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二题 >> 20届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二政治12月考
    
  双击自动滚屏  
20届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二政治12月考

发表日期:2019年4月1日  作者:命题:张永阔 审核:王俊芹  本页面已被访问 6504 次

第Ⅰ卷(客观题35  7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7年11月17,微像文化在北京召开微像发现者大会暨5周年发布会。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就是致力于发现科幻创作者的“微光•新创作者计划”和支持国内外科幻社群交流的“微光计划”。材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现象是在创作者的思考中产生的   ④文化素养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软实力,这:

①是因为文化软实力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③促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不可分离

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创造重要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此完成下题。

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近日,淄博市张店区和平街道佳和社区开展“与书香为伴,与文明同行”共读一本好书活动。通过共读一本好书活动,让社区孩子们把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举办该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共读一本好书活动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决定人们文化素养的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6.在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我们能够根据节日的名称判断出其属于哪个民族,如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物质成果的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国人的名字大都承载着家庭的期待和祝福,比如“弘毅”“冰心”“博雅”等;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宿舍门上贴有中文发音的名牌被人撕掉,发生了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撕名牌”事件。对此事件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只有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才能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②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尊重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负或自卑

③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各民族文化应一律平等,需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近日,在重庆工程学院动画与数字影视学院,川剧形象科普动漫短片研发与制作课题组耗时半年研发制作的川剧动漫短片发布。短片由该学院30多名学生在10名老师指导下完成,采用三维动画将川剧与动漫结合起来,较好展示了武生、武净、刀马旦等13个川剧角色形象,尽显变脸、吐火等川剧独特元素的魅力。这彰显出: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促进社会进步

③文化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④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近年来,“微电影”依托网络等新兴媒体,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清新朴实的演绎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②网络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③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④网络媒体和网络文化的出现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之所以重视教育工作,是基于教育:

①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在对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③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7年12月3起,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该节目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通过明星小剧场演绎和专家解读的方式,让大众感受国宝之美和历史之厚重,在创新中传承开拓中华传统文化。材料启示我们

①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文化创新是一个先继承后发展的过程

③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又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央视首档以戏歌文化为核心的戏曲类节目《中国戏歌》将传统戏曲搬上舞台,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受到各界一致认可。戏歌歌词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情感,而曲调旋律用的却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形式。如戏歌《丝路新声》把陕西新农村政策、精准扶贫等时代风貌恰如其分地融进歌词,唱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陕西新气象。这说明: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繁荣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8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7年11月21,习近平主席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习近平主席对队员们的鼓励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是创作优秀文化作品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的源泉

③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要在人民群众的实践基础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历史上不同民族的文化,如鲜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同样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说明中华文化: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键盘冲击”引发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

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我国有修史的传统,在夏商时期就有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在清代,全国各省、府、州、县都开馆修志,甚至一些家庭现在还保留续修家谱的习惯,“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8.昆曲长期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以昆山方言吟唱,故名为“昆山腔”。昆曲经历代艺人口传心授,脉络清晰,斑斑可考,是中华戏曲文化的活化石,被尊为“百戏之祖”。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③中华文化带有明显区域特征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情寄于言,习近平主席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特质。习近平的话表明:

①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可直接表现为物质力量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④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珍惜和爱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十几年来,中国所诞生的上百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发现个体力量的契机,而当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便是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这也就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底座。这表明:

①中国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④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时下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有专家提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对此我们的正确理解是:

①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我们必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

③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是文化建设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2017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着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思想文化的振兴。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此我们要:

①倡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③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④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捍卫中华文化话语权、领导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一些地方用中国民间画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培育的实效性。可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借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26.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王夫之却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柏拉图、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D.一元论与二元论

27.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两者的主张分别属于:

A.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B.可知论    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法    形而上学

28.“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下列与这一观点相同的一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30.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有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

A.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都承认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31.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心外无物   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32.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关于这两个“对子”之间的联系,错误的理解是:

A.彻底的唯物主义必然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于一体

B.形而上学只会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必然与唯物主义相结合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D.形而上学可以与唯心主义结合,也可以与唯物主义结合

33.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34.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①唯心主义    ②唯物主义      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法的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5.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

①形而上学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      ④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第Ⅱ卷 主观题(共30分)

36.(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回答,清晰呈现在世人面前。

文化建设也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建设为什么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12)

 

37.(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17晚,由央视综艺频道(CCTV3)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迎来新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专场。70年前,辽博人的前辈在硝烟尚未散尽,局势依旧动荡时不畏艰险奔波忙碌,将散落在东北区域的历代书法名画、善本古籍、玉器瓷器等数以万计的藏品收集起来。之后,新一代辽博人又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节奏,开始探索辽河流域的文明源头,通过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丰富了辽博馆藏。本期节目中,著名演员宁静、陈晓、关晓彤通过他们精彩的演绎带来《万岁通天帖》、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和铜鎏金木芯马镫三件千年国宝的前世传奇,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演员们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应如何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38.8分)材料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网民已占到35.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内容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怎样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冲击。

 

参考答案:

15 ABDCA  610 ACCAA  1115 CBDBB  1620 DBADB  2125 CCBAA  26-30 CABCD  3135 DBCAC

36.(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3)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

37.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演员们可通过其精彩演绎讲述千年国宝的前世传奇,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2)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演员们在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时,应传承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自觉改造和剔除其落后的消极的东西。(2)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时,演员们应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演员们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演绎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2)⑤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演员们应利用好《国家宝藏》节目这个教育平台,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走过的历史进程,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2)

38.8分)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③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