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陈庆军: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
    
  双击自动滚屏  
陈庆军: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

发表日期:2023年11月15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7907 次

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高考命题不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逐渐转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近年来新老高考的命题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而我们的复习备考却依旧沿袭全面覆盖、面面俱到的传统习惯,这就不可避免造成教与学的“高耗低效”。

大量事实表明: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大幅度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空间。

所有学校也都能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成绩的突破口。

关键是管理者的思路、决心、执行力度和评价激励。

综观近年来许多学校大幅度提升高考成绩的经验,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奖惩激励,依靠“时间加汗水”拼出来的,是七分管理,三分教学。因此,向管理要质量,自然成为一种共识。

精细化管理需要冲破或摆脱现行僵化体制和政策的禁锢。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采用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这两种主要手段应对高考——然而,在高考命题改革面前,死记硬背已经基本失灵,题海战术也渐渐失去往日的效力——这正是命题专家想看到的结果。现实是:“有模拟考试没有模拟命题”“有考试无评价”,仍然是高中教学特别是备考复习中普遍存在的两大欠缺。

高中如何实施精准备考,优化教学管理?

(一)研究命题规律  转变备考观念

1.研究命题规律

研究和把握高考命题规律的有效途径:还原命题细目表。

●编制命题细目表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试卷结构和考查内容计划性、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的必要措施。

●还原高考命题细目表,梳理出高频考点和低频考点,有利于准确把握知识内容和能力要素的考查比重,认识命题规律;根据每年命题细目表的变化轨迹,可对下一年高考命题做出预测。

高中教学和复习备考严重滞后于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和命题变化,使教与学的问题和短板日益显露出来:

●阅读理解力欠缺,知识面狭窄,阅读量小;

●对重要事实、概念、原理的理解深度、广度不够;

●知识整合不到位,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缺失;

●答卷规范、解题技巧和书面表达水平亟待提高;

每次考试都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评价学习的欠缺。

●复习过程中,编制单元或专题的双向细目表导引复习,有利于厘清复习目标和要点,使学生明确复习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

●平时考试练习,可将试卷的双向细目表提前发给学生,以增强考前复习的指向性,有利于实现深度复习,克服简单重复带来的浮躁,持续提升大多数学生的考练成绩和学习信心。

●考后利用命题细目表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失,分析导致失误丢分的原因,有利于及时改进和增强教与学的精准性。

2.转变备考观念

转变观念是改变备考复习“高耗低效”的必要前提。

1)由“全面覆盖”转向“精简内容”

高考命题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由考查“基础知识”转向考查“必备知识”即学习高校课程必备的知识。这就必须摒弃“全面覆盖、面面俱到、盲目备考”的习惯,根据高考命题规律,大胆删减或淡化与高校课程学习无关的内容,采取“精简内容、高效复习、精准备考”的策略,变“高耗低效”为“高效低耗”。

2)由“简单重复”转向“温故知新”

复习的功能是“温故知新”。高考的起点是对考查内容的深度理解。因此,二轮复习切忌“简单重复”,要在重点内容上做到深度理解,体现“温故知新”。高效率的复习是以新带旧,即利用新知识引领旧知识的复习,利用新问题深化旧知识的理解。

“新”有三个层次:拓展知识、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拓展知识是深化理解的铺垫;深化理解是提升能力的前提;提升能力是备考复习的升华。

3)由“拘泥教材”转向“整合教材”

高考复习的基本依据是考试大纲(2019年考纲事实上仍然有效)。模块分割、支离破碎是现行高中教材的突出缺陷。各科高考试题都突出了对知识之间甚至学科之间内在关联的考查,反映了命题专家对学科知识体系的重构。

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各学科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需要根据高考实际,打破现行教材的体系,甚至打破必修选修界限,整合教材内容,重构学科体系。

4)由“统一标准”转向“分层要求”

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水平不同,决定着升学目标的高低。由此不同层次学生,对复习内容的要求应当有所不同。复习备考要从“一刀切”转向分层策略,不同升学目标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精简要求,量力而行,增强复习的实效性。以理科为例:

尖子生——双一流大学——掌握90%以上;

优等生——超过一本线——学透75%左右;

学困生——突破本科线——学好60%左右。

5)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

学习说到底都是自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强化应用训练,实现导学用合一。

●导:教师引领指导

根据高考要求和升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形成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编制导学提纲或复习清单;教师的主导性,在于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主动学习。调动学生主动按照导学提纲或复习清单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深化理解;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用:学生应用练习

学以致用,习题训练就是应用性学习。做题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备课组根据“命题细目表”精心选题组卷,充分利用自习课时间,及时进行大题量限时训练。

(二)科学规划复习过程,优化复习功能

1.第一轮复习:4-5个月完成(12月底/1月下旬)

主要功能是打基础。打基础是打桩而非全面覆盖铺沙子。

梳理考点:抓住高考关注的“必备知识”;

精简内容:删减或淡化高考回避的内容;

突出重点:必考的重要事实、基本概念和原理;

拓展视野:在重点内容上拓展知识视野;

深化理解:站在高校课程高度理解重点内容;

学以致用:在理解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第二轮复习:(2个月左右时间,1月~3月底)

主要功能是知识整合,形成知识网络。通过专题整合,完善知识体系;深化理解,加强大题量专题限时训练,提升能力。

以专题知识为主线,以高频考点为重点,注重专题的横向联系,深化理解,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通过超大题量限时训练,有效提高答卷速度,着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落实错题重做。

专题限时训练与专题复习相对应;改变文理一刀切,在考练密度和扩大阅读量方面做到文理有别,各有侧重。

●第三轮复习:(50天时间,4月初~520

主要是封闭训练,提升能力。通过组织高强度登顶式封闭训练,再以考点突破、错题重做等方式配合进行,全面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月初开始,利用4050天时间组织高强度登顶式封闭训练,1天自主复习、1天组织考试、1天试卷讲评和错题重做,3天一个轮回,完成10-15套试卷的考练。

普通班可采取“开卷练、闭卷考”4天一轮的考练策略。

●第四轮复习:(2周时间,5月下旬~6月初)

主要功能是考前保温。适度考练,心理调适,查漏补缺,回归体系。按照高考时间安排组织2-3次适应性模拟考试。

做好查漏补缺、错题再做和心理调适;

系统梳理一遍课本的考点,编制知识结构图表或思维导图,重构和回归知识体系。

第三轮、第四轮复习都不是冲刺阶段,真正的冲刺是在高考考场上。

(三)抓住关键因素,强化措施落实

1.利用“期待效应”,实施“倍增计划”

“期待效应”对于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能起到非常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管理和教学都要自觉、充分利用“期待效应”,大胆实施“倍增计划”,大幅度提高升学目标。要始终高度关注和期待线下30-50分以内的边缘生(临界生)和班级后10名学生,不断为其打气、鼓劲,使其增强信心。

2.用好高考真题,熟悉命题思路

全国卷高考试题由清一色大学教师组成的命题组集体命制,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一定的学术高度,新高考山东等省市学业水平等级考的命题也由大学教师主导,少量教研人员参与。这是所有模拟考试的试题无法相比的。只有高考真题最接近新的高考题,因此“高考真题是最好的习题”。

让学生讲解高考题的设计思路、考查意图和命题技巧,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新的高考题。

3.使用“双向细目表”,尝试“一卷两考”

要充分发挥试卷双向细目表在复习训练中的积极功能。

坚持每次考试训练之前,根据试卷编制双向细目表,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借助“细目表”进行复习,以明确复习指向,优化复习状态,提高考练效果,持续增强学生信心。

对学习困难学生还可在使用细目表的基础上,采取“开卷练闭卷考”即“一卷两考”的策略,辅之以小组“捆绑评价”,能更好地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4.针对高考阅卷现状,优化答卷策略与技巧

教师要从命题专家的角度对待教学;学生要从阅卷老师的角度考虑答卷。

①阅读与审题技巧。阅读速度和理解力成正相关,要加强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训练。

②选择题答题技巧。任何高难度选择题都有猜对答案的几率。各科选择题的题干(或情境材料)与正确选项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而猜对答案的技巧就是根据选项和题干的逻辑关系做出推断。

③综合题答题技巧。主观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答给阅卷教师看的,要根据阅卷心理解答问题和书写答案。“化整为零”是解答综合题的一个重要策略。落实在卷面上的答案文字要做到 “五化”,即:

书写工整化(行楷化);

套路模板化(段落化);

表述专业化;

答案要点化(步骤完整化);

要点序号化。

5.改变试卷讲评方式,由教师主讲变为学生主讲

试卷讲课是备考复习中的重要课型,通过考试诊断矫正学习缺陷与失误,达到改进和提高的目的。

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试卷讲评课要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每题必讲、简单对答案等十分低效的做法,由教师主讲变为学生主讲。

6.加强考试评价,落实矫正改进

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考试评价具有导向、反馈、强化、训练、排序、奖惩、试误、矫正、改进等多种功能,其中矫正与改进是其最为重要的功能。

考试评价的重点与核心是内容评价,而不是成绩分析。每次考试或试卷训练后,要让学生对自己答卷的失误丢分的错点及其原因做出具体分析总结,教师在梳理归纳学生失误的基础上,进行重点难点评析,组织错题重做和变式训练,以达到矫正改进、错题清零的目的。

7.组织全员模拟命题,提升教师备考能力

模拟命题是对高考命题的实践性研究,是高考命题研究的深化。一些学校的实践经验表明: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模拟命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高考试题研究水平、试题鉴别能力和选题组卷能力,进而提升复习指导水平和教学成绩。

高考模拟命题宜在秋季开学前后启动,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教师全员参加,模仿高考命题的流程和方法,经过7-8个月的命题周期,各年级分别命制一套原创的较成熟的高考模拟试卷。命题过程包括:集体编制命题细目表,教师根据各自分工独立编制原创试题初稿,备课组集体反复打磨修改试题,最后组卷定稿等。

附:模拟命题试题设计的技术规范

1.试题具有学科教育意义和测量价值。

2.考查立意明确,命题思路清晰,设计角度新颖。

3.试题考查目的要求与本学科测量目标要求相一致。

4.材料来源可靠、有明确出处,内容新颖、引用适当,不断章取义。

5.文字表达准确、通顺;名词术语、图表和符号正确、规范;指示语表达简练,指意明确,易于理解,不生歧义。

6.内容无知识性、思想性和技术性错误和偏差,不能引发科学、政治、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

7.选择题(客观题)应避免点对点考查,情景材料不得空做摆设,干扰项不得设置伪项。

8.主观题必须围绕一个主题/主线,问题赋分适当、合理。

9.不存在地域、民族、性别、学校、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偏向。

10.对试题答案必须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11.试题难度适当,有较好的区分度。

12.各试题的考查内容与本试卷其它试题没有重叠或直接关联,不会对解答其它试题产生提示作用。

(四)强化教学管理  促进教学协作

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通过实施名校/强校战略迅速实现崛起。激情教育、精细管理、高效课堂和名师工程是实现名校/强校战略的四大举措,缺一不可。

●激情教育——名校战略的前提。精细化管理是强校名校战略的关键。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提高和学生成长。

●精细管理——名校战略的保障。精细化管理就是全面实行层级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严格落实绩效考核。要最大限度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学效率、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高效课堂——名校战略的核心。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内容的精简优化,关键是教学效率的提升。

高效课堂的根本性标志是理解性学习和学以致用。

●名师工程——名校战略的根本。

1.年级管理实体化

年级管理实体化,是许多学校大幅度提高管理效能和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学校管理年级化,年级管理学校化。

实行年级管理实体制,成立由副校级或中层正职干部挂帅的级部管理机构,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实施扁平化管理,体现责、权、利统一,最大限度调动基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执行力,落实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与此同时,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科研等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则淡化其行政管理职能,突出其服务与协调职能。

2.落实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整体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能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智慧、经验、水平和能力的两次转化:由个体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再由群体优势转化为个体优势。集体备课每周应不少于两个半天,最好是每天保证1个课时。

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工协作、集思广益,完成导学提纲和检测卷的编制。

要大力推行“先导课制度”和“赛课制度”常态化。

3.优化自习功能

自习课一直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软肋。通常是,要么教师占用自习课讲课,剥夺学生自习时间;要么完全放任学生,不少学生无所事事而浪费时间,而不能发挥自习课应有的作用。

优化自习课功能,合理分配自习时间,主要用于各学科限时应用训练,及时巩固所学新知,培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安排部分自习时间,让学生按照导学案要求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为后续课堂的合作探究和高效学习创造条件。

4.强化培优补弱

解决薄弱学科,是尖子生培养和临界生(边缘生)转化的关键问题。整体上,通过分班和课程调整予以解决(单科独进、小语种);个体上,则通过个性化辅导解决,做到学困生清零。

个性化辅导,与其实行任课教师的“导师制”,不如推行同学结对辅导的“师徒制”。个性化补弱的最好方法就是同学科一强一弱两个同学结对帮扶,既能使弱者变强,也使强者更强。开展结对之间、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是持续激发、调动学生互助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

5.推行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自我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受教育能力,解放班主任的必由之路。

推行学生自我教育的中心措施,就是大力开展激情教育,全面落实班级自我管理竞赛和小组学习竞赛活动。

6.实施捆绑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应实行“双上线”成绩评价和集体捆绑评价;对班级实行后10名评价和前10名评价。

双向线评价是总分上线人数中,比较单科成绩上线人数所占比例。集体捆绑评价是教师个人的成绩与班级总成绩和学科备课组成绩挂钩,按一定比例进行捆绑评价,以促进团队协作,最大限度提升高考成绩上线率。班级、学科组与个人评价之间合理的权重比例为5:3:24:4:2

高三复习后期要始终高度关注线下30-50分以内的临界生。

7.及时评价激励

精细化管理,最为重要的是落实年级实体化和目标责任制,层层明确目标责任,严格实施绩效考核,及时兑现奖惩激励。

1)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实施自我管理评价。

2)教学评价委员会落实教学评价(重点:集体备课;考试成绩双上线捆绑评价)。

3)开展团队挑战竞赛。班级之间、小组之间、备课组之间全面开展,包括PK对决赛、挑战赛、帮扶竞赛等。

4)即时公示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公开)。

5)及时兑现奖惩激励措施。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