就积极支持和参与,与我国国家利益相对立的做法就坚决反对;④国际新秩序主张国家的权利平等和义务平等。与我国国际权利相一致的国际义务就主动承担;与我国的国际权利相悖的义务就不能承担。⑤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如果经济全球化继续由发达国家主导,我们就不扛;如果经济全球化能体现中国主张,我们就可以扛。

2(14)主要危害:(5) ①逆全球化阻碍世界各国发展生产力、削弱国际分工、降低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减少国际贸易、阻碍各国经济发展。(每点1分,共5)②我国出口企业要:(每点3分,共9)①学习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用好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等非歧视原则,积极参与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③②积极实施自主创新驱动,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加产品附加值;③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产品结构优化,进行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出口新优势。

3)①促进经济一体化,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重振亚太经济。(3分)②促进互联互通,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3分)③促进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有利于增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促进各国平衡、稳定发展。(3分)④促进合作共赢,深化伙伴关系,有利于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刺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以促进亚太经济的复苏。(3分)

4)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加强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等,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考虑国内政策的联动效应和传导影响,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做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③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坚持以伙伴关系为依托,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了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每点4分,共12分)

5)①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使世界了解中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分)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借鉴,面向世界,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分)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得态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4分)

6)①以平等为基础,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保障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分)②以开放为导向,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2分)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全球经济治理强调各国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4分)④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或“符合谋发展的时代潮流”);反对“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实现合作共享共赢。(4分)

 

【命题选材】

4材料一  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该条款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可对他国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做法”发起调查,并可在调查结束后建议美国总统实施单边制裁,包括撤销贸易优惠、征收报复性关税等。这一调查由美国自身发起、调查、裁决、执行,具有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20178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发起“301调查”。

“中国制造2025”中规划的十大重点领域基本上属于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美国某些人士担心,未来中国在这些领域形成成熟的技术能力和先进制造能力,将与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领域形成直接竞争,并威胁美国的领先优势。美方此次发起的301调查,名义上是保护美国企业在涉及技术转让、市场准入、投资等方面遭受不平等待遇的保护措施,实质是两国经济力量对比和竞争形势发生变化后,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实施战略遏制和打压。对此,我商务部、外交部旗帜鲜明作出表态,一旦美方措施落地,中国将进行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反击。

材料二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以同样的方式打压日本,造成日本经济长期停滞。有学者分析认为,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与日本当年相比,中国现在遭遇贸易摩擦有几点不同,一是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迅猛,工业转型升级持续进行;二是中国实施了供给侧改革,有效拉动国内增量需求,而日本当时的市场主要在国外;三是中国有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四是人民币可控性强,外汇储备充裕,日本当时没有这个准备;五是中国有体制制度优势,如集中力量办大事、特殊时期协调抵御风险的方式和路径等。专家表示,短期看,关税大棒和301调查会对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造成影响,但长期来看,不会阻碍中国高端制造崛起。专家指出,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和节奏,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在符合国际规则和惯例的情况下,要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材料一  201838日,奉行“美国利益优先”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10%关税的公告。美国这一举措滥用世贸组织“安全例外”条款。欧盟宣称将对从美国进口摩托车等征收关税以反制。3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中国商务部随即宣布,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世界贸易战一触即发。

     中国以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为己任,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全球问题互利共赢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对G20平台和金砖国家机制的倡议,是力求更高程度.更大范围的跨区域、全球共同发展的主张。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了世界的发展,20122016年,由于进口持续增长,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4%

材料四  中美两国互利共赢的经济关系是两国关系和平稳定的“压舱石”。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从对美贸易中获益很多,美国同样也从中国获得了巨大收益。2009年以来中国对美货物贸易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


注:①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若一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贸易逆差;反之叫顺差。②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多为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端产品。近年,中国服务贸易长足发展,但总额尚不足美国的一半。③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等影响了出口到中国产品的总量。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针对美方行为阐明中方的立场观点,并谈谈我国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4分)

2结合材料三,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世界贸易战一旦发生对世界经济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并分析我国坚持互利共赢原则的原因。(14分)

3)结合材料四,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图中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说明应如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14分)

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并分析说明中国政府应如何应对?

【答题要点】

1)立场:美方无视中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事实、无视世贸组织规则、无视广大业界的呼声,一意孤行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破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威胁世界经济复苏,既不利于中国核心利益,更不利于全球共同利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将采取综合应对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维护国际自由贸易规则和全球多边秩序。(4分,剖析美方实质2分,阐明中方观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措施:①完备制造业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②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制造业公共基础设施;③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健全多元平衡的制造业市场体系;④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科学规划,增强防控制造业风险能力;⑤促进人力资本提升,打造高质量的制造业人才队伍。(10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必须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展开)

2)消极影响:导致全球关税水平提高,影响世界贸易发展,不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导致出口萎缩、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损害生产者、消费者利益;减弱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破坏世界贸易规则,影响公正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或损害世界贸易体系)。(6分,每条2分,任答3条即给6分)

原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需要坚持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坚持互利共赢,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和世界贸易规则,(2分)既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2分)也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发展。(2分)

3)信息:①2009年以来,中美贸易总额不断增长,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巨大。(2)②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低、贸易结构不合理。(2)③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实行贸易壁垒。(2)

解决措施:①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国需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4)②美国需要减少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提高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带动对华出口。(4

4)原因:①美国为复苏经济,采取贸易保护政策;②贸易领域里商品的同质化和冲突;③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成扩大趋势;(6分)

国家和政府:①通过外交和贸易手段来解决,向“WTO”提出控诉;(或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和赋予的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分)②坚决及时地反击美国发起的贸易战,采取对等措施对自美国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2分)③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挖掘国内市场需求;(2分)④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扩大发展中国家市场;(2分)

 

十、几种精神及有影响力的国产电影

【热点概述】

红色精神、红船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宪法精神等,对我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起着不可估量的精神推动作用。

                   

【命题选材】

1材料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讲到了江姐和红岩精神,并朗诵了难友们赞颂江姐的话: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

      重庆川剧团创作的《江姐》首次以川剧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革命先烈追求国家独立、自由、民主的爱国情怀。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从重庆巴蔓子谈到“狱中八条”。主创人员沈铁梅表示,如果把“狱中八条”放在《江姐》这部川剧里面,曼富有当代的价值,能更好用红色革命文艺作品构建人民心灵的绿水青山。

材料二  缅怀先烈、崇尚英雄,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种“民族气质”,他说:“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习近平说:“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今年清明之际,中央广播电台推出微视频《追思与铭记》,感受总书记所倡导的浩然正气。让我们用行动告慰先烈:定不负这新时代,为伟大的理想持续奋斗,不懈奋斗!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创作红色革命文艺作品对构建人民心灵的绿水青山的意义。(12)

      (2)优秀文艺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10)

      (3)在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请你就弘扬“红色精神”写两条宣传标语(每条标语不超过15个字)。(4分)

4)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论述怎样保持“民族气质”,才能使“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0分)

5)请就如何发扬“民族气质”,提出两条哲学建议。(4分)

6)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对“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理解。(12分)

【答题要点】

1)弘扬革命气节,引导人民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素养;(3分)宣传革命精神,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3分)继承革命传统,让人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分)讲述革命故事,推动人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分)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认识在实践中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分)优秀的文艺作为时代的产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孕育而成,既要不断汲取时代赋予文艺更广更深的内涵,又要推动文艺的创作,直指当代生活的要害之处,让时代课题在文艺形式中得到生动的呈现,并在时代中检验和发展。(6分)

3)答案示例:不忘革命初心,牢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4)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1分),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强大的精神动力(1分),英雄和先烈们都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为国家、民族努力奉献,所以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1分)②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分),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学习英雄、学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1分)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分)。④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1分),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1分)。

5)(4分)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议与爱国、奉献、理想有关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人民有信仰,民族才会有希望,国家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民有信仰,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使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人民有信仰,才能发挥其作用,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使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人民有信仰,才能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致力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⑤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有信仰,才能为民族的不断发展、国家的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人民有信仰,才能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称之为红船精神。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力宣传和弘扬“红船精神”具有特殊的意义。

“红船”,就是当年浙江嘉兴南湖上那条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游船。20056月月21,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首次提出并阐述了“红船精神”这个概念。“红船精神”,是“红船”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基因,党在历史上形成的所有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系。90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胜利

“红船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也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90多年来,沿着红船的航向,肩负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宣传、发动动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团团结一心,和衷共济,英勇奋战,推动着中国草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前进。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史观知识,分析“红船精神”能够凝聚党心、民心的原因。(12

2)结合材料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分析弘扬“红船精神”的现实意义。(10)

3)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相一致的意义。(12分)

4)“革命理想高于天”。据此,有人认为:“高举旗帜,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请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评析这一观点。(10分)

5)我们回顾建党历史,弘扬红船精神,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请你为弘扬红船精神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每条标语的字数控制在15个字以内)

(6)有人说:“新时代固然需要弘扬“红船精神”,但更需要弘扬时代精神。”请以论证“弘扬时代精神与弘扬“红船精神”是统一的”为主题,提出两个观点。(4)

【答题要点】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过程是曲折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3分)“红船精神”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尊重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3分)是革命精神与 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2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兼具精神激励和道路指引作用,(2分)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救亡、复兴道路上凝聚党心、民心当之无愧的精神旗帜。(2分)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分)“红船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2分)并在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显示了其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2分)今天,弘扬“红船精神”,能凝聚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夺取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4分)

(3)有利于我们既能够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魂聚气和强基固本;同时,又能够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用先进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促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并且,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在国民教育中形成合力,更加有效地为个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4)题目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才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人民为中心,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依靠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同时,我们要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5)参考示例: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创新的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每条2分,结合红船精神的内涵、弘扬意义等方面来提)

(6)示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其实质就是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必有诸多挑战和困难,离 不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支撑;改革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离不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指引。

    

【命题选材】

3上映于2018216的国产影片《红海行动》根据“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讲述我军特种部队蛟龙突击队在恶劣环境之下执行撤侨任务,解救中国公民的故事。

      该片以爱国主义题材、电脑特技制作、惊险刺激的动作场景等为元素,并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激发每个人的家国情怀,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当影片结束时,观众们时常会自发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影片从票房到口碑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讲好中国故事,《红海行动》做到了。

      影片中,“祖国接你回家”等台词,像主旋律一样贯穿于电影之中,每个观影人内心都会升腾  起无比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燃爆了每个国人·心里的“中国魂”。

      电影《红海行动》热映,让人深思:一个民族或国家,没有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即使发展得强大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很快会迷失方向而变得脆弱,一个强大的民族才能成为每一个人的心灵家园。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知识,谈谈电影《红海行动》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10)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知识,说明电影《红海行动》的成功是正确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12分)

     (3)建设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请你结合校园生活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4分)

【答题要点】

(1)深刻认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以电影形式展现爱国主义精神;(2分)正确把握电影文化发展规律,融人多种电影元素,取得票房和口碑的成功;(2分)主动担当弘扬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激发家国情怀;(2分)立足中国实践,挖掘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题材,加强文化创新;(2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发展潮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旅精神。(2分)

     (2)选择有文化认同感的爱国主义题材,创造性融合多种元素,实现影片大卖,体现了意识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和目的性,正确地运用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4分)电影团队在意识指导下对各种电影元素融合进行制作,激发了国人的家国情怀,正确地运用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4分)立足中国实际,讲好中国故事,掌握、运用电影文化规律,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正确地运用了意识能动作用。(4分)

    (3)示例:举办唐诗宋词背诵比赛;开展毛笔书法绘画展览等。(4分)(要求:①校园生活;②切实可行)

 

【命题选材】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厉害了,我的国》,成为2018年开年最震撼人心的影片。

影片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几个角度对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加以集中展现。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对国家实力的极佳写照,用影像定格属于中国的每一个辉煌瞬间,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彰显崇高之美,扬我强国国威!在分享震撼影像的同时,也讲述平凡百姓的生活变迁:从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到筑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再到细致做好入户工作的健康管理员和保家卫国的威武之师。影片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国人们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人民生活的安宁与兴旺,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国家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也都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影片是如何震撼人心的?(10分)

2)“大国”与“小家”息息相关,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知识加以阐述。(12分)

3)结合材料,为激励青少年不懈奋斗拟两条口号。(4分)

【答题要点】

1)①通过展示国家在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感到自豪。(4分)②通过进述的人们奋斗的故事,丰富了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3分)③通过呈现国人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催人奋进。(3分)

2)①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互相影响。“大国”与“小家”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分)②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决定作用。部分离不开整体。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决定了平凡百姓的生活的安宁与兴旺。(4分)③整体也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国家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也都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4分)

(3)例:“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勤奋努力加自信,辉煌成就属于你!”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今日披星戴月,明日成就梦想?!”

(本人慎重声明:本文绝不是猜题押题,只是帮助考生归纳总结,不妥之处难免出现。

                             (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高三政治教学网” ) 

                                    细细体味  转化己有  高考定能成功!

    2018年5月30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