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胡博在广安市华蓥市高考研讨会讲话
    
  双击自动滚屏  
胡博在广安市华蓥市高考研讨会讲话

发表日期:2006年9月28日  出处:高三政治教学网  本页面已被访问 5331 次

明确考纲 筛选热点 提升技巧 回归教材

 

2006418日和21日的广安市与华蓥市

高考政史地研讨会上主题发言材料

四川省华蓥中学   

 

一、进一步明确高考《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复习备考的总纲和依据。为了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教师要学习和研究《考试大纲》,准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考纲的要求及其变化。

《考试大纲》整体上保持了与2005年的连续性,只是局部进行了微调,政治学科在考点上的变化是“两增一删一调整”。增加的两个考试知识点是:在经济常识第三章第(1)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增加“企业兼并与破产”;在经济常识第八章第(2)节“对外贸易”中增加“关税”知识点。删去的一个考试知识点是:2005年修订大纲时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点,并把它放在哲学常识“规律”一节中,但考虑到考试大纲在“时事政治”中规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已包含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为避免重复,已将“规律”一节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删去。一调整是调整时事政治考试的时间范围:“时事政治”中“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考核时间调整为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

2006年仍坚持已确立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知识能力目标与要求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方面加以界定:1)记忆能力,观察、描述基本的社会科学现象、了解社会科学现象的规律及意义;(2)理解能力,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3)应用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过程考核思维能力目标,包括:

1.获取和解读信息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的讯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纵观几年来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已呈现出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特色。

信息的获取和解读不等同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它们在获取的渠道、目的等方面是不相同的。对知识的获取主要由课堂或其它形式的教学过程完成,其主要目的是奠定学习者的文化基础;而信息获取的路径较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文化基础愈深厚,对信息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因而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受试者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

在中学教学和高考实践中,通常把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里所说的理论即可能是某一个学科某一方面的理论、也可能是多学科多个方面的理论。理论联系重在强调理论的实践意义,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和在实践中对理论的科学发展,这反映了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作用。它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综合使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2)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3)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学以致用是任何一个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就中学教学而言,学生在课堂教学学到的主要是系统的、完整的、能够体现学科主要特点的基本知识、规律、原理等等,可称之为理论。它们不同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正向的,既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并能运用学到的东西解释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论的认识。就综合能力考试而言,理论联系实际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综合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具体问题设问,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景,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能否作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

3.描述和阐释事物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或任务。

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显示着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之。

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一个明显表现是术语的使用。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是专业学术体系中的知识单元。一方面,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术语系统,学科术语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和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因此对这些术语的掌握和使用也是学习某一门学科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术语是传播知识、技能,进行社会文化、经济等交流活动的重要工具,术语构建了交流者双方共同的语言平台,是科学发展和交流的载体,学生准确掌握和使用术语有利于他们在本学科领域更深入的发展。

阐释事物最基本的思维活动是分析。所谓分析,是与综合相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人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分析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结合起来。分析和综合是辨证的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目的。因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质上包含着综合的能力。分析能力的高低,反映出思维的品质和质量,关系着能否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命题为此而作的探索是努力设置各种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以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展示其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

阐释事物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论证在逻辑学中的含义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而当这一过程在考试形式中出现,则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的能力。

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毋庸置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论证问题的前提。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就无法通过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提出(或得出)正确的观点,更无从运用知识或理论支持或说明论点。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如何从这些要点中遴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考生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探讨即是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意见。在考试过程中,探讨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亦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讨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考生综合的学习能力,而且显示追求真理、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测量的重要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主要是非选择题)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体系的驾驭程度、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水平、对未知甚至已知问题的探究态度等是体现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

二、精心筛选热点

    “题在书外、理在书内”,“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的热点问题为素材”,“试题以‘发展’为灵魂,突出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和平发展观念”,“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关注国家现代化”,这是近些年来高考命题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在高三后期40多天的时间里,要对一年来国内、国际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必要的筛选,找到影响力大的国内、国际重大时政事件,还要对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它、评析它。

一般来讲,筛选重大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原则与方法是: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以经济政治为主、教育科技体育文化卫生为辅,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以中国共产党活动为主、其他民主党派活动为辅,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为主、其他国家在国际关系影响为辅,以定性热点为主、争议热点为辅,以长效热点为主、短效热点为辅。

由于高考政治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利益、国家理念),根据上述筛选原则与方法,我们可以把近一年来国内、国际所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筛选为:(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6)国家的宏观调控;(7)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等重大热点问题,在高考后期教学中必须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认识这些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

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这二十个字的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也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是宏观层面上的目标要求。

1、用税收和财政知识说明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①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可以调节农村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促进农村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稳定。 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要尽快增加我国农民收入,我国政府必须履行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具体要搞好以下工作:加强耕地保护,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于加强农业的科技支撑作用,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着力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着力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强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保障和服务。

2、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 党和政府重视农民增收,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执政为民以及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决定的,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因和重要性:①这是由“三农”的地位决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②是由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决定的;③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产目的决定的;④有利于农民的持续增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4、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①继续保护连续、稳定、完善、强化有关支农政策;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社会发展;④依法保护耕地,重视粮食安全。

5政治常识角度谈谈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实施经济职能,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运用财政和税收手段,加大对农业、农民、农村的调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②国家实施文化职能,加强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素质、社会保险意识、产业化经营意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教育,转变其观念,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③国家实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6、从哲学角度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①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既要从当地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急躁冒进、因循守旧和“一刀切”的倾向;又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②坚持全面的观点,反对片面的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丰富的,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③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尊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律,把它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其他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实现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对某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三条合理化建议: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求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该地区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还应搞好农村的其他方面建设。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该地区要处理好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关系,才能搞好新农村建设这项系统工程。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学会“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该地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目的。④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全面分析矛盾。该地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才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从经济常识角度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①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②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④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⑤推进现代农业建设;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⑦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8、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发展循环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个五年规划”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重要途径、工作重点和措施。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基础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济意义: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企业、个人的责任: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及行政的手段调控资源,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把节约资源落到实处。

4、试题主要会体现两大主题:⑴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和措施。

5、试题主要从三个角度切入:①比较分析我国资源、环境状况、资源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②我国资源储藏量与经济发展消耗资源的需求、环境承载压力分析。③典型范例分析,我国企业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分析。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

1、自主创新的经济意义(对企业的作用→变换试题)

教材联结:社会主义本质、企业经济效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外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化答案:①提高技术创新,能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创造更多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本质)②提高技术创新,有利于推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③提高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技术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提高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外开放)⑤提高技术创新,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2、推进技术自主创新采取那些经济措施:

教材联结: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财政)、企业、劳动者、对外开放

转化答案:①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深化:企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②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经济)③利用财政手段,加强投入。(国家宏观调控)④加强技术交流合作,保护知识产权。(对外开放)

3、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修建青藏铁路及西藏问题

200591,西藏各界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

20051015,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

1、青藏铁路为什么既是一条经济线,又是一条政治线?①说青藏铁路是一条经济线,是因为青藏铁路建成对西藏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西藏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实现我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有利于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降低进出西藏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西藏的对外开放开放,加强与其它地区及国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西藏市场机制的发育和人们市场意识的增强,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角度回答,只要回答其中的3个角度即可得满分。)②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政治线,是因为青藏铁路的建成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我国边疆的稳定和国防的加强; 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和国家政权的巩固。(从民族关系、巩固国防和少数民族人民的政治地位等角度回答)

2从市场经济角度看,青藏铁路沿线各地政府应怎样确保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①加强政府对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确保有度、有序、可持续地开发。 ②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开发的基础性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3、以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新疆、湖北西部地图,设制这个区域内(尤其是四川)的历史(中央对西藏的管辖)、自然(三江流域、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横断山地区水力、喜马拉雅山剖面图植被、三峡工程等资源)、人文(人文遗产、红色旅游资源含长征经过主要地点、神舟六号、中哈石油管道线)以及新农村建设、资源环境、企业自主创新(如长虹集团)的命题。

4、泛珠江经济合作区。

5、环勃海经济区。

6、沿长江流域夸东、中、西部经济带(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以湖北为代表的中部崛起战略、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可以从政、史、地不同角度出题)。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八荣八耻”整体体现的政治常识知识:国家要行使文化职能,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国家必须组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方面,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在全体人民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2“八荣八耻”论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第一,在新历史条件下,要坚持集体主义的正确价值取向,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为此,要做到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反对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第三,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地推动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阻碍作用。这要我们做到崇尚科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反对愚昧无知、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3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①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地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②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他们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八荣八耻”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遵守职业道德,请说明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第一,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它可以促进人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鼓励人们积极钻研本职业务和技术;约束人们服从本职业的规范和秩序;鼓舞人们团结协作和争取集体的荣誉。第二,遵守职业道德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

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① 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② 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④ 有利于扩大就业。

(六)国家的宏观调控

     12006年高考政治围绕国家宏观调控主题命题可能会集中在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上。

⑴控制商品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命题角度一般是:①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和意义。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所采取措施的科学性(分析其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依据)。

⑵整顿治理非法生产和不符合生产安全条件的煤矿等类似问题。虽然这是一个负面问题,但可以从正面立意命题。

⑶抑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过快增长。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近两年我国经济学界对“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呼声很高,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2006年可能会命制大题。主要有三个角度:

⑴分析投资、消费、出口三大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状况。旨在考核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⑵分析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意义。

⑶分析扩大内需应解决好哪些问题,以考核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

(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的民主观是: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这段话是中国民主观的集中表述,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结论。

2、中国的民主政治借鉴了三个方面的成果:⑴它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⑵它借鉴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其中包括资本主义民主的有益成果;⑶还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

3、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2)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3)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4)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4、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保证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方针政策能够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此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意愿利益和要求(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主监督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自我服务(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与正义

5我国《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①始终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②全面体现党管干部原则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③贯穿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法治和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④总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经验吸收和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的有益经验。

6、《公务员法》实施的意义:《公务员法立足于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实践和改革的成就和经验,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国情以及新时期干部人事管理面临的新的形势和任务。它的施行有利于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制化有利于深化干部人事度改革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各级政权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7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推行“行政问责制”的原因:(1)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这是由我国国家机构的宗旨和活动原则决定的。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行政问责制”,表明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行政问责制”,有利于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  

8运用国家机构活动原则的知识,说明开门立法的重大意义:(1)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开门立法有利于国家机构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开门立法让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立法,说明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开门立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9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举行首次立法听证会有什么重大意义:有利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⑤有利于增强立法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有效克服立法过程中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倾向。⑥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体现依法治国的本质,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八)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是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

3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重大意义: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它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4、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市场引导劳动者就业;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渠道;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增加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就业。

5、用经济常识分析,如何缩小贫富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效率优先,再分配注重公平。③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个人收入要‘调高、扩中、提低。④健全法制,加强道德建设,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投入捐助慈善事业,增加第三次分配。⑤健全杜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6、影响建设和谐世界的因素:从全球范围观察,全球总体上保持稳定,但全球性的灾害、疾病,各国内部和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加剧,恐怖主义威胁经济全球化,局部冲突加剧,边界纠纷不断,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旧存在等等,这些消极势头蔓延和强化,有可能造成国际关系的持续紧张,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7建设和谐世界的内涵:强调集体安全,肯定联合国的作用和多边主义的价值;发展优先,重点是最不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同时强调了发达国家的责任问题;经济优先,在政治关系中去意识形态化;在国际关系中寻求双赢,寻求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8、建设和谐世界,就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我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设想是国内什么思想的延伸。

9、建立“和谐世界”的新理念的国际意义: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推进多极化进程;有利于向世界昭示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10建立“和谐世界”,中国政府承诺:第一,中国决定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39个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第二,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规模,两年内免除或以其他处理方式消除所有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2004年底前对华到期未还的全部无息和低息政府贷款。第三,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及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第四,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相关援助。第五,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培养3万名各类人才,帮助有关国家加快人才培养。第六,中国积极筹办朝核六方会谈。第七,中美、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加强)、中欧、中印大国关系的改善。

中国政府的承诺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决定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39个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扩大援助规模,这是以外交方式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免除重债穷国全部无息和低息政府贷款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相关援助,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立本立足点。中国政府的承诺有利于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促进第三世界经济发展;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政府的承诺是加强国际交往的具体体现。

三、提升答题技巧

(一)答题时间分配技巧

做文科选择题争取1分钟完成一个题,力争60分钟做完选择题;363738题的每题用15分钟完成;39题争取35分钟完成答题任务。最后用10分钟来检查。

(二)必须掌握高考七种类型题型及答题技巧

1、现象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或什么政治现象

该题型回答技巧分析:(1)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整体把握;(2)在文字材料中找出所包含的全部经济或政治问题;(3)把图表、数据转换为书面文字,答案中不得有数据;(4 浓缩材料,直接概括,不必引入观点,不进行分析。

1广东A市“十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年(预计)

城镇居民

8.7%

10.3%

11.4%

11.7%

11%

农村居民

4.2%

4.1%

4.3%

8.8%

8.5%

注:2004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参考答案要点】反映了广东A市“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但从2001年至2003年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2004年、2005年,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帮农的政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2、启示题: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该题型回答技巧分析:(1)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2)重点答方法,启示就是方法;(3)答案最好是方法论和材料的统一。

2苏州市委市政府争当江苏省"两个率先"先行军,全国率先发展排头兵,被誉为中国城市中的“赶超明星”,“全能选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位居全国城市第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国际化水平快速提升。对于苏州发展的原因,苏州市市长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协调发展的结果,日久自见辉煌。
   
苏州的发展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苏州的全面协调发展得益于领导人正确的执政理念.这启示我们,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苏州的发展启示我们,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协调发展才能相互促进,实现良性互动.(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苏州市正是因为在发展问题上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趋向,才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体现题:材料体现了×××原理(原则)等。

该题型回答技巧分析:(1)一个材料体现多个原理,要从多角度回答;(2)多个材料体现一个原理,找共同点;(3)答题格式:原理+材料中的作法(即如何体现);(4)指向明确的试题必须看清。

32005108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个目标,要特别突出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重大成就,也存在各种突出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面临各种挑战,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十一五”期间,要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在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要特别突出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体现了抓重点、抓关键。矛盾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重大成就,也存在各种突出的矛盾,这既看到了社会发展成就的一面,又看到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体现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运用其它哲学原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在人类的大河文明时期,河流雨季变化制约着人们的生产活动,人们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出现了天文学;随着丈量土地和兴修水利的需要,几何学产生了;今天,人类为了了解生老病死,科学家描绘出了人类的基因图谱;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社会,研究领域里的一些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纷纷出现。

上述材料说明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道理的?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说明了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动力。

2)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第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人们认识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人们去探索、去研究。材料中天文学、几何学的产生、基因图谱的描绘、新学科的出现都体现了这一点;第二、社会实践水平越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就越强,人们能够在新的实践水平上总结新经验,获得新认识,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发展。材料中从最初的天文学、几何学的产生到今天基因图谱的描绘以及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体现了这一点。

4、原因题(必然性)

该题型回答技巧分析:1)答案各要点必须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关系;(2)答题格式:客观必然性(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作用、好处、积极影响)

5据统计,在中国GDP连续多年平均保持8%的高位增长同时,每年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经济损失6500亿元.约占GDP总量的6%,同时还夺去了20万人宝贵生命.为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

结合材料从政治学角度谈谈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

【参考答案要点】(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要认真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维护公共安全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3)公共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6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请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要点】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尽管近年来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城乡差别依然很大,这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广阔的农村是我国市场潜力所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我国消费群体的生力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拓展我国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从而为二、三产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

5、意义题:分析××经济意义或政治意义

该题型回答技巧分析:(1)多答为好,面要广,点要多;(2 经济意义:根据不同主体定要点(从对国家、对企业、对居民等),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不同环节定要点(A根本性质: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B生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环境、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等;C分配: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兼顾效率与公平等;D交换:繁荣市场、规范市场秩序等;E消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扩大内需、树立科学消费观等);(3)政治意义(略);(4)文化意义(略)

7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要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请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目前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①提高技术创新,能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创造更多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本质)②提高技术创新,有利于推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③提高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技术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提高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外开放)⑤提高技术创新,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6、措施题:我们应怎样做,请你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该题型回答技巧分析:1)从材料中找方法:材料呈现的是负面现象,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如材料呈现水土流失、赤潮等,其反向就是加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2)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3)从当前政策中找方法(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措施)。

8材料一:2005108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主线,把推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自身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发展规划之中。

材料二: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江苏省常熟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依托真山真水,打造生态常熟,发展旅游产业。该市利用沙家浜芦苇荡蕴藏的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年新四军革命斗争遗址,十分注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加大投入,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沙家浜已成为苏州市唯一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跻身于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答案要点】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无污染、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的收入。 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搞好三大文明建设。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热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经注社会协调发展。(6分)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具体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某省委、省政府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省“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内涵,并努力走出一条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某校高三年级部分同学在学习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成立探究学习小组,围绕“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展开探究学习。在探究中,同学们收集到下列图表

    2005年某省支持“三农”发展资金:

   

 

财政支持“三农”

150.4亿元

减免农业税

17.70亿元

“三补贴”政策补给农民的资金

12.58亿元

全省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

634亿元

支持农村中小学以及实施“校校通”工程

6.5亿元

(1)请你说明图表反映什么经济现象?这一现象对我省新农村建设有何影响?

 

(2)在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目前我省某地新农村建设存在这样一些现象:重视“生产发  展”,忽视环境保护;重视“生活宽裕”,忽视文化教育;重视“乡风文明”,忽视科学消费;重视“村容整洁”,忽视资源优化;重视“管理民主”,忽视社会保障。

     用经济学知识对上述做法进行评析。

 

(3)经过探究,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针对该地区存在问题请你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提出推进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三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要点】(1)①图表反映了我省重视“三农”发展,采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②有利于促进我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①重视“生产发展”,忽视环境保护。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利予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重视“生活宽裕”,忽视文化教育。有利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阻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③重视“乡风文明”,忽视科学消费。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改善消费结构,形成科学台理的消费观。④重视“村容整洁”,忽视资源优化。强调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建设,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⑤重视“管理民主”,忽视社会保障。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利于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树的贯彻落实,不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

(3)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求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该地区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还应搞好农村的其他方面建设。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该地区要处理好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关系,才能搞好新农村建设这项系统工程。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学会“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该地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目的。④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全面分析矛盾。该地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才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七、认识、评价题(分析说明题):谈谈对××观点或对上述材料(现象)的认识

该题型回答技巧分析:(1)联系材料,分解设问,化大为小。把问题分解成四个小问题:“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产生的原因)、“怎么样”(结果、意义、作用、影响等)、“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2)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有这样四个问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

1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表一:2004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GDP增长率(%)

9.5

4.3

2.2

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达9.4%.2004年我国GDP总量世界排名第六位,但单位GDP的能耗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6倍。近年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4%,但却消耗了全球同期27%的钢材,40%的水泥、7.4%的石油和31%的煤。

表二,中美两国科技创新能力对比

国家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对外技术保存度

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

中国

1.23%

39%

50%

3.5%

美国

2.3%

70%

5%

40%

:目前世界公认制新型国家(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20个左右)的共同特征是:创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抽入占GDP比例一般在(%)以上,对外技术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表一与表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3)请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途径的看法。

【参考答案要点】1)表一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主要是依靠大量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我国单位GDP能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表二说明:我国研发投入、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我国科研投入不足、高级技工短缺,致使我国技术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单位GDP能耗与资源消耗过高,经济增长以粗放型为主。

   3)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同时,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吸收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把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

四、回归教材

我们知道,划分考试类型的方法很多,一般把它分为三类,即水平性考试、诊断性考试、选拔性考试。由此可知,高考既不是水平性考试,也不是诊断性考试,而是选拔性考试,是处于最高类型的考试。高考试题是以问题为载体、以能力为立意,通过考试把有相应潜力的考生筛选出来,送入到高等学校去继续深造。

高考对能力要求固然比较高,但各种能力都是以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我认为可以依据《政治科考试大纲》通过以下途径来理解、掌握并构建政治学

科的主干知识网络。

关于《经济常识》这门课程,上、下册主要是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根据《政治科考试大纲》要求,这门学科主干知识表现为以市场经济知识为基础,以商品经济知识为前提,讲述我国的市场经济特征、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市场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三大产业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的财政和税收、我国的金融、我国的生产和消费,我国的市场经济与世界市场经济的关系。

关于《哲学常识》这门课程,上、下册主要是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大板块知识。根据《政治科考试大纲》要求,唯物论主干知识表现为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辩证法主干知识表现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认识论主干知识表现为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主干知识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集体主义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关于《政治常识》这门课程,全一册主要是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以国家制度、国家机构、政党、民族和宗教、国际关系及我国的对外政策为核心知识。根据《政治科考试大纲》要求,国家制度主干知识表现为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主干知识表现为国家机关即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政党主干知识表现为政党和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我国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主干知识表现为我国民族政策和我国宗教政策,国际关系主干知识表现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世界两大主题、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国际组织中的联合国,我国对外政策包括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基本立足点、基本国策。

我们要引导学生以学科主干知识形成知识树,建立起知识网络,让学生牢固树立“先死后活”、“不死不活”的思想,在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基本方法,掌握解题基本技能。获取知识基本方法是指学会并能运用必要的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一般表现为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基本解题技能是指学会并能运用必要的解题技巧,一般表现为学会如何审题,即怎样才能从已知材料信息中找到关键术语、或关键语句;学会如何破题,即怎样才能从关键术语中寻找到需要解决问题相对应的公式、公理、定理、原理;学会如何解题,即怎样才能遵循一般的解题逻辑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死中求活”、“死去活来”的境地。

我相信通过最后40多天师生共同的努力,按照明确考纲、筛选热点、提升技巧、回归教材的办法,学生在高考中是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最后祝大家工作如意,教学成功!

                               2006年4月18、21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