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二题 >> 23届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题
    
  双击自动滚屏  
23届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题

发表日期:2022年7月4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3965 次

《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试题

四川成都龙泉 周能锦

一、选择题

1.2020年4月4,庚子年清明节,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表达各地各族人民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这反映了民族节日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是民族情感集中表达的载体

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道德伦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0年正值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两国导演联手打造《从长安到罗马》,以深入浅出的叙事,跨越时空的对话,讲述不同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故事,在丝绸之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成员多国电视台与新媒体平台播映。这体现了:

文化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增进理解

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文明成果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当前,线上文字交流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但人们面对面交谈时微妙的情绪、表情和肢体动作,被大大折损。和普通文字不同,它的本质是经过压缩后的语义模块,包含着层次丰富的所指,这种丰富性多少补偿了线上交流带来的信息磨损,增加交流的默契和效率。由此可见,的使用:

体现了社交网络对当代网民交互方式和表达习惯的重构

能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让网络空间多一份轻松和亲切

是网络社交中许多人自发的选择,已成为当今社会主流

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0年4月13,以莫高窟经典壁画为原型,敦煌研究院携手腾讯影业和腾讯动漫联合出品“敦煌动画剧,在微信和QQ小程序云游敦煌上同步首映,通过新文创模式,为敦煌文化的数字内容创新做出的重要探索。该做法:

进一步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有利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为敦煌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能够拉近敦煌文化与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距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元稹诗有云:狮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胡舞风行于唐代朝野,胡舞的传入引起了中土乐舞的变革,对中国后来的舞蹈和戏剧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告诉我们:

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

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染衣、酿酒、织布、古法造纸、制作胭脂口红……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把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拍成视频上传网络,引发海内外网友关注。这说明,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需要:

重视民间个体文化传播交流的力量    用世界通行的语言去讲述中国故事

运用新技术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用现代成果替代故事中的传统元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自成立以来,设立了认识祖国、爱我中华项目,至今已有6.5万名师生参与。并推出了千人计划,至今已组织超过3 000名青少年到内地学习交流。这些活动的开展:

开辟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方式     有利于营造文化氛围,增强文化自信

为发展文化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可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建设数字故宫

可以发挥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   有利于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感动中国》《榜样》《寻找最美教师》……近年来,央视不断通过电视节目挖掘我们身边的道德楷模,通过先进代表访谈、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着力讲好新时代新故事温暖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央视大力宣讲道德模范:

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强大作用

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

丰富了社会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传播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多元风土孕育出多彩的食物。《风味人间》。利用超微观摄影,细数了粗犷狂野、烟火气正足的马肉阔尔扎克,历史悠久、细腻鲜美的伊比利亚火腿,甜蜜浪漫、爽口丝滑的法国瀑布土豆泥,展示了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以古老的方式、静默的力量,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这印证了: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饮食文化多姿多彩

借助科技手段能讲好文化故事,传播多样文明

独特的文化内容,是辨别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

多样的饮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仪式感是什么?它是元宵观灯的彻夜狂欢,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赏月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仪式感是传统节日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和骄傲。我们应该以一颗敬畏之心,重视这些传统节日之仪式感,用心去体验传统精神和情感。

针对现代生活中诸多仪式被淡化的倾向,有人呼吁,举办仪式会赋予传统节日和特定活动与众不同的意义。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语言作为一种软力量,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我们要重视语言软力量,因势利导,推动汉语的传播;我们要了解沿线国家的民族、发展程度、人文形态及语言状况,用对方易于理解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我们还要搭建语言技术平台,利用智能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翻译软件等语言技术进行语言交际;我们更要培养具有全面人文素养、中外贯通的国际化高端外语人才,促进中国文化的交流传播。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我们要改变以往外语教育主要聚焦于欧美语言、英语一面独大、语种储备不足的状况,加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相关语种的教育。同时各省()市可根据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将不同的小语种确定为各自优先发展的语言,如,新疆与中亚国家相邻,可以开展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塔吉克语等的教学;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可以增加面向东南亚的印尼语、马来语等的教学。另外还可学习借鉴一些有益的语言培训经验。例如,有的国家曾采用为出国人员安排高密度、高强度的短期语言课程,对学员进行语言集中培训的方式,这种方式完全可以用于培训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语言人才。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借助语言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2)某校要开展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的话题演讲比赛,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句推介语。

参考答案:

1.C[解析]材料反映了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道德伦理,是民族情感集中表达的载体,②④符合题意。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①错误。材料强调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不体现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与题意不符。故选C

2.A[解析]材料体现了文化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增进理解,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①②正确。我们欢迎的是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③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④排除。故选A

3.A[解析]目前来看,“梗”是网络社交中许多人自发的选择,但不能说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主流。③说法有误。材料讲线上文字交流,不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4.C[解析]该做法与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无关,①不符合题意。通过“新文创”模式在微信和QQ小程序“云游敦煌”上同步首映“敦煌动画剧”,有利于拉近敦煌文化与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之间的距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④正确。敦煌文化本来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是材料中的做法使其具有了民族特色,③错误。故选C

5.C[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要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而不是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③符合题意,胡舞风行于唐代朝野,胡舞的传入引起了中土乐舞的变革,对中国后来的舞蹈和戏剧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告诉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④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故选C

6.A[解析]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把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拍成视频上传网络,引发海内外网友关注。这说明,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需要重视民间个体文化传播交流的力量,要运用新技术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用世界通行的语言去讲述中国故事,②与题意不符。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而不是用现代成果替代故事中的传统元素,④错误。故选A

7.D[解析]“认识祖国、爱我中华”项目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新方式,排除①。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自成立以来,设立了“认识祖国、爱我中华”项目,并推出了“千人计划”,组织青少年到内地学习交流。这些活动的开展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可以提升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②④符合题意。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基础,③错误。故选D

8.C[解析]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对文化发展不能起决定作用,①错误。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这将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②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形成的,建设“数字故宫”不能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有利于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夸大了建设“数字故宫”的作用,④错误。故选C

9.C[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创新的相关内容;②③符合题意,借助于央视大力宣讲道德模范,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强大作用,也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丰富社会道德教育的内容及创新传播手段的相关内容。故选C

10.C[解析]①错误,地理环境影响饮食文化,但不能决定,④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利用超微观摄影展示了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说明了借助科技手段能讲好文化故事,传播多样文明,②入选。烟火气正足的“马肉阔尔扎克”,历史悠久、细腻鲜美的“伊比利亚火腿”,甜蜜浪漫、爽口丝滑的“法国瀑布土豆泥”,这些不同美食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这说明了独特的文化内容,是辨别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③入选。故选C

11.C[解析]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强调现代技术的发展促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C[解析]古琴音乐具有世界性不是因为其古老性,①观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②符合题意。古琴音乐的创造受社会实践发展水平的制约,③观点错误。古琴名曲《流水》被录入特制唱片,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观点一:赞同。

理由: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特定的文化环境。举办仪式,能够对人的交往、实践和思维等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举办仪式、体验仪式感,有利于增进民族情感,增强对民族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举行仪式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④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观点二:不赞同。

理由: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先进与落后、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在现代社会,举行传统节日仪式是一种固守传统的“守旧主义”思想,不合时宜。②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举办传统节日仪式应表现为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解析] 本题以传统文化仪式感为背景话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审设问,题目类型认识说明类,问题指向是否赞同举办仪式会赋予传统节日和特定活动“与众不同”的意义。此类观点选择的题目,选择任何一种都可以,但要说出其合理依据。如果选择赞同,则要多方面解读举办仪式的重要性或者意义。如果选择反对,则需要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文化创新两个角度分析举办仪式不适宜现代社会。

14(1)①推动汉语的传播,提升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文化传播。②尊重文化多样性,用对方易于理解的语言,平等交流,使中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③利用语言技术平台,发挥科技促进中国文化传播的作用。④通过教育培训急需的语言人才,促进中国文化传播。

(2)示例: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语言这一媒介;扩大中国语言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解析] 第(1)问材料中,“推动汉语的传播”,可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将不同的小语种确定为各自优先发展的语言”,从尊重文化多样性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搭建语言技术平台”,可从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借鉴一些有益的语言培训经验”,可从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推介语要围绕语言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来写。除了答案示例外,还可以写如下的推介语:感受中文的魅力,传播中华文化;倾听中国故事,感受中国发展。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