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主干知识和经典复习题
    
  双击自动滚屏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主干知识和经典复习题

发表日期:2024年5月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2905 次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主干知识

福建福安高级中学 阮幼芳

 

第一单元 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1、劳动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人的劳动)。

2、生产资料是创造物 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生产资料)。

二、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意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1、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物质制度的基础。

2、内容: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1)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物质制度的基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公有制经济。

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现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文国家必领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网富裕。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会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新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则。

2)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①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②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5、在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1)含义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①个体经济含义:是指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经济。

②私营经济含义: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宿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人成分。

③外资经济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共同设立企业的外商投资部分。港澳台地区在内地(大陆)的投资参照外资。(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6、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2)现阶段,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坚持“两个不动摇”

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求:

1)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发展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把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歩、保障国家安全。

3)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通常采用的是股份制形式。

2、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求:

1)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2)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3、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如何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1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和依法监管;要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2)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一、市场调节

1、为什么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1)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

2)在资源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

3)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1)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前)

2)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后)

3.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1)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2)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机制的优点

在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城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二、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形成:

1)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每天都要打交道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又有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市场,如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金融市场等。

2)每类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紫组成的。 这些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意义:

(1)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 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菅、公平竟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換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资源效率和公平性。

3、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的原则

(1)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2)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①要实行统 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行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対垄断和不正当竞争。②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場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3)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4、市场调节的缺陷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①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②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③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2)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它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

3)总之,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2.2 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4、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主要包括内容

1、通过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3、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4、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6 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的目标、意义和常用的手段

1、宏观调控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2、宏现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为什么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不足。

4、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国家通过财政收人与支出政策,通进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照政策力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可选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四、经济运行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通过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创新监管、高效服务改革,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综合探究一

一、遵循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1、市场:

1)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2)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3)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达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目标。

2、政府:

(1)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

(2)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

(3)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

(4)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5)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企业活力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

1、企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

2、企业外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还要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 

3、诚信意义及措施:

1)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2)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 信可耻的氛围。

三、科学的宏观调控

①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增加就业、实现国家收支平衡。这些目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提高但可能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经济不景气时,虽然物价稳定,但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失业率会上升。

②实施科学、适度的宏观调控意义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切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 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含义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須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1、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意义: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 的发展实践是由- -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2)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新”的体现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原因: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領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原因: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原因: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求: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原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人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原因: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关系

1)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 -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2)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含义、主要内容、意义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含义、主要内容、相互关系含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内容:

1)它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3)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4)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5)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2、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

1)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2)只有形成符合中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城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类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1、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

2、(如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求: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3)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要求: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4)实施乡村振兴战咯原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5)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6)建没多元平衡、安仝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幵放经济,推幼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特変。

7)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休系的国际竞争力。要求: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帯一路”框架下的国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劫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四课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1、现阶段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实行按劳分配重要意义:

1)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木、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和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意义: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2)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从个人获取收人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注意:居民收入除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还包括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

6、要弘扬劳动精神意义: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3)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7、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原因及措施原因: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措施: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人者收人,调节过高收人,取缔非法收入。

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因。

①消除贫困的原因:贫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②措施: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二节:我国的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

P50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主体:国家,方式:依法 主要责任:政府和社会承担)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式和内容(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1、社会保险(对象:公民 地位:核心地位内容: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方式: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2、社会救助(地位:是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内容:保障最低的生活水平,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象: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3、社会福利(地位:最高层次的保障,内容: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方式:政府实施  对象:全体社会成员)

4、社会优抚(地位:特殊的社会保障,内容:物质照顾生活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特殊社会保障,方式:政府实施,对象:现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军烈属)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1、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通过防范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2、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国民经济再分配,能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3、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分担与责任共享,充分发挥社会互助的功能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如何不断完备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1)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公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3、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

1)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综合探究二

一、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就业

1、劳模精神的含义: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

2、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

1)劳动最光荣。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2)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

3、态度和做法: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 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

4、创业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1)最重要的能力是持续创新能力

2)具备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

3)具备卓越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4)卓越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

5、如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1)对创业者的要求: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商 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对企业的要求: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原则;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树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观总体要求

1)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2)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对消费者的要求: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①即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智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推动实现精准脱贫和共同富裕

1、必要性:

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  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

2、要求

1)既强化政府的责任,又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

2)要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互补充与协作的大扶贫格局;

3)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措施: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经典复习题

山东 青岛二中 高保卫

第一课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重点知识】

1.公有制为主体的主要表现(公有资产、国有经济、国企作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量的优势,更要质的提高)。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其他领域通过资产重组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质量。国有经济具有控制力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不会削弱国有经济,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会影响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政治基础,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2.企业如何通过混改形成新优势?

①通过资本融合,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企业实力;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③通过分配激励机制改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

④通过技术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3.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成功的做法:

①面向市场正确经营战略、调节生产要素投入、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商品。

②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品牌战略、科学管理,提升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产业(品)结构转型升级。

③股份制改革、权责明确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组织机构、人才股权激励,合理的分配提高积极性。

④市场经济信用经济,企业诚信产品服务好,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劳动者素质。

⑤不断激发企业活力,企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健全权责明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

⑤经济全球化“引进来”“走出去”,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

⑥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⑦弘扬企业家精神。

【经典例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一轮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意见》指出: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深化国企改革为什么要坚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动摇。

答案:(1)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2)坚持国有企业重要地位,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顶层设计凸显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要继续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务之急是突破改革的诸多难点问题。例如,当前不少央企已基本完成公司制改制工作,但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确立,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待优化;集团层面的混改难度普遍较大,尤其是很多集团公司旗下企业资产质量不一,很难对非国有资本产生吸引力,必须要对质量较差的资产适当剥离;个别行业进入壁垒依旧较高,“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隐性问题仍在困扰民营企业;国企内部激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特别是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尚待完善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答案:(1)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的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2)完善国有经济管理模式,建立多层次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建立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国资监管法律法规。(3)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和依法监管。(4)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国有企业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动力和活力。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1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 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 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习近平还明确提出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6项方针政策,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为民营经济实现更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材料二  近年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速发展,是方2018年入围世界500强仅有的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汽车坚持产品为王,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产品为核心”的精品车理念,在市场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拥有先进的研发中心,其研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超过2万人,拥有大量发明创新专利;收购沃尔沃、与全球能源巨头壳牌集团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产品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布世界各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可以吃下定心丸的原因。

     答案: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这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技术创新,创业就业、国家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③国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和依法监管。

2)结合材料二,分析吉利汽车的成功做法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答案: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②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赢得良好口碑。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重视研发人才的培养和专利发明应用,增强自身竞争力。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央视大型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聚焦了国企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诞生和发展。

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日益壮大。“十二五”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承包工程总额,央企占了六成以上。中国的国有企业已在世界500强中占到82席。非公有制经济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战略领域已向民营企业敞开了大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石油、电信、航空、核电,在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领域,越来越多的民企和国企携手并肩,一同锻造着国家脊梁。

“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在东北三省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两个毫不动摇”的大政方针,进一步阐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表明了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回应了社会的重大关切,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并结合材料分析在新时代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答案:(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相适应的,也是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2)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要积极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企民企深度融各;要逐步将战略领域向民企放开,实现民企与国企既相互合作又充分竞争的局面,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又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予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的市场经济地位,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特别是加快推进公有制经济市场化改革;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同等受法律保护和依法监管。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点知识】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战略、科宏、产业、区域环境、治疗、主矛)

①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②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③实施产业政策,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④实施区域政策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⑤市场监督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⑥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典例题】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