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发文谈深化高考改革
    
  双击自动滚屏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发文谈深化高考改革

发表日期:2020年5月5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3600 次

姜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今年9月(2018年9月),党中央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纽带和关键环节,也是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考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考评价体系,完善考试内容,创新考查形式,丰富评价手段,充分发挥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着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的高考全流程中。

一是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科学的考查内容体系。首先,要优化考试内容。在高考命题中,要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内容,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扭转高中教学中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问题。要加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导,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通过构建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考试内容体系,确保考试内容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二是创设高考成绩综合报告制度,实现对学生的多维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目前高考提供给考生和高校的只有各科目分数,对分数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开发不够、利用不充分。今后将探索打破原有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在高考完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架构的内容设计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心理测评技术对考试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开发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内化水平的直观统计图,向学生、高校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向高中提供群体评价数据,向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决策咨询,为提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发挥科学评价导向作用。

三是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适应考试内容改革的能力。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命题教师学科结构。在学科、专业齐备的前提下,认真遴选并建立命题教师数据库,以满足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考查要求,促进高考考试内容更加贴近高中教学改革新要求。其次,成立高考内容改革指导委员会,吸收优秀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对命题工作进行指导,使命题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人才选拔需求。最后,完善命题教师工作保障机制,全面加强培训,提升适应改革新要求的业务水平,建立有效提升命题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四是大力推进国家题库建设,提升支撑考试内容改革的专业化水平。现代化题库是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对保障命题质量和考试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大力推进适应改革要求的新型高考国家题库建设,构建覆盖命题全流程的题库系统,形成完备的命题工作机制。要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征题的机制,集思广益,丰富试题来源,大量吸纳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素材。要加快建成现代教育考试题库管理体系,完成题库由试题的存储库向全流程、多功能、信息化、智能型的题库系统的转变,为保证命题的质量和安全、优化分数的阐释和使用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

  全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1812252版。

 

附: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天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内容改革》,就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成绩如何用、试题谁来命等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

作为国家考试命题机构的掌门人。姜钢姜钢主任在文章中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1 高考是素质教育的正向指挥棒。

2 高考全流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 高考主要考察4412方面。

4 高考后不仅公布成绩,还将向高校和学生提供成绩综合分析报告。

5 高考教师命题机构要完善学科任务。

6 建设高考新型国家题库,将面向社会征集高考试题。

以上6点是新高考的最新方向,尤其是对2019年高考以及202020212022年的高考命题方向有很重要的意义。

 

解读:

一、高考全流程要优化

20189月,党中央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考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领会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考评价体系。

核心任务有3

完善考试内容、创新考查形式、丰富评价手段

目标功能:

充分发挥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着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最终任务

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的高考全流程中。

二、高考内容改革:考察内容、命题要求、改革方向

1.高考的命题依据 ——“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

2.高考考查的内容 ——“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内容”在这四点考察内容中,最关键的就是学科素养的考察。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的高考考试大纲中,就着重明确了高考“考什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在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是首次提出了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3.高考命题的要求——“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第一,强化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增强基础性不是要考教材原话,而是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第二,强化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

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第三,强化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查解决现实问题。

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8年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第四,强化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各科的压轴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拔!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4.高考命题的方向 ——(12方面)

①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

② 要加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 要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导,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

创新高考结果呈现形式:向高校和学生提供成绩综合分析报告

目前高考提供给考生和高校的只有各科目分数,对分数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开发不够、利用不充分。

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就必须打破原有“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在高考完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架构的内容设计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心理测评技术,对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开发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内化水平的直观统计图。

直观统计图具有4大功能:

向学生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向高校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向高中提供群体评价数据;向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决策咨询。

直观统计图的目的:对学生和高校而言,今后高校录取学生,凭借的不仅仅是几科成绩,而是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高校将依据这份报告,判断学生是否符合进入本校学习的条件,以及是否满足某个专业的培养要求。

对高中和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可以为提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发挥科学评价导向作用。

三、高考命题教师队伍:完善学科结构,副科教师或加入

在学科、专业齐备的前提下,认真遴选并建立命题教师数据库,以满足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考查要求,促进高考考试内容更加贴近高中教学改革新要求。

目前的高考命题人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大学教授、高中老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教研员)。

三者的比例依次递减,大学教授占的比例最大,一般学科命题组组长都是大学教授。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一个专家库,为了保持高考试题的稳定性、连续性,专家库几年才一大换,一般几年内换的人不多。

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在每年134月份,选择一部分优秀高中教师和一部分大学教授(以各地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为主),充实进命题专家库。

为什么高考命题人要以大学教授为主?这是因为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需贯彻到高考中;高考试卷的命题精神,又引导着高中教学。

显然,高中在职教师与教研员作为高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对高校的人才需求不如高校教师把握精准,而且有太强的主观性。

那么,哪些大学教授和高中教师,可以成为命题人呢?标准可概括描述为“一优三非”——

一优: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都是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高中在职教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或研究经验的中学特级、高级教师。

三非

1非:指的是高中教师不能是高三课任教师。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这种偏好会体现在他的命题中。

2非:指的是不能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的高考。

3非:指的是未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教辅资料等工作。

四、成立高考内容改革指导委员会

吸收优秀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对命题工作进行指导,使命题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人才选拔需求。

为加快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成立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是来自全国高考命题、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标准修订、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等领域的专家。

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和规范性要求都很高。完成这项工作,必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完善智力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各界专家学者的作用,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

五、建立完善国家题库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征题的机制

现代化题库是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对保障命题质量和考试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大力推进适应改革要求的新型高考国家题库建设,构建覆盖命题全流程的题库系统,形成完备的命题工作机制。

要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征题的机制,集思广益,丰富试题来源,大量吸纳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素材。

要加快建成现代教育考试题库管理体系,完成题库由试题的存储库向全流程、多功能、信息化、智能型的题库系统的转变,为保证命题的质量和安全、优化分数的阐释和使用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

国家考试题库是一项国家重点工程,我国已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建立国家考试题库,可以保证试题出来后的科学性、稳定性、保密性。

相对人工出题,不太可能泄露题目。也提供了命题的安全性和考试实施的便利性。同时对于考生来讲,用题库出题这种考试办法,相对增加了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性。

建立考试题库是不少国外考试统一的做法,比如托福、GRE考试的题目就是从题库中随机选取的。

高考国家题库已于2013年基本完成。建设高考题库不仅是为了考试安全,更重要的是要改变高考命题的理念、方法、手段和技术。

基本完成后,我国的高考国家题库实现40倍量的库存(也就是存有试卷题量40倍的备选试题),相当于国外标准的4倍。

为了配合题库建设,教育部考试中心还建设了命题基地。在保密性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从技术手段上实现了无纸化命题。

六、给2019届考生的启示

语文:总体得分与去年持平,其中客观题得分略有上升,阅读题作答模式化、滥用套语等老问题仍然存在,高分作文要写好有一定难度。

数学:大部分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文、理平均分分别比去年有所提高。

英语:答卷得分情况良好,考生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

政治:从目前评卷情况看,得分情况整体水平略低于去年。

历史:得分有所提高,但每道题的得分情况则存在较大差别。

地理:基本上都能理解设问意图并且得分。

物理:高强度下的计算能力比较薄弱。

化学:多数考生答题得分情况考生和往年情况差别不大。

生物:空白卷比例较少,考生对核心知识掌握较好,较去年具有较好的解题能力。

具体:

1、语 文

从考生答卷情况看,总体得分与去年持平,其中客观题得分略有上升。

但考生对于体现生活化学习任务要求的应用写作有待加强,考生失分较多;阅读题大多考生的作答有针对性,但一定程度上作答模式化、滥用套语等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高分作文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在于考生怎样才能贴近时代与个体的关系,真实、真切、真情写出立意鲜明、表达得当的文章。

备考锦囊:

建议语文复习备考,要认真领会和贯彻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精神,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基础上更强调融汇贯通。阅读需要加强各类文体特征的认识以及文体阅读间的联系,进一步强调对阅读中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的理解。

作文还是要具体落实到表达与交流的相关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突出自己写作上的特点与亮点。

2、数 学

从评卷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文、理平均分分别比去年有所提高。存在主要问题有:数学语言的表述不严谨,使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薄弱。

2019年的数学备考要高度重视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不要盲目追求题量,而是注重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典型问题的内在价值与迁移功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3、英 语

从评卷情况反映出,考生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部分考生存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足和文化知识欠缺等问题,包括审题能力、题目中的语境理解、语言的选择、语用知识的运用等。

比较突出的审题失误是书面表达题中,部分考生没能认真阅读和理解情景介绍,从而产生了误读。

备考锦囊:

结合上述答卷情况,考生要强化规范意识,注重审题和书写等细节要求,提升答题质量;夯实语言基础,注意辨析词性和词形变化、句子和篇章结构等问题;加强阅读训练,丰富语言输入;注重文化知识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重视答题细节,做到审题认真、书写规范、格式正确。

建议1:语法训练题要少做但要精做。

建议2:语篇训练要多做并限时做。

建议3:利用阅读语篇复习词汇、句型和语法。

建议4: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4、物 理

从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考生对物理情景的入手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依赖平时习惯的答题“套路”而导致丢分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高强度下的计算能力比较薄弱。

此外,在题目存在大量需要自设符号的情况下,考生普遍存在符号表达不规范的问题。

备考锦囊:

建议在平时的物理备考中,应转变生搬硬套公式的做法,要舍得花时间在物理情景的分析思考上,同时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加强手写计算能力和自设符号规范性的训练。

5、化 学

从具体答题情况来看,多数考生仍和往年一样,会出现化学术语表述错误、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物质判断偏差、实验操作或反应原理分析不全面、化学计算混乱等常见问题,但从总体上看对往年常考的题型和知识点作答情况相对较好,而对陌生考点、新情境信息试题的作答存在较大困难。

备考锦囊:

建议除了平时要加强对化学基本原理、概念、元素化合物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基本技能的掌握,还需提升对各种新型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重点培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解决和科学推理能力,另外还需要强化认真、细致、全面的作答习惯。

6、生 物

从评卷情况看,发现考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整体较弱,对于因果关系的论证等逻辑关系的表述不够清晰。

二是信息加工能力偏弱,对图表等情境信息不能正确理解和合理分析。

三是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归纳等能力比较欠缺,甚至分不清假设与验证、结果与结论的区别。

备考锦囊:

一是注重核心,回归基础。扎实严谨的主干知识框架是学习生物学课程的根基。应牢牢把握学科基础,关注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与综合运用。

二是加强实验,倡导探究。要重视实验教学,真正动脑动手。

三是强化思维,重视表达。在生物的学习及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善于运用生物学知识对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与解释,体悟科学研究过程、方法与思维方式,科学精准地进行语言和文字的表达与交流,从而实现生物学科素养培育目标的达成。

7、政 治

从评卷情况看,整体水平略低于去年。非选择题中往年得分率较高的哲学题分值减少,而开放性设问分值增加,相当一部分考生显得不适应。此外,考生准确提取信息、审题和专业表述的能力仍有欠缺。

备考锦囊:

建议考生在学习和复习应考时多从学科素养角度理解政治科的学科特点,建立学科知识点的结构图,提升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用学科术语逻辑地表达观点,立论有据。

尤其要主动关注时政热点问题,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国70周年、互联网诞生50周年、中美建交40周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这些大的周年纪念,都值得高度重视。

8、历 史

从答卷总体情况来看,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判断问题含义并沿着正确思路作答,考生得分有所提高。但是,每道题的得分情况则存在较大差别。

备考锦囊:

从考生答卷情况看,历史复习备考今后应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更加关注时代关切,并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机结合,更加注重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把握。

9、地 理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基本上都能理解设问意图,回答问题有话可说,可以调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但是,评卷中也发现考生在答题中较多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理解不准确、分析问题能力较差、思维逻辑不清晰和表达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中学教学中引起重视。

备考锦囊:

建议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规范专业术语表达。

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重视对地理格局的把握和对地理过程的深入分析与综合,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