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必修4《哲学与文化》阅读与思考
    
  双击自动滚屏  
必修4《哲学与文化》阅读与思考

发表日期:2024年1月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2974 次

阅读与思考及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追求智慧的学问

课本P2阅读与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

黑格尔认为,哲学以绝对精神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折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概括上述对哲学理解的共同点,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理解。

●哲学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说法?

【参考答案】●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哲学的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者“追求智慧”。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①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②古希腊语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③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④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课本P3阅读与思考

◆柏拉图的《泰阿泰德》中说:“因为'惊奇’这种经验确实是爱智者(哲学家)特有的。除了惊奇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说:“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干种利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同学分享下:你曾经因为好奇提出过些问题?你为什么会提出和思考这些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是否有了好奇心,哲学就能产生?

◆是否有了好奇心,人们就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世界?

◆人们创立哲学是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参考答案】●学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不能,哲学智慧来自于生活实践,要产生哲学,不仅要有好奇心,还需要不断实践。

不是。只有好奇心远远不够,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是,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课本P4阅读与思考

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未必接受过系统的世界观教育,却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这些源于世世代代经验的看法是自发的、零散的、非理论性的。

◆在中外神话中,人类一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想象世界的形成和万物的由来。


◆科学关注人与世界的具体关系及其活动方式,是对世界的特定方面、特定层次的具体把握。


●与上述把握世界的方式相比,哲学是如何把握世界的?

【参考答案】常识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无反思性的经验把握;神话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想象和拟人化的把握;科学是人用理性思维把握世界;而哲学是一种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课本P6阅读与思考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做事做人。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上天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有人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人自以为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

●上述做事做人的不同体现了哪些不同的思想观念?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有人认为命由天定;有人认为人定胜天;有人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人自以为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课本P6阅读与思考

◆《周易》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超越经验领域,从而到达了最高本体和终极原因的领域的一门学问。

●从具体的“器”中概括出“道”,从具体的经验领域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最高本体”这是一种什么思维方式?

【参考答案】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课本P7阅读与思考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目益迅猛的进步。”“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科学与实践的发展,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本P8阅读与思考

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课本P9阅读与思考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工人要面对和处理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之间的关系,企业经营者要面对和处理企业经营策略、思想和计划与企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和处理处方与病情之间的关系。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按照学习计划学习很重要吗?为什么?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很重要。一个好的学习计划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按照学习计划学习能使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等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都属于存在的问题。

 

课本P9阅读与思考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由此认为,唯心主又比唯物主义更高级。

◆恩格斯说:“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 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着的一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

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课本P11阅读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依赖创立并获得发展的时代,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始形成的时代。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这些工人运动失败了。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完成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直接理论来源;自然科学前提;社会科学前提。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课本P13阅读与思考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中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与以往旧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课本P14阅读与思考

观点一 哲学的阶级性妨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及其其规律的认识,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抵触的,有阶级性就没有科学性、要科学性就必须抛弃阶级性。

观点二 无产阶级利益同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因此,越是科学地揭示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就越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你如何看待上述说法?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观点一:否定哲学的阶级性,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相互冲突的;观点二:哲学的阶级性是科学性的反映,科学性是阶级性的保证;

●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课本P14-15阅读与思考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 17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说一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参考答案】●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人类认识总是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它不是一个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课本P17阅读与思考

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 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大约 300 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参考答案】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课本P18阅读与思考

◆《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尚书》提出“五行”说,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作为“天所以命万物”的根本。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干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

【参考答案】●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性,这在本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被科学所证实,充其量只是一些可贵的猜测;同时,把万事万物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物质形态,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课本P19阅读与思考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栖转变为地栖。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参考答案】①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②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课本P19阅读与思考

感觉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式分别反映外界对象的各种属性。动物把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在大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统一反映,这就是动物心理。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例如,猎狗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来躲避猎人的追捕,海豚可以担当人类水中作业的助手。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动物的复杂心理反应的表现。

●为什么没有劳动和社会交往,再复杂的动物心理也不能自发地发展为人的意识?

【参考答案】●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的产生。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课本P20阅读与思考

◆人脑不仅在质上而且在量上都与其他高等动物的大脑有明显区别。现代科学证实,人脑约有100亿个神经细胞,仅大脑皮层就有 140 亿个神经细胞。现代人脑的重量约为 1500 ,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1/50:黑猩猩的脑重量不足 400 ,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 1/150;大猩猩的脑重量约 540 ,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 1/500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2016 3 9--15 日,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在与世界围棋冠军的比赛中获得了胜利。机器人索菲亚(Sophia)不仅可以模仿人的一举一动和面部表情,甚至拥有灵敏的反应能力,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


●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是否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吗?

【参考答案】●不可能。动物的脑无论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比不上人脑,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不能。智能机器人是人设计的,没有自己的思维,不具有自主创造性。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智能机器人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课本P20-21阅读与思考

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么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为什么“说大话”“描神画鬼”等都不是凭空创造的?

【参考答案】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二、运动的规律性

课本P21阅读与思考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谈谈你对《周易》中这句话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物质与运动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描述了自然界常见的日月交替寒暑变换的客观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现象中物质运动的哲学反思,也说明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课本P22阅读与思考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参考答案】都承认事物具有运动的属性,但都不认为这一属性是物质的属性,而将其归结为事物之外的某种外部原因,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

不能。

 

课本P22阅读与思考

元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出现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只有 63 种,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律的变化推论。世界上应该还有更多的元素,因而在周期表上给还未找到的元素留下了它们各自的“空位”。光谱技术出现后,空位上的元素先后被发现。

到目前为止,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已经有 118 种元素,其中有一些元素是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元素。

●人类根据什么发现或制造出新的元素?

【参考答案】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双观规律的。

 

课本P23阅读与思考

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建筑师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筑师从设计、构思到最终实施,每一个步骤都体现意识地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创造性。蜜蜂筑巢、蜘蛛织网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强调人作为劳动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课本P23-24阅读与思考

◆《孟子》记载:“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向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根据生物学知识,人们可以将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的物种。

●比较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人们应如何实现自己的目的。

【参考答案】①第一则材料:违背规律,受到惩罚;第二则材料: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②尊重客观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课本P24阅读与思考

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该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但人均耕地少、交通设施落后等,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2013113,习近平考察十八洞村时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人均耕地 0.83 亩,种什么?在哪儿种?经过充分调研,村里的群众把目光投向当地特产猕猴桃, 大力发展猕猴桃经济,取得了成功。该村结合实际,又发展了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和苗绣等产业。2017年,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做事情要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想摘掉穷帽子,对自身的客观条件有清醒的认识。②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认真分析本村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据十八洞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在村里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旅游等产业,从而成功致富。

 

课本P25阅读与思考

2018 10 23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从提出构想,到正式通车,中国人期盼了 35 年。当年,外国专家认为这一工程难度太大,无法想象,也做不到。为了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岛隧建设中的一系列难题,完成了这一“超级工程”,创造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等多个世界第一。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人们应当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①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形式,不断创造新事物,造福人类。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不能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也不能只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可提供创造性地解决方案。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本P27阅读与思考


●上述成语、故事和俗语包含了联系的什么观点?话看在写几个类似的成语、故事和俗语。

【参考答案】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责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②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螳螂捕虾蝉,黄雀在后。……

 

课本P28阅读与思考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生态态系统,它包括森林、海洋、草原、农田、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耳联系,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人类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但不能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自在事物中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形成的,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课本P29阅读与思考

研究显示,塑料进入海洋,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持续危害海洋生态系统。进入土壤,会污染地下水,影响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危害人类健康。经过太阳照射,塑料中的大量毒物还会排入大气层,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如:废旧电池通过污染耕地、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日本向海洋排放核废水,影响水,进而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生存。

 

课本P30阅读与思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假如是一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

◆恩格斯说:“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的机体的一个肢体。

●为什么离开了人身的手就不能算是人身体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人身体上的各器官是人这一活的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课本P30-31阅读与思考


●根据木桶和木板的对话,请你说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构成事物的的内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

【参考答案】(1)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含义、地位和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功能及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如:接力赛中每一个运动员的良好表现将决定整体的成败;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和每一位老师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会影响班级的整体建设和发展。

 

课本P31阅读与思考

◆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慕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就读“薄”了。

◆宋代苏轼读书用的是“八面受敌”法。一本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

●上述两种读书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谈谈你是怎样学习的,并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答案】●“提要钩玄法”:提出纲要,钩出精义,即抓住整体性。“八面受敌法”:通过对部分、要素的理解,不断深入,从而形成对全体的认识。

●引导学生在阅读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谈自己的学习方法,言之有理即可。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本P31-32阅读与思考 

地球经历了天丈演化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条件。生命的进化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过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并最终产生了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发明和改进计算工具,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算盘、计算尺。再到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计算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手动到自动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在不断发展。

●生命的进化过程和计算工具的变化历程表麦明,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

【参考答案】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课本P33阅读与思考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中谈到两个有趣的论证,一个是“谷堆论证”,另一个是“秃头论证”,他说:“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或者是: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不能。---再来一粒或一根怎样?一还是不行。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总是问加一粒谷子或减一根头发如何。等到最后,人们说可以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这时那最后加的一粒谷子或最后减的一根头发便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

●从“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或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思考黑格尔的这句话,归纳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不断增加的谷粒和不断减少的头发,都属于食物数量的增减,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由谷粒变成谷堆,头发减少到秃头,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课本P33阅读与思考

我国古代哲人留下了许多富含晢理的名言警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你还能说出哪些类似的名言警句?

●请分析这些名言警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绳锯不断;防微杜渐;水滴石穿;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课本P34阅读与思考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这些古诗蕴含了怎样的哲学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对事物发展充满信心,要乐观积极地面对困难,勇于迎接前进道路上的挑战。

 

课本P35阅读与思考

在最初研制时期,火车饱受世人的嘲讽。1814 年,世界上最早在铁路上行驶的蒸汽机车被研制出来,但是它丑陋笨重,走得很吃力,像个病魔缠身的怪物。面对这个构造简单、速度缓慢的怪物,有人驾着一辆漂亮的马车与它赛跑,并讥笑说:“火车怎么还没有马车快呀?”有人责怪火车声响又尖又大,把附近的牛都吓跑了。各种抗议和打击纷至沓来。

200 多年后,马车仍按原速转动着它的轮子,火车却在飞速前进着……今天,时速达 350千米、安全快捷、平稳舒适的高速列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车速度一日千里的变化令人惊叹。

●火车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火车从诞生之初的丑陋笨重、缓慢到今天高速列车的发展过程,说明事物的发展方向式前进的、向上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启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本P36阅读与思考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朋友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后,

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爱因斯坦对光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课本P36阅读与思考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荣辱、强弱、祸福、治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它们都以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课本P37阅读与思考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史伯: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孔子:有差异才会有同一,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他们与自己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应地产生矛盾的机会也会比其他人要多,因此,自己与亲人和朋友的这种关系正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体现。

 

课本P37-38阅读与思考

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庄稼生长过程的始终;工厂的生产和消费,也是一对矛盾。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只要工厂存在一天,生立与消费的矛盾运动就不会停止;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多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根据你的经验,举例说明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

【参考答案】如机械运动:连续与间接的矛盾;

物理运动:除机械运动外,还有光、声、电、磁、基本粒子等更加复杂的矛盾运动;

化学运动:化合与分解、阴离子与阳离子;

生物运动: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

思维运动:真理与谬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课本P39阅读与思考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味。国王不信,派卫士和宫女到御花园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莱布尼茨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国王又派卫士和宫女去找,结果找来的树叶总是具有共同性。

●从这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课本P40阅读与思考

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所有资本主叉国家所共有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来说,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乃是阶级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于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来说,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什么范围内是普遍性矛盾,在什么范围内是特殊性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请你列举实际生活中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

【参考答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是普遍性,就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是特殊性矛盾。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课本P40阅读与思考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其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毛泽东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攻占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利的关键,因为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撤回关内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关起门来歼灭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

【参考答案】●抓主要矛盾。

●抓主要矛盾,不可忽视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

 

课本P41阅读与思考

蔷薇花总是有刺;

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

他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

……

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

要是伤了风,也会堕入凡上。

最好的苹果酒常带木桶的味道,

太阳里也有黑点可以看到。

●以上诗句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取己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课本P41阅读与思考

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要做,是全面铺开,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是有重点地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一处?

●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

【参考答案】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待不同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做法和策略,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能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课本P42阅读与思考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如果问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对这一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应当给出确定的条件。比如说,当谷物播种完毕时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这时如果回答是有益的,就是正确的回答,可是,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这时如果回答是有害的,也是正确的回答。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体问题的?

【参考答案】●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问题集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课本P43 阅读与思考

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往往给予不同的回答。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孝,他说:“无违。”不违背礼仪就是孝。孟武伯问孝,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孩子生病,保持自身的健康就是孝。弟子子游问孝,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的关键是敬,而不是简单地养活父母。子夏问孝,他说:“色难。”在父母面前经常保持愉悦的容颜就是孝。

●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为什么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给与不同的回答。

【参考答案】孔子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本P48阅读与思考

◆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柏拉图提出“认识即回忆”,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人的知识来源于对其中“理念”的回忆。

◆荀子提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性”,而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

●思考:上述三种关于认识的观点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①老子认为圣人不用出门就能了解天下的事情,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②荀子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都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的,而非“天性”。--认识来源于实践。

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认识共性,才能达到对真理的

把握,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认识来源于理念。

 

课本P49阅读与思考

黑格尔: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费尔巴哈: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杜威: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的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你怎样看待上述观点?

●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参考答案】●黑格尔:只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不是物质性活动,把实践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费尔巴哈:认为活动有两种:一种市理论活动, 另一种是物质活动,割裂了理论活动与实践的联系。

杜威:认为实践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没有本质区5们,抹杀了人类的实践与动物本能之间的区别。

这三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正确说明实践概念的内涵。

 

课本P50阅读与思考

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 18 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个冒险品尝西红柿的人是幸运者,而那些为分辨可食用蘑菇与有毒蘑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就不那么幸运了。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

●从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被揭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参考答案】●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启示我们,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

 

课本P51阅读与思考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

●运用上述观点,结合生活事例,说明是什么力量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实践的需要推动科学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例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除了做好联防联控工作,科学家也加速对病毒疫苗的研发、临床试验、接种,所以实践推动科学的发展。

 

课本P51阅读与思考

《庄子》提出了“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

●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

【参考答案】●庄子认为辩论不能分出是非对错。一方面,辩论的双方并不能决定对错,另一方面即使请来第三方,也无法说明双方的是非对错。庄子的错误在于,否定了是非的标准,主张无是无非,从而走向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是非能够说清楚,并且是非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社会这践。

 

课本P52阅读与思考

一位学业有成的博士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当地牧民,帮助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回到实践中加以检验和运用,认识才有实践的意义。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本P53阅读与思考

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他说:“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

●评述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

●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

【参考答案】●有用就是真理,这种观念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如果它们对人们达到预期目的有用,能使人们成功,便是真理,真理的确有用。但有用的却不一定是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

 

课本P54阅读与思考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了鲜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面否表明,"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不再是真理?

●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这一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参考答案】●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还是直理,欧几里得定理只有在同一平面内才能成为真理。因此,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不是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是真理,而是表明真理是有条件的。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人们终于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 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课本P55阅读与思考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 世纪 60 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一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开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了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多个省市、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威,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好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教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

●屠呦呦小组的工作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中,屠呦呦小组面临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在失败中开拓进取在奋斗中认识客观事物,经过反复的研究、实践取得了成功。这说明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对此反复才能完成。

 

课本P56阅读与思考

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有着奔月的梦想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个梦想无法成为现实。

今天,我们利用现代科技,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200431,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0710,我国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号”。2013 12 月,“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2019 13,“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未来,将运输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采集样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历时 20 年。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历时 20年,说明了什么?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完成后,我们还会继续探月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探月前期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试验,航天员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可能一步到位。探月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和行业合作完成,每个行业不断发展,为探月工程提供坚实的基础。

●还会探月。可能会在月球开展其他相关试验和研究,可能会实施比探月工程更复杂的工程等等。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本P57阅读与思考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谈到劳动的重要性。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类。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随着脑的进一步的发育,脑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育起来。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伴随有听觉器官的相应的完善化一样,脑的发育也总是伴随有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自身的存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劳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劳动-语言-大脑的发育-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说明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历史是由为的社会实些活动构成的历史。

 

课本P59阅读与思考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早在古代社会现有了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总体上说来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云。即便像费尔巴哈这样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为什么人们可以唯物主义解释自然界,却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参考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世界观至多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不懂得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课本 P60 阅读与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假如牛、马和狮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它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塑出马形的种像,狮子画出,。出狮形的种像了。”

费尔巴哈曾对各国信仰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于是,他发现了一条隐藏在神圣光环背后的真理:“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

马克思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恩格斯说:“宗教按它的本质来说就是抽掉人和大自然的整个内容,把它转给彼岸之神的幻影,然后彼岸之神大发慈悲,又反过来使人和大自然从它的丰富宝库中得到一点东西。"

●宗教所描绘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与实际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1)宗教中描述的内容来自现实世界,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人们的各种念头、思想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在人们头脑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课本P61阅读与思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贪污腐败、拜金主义、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等现象还时有发生。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仍然还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参考答案】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仍然还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二、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本P61阅读与思考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许多注重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思想。如:《管子》中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

●物质生产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用行等所需的生活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②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它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课本P62阅读与思考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①“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先进生产力,产生的是以封建社会为主的生产关系;“蒸汽磨”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生产力,产生的是以工业资本家为主的生产关系。②这句话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课本P62阅读与思考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参考答案】①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当代中国的改革就是为了调整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从而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课本P63阅读与思考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社会基本矛盾是如何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展的?

【参考答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从社会形态看,人类社会依次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和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是在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一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文现的。

 

三、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本P65阅读与思考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 543 万人,向前线运送 1460 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参考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课本P66阅读与思考

2018 12 18 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40 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中国改革 4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课本P66阅读与甩考

《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集体创作而成。它以恢宏的气势、高超的艺术技巧. 反映了藏族发展的历史。千百年来,我 国藏族、蒙古族等民众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这部十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格萨尔王传》是在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集体创作而成,但其内容是对藏族历史的真实反映,反映了古代高原的社会生活,因此,是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中来。

●说明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课本P67阅读与思考

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

●结合以上论述,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4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

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

 

课本 P67 阅读与思考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为什么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起了什么作用?

●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

【参考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价值与价值观

课本P69阅读与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服、房子、汽车等具有满足人们穿着、居住、出行等需要的属性,阳光、空气和水等具有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属性,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科学理论具有满足指导人的实践活动需要的属性。

●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 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

【参考答案】(1)不是。物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注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着,同时自身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

 

课本P71阅读与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不同事件和行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会形成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不同认识:在政治活动中,人们会形成关于政治举措的成败功过的不同评价:在道德实践中,人们会形成关于人类言行的是非荣辱的不同认识:在科学活动中,人们会形成关于科研成果的水平高低和贡献大小的不同评价。

●在上述实践活动中,导致人们不同的认识和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价值观不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

 

课本P71阅读与思考

某制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多年畅销不衰,很受消费者欢迎。当记者问企业的总经理有何经营秘诀时,这位总经理说:“我们秉承着一个信念:药是为患者生产的,是为人生产的,不是为利润,药品的疗效好了,企业的利润也肯定会如期而来。我们对这一点记得越牢,利润就越大。"

●这个企业所秉承的信念与其成功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该企业所秉承的信念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畅销不衰,很受消费者欢迎,获得了巨大利润。

 

课本P72阅读与思考

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之分。正确的价值观,如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勤奋进取和造福人类的精神,会引导人们走美好的人生道路;错误的价值观,如自私自利。合图享乐、消极悲观的思想观念,容易使人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潭,与干庸和苟且为伍,甚至误入歧途。

●为什么正确的价值观住往同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错误的价值观则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

【参考答案】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一理论(课本 P72)

一个人如果有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引导他走美好的人生道路;个人如果有错误的价值观如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等,就容易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潭,与平庸和苟且为伍。--材料

 

课本P72阅读与思考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面的价值追求。①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特的重大任务;②是进行四个伟大的铸魂工程;③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独立精神、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战略支撑。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本P73-74阅读与思考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有志青年不畏艰难和困苦,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延安这个原本只有约 3000 人的小城,从不为人知到万众嘱目,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

◆国内有很多企业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倡导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正是因为为坚特“以客户为中心”,许多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品牌效应日渐凸显。

●为什么当年许多有志青年向往延安,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延安?

●为什么现在国内有很多企业会坚守“以容客户为中心”的价值选择?

【参考答案】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延安是革命主圣地,面对民族危亡,大批有志之士、知识青年在爱国情结和社会使命感的驱使下走向延安,表明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国内有很多企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

 

课本P74阅读与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二0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同样是遵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

【参考答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中共成立以来所走的每一步,所制定的每一项方针政策都是基于对一定历史情况的深刻研究,自觉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客观情况出发,为自己确立了不同的目标和任务。

 

课本P75阅读与思考

唐代诗人李约在《观祈雨》中写道:“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在这首诗中,为什么农民和地主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参考答案】农民的选择是“萧管迎龙水庙前”:地主的选择是“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造成他们不同选择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课本P76阅读与思考

◆毛泽东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邓小平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江泽民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胡锦涛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什么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参考答案】

(1)哲学角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中共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共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政治角度: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呆服务,这就决定中国共产党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课本P76阅读与思考

2018820,第18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省大连市。受其影响,停靠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0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危急关头,第七六0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带领多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不幸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他们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黄群等同志在面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的选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启示: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

 

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课本P77阅读与思考

当前,我国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幼多,出理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文种状况不和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全社会应当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其意义是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为什么奋斗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为什么有些人享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参考答案】●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奋斗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课本P78阅读与思考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多帮助人民做点儿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与同学分享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就在于他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人民,愿意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把自己生活的目的看做是让他人生活得更好,多帮助人民做点儿好事。

●不幸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要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等等

 

课本P79阅读与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祖光是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个真正的好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一生都在办专业,一生都在培养人”。在教育学生时,马祖光总是无私地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甘于做学生成长的基石。

他不慕名利,专心科研,成为学生的榜样。他常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要把一切献给党!”“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

●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心里总是装着别人,一生都在培养人。

启发: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课本P80阅读与思考

1986 年,中国女排实现历史性的五连冠后,女排精神开始被人们口口相传。女排精神之所以春受推奈,最重要的是那种不畏强敌、頭强拼掉,永不言弃的精神对人的强烈的鼓舞作用。2016 年,凭着这种精神,女排再次事回了失去12年的奥运会冠军。2019 年,中国女排还免强手,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中国女排能够多次夺冠的原因。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参考答案】●凭着那种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始终没有失去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课本P88-89阅读与思考


◆“文化”在拉丁语中是“耕作”“栽培”的意思,属于物质生产的范畴。后来,文化的内涵由对禾苗的培植和化育,逐步延伸到对人的心灵和道德情操的培植和化育,从而成为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于一体的概念。

◆中国人所说的“文化”一词最早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主要是指人的教化与培养。《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西汉刘向将“文”与“化”两个字联为一词,他在《说苑》中写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的文化概念传入中国,文化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使得人们对文化概念有了诸多不同的理解。

●天山、三江源、滇池等自然景观引人入胜,令人心驰神往,这些自然景观能不能称为文化?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能。

●从文化的起源来看,东西方语境中文化的含义有所不同;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的内涵是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认识的。

 

课本P90阅读与思考

◆“文”字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周易》中说:“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中说:“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中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化”,甲骨文写作“ ”,左边为头朝下倒立的人,右边为头朝上站立的人,其义为变化。《说文解字》释为:“化,教行也。”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化有什么功能?

【参考答案】最早的“文”,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本义指“文身”,引申为花纹、纹理,后又引申为文字、文饰、文武、天文等。化,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由一个头朝上的人和一个头朝下的人组成,本义是变化。由本义引申为通过教育使风俗、人心发生变化,即教化。文化的功能是教化育人。

 

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本P92阅读与思考

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创立了多样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参考答案】①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③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课本P93-94阅读与思考

◆最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人,是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1978年,他第一次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不禁赞叹:“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观赏后惊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车马还要好!”约旦前国王侯赛因称:“这是人类的财富。"时任卢袁保首相的皮埃尔留言:“谢谢你们给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精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 6000 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 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为什么这些国家政要会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发出如此赞叹?

●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秦始皇陵兵马俑自身有着极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他们体会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等。

●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性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课本P95阅读与思考


●传统文化对现实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请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不可一概而论。

如,“孝”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所倡导的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思想,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继承和发展;而“孝”又要求人们屈从于独断的权威和传统的家庭礼教,对现实生活来说,这是思想包袱,应该摒弃。

 

课本P96阅读与思考

有观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价值。经济上,见利思义,民生为本,损有余而补不足;政治上,为政以德,民为邦本,任人唯贤,天下为公;文化上,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因俗而治;生态上,天人一体,回归自然,崇尚自然;教育上,有救无类,因材施教。德智并重:外交上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礼尚往来;等等。在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主张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当代价值。

【参考答案】见课本P96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本P97阅读与思考

◆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 始,是谓道纪。

◆雕刻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刻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刻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 玉雕、竹雕、木雕、沙雕、冰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


◆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世纪19 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都体现着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

●查阅资料,品读老子这句话,谈谈为什么在今天发展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从上述雕刻、文学等发展的事例来看,你认为该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参考答案】●把握好过去的“道”,来驾驭当下的事物。能认识道宇宙洪荒的初始,这就叫作认识到了“道”的规律。就是认识到客观规律是亘古不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在不断实践中发现并掌握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我们要进行文化创新,离不开对包含规律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化创新。

 

课本P98阅读与思考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什么样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课本P99阅读与思考

20056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他指出:“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查阅资料,说说“红船精神”是怎么形成的,它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

【参考答案】●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形成的。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表现。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面临不同问题、担负不同的历史任务,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会深深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一、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课本P101阅读与思考

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遍布世界各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


●不同的建筑艺术、舞蹈艺术、体育运动项目、语言文字等,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体育运动:中西方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民族性差异。

中国传统体育的精髓在于一个“静”字,体现出一种静态美,它所注重的是保健养生的价值,提倡的并非竞争。

西方冲上“崇尚竞争”“物我二分”的思想,促使西方人始终把“利”“力”看做健康的价值,鼓励人们积极地追求现实功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和幸福。

语言文字:以汉字为例。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在它的自身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它的形体及其变化也是一种文化,而且还是折射出中华古代文化诸信息的文化载体。这是由汉字形体的独特性决定的。

 

课本P102阅读与思考


●你还能说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

【参考答案】●中国的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布达拉富、敦煌莫高窟、云南哈尼梯田、福建土楼、苏州古典园林等;外国的文化遗产有埃及的金字塔、麦加的清真寺、希腊的雅典卫城、大津巴布韦遗址、英国巨石阵、法国凡尔赛宫、美国的自由女神雕像、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等。

●①良渚文化距今 5300-4300 年,考古发现,良渚古城遗址有发达的稻作农业、门类齐全的手工业、灿烂的玉文化、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发达的水利工程。

②复活节岛上的雕像记录了生态的变迁。

③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体现了古代努比亚人较高的天文科技、精湛的建筑艺术、虔诚的宗教信仰等文化特色。

 

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本P104阅读与思考

儒家学说曾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著名的“单子论”产生过影响。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徳、雨果,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过营养。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③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大类文化的发展。④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课本P104-105阅读与思考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i道路。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兰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明代,著名航海家郑未口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音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一代“丝路人”架起 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为什么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给我们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①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看: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所以,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②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等。这些物品是文化载体,它们以物品的形式交易,同时自身也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内容。

③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汉代以来开拓丝绸之路的事业走的是一条和平合作之路,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课本P105阅读与思考

沈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结合典型事例,阐明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参考答案】①沈绣比较典型地体现东西方艺术的结合,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吸收西洋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说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②沈绣是中国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本P106阅读与思考

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儒教”,返回孔盖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国。

●你认为上述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

【参考答案】①全盘西化论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②文化复古主义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课本P106阅读与思考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谈谈你对鲁迅这段话的体会。

【参考答案】既反对无原则地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主张,主张“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启示我们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本P107阅读与思考

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借鉴了佛、道二教的思辨化哲学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回归儒家原典,从儒家文本中寻找阐发“形上之道”的经典依据,为儒家建立了一个包含宇宙社会人生、贯通形上形下的庞大哲学体系。这使得理学具有思辨化、重义理的鲜明特性,大大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吸收、整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能力。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为什么宋明理学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王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犯了什么错误。

【参考答案】●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吸收、整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借鉴佛、道二教的思辨化哲学理论成果,同时它并没有抛弃自己的理论传统,从儒家文本中寻找阐发“形上之道”的经典依据。从而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巅峰。

●王明没有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采取照抄照搬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的态度,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课本P108阅读与思考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国内许多学堂,外国许多留留学生,在这期内蓬蓬勃勃发生。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一一年, 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程?

【参考答案】梁启超把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分为三个时期用:三个时期的关键词分别是器物、制度、文化根本,这是一个从物态文化到制度文化,最后深入精神文化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逐渐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以我为的主,为我所用的过程。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课本P109-110阅读与思考

20 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其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自由主义】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保守主义】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札教而保国魂”。

【无政府主义】刘师复认为,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

【三民主义】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你认为上述主张存在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20 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名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等,它们都没有正确地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激过进,都未能解决民族独立和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未能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

 

课本 P110阅读与思考

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 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孔教和封建纲常,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课本 PI11 阅读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上述视角,进一步阐明“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道理。

【参考答案】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④是由维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课本P112阅读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始终保持极高的增速,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 30785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我国的文化发展不仅在国内开枝散叶,而且香飘海外。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搭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走出去的步代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 年,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强国之路”的理解。

【参考答案】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我国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课本P112-113阅读与思考

成立于 1957 年的乌兰牧骑是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种小型文艺演出队,“乌兰牧驹在内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在大草原上起舞、放歌,将演出送到牧民身边,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截至 2017年,乌兰牧骑已经从最初的一支9人队伍发展到 75 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犹如怒放的鲜花点缀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

●乌兰牧骑为什么能够得到广大农牧民的认可和赞扬?

【参考答案】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沃土,服务农牧民群众,接地气,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艺创新,满足群众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

 

课本P113-114阅读与思考

国家大剧院自运营以来,常年持续不间断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助推文化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景观。国家大剧院将每年的 12 22 日定为“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每年的这一天,近万名观众在这里与高雅艺术零距离互动,与艺术大家面对面交流。徜徉其中,人们耳之所闻、目之所见,皆为艺术。

●文化单位应该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周围的事例,与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化单位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如基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要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课本P114阅读与思考

一本好书,"可以记录一个时代。路遥的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刻画了两代农民在变革潮流中的命运沉浮,塑造了艰辛劳动和敢闯敢拼的新农民形象。这本书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正如书中所说:“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结合《平凡的世界》和其他相关经典文化作品,分析这些经典文化作品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

【参考答案】如改革开放后的这一时期,大陆文学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知识分子思想解放,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向往,传统和新时代的撞击,使得文学界出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路遥的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这些经典文化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具有恒久的魅力。

 

课本 P115 阅读与思考


●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①肯定了深厚的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但认为传统文化可以解决一切现实问题是片面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 和发展的根本。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对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有益成果,可以借鉴,但将其价值观移植过来是错误的。对于西方文明,要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目,学习和借鉴有益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是正确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中共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时间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成果。

    总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三、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课本 P116 阅读与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调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大力培育中国特色创新文化,增加创新自信,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的科学文化氛围。

    2013 年以来,中央及各相关部门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助推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我国文化资源供给能力从量到质都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和图书产量保持全球第一,电影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

●结合事例谈谈:新时代我国倡导创新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谈谈你对建设文化强国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要求,新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作为。倡导创新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特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要求。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成果,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核心是发展中特文化,必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等等。

 

课本P117阅读与思考

《管营子》中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我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你如何理解管子的上述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四维能够引领、规范民众的行为,它是国家的四根精神支柱,支柱立则国家兴,支柱废则国家废。礼、义、廉、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塑造着中国国民品格,是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追求,承载着人们的精神信仰,为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所推崇。今天,讲礼、义、廉、耻,就是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课本P118阅读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大量文化精品走出国门,以各自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推动文明互鉴的重头戏。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登上了纽约林肯中心的舞台,演出京剧《白蛇传》《锁麟囊》,场场爆满。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搬上舞台并开启世界巡演,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此外,昆曲《牡丹亭》、豫剧《程婴救孤)、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等也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剧院演出。这些精彩演出在将中国戏曲的曼妙与华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传播开来。

●你还知道哪些成功走出国门的文化作品?

●这些作品深受国外观众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纪录片《中国的宝藏》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京剧《浮士德》赴意大利巡演、经典大戏《杨门女将》惊艳澳洲;《媳妇的美好时代》由中国广播电台译制成斯瓦西里版本,在坦桑尼亚播出;《爱上中国》国际版(德语版)在维也纳用电影的方式播出:等等。

●这些作品反映中国人的生活,讲述中国人的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课本P119阅读与思考


●分析上述三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正确的。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精神滋养,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观点二认为中华文化的确曾经辉煌过,但近代衰落了,这是事实。但中国人民从未停止抗争,在中国人民苦苦探索屡遭失败之际,1921年中共诞生,带领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坚定了文化自信的底气。

观点三是正确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华文化在近代落后了,但我们有充足的自信再铸中华文化新辉煌。

 

课本 Pl19 阅读与思考


●分析上述两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错误的。中华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特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自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中特文化这一整体割裂开来理解和解读

观点二正确的。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