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究与分享
    
  双击自动滚屏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究与分享

发表日期:2024年1月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1592 次

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本P1探究与分享: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五千余年,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传说等,了解和说明原始社会长达数百万年之久的历史。我们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可以了解远古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情况;通过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早期人类进化过程的各种情况;通过对一些民族生活和民俗的考察,可以认识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通过有关的远古神话传说,也能了解原始社会的一些情况。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绘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参考答案】教师引导学生知道了解原始社会的途径与方式: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传说等,了解和说明原始社会长达数百万年之久的历史。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如果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长达二三百万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那时,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本P2探究与分享: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

【参考答案】在原始社会,石器以及后来出现的弓箭,使人无法单独同自然力量和猛兽作斗争,人类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单个人的力量非常弱小。为了获得食物,求得生存,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满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否则,在劳动成果很少的情况下,有的人得到的多了,另外一些人就可能会被饿死,整个集体就会遭到削弱和破坏。

 

课本P3探究与分享:


【参考答案】观点一:是正确的。原始社会后期,以生产工具的进步,即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原先需要许多人共同进行的生产活动,这时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畜群分散到各个家庭饲养,土地分配给各个家庭去耕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了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共同劳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个体劳动代表着-种更高的生产力, 成为生产发展的趋势。与共同劳动相适应的是原始社会的公有制,而个体劳动在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归个体家庭私有。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开始盛行,私有制逐渐形成和发展。

观点二:是错误的。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观点三:是错误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自然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同氏族连在一起,逐渐养成了爱护本氏族、部落成员,服从集体决议,维护公共利益,为本氏族、部落英勇作战等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便形成原始人朴素的道德观念。原始人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对调整、巩固氏族组织起过积极的作用,这证明了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也只存在于一定阶段上。

 

课本P3-4探究与分享:

我国古籍记载,禹的儿子启在讨伐有扈氏时,强迫被俘虏的有扈氏氏族成员做放牧的奴隶,称为“牧竖”。

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竖立着各种各样的债务石碑。石碑上记录着某年某月这块土地抵押给某人,以及债款数额和偿还期限。土地抵押完后,如果还是无法偿清债务,债务人就只得把自己连同妻儿起作抵押。结果,偿还期限一到,债务未能还清,不仅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债务人全家都沦为奴隶了。

●运用上述材料,说明奴隶主与奴隶产生的过程。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生产发展到-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参考答案】●在原始社会后期,为了维护本氏族、部落的利益,不同氏族、部落之间战斗不断。在氏族之间的战斗中被俘获的人,就成为胜利者剥削、奴役的对象。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战俘成为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则转变为最初的奴隶主。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石器的不断改进和金属工具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私有制逐渐发展并盛行。在私有制产生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家庭占有的生产资料数量不同,劳动力的多少、强弱不同,家庭人口多寡不同,以及受到天灾人祸等影响的程度不同,氏族内部不可避免地产生贫富不均。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家庭,就成为氏族公社中的富人;而大多数氏族成员则陷入贫困和破产,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穷人在遇到天灾人祸时,不得不向富人借债。当有人无法还清债务时,就往往被迫把子女和自己卖为奴隶,这样便出现了债务奴隶。战俘奴隶与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两个主要来源。

●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产品也比较单一,只能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逐渐出现,社会逐渐产生了分工,社会生产在满足人自身生存需要的同时出现了剩余。当畜牧业和农业发展起来之后,人们生活资料的种类也就比较丰富多样了,交换便成为经常发生的事情。最初的交换,只在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随着氏族内部制度的瓦解,各个家庭都拥有私有财产,交换也在氏族内部成员之间发展起来。恩格斯说:“在相当早的生产发展阶段上,人的劳动力就能够提供大大超过维持生产者生存所需要的产品了,这个发展阶段,基本上就是产生分工和个人之间的交换的那个阶段。”

随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逐渐成为主要的形式,交换在促进私有制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与奴隶劳动的日益普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课本P5探究与分享: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建制转产系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比较上述两段材料,说说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建议: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从劳动者地位、是否占有生产资料、生活条件等方面对比农民与奴隶的不同。可收集并向学生展示奴隶社会奴隶劳动与封建社会农民劳动的图片、资料等,分析两者的不同。

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思考封建制与奴隶制的相同之处。例如,可提供汉代董仲舒描述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唐朝李绅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让学生通过诗句体会封建制度下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结合上一目所讲述的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介绍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

农民

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奴隶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土地。

从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来看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

从产品如何分配来看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仅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农民劳动的大部分成果除了作为地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迫。

 

课本P6-7探究与分享:

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羊毛商人开设了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他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佣工人对羊毛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城市或农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技术较为复杂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则由较大的手工工场完成。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我国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台湾、广东的制糖业,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广东的冶铁业,等等,不仅有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而且在城市和乡镇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结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参考答案】在封建社会末期,封建行会制度与封建土地所有制对生产的束缚愈发明显。行会的主要成员是作坊主,作坊主一般都是熟练的工匠, 拥有全部生产资料,通常招收两三个学徒,较大的作坊还雇有帮工。作坊主参加劳动,帮工学徒学完一定期限后可以出师独立开业,这是封建师徒关系,还不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封建社会的手工业作坊主是小生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在小手工业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手工工场里,生产资料都属于工场主所有,工场主自己不参加劳动,只用钱雇佣劳动者来生产,对劳动者进行剥削。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这种手工工场跟以前的手工作坊不同,它是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工场主是早期的资本家,那些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这种生产关系的出现,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破土而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课本P7-8探究与分享:

1644年7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率领国会军,与国王查理一世的国王军在英格兰北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战斗。经过激战,国王军狼狈溃逃。1649年1月,一个高级法庭被建立起来,对国王查理一世进行审判。审判一国国王,在欧洲没有先例。克伦威尔十分坚决地主张,国王查理一世应作为君、逆贼、杀人犯、人民公敌来处置。他说:“我们将把国王连同他的王冠一起砍掉。”

在法国人民的心目中,巴士底狱一直是封建专制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上空回荡着愤怒的声浪:“到巴士底狱去!”当愤怒的人群如潮水般涌进并占领巴士底狱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惊恐不安地问周围的人:“这是一场叛乱吗?”一个侍从回答:“不!陛下,是一场革命。”巴士底狱不久被夷为平地,人们在它的废墟上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道:“这里埋葬着巴士底狱。”1793年1月21日,在一片“国民万岁”的欢呼声中,路易十六被押上了断头台。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英国和法国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查找相关资料,从社会生产、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谈谈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以推翻封建政权为目的,由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和城市贫民为主力军的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大规模的内战,由农民和城市贫民组成的国会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1649年1月,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标志着英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789年7月,法国巴黎城乡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结成了反封建的革命阵营,举行了反对封建王朝的起义,攻占了象征着封建统治的堡垒——巴士底狱,揭开了震撼整个欧洲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在同国内外封建势力的斗争中,法国人民不断把革命推向前进,推翻君主政体,把国王路易十六押上了断头台。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影响巨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从根本上动摇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法国范围。列宁说:“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19世纪在世界各地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行了、分别地实现了、继续完成了伟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开 创的事业,这些革命家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被自由、平等、博爱的词句蒙蔽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社会生产方面,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在政治体制方面,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

在思想文化方面,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使资产阶级理念深入人心,这不仅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政权的建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而且把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课本P9探究与分享: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这场危机持续时间较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家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此次危机的破坏力特别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负增长0.3%。英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第三季度下降1.5%,这是自1980年以来英国经济最大的季度跌幅。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多家银行倒闭,股市遭受重创。

●根据上述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通过材料和图片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因此,在经济危机期间,常常出现这样一幅图景:一方面是大批失业者排队领取社会救济,另一方面是资本家将大批商品倾倒或销毁。大量的商品被销毁,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东西真的吃不完、用不尽了,而是因为这些商品远远超出了工人的购买能力而显得“过剩”了。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本P11探究与分享: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等,主要代表作有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资本主义已由简单协作发展到工场手工业,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剧,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的斗争也更加激烈。空想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参考答案】从材料可以看出,在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是用文学语言来批判资本主义,多为感性空想。本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只有丰富的幻想而没有理论的论证,没有科学的逻辑体系,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只限于盲目的空想,而缺乏对手段和方法的思考。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理性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用自然法和人类理性去批判旧制度,已开始考虑从现实到达理想的可行道路,从而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创造了条件。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在这一时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继承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吸收18世纪启蒙学者的理论形式,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积极合理设想的同时,将空想社会主义推进到理想试验阶段。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制度创设与实践,如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实验等,虽然这些努力都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积极尝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

 

课本P12探究与分享:

圣西门生于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他本可以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是他看到法国社会广大无产者和劳动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立志做 “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为全人类的幸福而有开。他的理想是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即“实业制度”。在他看来,实现这种理想的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为此,圣西门把赚来的钱用于科学研究、结识教授虚心求教以及四处游历。但是,钱财很快花光,圣西门的理想却没能实现。

傅立叶生于法国一个富商家庭,他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商业的内幕有直接的感受,对资本主义社会广大民众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他在著作中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和谐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以普遍的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但是,傅立叶将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寄希望于富翁出资,结果等了十年,也没有一个富翁支持他。

欧文在20岁时就成为工厂的管理者,享受优厚的待遇。在管理工厂的过程中,欧文看到了工人阶级生活的悲惨状况,他同情工人并尽自己所能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1824年, 欧文出资在美国买下一块移民区,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验无法持续下去,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孤岛很快湮没在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

●为什么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参考答案】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是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出发。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把无产阶级当作“同情”的对象,而不了解其真正的社会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看不到他们是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力量,因而把实现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上。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们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拒绝一切革命行动,幻想通过宣传示范、向统治者呼吁等和平途径,实现他们的社会改革方案。

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存在根本缺陷,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局限性造成的。

 

课本P13-14探究与分享: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在《莱菌报》工作期间,马克思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1843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8年,马克思、思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1848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积极投入并指导这场革命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深刻总结革命教训,力求通过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晚年,马克思依然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趋势和工人运动新情况,努力从更宏大的视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恩格斯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工厂主家庭,中学尚未毕业就遵从父命到商行当实习生,后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事商务工作。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这里资产阶级的贪婪、残酷和工人阶级的贫苦,使恩格斯深受触动,决心为工人阶级探索一条解放的道路。在系统钻研英 国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著作、批判研究资产阶级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深入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基础上,恩格斯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

①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充分暴露,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

②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不再只为改善生活条件而斗争,组织性日益增强,他们采取群众性罢工、政治示威游行直至武装起义等方式为争取本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

③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在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本P15探究与分享:

《共产党宣言》指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诵读《共产党宣言》名言名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想。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参考答案】●教师可选取《共产党宣言》名言名句,让学生在课堂朗读并发表自己的看法。除教材提供的材料外,教师还可补充以下《共产党宣言》名言名句。见教参P67-68。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课本P17-18探究与分享:

1871年3月28日, 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限制公职人员年薪等方式,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72天,就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是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意义:“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街垒轰塌了,枪声平息了。1871年6月,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带着发热的枪筒,拿起笔,一口气写下了《国际歌》的歌词。歌词以悲壮激越的诗的语言,展现了《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用“国际工人协会”的简称“国际”命名,显示了作者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1888年6月, 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歌词谱曲,并于7月亲自指挥合唱团在 工人聚会上首次演出,引起巨大反响。1889年7月, 法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代表高唱着《国际歌》参加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19世纪末,《国际歌》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列宁在《欧仁·鲍狄埃(为纪念他逝世二十五周年而作)》中热切地写道:“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听唱《国际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欧仁·鲍狄埃是法国工人诗人,在巴黎公社被选为公社的委员。他创作的《国际歌》是共产主义的“通行证”,是无产阶级找到自己同志的特殊语言。一百多年来,《国际歌》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欧仁,鲍狄埃也因此被称为“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国际歌》是革命的宣言,是战斗的号角,表达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发出了一定要彻底消灭世界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伟大誓言,受到工人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快在法国传开,并且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激励着人们为真理而战斗。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本P20探究与分享: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设立租界、驻扎军队,攫取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以及控制中国海关等特权。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华军全权代表无耻地宣称:“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此举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产生极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迅速批准这一计划,对焚毁圆明园感到“由衷高兴”,还叫囂:“如果北京皇宫遭到同样的命运,我会同样十分高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毁,被誉为“万国之园”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结合历史事实, 谈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和近代中国人民的处境。

【参考答案】1、历史事实。

事实一: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事实二: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1)开始—— 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士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 步加深。

(3)大大加深——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深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及近代中国人民的处境。

表现: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国家主权受到破坏,同时又没有完全成为外国的殖民地(即不直接由外国统治而仍然有本国形式上的政府);经济上是既保存着封建自然经济又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处境:近代中国人民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课本P21探究与分享: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没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

【参考答案】在近代中国,农民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另辟新路。

 

课本P22探究与分享:

20世纪初,正当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屡遭挫折的时候,从地跨欧亚的俄国放射出一道人类进步的希望之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欧美转向苏俄,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科学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

◆1919年,毛泽东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一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


董必武曾经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他回忆说,我们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

●根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先进分子接触、了解、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过程。

【参考答案】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李大钊起着主要作用。1919年9月、11月,他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第六号上连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肯定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瞿秋白、周恩来等五四运动中比较年轻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本P25探究与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观点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面两种观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

观点一:应一分为二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距。不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就可以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社会的转变必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条件。

观点二:正确。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

1、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保证,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无产阶级处于领导地位,有条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实现自身的目的,继续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已经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特别是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有,并使之转变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从而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3、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指导地位,为转变创造了有利的思想文化条件。

 

课本P27探究与分享:

1954年, 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缺乏经验和统计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毛泽东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示精神编制的。经过反复酝酿,前后数易其稿,费时四年,“边建、边改、边学”,终于编成并付诸实施。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全而提前超额完成。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出厂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塑料、无线和有线电器材的制造等。我国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原因包括:

(1)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内根本扭转了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

(2)从总体上把握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任务,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3)确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等等。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家庭生活的“三大件”。

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成为小康家庭的“三大件”。

20世纪90年代,空调、电脑、摄像机成为富裕家庭的“三大件”。

……

“三大件”的变化和发展,表明人民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

【参考答案】可结合教材提供的材料、教师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如教育、消费、就业、收入、医疗等领域,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

 

课本P34探究与分享: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的先锋模范。2018年12月,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表彰先进、鼓舞斗志,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查阅资料,了解100名改革先锋的具体事迹。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位改革先锋,谈谈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他为何能够作出这样的贡献。

●结合查阅的资料,说说改革先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这100名改革先锋,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挥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一是政治素质较高。改革先锋相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其中,担任过“两代表委员”的人数近60%。二是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先进性、示范性。三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和改革开放主要领域均有人选,涵盖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个方面。既有领导干部,又有基层一线人员;既有理论工作者,也有实干奋斗者。四是结构比较合理。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人选数量相对较多;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村、脱贫攻坚、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政法战线、纪检监察等领城人选数量较为合理;性别、民族、职务层级、在世与已故、地方与军队、国内与国外等人选的比例比较适当;基层一线的实践奋斗者占有较大比例。五是荣誉基础较好。受过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占近90%,其中国家级表彰奖励和军队功勋荣誉获得者占近60%。

100名改革先锋在不同领域作出了不同的贡献,都有一些共同之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他们冲破思想观念的束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斗在改革开放一线,引领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风优良,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费誉。他们身上体现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这种源于改革开放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力量,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力量,是互利合作、命运与共的力量。改革开放精神,既与中华民族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一脉相承,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奋斗中淬炼升华、辉映时代、深人人心,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课本P34-35探究与分享: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 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查阅我国发展的最新资料,说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参考答案】教师可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以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结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的六条宝贵经验加以分析。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课本P35探究与分享:

邓小平在谈到我国改革时曾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参考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课本P38探究与分享:

习近平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并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深入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正如习近平所说的:“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课本P39探究与分享:

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查阅相关资料,选择上述一个或几个显著优势,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选取个或几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从制度设计和实践成果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

例如,关于“坚持党的集中统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这一显著优势,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等知识,引述中国共产竞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相关实例,结合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等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领导。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我们要在党中央统领导下,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课本P41探究与分享: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这句话的理解 。

【参考答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不但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而且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崭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有机统的科学体系,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感召力大大增强。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蓬勃发展,人们正在见证“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

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本P42-43探究与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同学交流对新时代的感受。

【参考答案】可以结合栏目提供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可以从一下角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习近平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课本P44探究与分享:


【参考答案】历史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确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矛盾全局,牢牢把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这一主要矛盾及其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因此,党的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原因:1、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再讲“落后的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这是一个显著变化。

2、从社会需求方面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需要的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原先物质文化的层次和范畴,只讲“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这也是一个明显事实。

 

课本P45-46探究与分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看到、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社会主义这个在中国只实践了几十年的新事物,我们的认识和把握还非常有限。事业越发展、改革越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就会求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下点,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两个思路:

(1)教师可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必要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许多难题,我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需要深化,随着改革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会更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

(2)教师也可以从如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准备材料,参考课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做法。从两个角度分析: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每个人。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课本P47探究与分享: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有国有史一直传承到今天。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福全世界。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中国人的发明占175项。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彰显了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和中国社会治理的博大智慧。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1、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因此,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

2、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在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课本P50探究与分享: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结合所学知识和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使命的理解。

●以“中国共产党”“使命”“我”为关键词写一段话,与同学分享。

【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也昭示历史担当者的风采。谁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们党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从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出发,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贡献。

●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与每一个中华儿女息息相关,为每个中华儿女提供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紧紧依靠人民,依靠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奋斗;中华儿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是创造者,也是享有者。

 

课本P51探究与分享:

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我们党为什么特别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开展的主题教育的时代意义。

【参考答案】●教师可以从栏目提供的文字材料中引导学生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课前教师还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准备材料,给学生更全面的引导。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现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因此,我们党要坚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就成为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例如,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重要意义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

注意事项

1、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

2、结合不同时期的主题教育背景理解该主题教育的时代意义。

 

课本P52探究与分享:

1964年12月21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第三步的目标是:“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认识。

【参考答案】教师可以从栏目提供的文字材料中,引导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其影响是世界性的。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

 

课本P54探究与分享:

李大钊曾经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进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1957年11月17日,到苏联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对中国留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在给青年学生的回信中深情地写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青年人如何有所作为。

【参考答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青年的成长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激起学生的热情和斗志;结合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教育的重视,最后让学生谈谈在新时代自我的理想抱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课本P54-55探究与分享: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六点要求。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中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

●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与同学交流。

●以“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为主题,在班级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参考答案】这两个问题都具有开放性,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进行阐述。同时,对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观点和思想教师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

●教师可以结合栏目提供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某一个方面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追求,阐释新时代对青年人的要求和期待。

●教师可以结合班会,引导学生将新时代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课本P56探究与分享:

2017年10月18- -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查阅党的十九大的成果,与同学分享。

●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背景。

【参考答案】●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党的十九大的成果;教师查阅党的十九大相关资料。做好储备。党的十九大报告亮点很多,最突出的可以概括为“七个新”:新成就、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其中,新思想、新时代、新矛盾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历史性贡献。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正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背景。

课本P56—58,一共5问:主题之问、世界之问、国内建设之问、党建之问、科学社会主义之问。

 

课本P58探究与分享: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起新的理论体系。

●查阅资料,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

●以“十个明确”为主题设计一期板报。

【参考答案】●教师可以根据栏目提供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丰富性、开创性,结合教材正文,理解“八个明确”的具体内容。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下完成,之后做班级评比。

 

课本P59-60探究与分享: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幸福论”。这一思想彰显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科学理论。

●搜集实例,谈谈近年来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如何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从“十四个坚持”中选择一条,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教师可以结合栏目提供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列举体现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针政策的具体实例,例如,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抗疫等,阐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总结学生讨论的情况,并阐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1、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

2、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3、我们党始终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4、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党的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又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下完成,要求学生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课本P61探究与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论断、重要思想。比如,强调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从历史维度、政治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的连续性完整性;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认识成果、最根本的规律总结;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制度维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维度;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为我们立足广袤国土、聚合磅礴之力走好自己的路,提供了更具实践广度、现实深度、历史厚度的思想理论支撑。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哪些原创性贡献,以及这些原创性贡献的意义。

【参考答案】教师可以从栏目提供的材料中引导学生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及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既忠实传承了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理论本源,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思想主张,又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安排,以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原创性贡献:

1、强调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从历史维度、政治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的连续性完整性;

2、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认识成果、最根本的规律总结;

3、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制度维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维度;

意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