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2022高考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
    
  双击自动滚屏  
2022高考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

发表日期:2023年5月18日  出处:四川省华蓥中学  作者:胡 博  本页面已被访问 112917 次

 

2022年高考还剩一周时间了,绝大多数学校的高三年级已经停课让考生自己看书复习、消化。这七天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一是回归教材清晰学科知识体系尤其是主干知识、常考知识;二是整理平时月考、诊断考试、模拟考试题从中明晰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使自己组织的答案更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三是调整心态保持良好情绪;四是调整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复习与休息,保证好睡眠时间与质量;五是注意饮食卫生以最好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去迎接高考。

为搞好2022年高考政治备考的最后工作,特级教师胡博老师帮大家进行了总结,以便让考生这七天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考政治务必体现党和国家意志,落实“一核四层四翼”要求,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从而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试题会围绕“夯实建党、高质发展、双碳目标、共同富裕、文化自信、科技自立、传承传统、维护和平、共谋发展”选材,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设问角度,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基本上是以热点(当年热点或长效热点)材料设置真实情境考察考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重大关切。因而很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归纳已学习过的内容。

基于平时的复习教学,本文认为2022年高考政治可能会涉及到十大热点问题,分别从热点概述、命题选材、设问角度、答题要点方面呈现给考生。本文适用于全国卷高考政治以及自主命题省市高考选考政治备考考生。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喜迎中共二十大召开

【热点概述】

20217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原。”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特点鲜明,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精神之源,创新与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政治追求、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本、成就伟业之基,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高度概括了百年大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以真理精神追求真理的思想自觉,彰显了挺立时代潮头、把握客观规律、推进事业发展的行动自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明确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以及正确处理公与私、生与死关系的路径和方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202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二十大代表名额共2300名,由全国3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二十大代表的选举产生,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进行。做好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资格条件,严密产生程序,严肃选举纪律,确保选出的二十大代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分布广泛、党员拥护。

【命题选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要读懂中国共产党,就要读懂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和行动的标识。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也铸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伟大实践和伟大精神相辅相成,共同铸就党的百年辉煌。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伟大建党精神源自我们党坚持不懈加强自身建设的生动实践,蕴含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青春密码”。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前进智慧和奋进力量,把我们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材料二 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一百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系列的伟大精神,既各有侧重、各具特点,又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

材料三 伟大建党精神既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形成,又在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早期,共产党人之所以创建中国共产党,归根结底是为了救国家、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力挽狂澜,寻求独立,这其中蕴含的爱国为民情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报国情怀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最高追求,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土壤,新形势、新使命,需要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或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说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价值所在。(12分)

(2)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知识,说明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10分)

(3)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意义。(12)

(4)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学习党史以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10)

5)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10

6)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说明在新形势、新使命下,如何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2分)

(7)请你为校园“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

     (8)某班级拟举行“青春向党,让伟大建党精神薪火相传”主题演讲比赛,请你列出不少于2条的演讲提纲。(4分)

【答题要点】

(1)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②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始终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开创新局面。③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④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⑤有利于始终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⑥有利干始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每点2分)

(2)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能动的反作用。建党精神是先进的思想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4分)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影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昂扬斗争精神、充满奋斗激情,坚定理想信信念、锤炼政治品格,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6分)

(3)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最高价值追求。4)③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4)

(4)①青年学生学习党史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②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3)③青年学生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2)④青年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2)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4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和高度凝练,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百年的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相继形成了一系列的伟大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不同历史任务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表现。在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6分)

6)①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结合当今时代条件,致力于民族复兴、构筑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分)②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4分)③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提供有益借鉴。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为伟大的建党精神提供滋养。(4分)

(7)①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宣传党的历史:加强党史学习教育。2组织青少年开展红色文化基地研学活动。(每条2分,共4)

(8)①刻苦学习,增强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本领。②坚持人民至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③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等。(答到2点给4分)

【命题选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选好党代表,是开好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启动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第一时间成立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中央关于代表条件、结构要求、选举流程、纪律规定等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使代表选举产生过程成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过程。为确保组织发动全体党员,国资委党委组织各推荐单位在召开党员大会、开展专题教育基础上,重点关注行动不便党员和流动党员等群体,采取电话联系、视频连线、登门走访、包保到人等多种方式组织推荐提名,确保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全部参加。国资委党委把中央关于代表结构要求贯穿工作始终,以抗疫一线、野外作业、科研现场等为切入点,注重基层一线推优导向。

材料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大势,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提高了国际地位,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三 2022413,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该方案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有针对性地对龙岩制定综合性的支持政策,是龙岩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行动纲领。

老区苏区的红色基因,赋予新时代龙岩人民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的胆识和勇气。从“将军之乡”到“冠军之乡”,再到“网军之乡”,龙岩人民始终把发扬老区苏区光荣传统与新时期创新创业精神融为一体,持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经验”,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

走进二十大召开之年,革命老区龙岩人民将在《建设方案》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只争朝夕,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做好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有何重要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握历史大势,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说明革命老区龙岩应如何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12分)

【答题要点】

①有利于维护中央权威,坚持和巩固党的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2分)②有利于发扬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落实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分)③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和实效,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分)④有利于增强代表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分)⑤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扬民主相结合,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不断发展。(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建立和完善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的过程。(2))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2)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新政权,推动文化政治体制等改革。不断完善上层建筑,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使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

     3)①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革命老区龙岩振兴发展要从本地客观条件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4分)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龙岩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要把握正确方向,发扬老区革命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4分)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龙岩要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过程中,利用好国家政策支持,同时根据地方实际,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4分)

  

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热点概述】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显著标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并纳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总结,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作出部署。

2019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深刻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再次深入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强调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集中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刻阐明了我国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也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进一步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2年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写入宪法。这些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构成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完整制度安排,从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原创性、独创性地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相互贯通起来,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作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充分保证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民主真正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新征程上需要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提升。

【命题选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124国新办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真正把14亿多人民的意愿表达好、实现好并不容易,必须有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在各领域全过程体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实践中全面展开,多种渠道各展所长,我们党将其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国家治理的具体过程中,为人民完整参与全过程民主提供保障。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以党内民主的价值理念推广民主原则的落实与主体权利的保障,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及时回应人民期待,凝聚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

材料二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

决策之前:进行调研、听证、议题设定等;决策之中:进行协商、对话、方案选择等;

决策之后:进行评估、问责、执行调整等。

横向上:强调内容的全面性,包括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和监督民主等。

纵向上: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基层层面的民主活动是上下联动的,国家层面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层面有各级地方政府的决策、基层层面有城乡社区自治。

总体上:强化各类主体的关系耦合。强化不同治理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全过程民主不仅重过程,还重结果。通过民主集中制,发挥各方主体的作用和优势,实现系统治理:通过党规、国法、民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依法治理:通过社区自治服务,满足人民需求和纠纷化解,实现源头治理:通过自治、法治和德治等手段,实现综合治理。

材料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2021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地方组织法的修改,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研究,提出修正草案。10月和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正草案进行两次审议,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地方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到部分地方实地调研,收集到的很多意见都被吸纳到最新的版本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修正草案印发给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组织研读讨论并征求意见。20221月,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召开会议,对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提交大会的版本。2022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地方组织法走过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修法过程,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可感。

     材料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为了有效推动协商民主制度优势向基层治理效能转化,福建某地创新协商方式方法,摸索总结出了“1133协商民主议事会工作法,即坚持一个领导核心、一套协商民主议事制度;突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将其融入协商民主,助推乡村善治;注重三个坚持,即坚持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力、坚持激发群众的有效参与热情、坚持协商氛围的培育养成;走“商量——共识——建设——改变——发展——信心”的良性治理轨道,形成支部引领、公众参与、乡贤共治、民主协商、道德评判、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材料五历史上,美国民主的发展有其进步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民主制度逐渐异化和蜕变,已经越来越背离民主制度的内核和制度设计的初衷。金钱政治、政党对立、社会撕裂、种族矛盾、贫富分化等问题愈演愈烈,民主制度的功能出现衰退。与美国民主相比,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材料六 2021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这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决定》出台以来,浙江省于2021年下半年启动了《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工作。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条例》的决定,明确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等措施。

【设问角度】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请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加以说明。(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全过程民主”的优越性。(12分)

3)地方组织法的修订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可感。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加以说明。(12分)

4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地方组织法的修订过程怎样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12分)

5)结合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地协商民主议事会工作法对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启示。(10分)

6)结合材料五,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或政治生活)的知识剖析美国民主的实质并说明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世界意义。(10分)

7)结合材料六,分析《条例》的修订过程是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10分)

【答题要点】

1)①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分);②坚持依法执政,着力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3分);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或:独特优势),推动人民民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3分);④坚持和发扬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不断彰显人民至上,汇聚人民力量。(3分)   注:答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可给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2)①全过程民主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从横向和纵向通过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凝聚民智,让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3分)②全过程的民主是协商民主而不是西方的对抗式民主,通过协商、谈判、对话来实现社会意愿和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分)③全过程的民主制度有利干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社会治理从不再是单方面的行动,而是所有相关主体通过有效整合形成合力的过程,有利于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文明,国家的发展繁荣富强。(2分)④全过程民主不仅重过程,还重结果,通过民主集中制中国家,既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作用和优势,保障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能够高效率解决问题达到“善治”效果。(2分)

3)①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主;(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地方组织法的修改贯彻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3)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有效保障了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的权利,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可感。(3)

4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地方组织法的修订过程完整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3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3分)③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特点,具有体系、法律、制度、物质保障;(03分)④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坚持依法治国和发扬人民民主的统一,有助于公民的知情、参与、表达等权利的行使,并真实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3分)(答出国体,可给3;答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答出社会会主义民主的真实、广泛、管用,3;答出知情、参与、表达等权利给3.满分 12分。若答出民主集中制 .亦可给3分。总分不超过 12)

5)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分)②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3分)③完善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将民主协商作为民主决策的前置条件,将自治、法治、德治融入协商民主,助推乡村善治;(3分)④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创新协商方式方法,激发群众的有效参与热情,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使社会治理深深扎根于群众中。(2分)

6)①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美国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4分)②中国基于本国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为世界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其他国家走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注入了信心,因此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意义。(6分)

7)①《条例》的修订依据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修订过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3分)②在条例的修订过程中,浙江省广泛征求民意,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凸显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3分)③条例的修订过程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4分)

 

                                   三、发展双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热点概述】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2020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问题,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面都给予很高的关注。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以及完整的生产产业链,具备形成内部大循环的条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持续扩大内需,推动有效投资,维护、健全国内产业链与供应链。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互不矛盾,是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同时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国内大循环并非新时代的“闭关锁国”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要实现这样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内经济供给质量,挖掘我国消费潜力。要从供给端发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解决我国经济循环中的技术“卡脖子”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提高经济供给质量,同时要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重点是加快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投资,并积极出台一系列针对居民的消费激励方案。

国内大循环的实质是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对外向依赖降低,不是走极端,更不是有人认为的闭关锁国,而是有弹性地调整结构。积极影响是这有利于倒逼市场主体提高劳动者的待遇,收入分配将会更加公平,有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短期可能存在失业问题)。对国外的依赖减少,避免受制于人,抵御全球经济危机风险能力提高。

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实践中还有一些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问题,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商品和服务市场质量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不统一,超大规模市场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等。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当年的计划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年的计划经济好比一个商场,里面都采取统一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销售,所有的市场行为都是制定好的,大家执行就好了。而本次建立的统一大市场,并不是商场,而是一个超级巨大的市场,里面的所有交易行为


都是采取市场行为,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会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规范许多之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让这个超级市场在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就这么简单。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命题选材】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和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2021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展览面积两次扩大,从首届的30万平方米增至33万平方米,仍然一展难求。 参展企业代表性更强,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超过首届,隐形冠军和中小企业竞相亮相,专业观众和国际采购商比例进一步提高。展品质量明显提升截至20191021,有17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3000多家参展商、40多万采购商报名参展,超过首届。

材料二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科技战愈演愈烈,“内循环”这个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尤其是在今年7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发展内循环,将是未来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主要战略方向!内循环就是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内循环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一直存在的。一笔钱,老百姓拿来消费买了国内的产品,国内的厂家拿这钱去国内的上游企业购买原材料,上游企业拿到这个钱后,给工人支付工资,工人拿到这个钱,又去消费。这就是经济的内循环。外循环就是参与国际产业链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

材料三 824,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材料四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下滑,国内经济循环受阻,加强“两新一重”建设,是当前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抉择。“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主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加大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资,推进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为各行各业和生产生活提供了“新联通”,对释放有效投资红利,激发社会消费活力,促进国内大循环意义重大。

材料五 经济内循环主要指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打造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当务之急。

材料六 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是全球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平台。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涵盖12大领域的综合型服贸会。2021年服贸会聚焦行业热点和发展趋势,突出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大会重点专题展览。[13]  拟举办6类活动,包括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论坛和会议、展览展示、推介洽谈、成果发布、边会等。其中,展览展示约13万平方米,论坛和会议及推介洽谈活动100余场。此外,展会期间还为展客商安排商务考察、投资促进、文化体验等配套活动。

材料七 某校高三时政学习小组同学探究了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历史演进,对其形成的思路、政策及相关背景资料进行了梳理(见下表):

时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路、政策及相关背景资料

1987

国家计委向中央提出《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该构想促成了我国“沿海发展战略”,使经济运行由国内循环扩大到国际循环,一是利用中国劳动力充裕的资源优势,二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力发展“三资企业”.

1998

亚洲金融危机为我国外向型经济模式敲响了警钟,我国首次提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张。

2001

加入WTO对我国国际大循环形成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6-2014

由于过度依赖于投资、出口,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问题。从“十一五”到“十二五”规划期间,逐步形成了“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国际大循环的思路转向国内外循环相协调。

2015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日趋突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全球总需求不振;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必然。

2020

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消费变化对我国生产将产生的重要影响。(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把发展内循环作为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主要战略方向的重要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我国企业应如何面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10分)

4)结合材料二,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关系。(10分)

5)阅读材料三,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分)

(6)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必须打造国内大循环,但与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又是矛盾的。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分析。(8)

7)结合材料四,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加强“两新一重”建设对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作用。(12)

8)结合材料五,从经济学角度,列举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的两个有利条件,并说明理由。(10分)

2)结合材料六,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举办服贸会的意义。(12分)

10)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阐述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必然性。(10分)

【答题要点】

1)①消费的强劲势头,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4分)②消费结构的优化,带动生产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产品质展提升;(4分)③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激发生产供给改革与技术创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和成长。(04分)

2)①倒逼很多企业开始深耕国内的市场,从而带动中西部的经济发展;(4分)②企业将不得不增加研发在总收入中的比例,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4分)③提高产业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分)

3)①立足国内市场,抓住国际市场,准确战略定位,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4分)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分)③面对国际竞争,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3分)

4)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内循环,也不能忽视外循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不能割裂二者关系。(3分)②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内循环是主体,要以我为主,自强自立;外循环是重要辅助,不能忽视,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3分)③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探索内外循环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力的新优势,打造新发展格局,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4分)

5)①生产决定消费,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长期的战略方针,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4分)②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4分)③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4分)(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总分。)

6)①我国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双循环”获得成功需要政府深化供给侧改革,切实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2分)②“双循环” 获得成功还需要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组织社会建设,为“双循环”提供公共服务,坚持改善民生、改善营商环境。(2分)③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企业、各类人才和消费者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4分)

7)“两新一重”建设通过投资拉动生产发展,激发生产活力。(3 )通过生产扩大就业,保障人民收入提高,刺激消费增长。(3分)通过消费升级和转型,推动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良性互动。(3分)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3 分)

8)市场主体:我国存在大量的企业等市场主体,具备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丰富的商品和服务,具备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的供给能力。市场需求: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的国内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愈发强烈,需求反作用于生产,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内循环。(6分)

市场体系: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发展、达成供需匹配奠定了基础,是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条件。(4分)

9)①服贸会的举办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3分)②通过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迎接挑战,在全球竞争中不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3分)③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增长。(3分)④企业通过服贸会搭建的平台,积极引进来、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3分)(从优化资源配置、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结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使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与国际经济互动合作不断加强,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实际发生深刻变革,是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物质前提。(5分)在此基础上,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经济发展内外部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复杂性,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5分)(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

【命题选材】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材料一 2021927日,中国服务贸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在北京召开。本届服贸会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突出展示了数字贸易、5G通讯、工业物联网、智慧办公、区域链创新新业态模式、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打造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增加就业。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负担;加快新基建建设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大试验平台为代表的创新基础设施:进一步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引导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作出有效制度安排。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中高端需求快速成长,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严峻,一方面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强,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国内市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仍不匹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短板;民间投资信心不足、增速下滑;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突出……。要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育幼、养老、医疗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强物联网、城际交通等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

材料三 近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电力消费增长较快,电力供应紧缺,多地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表面上看,是由于燃煤发电不足,但深层原因是长期存在的“市场煤”与“政府电”的矛盾,由于煤炭价格的上涨导致的发电成本难以通过屯价“顺”出去,因此加快电价改革势在必行。20211012,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四项重要改革内容:一是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二是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调升为“上下浮动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三是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四是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发改委表示,改革核心是真正建立起“能跌能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目前,煤电上网电价由“基准价+上下浮动20%”构成,具体电价由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供需双方通过协商或竞价确定。从当前看,改革有利于进一步理顺“煤电”关系,平衡现阶段电力市场各方矛盾冲突与利益诉求,缓解电力供应紧缺情况;从长远看,有利于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材料四 2022年4月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印发。《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出现的堵点和卡点,立破并举。从立的角度,着力抓好“五统一”: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从破的角度,强调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打破各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隐性壁垒。

材料五 《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材料六 2022年4月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根据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原则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材料七 2022410,《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在流通领域,重点提到要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即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然而我国的流通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约束自由流动的隐性壁垒,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在物流体系建设上,城乡融合的交通网络不够完善,基础设施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相对比较滞后,核心枢纽、主干线路、区域仓储分拨中心、终端配送节点缺乏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效率不高;最后,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还比较滞后,违法失信行为经常发生。因此,疏通流通领域的堵点,对促进国内大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4)

2)结合材料二,说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经济学依据,并从消费或投资任选一角度就如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14分)

3)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回的知识,说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12分)

4)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中“价格和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当前深化市场化电价机制改革的依据及其积极意义。(14分)

5)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有何重要意义。(12分)

6)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要性。(12分)

7)结合材料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10分)

8)结合材料七,并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疏通流通领域的堵点以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12)

【答题要点】

1)①生产决定消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条件。(3分)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扩大内需。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能够刺激消费需求。(3分)③提高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加快新基建建设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3分)④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发展、达成供需匹配。(3分)⑤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的经济,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2分)

2)经济学依据: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可以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②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努力满足最终消费需求,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③只有把坚持独立自主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每点2分)

消费角度: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居民收入增加;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险水平,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营造放心消费环境;④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培育新兴消费,满足消费者多方面、高层次需要。

投资角度:①优化营商环境,保证不同所有制经济依法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②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补短板、强弱项的力度;③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④改善金融服务,鼓励发展支持重点领域、新兴行业建设的投资基金。)(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意义:①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完善现代化市场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②稳定国内有效需求,带动更多市场主体成长壮大,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④保持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较高贡献率,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提供动力源,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每个要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共6)

如何促进:①破除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无效供给,不断优化市场供给结构来满足消费者最终需求,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2)②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增强微观主体活力。(2)③完善激励创新的机制和政策,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产业链水平。(2)④破除制约国内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2)

3)①激发国内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振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6分)②扩大高质量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居民消费提质升级;壮大市场主体,激发投资活力,推动创业创新。(6分)

4)①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改革符合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使电价及时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3分)②价格变化影响需求。改革有利于引导工商企业和居民理性用电、绿色用电,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缓解供需矛盾。(3分)③价格变动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改革有利于缓解煤价高企给发电企业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从而促进电力生产,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有利于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推动企业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和绿色化转型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分)④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效配置资源。有利于电力市场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有利于理顺电力产业链条上下游的资源配置关系和利益关系,促进发电、供电等行业的协调健康发展。(5分)

5)①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畅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3)②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破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3分)③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推动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互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畅通国内大循环。(3分)④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内外市场规则标准融通/更好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3分)

6)①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促进国内各区域加快发展。(4分)②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国内各区域各方打破地域封锁、开放市场、加强合作,如此,资源才能合理流动,也才能促进各区域加快发展。(4分)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际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致力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国际区域合作的必然选择,对于推动国际区域合作、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2分)

7)①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02分)②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树立综合思维方式。根据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应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系统协同,稳妥推进。(2分)③坚持发展的观点。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2分)④坚持全面的观点,反对一点论和片面性。根据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要立破并举,又要完善制度;既要市场有效,又要政府有为。(2分)⑤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02分)

8)①完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3)②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强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实现物流行业供求有效衔接,推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3)③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3)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打击违法失信行为,规范市场秩序。(3)(评分意见:其他切合题意的表述,可酌情给分)

四、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热点概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为5亿人,占总人口的36.11%,如果这五亿多农村人口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就难以实现。

2021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

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命题选材】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该文件是21 世纪以来第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分为八大部分:①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②强化现代农业支撑;③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④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⑤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⑥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⑦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⑧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材料二 习近平谈农村工作语录: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材料三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四大实施路径之一。某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了多项措施培育农村农业发展新动能:按照稳定粮食产量、优化经济作物品质、扩大饲料作物种植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依托新兴电商品牌企业建立高标准水稻核心区,按照“企业+农户”的模式组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推广健康淡水养殖业,减少养殖密度,压减高投入高污染的水产养殖规模;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体系,强化产地安全管理。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材料四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T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举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促进了S村和谐稳定发展。

材料五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振兴乡村的有效抓手。

材料六 近年来,我国棉花、油料、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 一。但是据测算,我国大豆、玉米每吨种植成本分别约为美国的 2.14 倍和 2. 33 倍;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在翻倍增长;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16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 2.72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该文件是21 世纪以来第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材料七 四川成都郫都区战旗村曾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滞后,各种陈规陋习盛行。为改变这一现状,战旗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办国学课堂、创新“村+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的服务形式、开展“高校+支部+农户”大学生进农家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根据本村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打造村、企、农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圏,引进“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等新业态,打造观光旅游农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7亿元,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大力治理面源污染,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建成生态湿地,从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如今的战旗村“蝶变”成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范本。

材料八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要巩固脱贫成果,用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要发扬孺子牛精神,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各种利益冲突和难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意识,既要维护农民的眼前利益,还要发展长远利益。乡村振兴要发扬拓荒牛精神,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创新发展与因循守旧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是创新发展的过程,这种创新离不开一往无前的拓荒牛精神。乡村振兴要发扬老黄牛精神,正确处理“快与慢”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隐功”与显绩”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历史进程,必须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克服一切消极等待和急躁冒进情绪,用老黄牛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材料九 在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三牛”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密码,“三牛”精神既是对以往党和人民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热情礼赞,也是对来来党和人民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实干前行的深情嘱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疫情带来的冲击,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三牛”精神,开拓进取、担当实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以昂扬姿态激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习近平谈农村工作语录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道理?(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该市的改革举措对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意义。(12分)

4)结合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坚持村民自治对S村和谐稳定发展的作用。(12分)

5)结合材料五,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如何推动乡村的振兴与发展。(10分)

6)材料六反映出我国当前“三农”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六,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发展的政策建议。( 14分)

(7)培育文明乡风能激发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内生动力。结合材料七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

(8)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战旗村的“蝶变”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12)

(9)培育文明乡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请列举两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相吻合的中国传统古诗句。(4分)

10)结合材料八,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角度分析如何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12分)

11)结合材九,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三牛”精神对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作用。(10分)

12)为激励中国青年争当新时代“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某班拟举办一次演讲活动,请你写出两个演讲标题。(4分)

【答题要点】

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应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对乡村工作的领导能保持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有利于调动乡村的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乡村振兴;(4分)②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政治领导,为乡村振兴提出新战略、新理念,制定新政策;(4分)③中国共产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依靠农民的力量,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科学的政策。④在乡村振兴中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分)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把农村工作当作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3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3分)③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3分)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树立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3分)

3)①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有利于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3分)②通过农企结合,组建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3分)③发展高效、健康养殖业,有利于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④强化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⑤优化农村三大产业结构,有利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3分)

4)①S村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有利于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密切干群关系。(3分)②S村村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提升村民的责任感和凝聚力。(03分)③S村加强民主管理,共同制定村规民约,有利于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也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03分)④S村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村务公开,有利于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推动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3分)(若答“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可)

5)①能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②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③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业提质增效;④带动农民创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社会稳定;⑤推动农村环境有效整治,促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每点2分,共10分)

6)(1)问题:农业生产效益不髙,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4)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2 分)

建议:①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2 )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2)③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多措并举拓宽增收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 )④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2分)

7)(10分)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先进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②培养文明乡风,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信心、激发干劲、提升能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6)

8)(12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自身自然、文化、生态条件,推进乡村振兴。(4)②重视意识的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乡风促乡村振兴。(4)③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规律,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乡村振兴。(4分)

9)(4分)答案示例: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分)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2分)

10)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要把握直接的眼前联系,也要重视间接的长远联系。发扬孺子牛精神,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就是关注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促进乡村振兴。(3分)②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用开拓创新来破解发展难题。(3分)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正确处理“快与慢”的关系,需要脚踏实地,克服冒进,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振兴。(03分)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整体,解决乡村振兴的矛盾和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发挥“三牛”精神的合力,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动乡村振兴。(03分)

11)①“三牛”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激励全国各民族人民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2分)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继承和弘扬“三牛”精神,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疫情带来的冲击。(3分)③“三牛”精神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促使人们开拓进取,担当实干,共谋现代化强国发展。(2分)④为民服务、创新发展、艰苦奋斗的“三牛”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发展和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12)示例:砥砺“三牛”精神,续写时代华章;开拓创新勇担当,同行共筑中国梦。(演讲标题要紧扣活动主题、朗朗上口,可以涉及个人发展,也可以心怀国家)

【命题选材】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2021128,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工作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要自觉主动解决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材料二 2021年8月17,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

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其同富裕。会议强调,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促进农民农村具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材料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近年来,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2021610,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程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浙江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域乡区域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文明和谐家园建设等方面加强探索,为推进全国共国富裕提供省域示范。

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既要实现物质富裕。重要实现精神富有。近年来,浙江多措并举,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全面提升文化较实力:打响“浙江有礼”品牌,着力打造思想理论高地、精神力量高地、文明和谐高地、文艺精品高地、文化创新高地。深入挖掘浙江红色资源,守好“红色根脉”,激励全省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奋力前行。大力推进文化研究工程,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等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推进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均等、可持续、高质量。推进江南特色的文化创新高地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在文化融合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擦亮浙江文化金名片。

材料四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稻米、小麦、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92%,达到欧盟出口标准的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比例不足10%;全国耕地面积20.34亿亩,因城镇化和违法侵占等原因导致比2018年减少350万亩,全部耕地中高标准农田占比24.8%,实现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占比40%;全国因干旱、洪涝灾害等自然原因导致粮食减产5800万吨;因粮食价格波动大、种粮收益低、劳动力流失等原因,农村耕地荒废情况严重。维护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材料五 2021年以来,随着促进共同富裕部署渐次展开,Z市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亮相”:鼓励乡村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区域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抓好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提高农机装备现代化,打造智慧农业: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同标,注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材料六 从“小康之家”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小康之家”。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小康”作为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把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作为第二步奋斗目标。

从“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到20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经过长期不懈努力,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如期实现。

    2002年,党的十六大针对当时小康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实际,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小康社会建设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全面、内涵更丰富、要求更具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战略部署。

    2021年7月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设问角度】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图中包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以,运用经济生回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以实现共同富裕。(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收入分配中如何维护公平,扎实促进共同富裕,(12分)

(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知识,说明浙江应如何建设好共同富裕示范区。(12)

(4)结合材料三并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浙江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给我们的启示。(12)

(5)浙江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离不开大力弘扬浙江精神,请就如何弘扬和培育浙个江精神拟一条宣传标语并指出其哲学依据。(4)

(6)共同富裕,人人有份,也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多献良策、多作贡献。学校团委发起“强国有我请党放心”主题志愿活动,请你设计两个具体志愿服务项目助力共同富裕。(4)

7)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12分)

8)结合材料五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Z市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对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14)

9)结合材料六,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小康社会"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12分)

【答题要点】

12016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断提高。(2分)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我国仍然存在。(2分)

①大力发展生产,做大“蛋糕”。(2分)②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或“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4分)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分)④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共享发展。(02分)

2)①在整个收人分配中都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公平原则,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让更多人致富,扎实促进共同富裕:(4分)②重视收入再分配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编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4分)③运用第三次分配的社会互助方式调节社会财富分配,鼓励高收人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3)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接,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既要以普遍性为指导,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②切实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并形成促进全省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4)③立足省城实际,因地制宜。创遁性地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路径,为全国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4 )(评分意见:其他切合题意的表述,可酌情给分)

(4)①壮大共同富裕主流思想舆论,坚定奋进新时代宿念信心。(3 )②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丰厚遗存,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发展。(3 )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④扩大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⑤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的文化需求。(2 )(评分意见:其他切合题意的表述,可的情给分)

(5)答案示例:用心传承浙江精神,用行成就辉煌未来。哲学依据:意识能动作用,实践观点(评分意见: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弘扬和培育浙江精神”这一主题,言之有理即可,标语2分,哲学依据2)

(6)答案示例:①助力长者跨越数字鸿沟志愿服务;②失独家庭幸福晚年志愿服务;③共创文明典范乡村志愿服务。(每点2,4

7)①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供给质量。(4分)②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运用农业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提高粮食产量。(4分)③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巩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4分)④完善价格补贴政策,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4分)

8)①鼓励乡村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3分)②抓好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提高农机装备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条件。(3分)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3分)④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3分)⑤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分)

9)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分)“小康社会”的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的。(1分)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了积极合理的因素,增添了新的时代要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3分)从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概念到习近平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次对其内涵的丰富都是在对小康社会的前一次认识中孕育产生的。(1分)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3分)小康社会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体现了事物不断发展的过程。(1分)

 

五、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热点概述】

传统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新能源是清洁低碳能源传统能源(又称常规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水力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交易,即把一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我国一直在为环保做出积极贡献。“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这彰显了中国主动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和大国担当,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命题选材】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2012-2019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4.4%,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 7%的增长。

材料二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但我国能源发展也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挑战。2020年底,习近平同志主席宿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力争干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净零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消费,因此,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键是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十四五”期间,我国继续将草位GDP能耗强度的下降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条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只要你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四 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通常情况下,政府确定一个碳排放总额,并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至企业。如果未来企业排放高于配额,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最终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则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多余配额(碳信用)。大型团体活动组织者要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动实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材料五 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各项工作。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碳达峰。碳中和之所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其根源在于目前各国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密切相关,特别是对我国这样油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减排压力更加巨大。

材料六 作为目前市值最高的光伏公司。L股份公司的范能减排走在前面。20203月。该公司正式加入RE100侣议并承诺:最晚2028年,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及运营所需电力100%使用可再生能源。20211月,公司率先发布《绿色供应链减碳倡议》。并表示将从自身做起,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融入全生命周期生产者责任延伸等理念,通过打造绿色供应链、实现光伏产业用“绿色能源”制造“绿色能源”。为“碳中和”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

材料七 实现“碳中和”是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承诺。全部冬奥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冬奥会火炬“飞扬”使用氢燃料,燃烧时碳排放为零……

【设问角度】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能源革命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的唯物主义知识阐明我国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原因。(12分)

4)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14分)

5)结合材料四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碳交易”是如何引导企业和社会团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12分)

6)根据材料五,有人认为,“限制碳排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请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评价该观点。(10分)

7)结合材料六,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L股份公司如何对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012分)

8)结合材料七,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北京冬奥会要做出实现“碳中和”重要承诺。(12分)

(9)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呢?请写出两条我们力所能及的做法。(4分)

【答题要点】

(1)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下降(01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上升(1分),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1分);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质量提升(1分)。

(2)①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设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3分)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的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抑制不合理能源消。(3分)③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提升产业能效水平。(3分)④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3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4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4分)③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尊重规律保护环境的正确选择。(4分)

4)①用市场机制减少碳排放,有利于培育新型市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3分)②促使企业增强环保意识,积极转型升级,承担社会责任,走绿色发展之路。(3分)③促进不同企业竞相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力度,实现创新发展。(3分)④促进生产要素流向低碳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3分)⑤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分)

5)①高排放企业要购买碳配额,增加高排放企业的碳排放成本,促使其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利用率或开发利用新能源,从而减少碳排放。(4分)②低排放企业可以出售多余配额,从而增加企业的收益,提高节能减排的积极性。(4分)③社会团体要购买碳汇,增加会议成本,使用环保材料,同时也会增加植树造林抵消二氧化碳排放。(4分)

6)①联系是多样的,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分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5分)②我国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限制碳排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但这一政策的落实也有利于倒逼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实现高质量发展。③材料中的观点只看到了“限制排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而忽略这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分析事物发展要正确分析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5分)

7)①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制定节能减排战略目标。(4分)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使用可再生能源。③创新管理理念,打造绿色供应链产业链。(4分)④坚持绿色发展,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4分)

8)①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有利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3分)②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选择;(3分)③有利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气候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我国承诺“碳达峰、碳中和”,以实际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4分)④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

(9)①及时关电脑。②自备购物袋。③种一棵树。④少用一次性餐具。(答到两点给4分)

【命题选材】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材料一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绿色低碳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在向低碳经济大规模转型过程中,我国对环保产业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将持续增长。截至目前,我国拥有生态环保相关企业近70万家,5年新增注册企业平均增速达44.31%。但整体看,我国的环保企业仍处在发展粗放、集中度低、商业模式创新不足、资金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初级发展阶段。坚持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探索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特别是减碳技术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培育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成为环保企业的发展方向。

材料二 为推动各省落实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第二轮第六批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232325日陆续进驻河北、江苏、内蒙古等5(自治区)开展督察。各督察组聚焦问题线索,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采取暗察暗访和蹲点调查等方式开展工作,督察地市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经过督察双方共同努力,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一批整改不到位甚至污染反弹的问题得到查处;一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截至410,各督察组共收到群众来电、来信举报7608件,受理有效举报6373件。经梳理合并重复举报,累计向被督察对象转办5394;被督察对象已办结或阶段办结2083件,其中立案处罚442;立案侦查25;约谈党政领导干部98人,问责党政领导干部54人。

材料三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颁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要求,2021--2030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天然气占比达到15%左右。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科技创新对环保企业落实“双碳”目标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对各地落实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的作用。(12)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才能达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的要求。(12)

【答题要点】

1)现状:我国环保产业需求旺盛,环保企业数量增长快但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表明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大,势头强劲,但竞争力不强,推进我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4)

作用:①环保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资源;(3)②可以开发新的环保产品,并创新销售模式,带动绿色产品的使用;(3)③可以提升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与效益的良性互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④可以通过减碳技术的研发、使用和推广,保护环境,实现低碳发展。(2)

2)①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贯彻落实。(3 )②健全监督体系,督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切实履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能。(3)③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追责问责,促进地方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3 )④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评分意见:其他切合题意的表述,可酌情给分)

(3)①坚持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3)②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利用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鼓励能源生产和清费的科技创新,深化能源供給侧结构改革,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与消费。(3)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挥国有经济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的主导作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实现能源生产和清费革命战略中的活力与创造力.(3)④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清费原则,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3)(其他答案盲之有理,酌情给分)

 

六、举国办好冬奥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热点概述】

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2月在北京——张家口举行,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发布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赛区标志性场馆和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冬梦”“飞跃”,以自信的方式告诉世界:中国人要梦圆冬奥、放飞理想,为奥林匹克和世界冰雪运动发展贡被自己的热情和智慧!

习近平指出: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将有利于中国体育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相互促进,有利于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国人民有机会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贡献。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为世界奉献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向未来,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这既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冰雪盛会,又是一场交流互鉴的文化盛会。

【命题选材】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材料一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2022年冬季奥运会为北京市和张家口市新增投资和消费领域的几十万个就业岗位,额外增加消费支出几十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和旅游业的总收入迅猛增长。

材料二 “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主题口号,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提供了中国注解,彰显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表达了全世界共创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勤奋严谨的民族性格,赢得了全世界的由衷钦佩。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是一场“细节之处见真章”的传统文化盛宴。国宝大熊猫被艺术加工成招人喜爱的吉祥物“冰墩墩”;篆刻和汉字巧妙融合进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造型中,灵动飘逸的冬奥会徽应运而生;长信宫灯、同心圆玉璧、青铜礼器等传统元素,植入火种灯、奥运奖牌、火种台的设计中;传统吉祥物“如意”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创造性地融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中;水墨山水画描绘出的奥运“国风”战袍,一笔一画勾勒出中国式审美与志趣。

材料四 科技赋能,让北京冬奥更精彩。跳台滑雪运动员的每一跳整个过程仅有几秒,时间短、速度快,给教练员观察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增加了难度。以往教练员主要是借助普通摄像机和影像拍摄设备,把运动员的运动轨迹拍摄下来,事后观看分析,提出改进训练方案。现在人们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无干扰三维动作捕捉、超宽带精准定位测速、高速运动自动跟机器人等多项技术组成的生物力学快速反馈系统(该系统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科学分析,诊断出问题,为优化运动员训练方案提供有效参考),解决了过去“看不清”“说不清”的问题。

材料五 2022年1月5,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指出,要抓住冬奥会等契机扩大冰雪旅游消费人口,大力发展冰雪运动。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同时我国冰雪旅游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

材料六 202224,中国虎年立春之夜,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隆重拉开序幕。开幕式大幕初启,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大气磅礴,饱含冬去春来、欣欣向荣的诗意气韵,蕴藏着中华文明独特而厚重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宇宙观。后大屏幕出现“黄河之水天上来”,广袤的母亲河是深藏于每个中国人心底最深的文化悸动,而由奔腾河水至冰封雪原的转换,又与冬季运动的主题巧妙契合。最后,由代表世界各国的小雪花共同汇聚成一朵巨大的雪花凌空而起,而雪花中央那支小小火炬,就是此次冬奥最终点燃的圣火。无数观众由衷的佩服在环保低碳理念下,设计团队将开幕式高潮由场面宏大推进至材料意境深远,暗喻当前世界正处于艰难时刻,正需要全人类携手守护这微小而又坚定的火光,堪称奥运开幕式上的神来之笔。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让世界了解中国,将“我们”的概念延展到全世界人类,展现出全人类所共通的情感和相互理解,所呈现的气质更为“温情”,恰好符合“上善若水”的至美至善之境。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分析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冬奥会的重要意义。(10分)

2)“一起向未来”彰显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同体的中国智慧。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会散设计理念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10分)

(4)北京冬奥会影显文化自信。结合材料四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

(5)结合材料四,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人们是如何运用科技为冬奥运动赋能的。(12)

6)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冰雪经济对我国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作用。(12分)

7)结合材料六,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精巧设计对文化发展的启示。(10)

8)“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某班拟举办以“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演讲会,请你列出两条演讲提纲。(4 )

【答题要点】

1)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重大影响。冬奥会作为文化盛会能够扩大就业岗位和消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和旅游业增长。(3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突出。冬奥会能够促进北京和张家口两地市的体育产业发展,推动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广告业、现代农业、商业发展。(3分)③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举办冬奥会,能够丰富中国人精神品质,增强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力量,推动中国人更加良好形象的形成与素养的提升。(4分)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4)“一起向未来”冬奥主题口号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共建美好未来的价值追求;(4)凝聚了中国人民内在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激励世界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克服困难,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 )

3)①注重调查研究,(1分)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2分)②通过汉字和书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1分)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2分)③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2分)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

(4)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命力;(2)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彭显了中华优秀传统充文化的价值;(2)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发展,为世界文化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2)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3)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3)人们立足训练需要进行科技攻关,研发生物力学快速反馈系统,提高了认识能力,(3)改进了训练方法.提高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3)

6)①有利于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促进国内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3分)②冰雪经济催生新的消费热点,带动冰雪产业发展,构建冰雪全产业链,优化供给结构。(3分)③进一步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提升消费质量,扩大内需。(3分)④冰雪经济前景广阔,带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4分)

7)①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树立中华文化自信;(3)②实现文化深刻内涵与活动形式、主题的统一,努力彰显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③立足当代社会实践,体现时代团结与合作的要求 传播绿色环保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22) ④寻找不同民族文化共性,促进文化互通和理解,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

(8)答案示例: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增长本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勇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每条2.答出2条即可。本问具有开放性 考生只要围绕主作答,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

 

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热点概述】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实现伟大梦想构筑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取得标志性科技成就。

从根本上说,只有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题选材】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种子安全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粮食的产能和品质。2020 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连续 6 年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目前水稻和小麦种源能够做到完全自给自足且有竞争力;玉米和大豆种子基本自给,但受育种及栽培等因素影响,单产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少数蔬菜品种还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一些适宜设施栽培、加工专用的蔬菜品种仍需要进口;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原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这些都是制约种子的一些“卡脖子”问题。如果我国种业不能及时补上研发短板,那么我国的“菜篮子”“米袋子”就可能受制于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引导更多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材料二 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强国,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体系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为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莫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开局良好,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092. 1亿元,比上年增长34. 3%,比2019年增长39. 8%,两年平均增长18.2% 202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由1995年的3家增至2021年的143家蝉联榜首(美国上榜企业122家),其中制造企业达到82家,制造业规模自2010年以来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机床等领域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材料三 2021年12月9,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这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太空授课设计团队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选择了生动有趣的实验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地差异带来的变和不变,设计团队在地面课堂专门设计了地面对照实验。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天地互动的实验,除了地面的一个主课堂和四个分课堂外,设计团队通过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给全国150多个学校送去了实验器材。学生的上课地点虽然各不相同,但体会到了同样的参与感。团队的精心设计和授课教师的精彩演绎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沉浸式”的太空科普课。

材料四 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精神有着无穷大的动力,引领着中华民族在往实现“中国梦”的路上靠近。2021年,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攻坚克难,取得了重大突破。展望未来,中国航天将创新推动包括建成中国空间站、实施探月四期、行星探测等重大工程实施。与此同时,中国航天还将拓展国际合作的深度广度,积极参与外空全球治理,在行星保护、太空交通管理等领域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让中国航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

材料五 2022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同意在京津冀、贵州、甘肃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所谓“东数西算”工程,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数据向西,算力向东”,以服务东部沿海等算力紧缺区域。《2020 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1.8%。目前,我国计划在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内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

材料六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拓展正在按下“快进键”。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愈发广泛。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比如对个人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的侵犯,以及窃取、篡改、泄露等非法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等等。2019年以来,中国先后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一发展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文件,明确了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行动指南。2021 9月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强调,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促进公平、公正、和谐、安全,避免偏见、歧视、隐私和信息泄露等问题。2021 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提升生物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的治理能力。

材料七 科技赋能,让北京冬奥更精彩。跳台滑雪运动员的每一跳整个过程仅有几秒,时间短、速度快,给教练员观察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增加了难度。以往教练员主要是借助普通摄像机和影像拍摄设备,把运动员的运动轨迹拍摄下来,事后观看分析,提出改进训练方案。现在人们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无干扰三维动作捕捉、超宽带精准定位测速、高速运动自动跟机器人等多项技术组成的生物力学快速反馈系统(该系统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科学分析,诊断出问题,为优化运动员训练方案提供有效参考),解决了过去“看不清”“说不清”的问题。

材料八 2022年2月17,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工程将有效减少数据绕转,实现降低长途传输费用,保障数据中心能源供给,积极协调安排能耗指标,有利于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数据中心(IDC)产业链主要包括产业上游设备、设施和软件供应商、中游IDC建设者和服务商以及下游的各行业应用客户。作为新基建代表,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带动效应强,有望充分受益“东数西算”工程推进。

材料九 Z省有400多万工业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目前Z省企业“不会数字化、不敢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较为普遍。Z省虽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芯片应用市场,但高端芯片自给率只有14%左右,严重依赖进口,数字化自主可控技术缺乏,“缺芯少核”亟须突破。Z省应用型人才结构性短缺,市场急需“既懂工业又懂互联网”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各类财政资金在支持方向、资金用途以及评审标准方面仍沿用传统思路,对解决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尤其对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力度明显不够。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设问角度】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重视种子安全的重要性,并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赢种业翻身仗。(14)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体系的现实意义。( 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设计团队是如何让学生"沉浸”于“天宫课堂”的。(10)

4)根据材料四,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人是如何不懈追求航天梦的。(12分)

5)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东数西算”工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12fen

6)结合材料六,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方在加快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能力中应该如何作为。(12)

(7)结合材料七,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人们是如何运用科技为冬奥运动赋能的。(12)

8)结合材料八,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东数西算”工程对我国数据中心(IDC)产业链发展带来的影响。(10分)

9)结合材料九,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Z省应如何引领数字经济强省建设?(12分)

【答题要点】

1)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改善民生; (2)保障粮食安全,降低对外依存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

①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大种业研发投入,发挥市场作用,完善育种商业体系;(3)②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种子合作研发,增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种业技术国际交流写合作,满足市场需求;(3)③尊重和培养种业创新人才,健全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创新活力。(4)

2)①落实新型工业化、工业强国的国家战略,保持工业发展优势。(3分)②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分)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2分)④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分)

3)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1)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1)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1)设计团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1)从青少年的视角选择了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2)通过“天宫”的演示实验和地面课堂的对照实验,(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兴趣。(1)。天地互动的教学形式,(1)使学生了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1)沉浸于课堂之中。

(4)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中国航天人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打破传统思路,精于钻研、勇于创新,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道路。中国航天人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每点4分,12分。)

5)①发挥东西部互补优势,实现算力资源优化配置。(3)②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东西部互联互通,打通东西部数字经济动脉,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促进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3)③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为数字化发展赋能,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或“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3)

6)①)党要坚持对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正确方向。(2)②立法机关要行使立法权,完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相关法律体系,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提供法律保障,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法治化水平。(3)③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能,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依法打击人工智能领域违法犯罪活动,(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场主体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公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④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自觉遵守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安全治理。(3)

7(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3)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3)人们立足训练需要进行科技攻关,研发生物力学快速反馈系统,提高了认识能力,(3)改进了训练方法.提高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3)

8)①对于上游企业,有利于扩大相关设备、设施和软件供给,带动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4分)②对于提供算力的中游企业,有利于减少数据绕转,提升算力服务的品质;保障数据中心能源供给,降低网络电力等成本,提升资源使用效率。(4分)③对于使用算力的下游企业,有助于享受更为便捷易用的算力服务;降低长途传输费用,进一步降低用数成本,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4分)

(9)①加强政策扶持,出台数字化建设专项扶持政策,促进转变企业观念,调动工业企业对数字经济的积极性;(3)②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化技术体系,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攻关计划,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3)③优化和加强自主培育人才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数字经济人才的引进力度;(3)④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人,加强市场培育和制度保障,优化产业生态环境。(3)

 

八、落实双减政策,立法家庭教育

【热点概述】

202172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据教  育部权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2.4万个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93.21%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7.07%。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达100%,政府指导价管理全面落地,预收费全部纳入监管,培训广告基本绝迹。同时,资本已经大幅撤离培训市场,上市机构全部剥离学科类培训业务,总市值从20213月的9477亿下降到202112月的1128亿元。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021102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中国人的“国家”现,一向是“国”与“家”不可分开,“国”是軍着、护着“家”的,所谓“家国情怀”,在根底上也强调的是家庭观与国家观的融通。家庭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最终指向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该法把家庭教育放在法律高度去认识,把“家事”变成了“国事”,着力解决当前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教育问题。该法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

【命题选材】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校外培训行业蓬勃发展,在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违规先信等现象。暑假,校外培训行业进入一年中的忙碌期,也成为相关问题集中暴露的时期:有的只顾砸钱做广告招揽生源,而实际教学与宣传内容相去甚远;有的教学人员履历造假、良莠不齐,培训效果难以保证;有的收费缺乏依据、价格不够透明,发生纠纷时学生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等。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切身利益,也给校外培训行业带来了"诚信负债"

2021724,中共中央办公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提出学科培训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已经上市的要进行清理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重新审批,转为非营利性机构等细则。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中央层面出台党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政策文件。

材料二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社会反响强烈。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此后,北京、上海、沈阳、成都等地方政府部门纷纷出台“双减政策”实施细则,围绕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培训收费监管等方面不断发力,着力治理教育顽疾,努力打造良性的教育生态。

【设问角度】

(1)校外培训,诚信是"金”。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该观点的合理性。(10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府部门严格规范校外培训的依据和意义。(10分)

3)针对材料一,有人以为、有效遏制校外培训机构乱象靠的是政府切实履行职能,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2分)

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地政府部门出台“双减政策”实施细则的必要性。(10分)

【答题要点】

(1)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在市场上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5分)校外培训机构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仅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制裁。只有自觉增强诚信意识,才能赢得信任、赢得市场,助推行业健康发展。(5分)

(2)依据: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组织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发展教育、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法律规定的政府的基本职能。(6分)

意义:通过整治和规范,净化了校外培训行业生态;更好保障了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4分)

3)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需要政府切实履行职能,还需要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4分)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整治需要发挥党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4分)③公民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得到有效遏制,还需要学校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家长要提高素养,支持政府工作,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4分)

4)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3分)各地政府部门出台“双减政策”实施细则,是政府切实履行组织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职能的要求;(3分)②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2分)③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要求。(2分)

【命题选材】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102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中国人的“国家”现,一向是“国”与“家”不可分开,“国”是軍着、护着“家”的,所谓“家国情怀”,在根底上也强调的是家庭观与国家观的融通。家庭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最终指向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该法把家庭教育放在法律高度去认识,把“家事”变成了“国事”,着力解决当前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教育问题。

该法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劳动观念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配合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组织面向居民、村民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

材料二 家庭教育不仅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也关乎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透步。监护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导致部分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受伤害的极端事件屡有发生;一些监护人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有的其至将实施家庭暴力混同为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服务机构良莠不齐……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深刻变化。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20221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该法在家庭教育的内容上作出引导性规定: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观念等。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材料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不可缺席。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是重要原因。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家庭教育立法的规划。此后,全国先后有约10个省结合当地实际颁布了家庭教育地方条例。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家庭教育立法纳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在总结各地经验、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2021年,历经1月、8月、10月三次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自此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历经10年,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法”。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的积极意义。(10)

(2)结合材料一,并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进行专门立法把“家事”变成“国事”的必要性。(12)

(3)有人认为,家庭教育立法,变相增加了家庭教育负担,给了家长更多的约束。请你对此观点提出两点看法予以批驳。(4)

(4)有人认为:家庭教育是关起门来的私事,任何第三方不能干预。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12)

(5)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说明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家庭教育内容上作出的相关引导性规定的现实意义。(12)

6)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家庭教育是如何从"家事"上升为"国法"的。(12分)

【答题要点】

(1)国家立法促进家庭教育:①有利于提升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全社会营造家庭教育的文化氛围,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②有利于推动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更好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培青家国情怀:(4)③有利于强化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明确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3)(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家庭教育关乎孩子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稳定,要县国家进行专门立法把“家事”变成“国事”。(3)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把”家事”变成“国事”可以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形成每个家庭教育的发展合力,进而推动整个国家未成年人教育的发展。(3)(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的情给分)

(3)示例:家庭教育立法既是约束,更是助力。家庭教育立法约束了养而不教的教育问题。保障了未成年人被抚养和受教育的权利。(2)家庭教育立法助力解决教而不当的教育问题,明确了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教育有法司循,让关爱有法可依。(2)(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的情给分)

(4)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家庭教育有其固有的内容和方式,主要责任在家庭,最关键的责任主体是家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培育、引导和影响相当重要,国家不应过度干预。因此,认为家庭教育是关起门来的私事有一定道理。(5)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根据家庭教育现状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将“家事”上升为“国事”,意在逐步改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5分)因此,认为任何第三方不能干预家庭教育的观点是不准确的。(2)

(5)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②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家庭教育内容上作出的相关引导性规定,符合家庭教育的实际,反映了未成年人成长规律和全面发展的要求。(4)③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引导性规定,有利于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

6)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3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法”适应了家庭教育的需要。(1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3分)家庭教育立法从规划到颁布,历经10年积累最终落地。(1分)③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分)国家回应社会生活需要,经过10个省的实践,家庭教育最终从“家事”上升为“国法”。(1分)

 

九、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夯实国家软实力

【热点概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如果丢掉自己的文化,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让中华民族精神永放光芒。

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命题选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古到今,无论是一句话还是几个词,无论是贴在墙上还是写进书里,长长短短的“家风”、“家规”、“家训”中,都凝结着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晚清以前谈家风、家训。有组织意义,有经济意义,甚至还有社会管理的意义,今天我们谈家风,已经不再是组织和制度层面上的了。这是对精神文明的培养,既是一种荣誉感,又是一种责任感,同时又是对道德伦理的一种认可。

村料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他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他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要给孩子以示范引导,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风是让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家风要求把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

材料三 城市文脉是城市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特有历史文化印记,是城市气质的集中体现。延续城市文脉,要像对待家里的“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老建筑、老物件、老风俗。保留历史文化印记,让人记得住历史,把握住现实,看得清未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潮州察看了建于南宋年间,风格独特,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走访了潮州市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牌坊街古街区。随后习主席还欣赏了潮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习近平指出“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材料四 太空授课的圆满成功。彰显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无数人努力付出、不断探索的结果。8年前,听过里亚老师天宫授课的学生,许多被吸引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有些23学生~甚至直接从事了航天科技的相关研究工作。这一次授课再次照亮青少年志中探索未知、崇拜知识够科学梦想。此次天宫授课是我国空间站阶段太空系列课堂的第一课,航天员们将陆续在空间站开讲,带领青年学生领略奇妙太空,分享宇宙知识。

材料五 礼法传统是中华古代法文化的核心,良法善治是礼法传统的精华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如“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等。习近平指出,要总结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阐发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把法治外宣作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展示我国法治国家的形象,提升我国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材料六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自信。从开幕式的24节气到闭幕式的12生肖,从“黄河之水”倾泻而下到五环“破冰而出”,再到雪花的“花瓣”融入中国结结出世界大同……2022年,世界更需要熟悉中国。故冬奥会开幕式强调的是“小而精”,蒲公英、五环破冰是“小”的,会歌合合唱是“小”的,同时,精致中国风的服饰、同心圆玉璧的奖牌等,每一个环节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这种“小而精”正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不用再强调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而是让世界看到我们国家更小、更细、更深层次的一面。

材料七 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口,世人能看到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积淀,也能一览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冰丝带”首次采用碳排放趋近于零的制冰技术……科技、智慧、绿色、节俭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鲜明特色,也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呈现。从申办报告提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到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北京冬奥会见证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强劲的发展脉搏,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今天,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是平等的,各国唯有团结合作,打破隔阂,摒弃偏见,“一起向未来”的主题才能实现,共同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目标才能实现。

材料八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的新征程中,广大青年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旨、开拓者、奉献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材料九 “一起向未来”的冬奥主题口号,为“更快、更高、更强一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提供了中国注解,彰显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表达了全世界共创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勒力同心、勤奋严谨的民族性格,赢得了全世界的由衷钦佩。当前全球面临着疫情反复、地区冲突等挑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唯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方能共渡难关,共迎美好未来。

材料十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要义。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进入新世纪,村办企业因污染问题相继被关停,村子的发展遭遇困境。为此,村干部提出了从农家乐做起,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但面对群众的犹豫观望,村干部带头领办农家乐,并通过创办村民夜校,或外聘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或邀请乡贤和商户现身说法进行启发教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同时,将诚信作为立村之本和经营之基,设立“道德讲堂”、建设“明理堂”、打造“村史馆”,为产业振兴塑魄立型……一系列的举措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截止到2021年,袁家村集体经济收入过十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过十万元大关,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材料十一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让农民摆脱贫困。他一生致力于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打破了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与气魄。一路走来,他的科研之路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但他始终不畏艰苦地坚持着。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科学创新的殿堂。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巨大贡献,更为世界和平与进步树立了丰碑。

材料十二 材料一  2021年5月15日7时18,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叫“嫦娥”、火星探测叫“天问”...这些名字充满了中式浪漫,又巧妙地契合了航天器的功能。此次落火的探测器“天问”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而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就是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首辆火星车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命名,都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让高大上的“探火”工程变得易于理解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

材料十三 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和结合,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引用并创造性地解读《汉书河间献王传》中出了“实事求是”一词,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把《礼记礼运》中的“小康”社会理想应用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设定;习近平用“于安思危,于治忧乱”警示党要始终满怀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材料十四 坚持自我革命是建党百年历史经验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自我革命逐步将一个以农民占多数的党锻造成为一个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刀刃向内,以刮骨疗毒的政治勇气向党内硕瘴痼疾开刀,开创了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分析“家风”的变与不变。(10)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新时代怎样推动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12)

(3)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对上述观点加以诠释。(10分)

(4)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请为你所在社区所进行的“好家风进社区”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4)

5)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何以能够“延续城市文脉”。(10)

6)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分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的正确性。(10)

(7)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太空系列课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意义。(12)

8)根据材料五,有人认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就能讲好中国法治故事。”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

(9)结合材料六,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讲好中国故事是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的。

(10)北京冬奥会讲好中国故事将有利于全球“一起向未来”。结合材料七,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知识进行说明。

(11)北京冬奥会用世界语言讲好了中国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华灿烂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交融,展示了新时代的“中国精彩”。请你从文化交流的方式或手段角度,就如何继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2)结合材料八,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青年奋进新征程的意义。(12分)

(13)“一起向未来”彰显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结合材料九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

14)袁家村的成功实践表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结合材料十,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12分)

15)袁隆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学习他的事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十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16)结合材料十二,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说说“中式浪漫”的航天器命名有何文化价值(10分)

17)结合材料十三,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述为什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0分)

18)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揭示了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结合材料十四,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10分)

19)班级拟开展“学史崇德·感恩奋进”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要点。(4分)

【答题要点】

(1)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4分)②家风的内容是时代的产物和表现,不同时期内容不同,但都凝结着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新时代的家风,体现是当代的主流价值观,也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分)

(2)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3)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引导和教育孩子热爱祖国,树立家国情怀,将爱党爱国爱家统一起来:(3)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3)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3)

3)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会影响整体。(2分)②国家和社会文明是由一个个家庭文明组成的,离开家庭文明,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2分)③文明家庭中的成员大多有较高的个人修养,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以良好家风筑牢社会风气的基础,促进社会文明和谐;(3分)能正确认识家与国的关系,增强爱国意识,立志成为栋梁之才,在追求家庭幸福的过程中建设好社会和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3分)

(4)答案示例:好家风进社区,好邻里互助亲;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4分)

5)①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对于研究城市文明演进,展现城市文化多样性,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3)②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城市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坚持城市建设方向。(3)③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会对城市民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4)

6)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可以先于或者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可以把继承和发展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5分)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对社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5分)

7(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2)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 )“天宫课堂”是科学教育的生动实践,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1 )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了科学的梦想,(1)激励更多的学生在课堂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1)提升青实年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未来投身航天事业。(1 )“天空课堂”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1 )天宫 (1 )。能够青年学生肩负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和担当。(1)

8)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分)②讲好中国法治故事,需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挖掘中华传统法治文化精华。(3分)立足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伟大实践,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创新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途径和手段,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法治文化的有益成果。(3 分)

(9)文化自信是--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北京冬奥会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与奥林匹克精神相通相融,顺应世界大同的发展潮流:展示了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让奥运会体现中国特色,为世界团结合作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10)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求大同,与“一起向未来”的主题相契合:北京冬奥会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全世界人民打破隔阂、摒弃偏见,一起向未来,促进世界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建议一:制作动漫作品或微电影,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议二:通过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沙龙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1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大前提)②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引领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2分)(小前提)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利于青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分)传承红色基因,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汲取力量; (2 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 分) (演绎结论)

1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4分)“一起向未来”冬奥主题口号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共建美好未来的价值追求;(4分)凝聚了中国人民内在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激励世界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   助、克服困难,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

14)①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3分)②袁家村通过创办村民夜校,多种形式开展诚信建设,加强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3分)③转变了村民的观念,激发村民的信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3分④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3分)

15(2)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4)②袁隆平的先进事速,集中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2)③学习他的事迹,有利于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的发展和国家前途结合起来,开拓进取、积极奉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聚磅砖力量。(4)

16)①“中式浪漫”的命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3分)②航天器命名展示了新时期航天人接续探索的决心和毅力,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起了亿万中国人对中国复兴的强大信心,并使之转化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3分)③航天器命名实现了中华文化精神基因与当代社会的巧妙融合,将现代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4分)

17)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精神滋养。(3)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交流互鉴中融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反映时代要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3分)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立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4分)

18)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4分)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坚持守正创新,在理论上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党 理论体系,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3分)通过自我革命,不断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各项风险挑战能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3分)

19)示例:从党史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涵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彩。(4分)

 

十、推动全球经济交流与合作,维护中国国家安全与主权

【热点概述】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和国际分工分化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作为国际关系的基础和条件,最终决定着国际关系结构和形式的发展和演变。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两大趋势。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各种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和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为顺应这一新趋势,营造对外经贸和国民经济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迄今,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10+3、上海合作组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亚太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反全球化向逆全球化转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从这一阶段开始,反全球化从思想和理论转变为一些国家的外交政策,反全球化主体从民间和学术界转变为政府与国家。逆全球化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重点还是在于发展,只有全球范围内各国各地区均衡发展、共同进步,才能解决根源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化发展的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建设性的哲学思考,而中国带头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则将这种哲学思考付诸现实,形成具体的现实良方,为推动区域性及全球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命题选材】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202011月,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2022年1月1,RCEP正式生效。RCEP以全面、现代、高质量和普惠的自贸协定为目标,对标国际高水平自贸规则,形成了区域内更加开放、自由、透明的经贸规则。RCEP生效后,域内90%以上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将促进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拉动区域内消费市场扩容升级,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发展,为国际抗疫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正能量。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开放大省J省纺织服装、轻工产品、消费电子、机械设备等制造业企业已开始将产品组装、零部件加工、流转运输、终端销售环节外移至东盟,RCEP一揽子措施落地后,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或对全省产业链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另外,省内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的企业或面临着掌握成熟技术、成熟商业模式的日韩企业的激烈竞争。

材料三 截至202216,中国累计确诊病例有133,116,累计死亡病例有5699;美国累计确诊病例有58,805,186,累计死亡病例有853,612;美国新冠疫情确诊人数是中国确诊人数的400多倍,死亡人数是中国死亡人数的100多倍,死亡率是中国的800倍。

美国政治作家萨拉·弗朗德斯发表文章指出,中国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所采取的措施在资本主义国家是闻所未闻的。

面对突出其来的疫情,中国果断封城,停工停产,组织上万人医疗队驰援湖北,十几天建两座医院,并免费救治患者,尽全力跟世界交流和分享该病毒的基因组及诊疗方案。面对疫情,美国的做法却截然不同。美国首要考虑的是维护财产安全。国民警卫队一次又一次地动员起来,阻止绝望的人们“抢劫”商店来获取所需的物资。政府部门甚至反复强调美国没有带薪病假,并鼓励人们带病上班。从抗疫效果看,目前中国把疫情控制的很好,经济也很快恢复。美国疫情蔓延,经济严重受挫。

材料四 发达国家提供普惠制时,也强调过应该有“毕业期”。自2012年起,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等32个国续取消对中国的普惠制。但2020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仍创历史新高。20211025,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自2021121日起,对输往已不再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国家的货物,海关不再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这引发了舆论的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中国陆续从各发达经济体的普惠制待遇中毕业,也有人担心这将冲击我国的出口。

材料五 随着外空竞争日趋激烈,相关技术和商业活动不断发展,外空环境日趋拥挤。2021123,中国常驻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照会表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的星链计划卫星今年已两度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搭载的航天员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中方在照会中请联合国秘书长将相关情况告知《外空条约》(当前外空领域公认的国际法基石)各缔约国,并提请各缔约国遵从《外空条约》相关规定。

资料链接

◆《外空条约》第五条是本次提交照会的法律依据,“各缔约国应把其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所发现的能对宇宙航行员的生命或健康构成危险的任何现象,立即通知给其他缔约国或联合国秘书长”。

◆《外空条约》第六条要求各缔约国对其(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的团体组织)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所从事的活动,要承担国际责任,并应负责保证本国活动的实施符合本条约的规定。

材料六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美国科技、金融等企业的推动下美国实施了包括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其结果是富人的资产大幅上涨,流入普通家庭的财富比重越来越少,贫困和无家可归之人更是急剧增加。近两年重创“美式民主”的事件密集发生,美国政客仍大张旗鼓地操办所谓“民主峰会”,承诺将提供“对外援助” 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支持所谓的民主和人权。美国借此来修补“美式民主”,但这无异于南辕北辙,必将适得其反。对此有专家指出,修补“美式民主”的最好方式是直面和解决国内社会问题。

材料七 近期,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动态清零有两层含义,一是理想状态,社会面没有病人,但新冠病毒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暂时无法做到。动态清零的第二层含义是一旦发生疫情,可以快速识别处置,切断传播链,社会面总体上就会向动态清零逐渐迈进。如果不追求动态清零,社会面的传播就会持续性连接起来,形成规模性反弹。动态清零的根本宗旨就是发现一起疫情,扑灭一起疫情,不让疫情在当地生根。动态清零,是当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是指在现在情况下,当出现本土病例的时候,中国所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的一种集成,以快速扑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现阶段中国疫情防控的一个最佳选择和总方针。对世界各国防疫控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材料八 202211,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世界最大自贸区启航。RCEP对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个成员正式生效,并在上述国家间实施关税减让。2022 11日零点,在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青岛海关关员为青岛某公司签发了全国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凭这份原产地证书,货物到日本后缴纳的关税税率可由3.3%降为3%

RCEP成为中国内外贸一体化、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增强中国与RCEP成员国市场、资源和要素的联通性,促使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投资更加密切。2022 年一季度,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2.86 万亿元,同比增长6.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30.4%

材料九 当前,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地区安全热点此起彼伏,欧洲安全问题再次牵动全球目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挑战和问题单似乎越来越长,越来越棘手。

202242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从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指引了清晰路径,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安全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材料十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经济秩序,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幅上升。然而,世界经济需要开放而不是封闭,需要共赢而不是零和。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中国提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主张。中国旗帜鲜明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如今,作为13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既是举足轻重的“世界工厂”,也是向各国产品开放的“世界市场”,为世界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激发了新动能。

材料十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急剧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着眼大变局下人类需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需要什么样的联合国等重大问题,百年大党胸怀世界、把握航向,领导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材料十二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共振,世界经济复苏失衡,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新的挑战。2021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倡议将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努力实现不让任何一国、任何一人掉队的目标。倡议致力于全面对接各类全球、区域、次区域发展倡议和进程,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挖掘新的发展潜力,助力如期实现2030年议程所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聚焦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八个重点合作领域,向所有国家开放,欢迎政府、工商界、学术界、民间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

2022120,“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成立。100多个国家的代表踊跃参加会议,80多国常驻代表出席会议。

材料十三 2021年是中国加入WTO20周年。入世以来的20年既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的20年,也是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共享机遇、共同成长的20年。

入世20年,我国部分经济数据(或位次)的变化

年份

经济总量世界排名

GDP 全球占比

货物贸易世界排名

服务贸易世界排名

对外直接投资排名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关税总水平

2001

6

4%

11

26

 

497

15.3

2020

2

17.4%

1

1

1

1444

7.4%

注:入世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接近30%

入世不仅让中国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也帮助中国经济进行了重构。相较于入世前20年,入世后20年我国的通胀率和经济增速波动都显著下降。当前,中国已是12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并承诺对最不发达国家97%的出口产品实行零关税待遇。入世后,中国逐步从国际经贸规则的学习者、遵守者变成应用者、影响者,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保护主义冲击的情况下,中国联合其他成员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如根据WTO争端解决协定中有关仲载的条款,研究设计了名为MPIA的临时性仲裁机制,为巩固WTO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材料十四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 )2021510在中国海南闭幕。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1505家企业 2628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吸引了 24万人次参观,消博会已经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全球消费盛宴。本届消博会汇聚全球头部品牌,荟萃全国消费精品,汇合国内外重要采购商,消博博会是为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而打造的新平台,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作为中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消博会已与广交会、服贸会和进博会一道,成为中国主动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国家级“会展矩阵”,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实际行动和生动范例。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说明RCEP生效对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10分)

2)有人认为,RCEP生效将会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中美在抗击疫情中出现不同效果的原因。(10分)

4)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综合分析“有人认为这是中国陆续从各发达经济体的普惠制待遇中毕业,也有人担心这将冲击我国的出口”两种观点。(10)

5)结合材料五,说明国际社会应如何构建外空全球治理秩序。(10)

6)根据材料六,说明新冠疫情暴发后美国贫富差距愈发悬殊的原因,并运用民主与专政的知识,分析专家观点的合理性。(10分)

7)结合上述内容,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说明"动态清零"是当下中国抗疫的最佳选择。(12分)

8)结合材料七,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与RCEP成员国合作共赢的。(10分)

9)结合材料八,并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以及当前如何落实这一倡议和平解决地区热点问题。

10)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和结合材料九,分析中国提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主张的理由。(10分)

11)结合材料十,运用国际社会或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说明面对世界大变局联合国应发挥怎样的作用。(10分)

12)“全球发展倡议”为重振全球发展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结合材料并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13)入世二十年,中国与世界共赢,结合材料十二并运用经济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4分)

14)结合材料十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举办消博会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14分)

【答题要点】

(1)①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坚持国际自由贸易规则,有利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5 )②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提振各国发展信心,促进世界经济在合作共赢中不断复苏(5)

(2)RCEP 生效客观上会使我国某些领域在市场竞争、产业链稳定等方面压力加大;(4)②但如果敢于迎接挑战,善于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可以倒逼国内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进而助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4)③总之RCEP 生效既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机遇,但机遇是主流(2)

3)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3分)中国秉承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疫情防控中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国家的最高价值追求,所以疫情爆发之初就做出“断封城,停工停产,免费救治患者等行动。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得到控制后,生产生活也随即开始恢复。(4分)美国坚持资本至上,疫情开始后仍然持续生产,未能尽早控制疫情,最终也影响了美国长远经济发展。(3分)

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出口产品逐年增加,已逐渐从这些国家普惠制名单中毕业。(3分)取消给予我国的普惠制待遇,暂时会给我国的一些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中国的进口持续增长说明了单纯的关税政策很难影响中国产品国际贸易的全局。(3)取消普惠制后我国要努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竞争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4)

5)各国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和平利用外空领域。(2)联合国是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支持联合国在外空全球治理秩序中发挥主导作用。(2)国际法是缔约方必须买遵守的基本准则,各都应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尊重并维护《外空条约》,维护外空全球治理秩序。(2分)

6)①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美国政策产生起决定性作用。在财力雄厚的利益集团干预下,美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必然更利于富人财富的增加。(2分)②利益集团在很大程度上是用金钱购买政治影响力,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与利益集团之间已经形成共生关系。金钱政治让美国政客沦为富人的代言人,美国政客制定的经济刺激政策必然为富人服务。(2分)③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是导致美国贫富差距愈发悬殊的根本原因。(1分)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1分,民主的特点可以用民主的含义替代)国家具有社会管理职能。(1分)美式民主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能可以缓和阶级矛盾,(1分)更好地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起到修补“美式民主”的作用(1分)。

7)①“动态清零”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的必然选择性,符合当前病毒特点和我国国情,坚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对当下疫情防控形势、趋势进行了科学研判,并着眼长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追求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6分)②也是坚持了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有机结合,在运动中按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运用了辩证思维、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4分)③我国疫情防控的成功实践证明,“动态清零”尊重抗疫规律,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2分)

8)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或“中国坚持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或“开放是当代中国鲜明标识”),(1分)主动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或“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1分)②中国与各成员国利用RCEP平台,(1分)关税减让互利互惠(或“实施关税互惠”)。(1分)③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2分)深化贸易和投资合作(或“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或“坚持贸易投资便利化”),(2分)促进商品、资金、服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1分)形成和共享一体化大市场(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1分)。

9)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安全问题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世界和平局面面临挑战;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理应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理;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是由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6)

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共向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协商对话,支持劝和促谈;聚焦发展主题,缩小贫富差距,协调、包容发展。(一个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5分)②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逆全球化行为违背时代潮流,削弱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而中国提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主张,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激发了强劲动能。(5分)

11)①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3分)②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继续发展重要作用;(3分)③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分)

12)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符合时代主题,为解决世界发展难题凝聚力量。(4)②坚持多边主义、开放包容的精神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4)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4)

13)对中国:推动经济体量(经济总量、贸易、投资等)大幅增长,经济快速发展;(3)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显著提升; (3 )

对世界:为全球经济稳定与增长提供持续强大的推动力; (3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完善全球治理;(2)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发展; (3 )

(14)对我国经济:①汇聚优质消费品资源优化国内市场供给,为消费创造动力,提高消费的质量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2助推消费升级,更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2)②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社公工义市场经济。(2)①发挥大型展会综合效应,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平合,(2

对世界经济:顺应经济全球化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发挥各国比较优势,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6)

本人慎重声明:本文绝不是猜题押题,只是帮助考生归纳总结,不妥之处难免出现。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高三政治教学网”

                                              细细体味  转化己有  愿高考成功!

                                                         2022年5月30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