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23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双击自动滚屏  
23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发表日期:2024年2月16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7873 次

    一、【时政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2121516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会议要点如下:

第一,总基调:全力拼经济。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可以考虑将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定在5%以上,释放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提振各界信心的信号。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明确提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预计2023年将提高赤字率,扩大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稳增长、扩内需、保民生。

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预计货币政策继续降息降准,延续适当宽松。政策性工具和结构性工具发力宽信用,在推进基建、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楼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会议明确强调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56789”的基础性作用,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本保障,只有民营经济信心提振,2023年中国经济才有望恢复市场活力和实现经济复苏。经过世界各国上百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否定市场经济、否定民营经济就是破坏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这在经济史和基本理论上是十分清楚的。守护市场经济的常识,是经济学者的使命。

会议明确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五,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可以考虑当前可以发放些消费券,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度过暂时难关。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可以考虑实施以新基建新能源为核心的新一轮大规模扩大内需经济复苏计划,力度对标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鼓作气,化危为机,不仅提振经济复苏和市场信心,而且超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如果力度不够容易导致信心耗散,信心比黄金重要。

第六,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要全面客观看待房地产发展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问题,几十年来,房地产快速发展对拉动经济高速增长、保障地方财政、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提高人均居住面积改善民生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成绩是主要的,同时也存在过度杠杆化、金融化、泡沫化、局部高房价等方面问题,但不宜妖魔化房地产,更不能采取休克疗法,问题是在发展中出现的,也要在发展中解决,要软着陆,避免硬着陆,老成谋国是通过时间换空间、长短结合的措施回归实体经济和居住属性,实现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第七,平台经济迎来健康发展新阶段。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第八,稳就业、保供稳价、帮扶困难群体。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第九,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长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要求。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第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中国老龄化正在加速到来,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全球倒数,少子化形势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可能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最重要也是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事关国家民族持续繁荣发展,也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人口问题长期存在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巨大争议,一直缺少有效共识和解决方案。根据我们对国际经验的长期研究,生育补贴、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女性就业权益保障、辅助生殖、休假激励等对提升生育率有帮助,这在法国、英国等效果明显。2020年呼吁是该放开三孩了2021年建议加大生育补贴,和多位人口学者、经济学者、科学家一起创立育娲人口独立智库,旨在推动人口研究的进步和社会共识的形成。

第十一,优化疫情防控,放开经济活动。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开弓没有回头箭,根据国际经验,防疫政策优化后,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调整期,如果未来在科学防疫、放开经济活动、扩大内需、发力新基建新能源、稳楼市、发放消费券、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等方面有较大政策力度,预计20232季度以后经济将逐步复苏,中国经济将再度归来。

1 总基调:2023全力拼经济

会议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2023年的重点在重启经济,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着力扩大内需。

全球经济的新一轮衰退来临,当前美国经济开始放缓,欧洲经济已经率先步入衰退,包括中国、韩国、越南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出口开始大幅下降,主因是美联储持续强力加息、俄乌冲突、欧洲能源成本过高、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等。

2023年要对外部形势的严峻性有充分估计,近期欧美PMI指数持续大幅下滑,11月中国出口同比-8.7%,比10月降幅扩大8.4个百分点,增速创20203月以来新低。

根据国际经验,防疫政策优化后,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调整期,如果未来在放开经济活动、扩大内需、发力新基建新能源、稳楼市、发放消费券、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等方面有较大政策力度,预计20232季度以后中国经济将逐步复苏,再度归来。

凡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情正在起变化,过去压制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四大因素均在边际改善:美联储加息节奏或将放缓、防疫政策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拐点已经出现、新一轮货币宽松和稳增长政策空间打开。

2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预计提高赤字率,扩大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

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加力上,

一是适当提高赤字率,既体现逆周期调节作用,避免地方财政扩张过快带来的债务压力;又可释放积极财政稳增长的信号。 2022年两会确定的赤字率为2.8%,赤字规模337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265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中央财政承担了78.6%的赤字。

二是通过准财政工具助力稳增长,如专项债限额空间的使用、政策性银行工具、PSL等。

三是发行特别国债。特别国债的发行审批较为灵活,不计入赤字,2020年发行的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用于扩大投资和消费,很好地发挥了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作用。

提效上,

预计2023年经济仍需基建发力,专项债需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强配合,推动实物工作量的形成,提升财政实施效果。

3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预计继续降息降准,实施政策性结构性工具

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预计货币政策继续降息降准,延续适当宽松、合理充裕,稳增长和宽信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于2022125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5000亿。

政策性工具和结构性工具发力宽信用,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推动基建项目加快落地。截至目前,国务院调增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部署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6000亿,用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

三是稳楼市。近期稳楼市三箭齐发,形成了信贷、债券、股权等三大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4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会议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中国是市场化、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和建设者,未来将沿着市场化、全球化的方向不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5 扩大内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放开经济活动,提高居民就业收入

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6 启动以新基建新能源为核心的新一轮大规模扩大内需经济复苏计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可以考虑实施以新基建新能源为核心的新一轮大规模扩大内需经济复苏计划,力度对标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鼓作气,化危为机,不仅提振经济复苏和信心,而且超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如果力度不够容易导致信心耗散,信心比黄金重要。

在促进投资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一是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力度;完善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制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二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生态环保、民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适度超前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7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恢复市场信心,从政策拐点到市场拐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8 稳就业、保供稳价、帮扶困难群体

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增长就是稳就业,重点关注解决就业主力的小微企业经营困境。

9平台经济步入常态化监管,支持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要客观看待平台经济,平台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科技创新、保障民生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走到了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从企业个体看,互联网公司要从横向扩张转为纵向深入,保证自身高质量发展而不是进行无序的市场份额争夺;从社会整体看,互联网平台的社会价值要从促进效率提升与契约环境建立,转为在此基础上的公平有序共赢,促进社会总体福利的提升;从国家层面看,服务国家新基建战略,助力提升政府科学治理水平,对内是经济增长新动能,对外是国家竞争新优势。

10 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

会议强调,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

创新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创新活动前期投入巨大,因此离不开政策的鼎力支持。从认知与获取层面、研发层面和落地层面共同推进,三位一体实现科教兴国。首先,认知层面,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让每个人尽可能得到教育机会,提高意识,扩大基数,这是大众创新的地基。第二,研发层面,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教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多层次的产学研协作体系。切实提高科研人员与教师的收入待遇,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第三,落地层面,推动产学研结合。有效地实施产业政策,重点在于支持基础领域、而非补贴特定企业,组建研发联盟攻克技术难关。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十四五20个领域接近120项重大项目部署中,超过50项与前沿科技攻关、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等科技攻关项目有关,预计十四五重大项目规划将加快推进,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11 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会议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强化安全生产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统筹发展和安全,既要发展,也要安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安全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具体来看,一是长期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包括补齐供应链短板,攻坚克难,解决基础卡脖子问题;拓展供应链优势,维护产业链竞争优势。二是要夯实粮食安全,做好保供稳价、粮食应急保障工作,保证农业流通高效顺畅。三是提升能源资源安全和保障,推进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我国立足本国能源禀赋,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俄乌冲突、欧洲能源危机等问题使全球经济面临重重挑战,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会议强调,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中国老龄化正在加速到来,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全球倒数,少子化形势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可能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最重要也是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事关国家民族持续繁荣发展,也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人口问题长期存在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巨大争议,一直缺少有效共识和解决方案。

根据我们对国际经验的长期研究,生育补贴、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女性就业权益保障、辅助生殖、休假激励等对提升生育率有帮助,这在法国、英国等效果明显。2020年呼吁是该放开三孩了2021年建议加大生育补贴,和多位人口学者、经济学者、科学家一起创立育娲人口独立智库,旨在推动人口研究的进步和社会共识的形成。

13 优化疫情防控,放开经济活动

会议提出,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开弓没有回头箭,根据国际经验,防疫政策优化后,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调整期,如果未来在科学防疫、放开经济活动、扩大内需、发力新基建新能源、稳楼市、发放消费券、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等方面有较大政策力度,预计20232季度以后经济将逐步复苏。

二、【跟踪训练】

1.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判断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经济政策的权威风向标,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把握经济工作规律,精准施策。这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依宪执政

2.2022年12月15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稳健”从哲学角度可以看出:

①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运动是绝对无条件和永恒的

③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年12月15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下列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①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      ②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③提高银行贷款利率,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④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   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功不可没。下列属于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

A.财政政策和行政命令                   B.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货币政策和价格政策

5.2022年12月15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为提升经济稳增长可持续性,可以:

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②运用市场机制,扩张需求、收紧供给,将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
③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

④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同步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推动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多元供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这告诉我们: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②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事物发展的实质

③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发展变化新动能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下列选项中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①定向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②国家财政加大对新基建的投资力度

③减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④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部署,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材料表明:

①具有主动创造性的意识活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断地刷新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

③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④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为此,政府可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①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社会总需求      ②降低增值税起征点,助力企业发展

③发放政府消费券,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④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扩大财政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2年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生产和投资消费增长加快,进出口增势良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成长壮大,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下列关于稳增长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传导正确的是:

①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助力金融更好服务市场主体

②持续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有效投资扩大→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得到巩固

③对特定企业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企业市场信心

④多地更新发放消费券类别→有效扩大内需→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A.①③               B.①①             C.②③               D.②④

11.2021年8月17召开的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这里的底线思维

①是狭义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②属于广义思维,与意识同义

③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④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2年6月17,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金触单位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会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抓巡视整改作为推动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金融单位党委(党组)展行整改主体责任,对照巡视反馈意见抓好落实,一些突出问题风险隐患得到化解,领导址子、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金融领域的经济建设  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③金融领域要不提高我党依法行政的能力    ④巡视工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安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1年4月21,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44万件,谈话函询8万件次,立案13.5万件,处分11.6万人(其中党纪处分9.8万人)。下列举措中属于纪检监察的是:


   A.完善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体系,以加强日常监督

B.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以保障正确的发展方向

C.向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直接派驻纪检监察组,以推进监督体制改革

D.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必须上报党委会集体决策,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4.2022年6月17,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金触单位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会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抓巡视整改作为推动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金融单位党委(党组)展行整改主体责任,对照巡视反馈意见抓好落实,一些突出问题风险隐患得到化解,领导址子、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金融领域的经济建设 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③金融领域要不提高我党依法行政的能力   ④巡视工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安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所谓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单个金融事件如金融机构倒闭、债务违约、金融价格波动等引起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并导致经济和社会福利遭受重大损失的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应:

①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金融体系中的问题  ②立足关键要素,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③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关键部分的统率作用   ④树立全局观念,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国务院在部分地区试点征收房地产税(征税对象为城镇居住用和非居住用等各类房地产。纳税人为土地使用权人、房屋所有权人)。这一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路径是:

①持房成本提高                      ②引导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

④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③抑制投机炒房行为

⑤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A.①②④③       B.①⑤②④         C.①③②④          D.⑤①③④

17.2021年,某地房管局针对房地产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及中介机构投机炒房、房地产“黑中介”、违规销售、价外加价、强制搭售、虚假宣传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哄抬房价、非法牟利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这说明:

①政府具有加强市场监督、规范市场秩序的职能

②单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③科学的宏观调控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有效手段

④规范市场秩序需要“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1年10月2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注:试点地区的房地产税征税对象为居住用和非居住用等各类房地产,不包括依法拥有的农村宅基地及其上住宅。)国家征收房地产税的主要预期目标推导正确的是

①强化货币政策调节,减少信贷规模,防范金融风险

②引导居民合理购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③调节高收入者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促进社会公平

④稳定税源,政府合理开发土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安徽某市发布房地产“新政八条”,涵盖稳定增加居住用地供应、实行学位制、二手住房限购。加强住房贷款管理、严禁查处经营贷、抵押贷流入房地产市场、严厉打击各种房地产市场乱象等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下列对实施相关政策后可能引发的经济现象推导正确的是:

①限购→有效抑制炒房行为→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

②限贷→购房成本增加→商品房供给减少→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③限购→降低刚性住房需求→降低商品房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

④限贷→严禁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减少购房需求→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房地产税法草案由全国人大预工委牵头抓紧起草,财政部配合立法。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介绍,草案经过人大审议通过后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果意见较多,将再进行二审和三审。按之前的立法惯例,一般的立法草案审议三次后就可表决通过。房地产税法列入立法规划不单单是个法律事件,更是一场汇聚民意、民智,凝聚民心、民情的政治活动。材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B.行政机关必须对人大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和表决权   D.全国人大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

21.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于2022425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此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央行此举:

A.增加了财政支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B.缩小了信贷规模,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C.降低了金融风险,优化货币金融环境     D.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22.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后果有:

①刺激刚性需求,推动房价上涨     ②增添房市乱象,加大炒房风险

③影响实体经济,积聚金融风险    ④导致市场失灵,影响调控效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20227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该通知强调,银行机构要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上述举措有利于:

①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                 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③增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④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从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不断强化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劳动者人力资本与产业需求的更好匹配;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供优质公共就业服务,提高低龄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度。国家重视劳动技能培训及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是因为:

①社会财富的生产离不开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决定着社会发展方向

③低龄老年人口参与就业利于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④我国的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劳动力短缺问题凸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下列符合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加大的举措是:

①大幅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超过国民经济增速

②金融机构下调实际贷款利率,切实降低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

③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

④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近年来,针对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融资困境,相关各方积极行动,采取一系列措施纾解中小企业的这种困境。中国人民银行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下列对央行能够采取的货币政策及产生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有针对性地扩大货币的供应量,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流动资本,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

③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支持商业银行对民企的信贷投放

④降低增值税税率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努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促进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助力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平稳发展,为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①健全货币政策: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助推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

②健全货币政策:完善国债发行制度与规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拉动经济增长

③健全宏观审慎政策: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防范市场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④健全宏观审慎政策: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兼顾防风险增长”→助力金融平稳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当前,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凸显。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显得至关重要。下列举措符合题意的有:

①加大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补齐金融监管短板

②引导各级、各类投资主体增强融资风险防控意识

③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④扩大融资担保规模,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2022年9月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意见》提出,到2025年,充分发挥财政的支持引导作用,不断丰富完善财政政策工具,创新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和财政保障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基于:

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扩张性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运行     ④财政支持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0.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有序发展,我国正加大财政政策对稳增长、防风险的支持力度,实现“平衡型财政”向“功能性财政”(功能性财政是指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以下措施符合积极的功能性财政政策的是:

A.定向降准,增强小微信贷供给                 B.加强监管,防范经济风险

C.增加税收,拓宽财政增收渠道                   D.扩大内需.适度提高赤字率

31.2022年以来,我国大力实施由减税、降费、退税、级税、级费等措施组成的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720,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针对上述举措带来的影响,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②促进企业经营加快恢复

③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④缓解市场主体的资金压力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32.20226月,M市筹措资金1.5亿元(其中,市政府安排资金5000万元,各县区、金融机构、参与活动的各类商户匹配电子消费券、折扣优惠等约1亿元),围绕汽车、家电、商超、餐饮等消费板块,开展促消费活动,面向全市发放“消费券”。所有在该市人员和外地在该市消费人员均可领取。该机制发挥作用路径是:

A.抵扣部分消费支出→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B.抵扣部分消费支出→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经济活力

C.加大消费券的发放→降低生活成本→培育新型消费→提高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品质

D.发放消费券鼓励消费→消费需求增加→企业产品销售扩大→企业资金回笼→加大研发投入

33.消费券大数据里藏着促消费密码,发放消费券有很强的乘数效应一相关研究显示,每投放1元的消费券,大约可产生2~3倍的直接消费乘数,效果显著。由此可见,消费券:

①能增加消费者收入,保障消费能力,力促消费恢复

②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为保就业打下基础

点燃消费热情,有效释放消费潜能,激活消费市场

④能产生杠杆效应,有利于促进短期消费、恢复消费信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浙江发力把握暑期消费契机,商贸、文旅、体育、农家乐等多领域活动力度不断加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精心营造暑期促消费氛围,最大限度提升消费者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升城市经济活力。这说明:

①消费环境的优化和规范有利于消费潜力的释放

②消费环境是影响人们消费潜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③消费活动的开展是提升消费潜力的最根本动力

④消费者的需求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关注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5.当前,我国居民食品、衣着相关的消费占比明显降低,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消费需求比重明显上升;商品性消费需求相对下降,家政、养老、休闲、养生、旅游等服务性消费需求快速上升,新兴服务消费不断涌现。这说明:

①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渐趋理性          ②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提高

③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④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6.政府消费券是实现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当经济不景气导致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政府发放给人民消费券,期待借由增加民众的购买力与消费欲望的方式以振兴消费活动,加速经济的复苏。下列对于消费券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消费券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的交换中能够临时具有纸币的部分职能

②发放消费券是政府通过再分配增加居民消费意愿,刺激消费以扩大内需

③消费券的发放能够通过杠杆作用,发挥乘数效应,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④消费券的发放应该考虑到公平性和多样性,发挥其社会救济的主要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7.“网购、直播抢货、线上问诊……我的日常消费几乎一部手机就能全部搞定”,某消费者说。近期她又发现了消费“新大陆”:“没想到在家也可享受美容、护理等一对一上门服务,还没有额外费用,真是省时省力。”这启示我们要:

①针对消费者需求升级,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消费品
②不断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③善于搭建消费升级平台,优化流通网络布局

④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引导新型消费快速健康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延迟退休改革要小步调整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延迟退休改革要弹性实施

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延迟退休改革要分类推进

④发展具有多样性,延迟退休改革要统筹兼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9.近年,为了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变化,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充分考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财政承受能力,将提高福利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基础上。材料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科学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④我国上层建筑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0.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又是一个急剧加速老龄化的国家。20151014,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以应对人口结构和就业情况的变化。我国提出延迟退休是:

①社会意识要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必然要求

②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必然要求

③解决我国非对抗性的社会基本矛盾的重大改革

④我国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的举措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1.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因此,制定者需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凝聚社会的共识。方案(草案)形成后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有利于:

①保障公民决策权,让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保障公民知情权,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③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④增强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和信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延迟退休是关系百姓民生的一项政策,从起草方案到正式出台、执行,不是一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关于延迟退休,社会各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按照工龄退休更加合理,也有人提出可以自愿退休。对延迟退休产生不同看法是因为:

①意识有自觉选择性,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必然作出不同的行为选择

②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受世界观影响,世界观不同对事物认识可能不同

③价值判断和选择与认识事物的立场有关,立场不同结论则可能不同

④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认识不同,对二者有无同一性的争论可能发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3.人社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结论体现了: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事物的发展具有不稳定性,需要随时变化

③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

④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4.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采取“小步、分阶段、渐进性”的方式,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先试,力争平稳过渡。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创新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5.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既有“危”,也有“机”。

一方面是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另一方面是优势和希望: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梳理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稿,有两次重点强调了“信心”。一次是在分析当时的经济形势时提出,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另一次是在谈微观政策时强调,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更大的力度传递着“信心”。在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第二次重点提到“信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在部署明年重点工作时,第三次提到了“信心”: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信心,来自科学、客观、准确的判断。信心,也是开好中国经济大船的底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篇31个“稳”字,传递了稳稳的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的知识分析“艰难时刻信心比黄金重要”的哲学智慧。(9分)

 

46.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从八个方面作了部署,其中第一个方面是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其中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明年预计将再增82万人,达到115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空前压力。今年6月,总书记专程来到四川宜宾学院考察调研,要求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社会政策时指出,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的科学性所在。(12分)

 

47.开好明年中国经济大船,除了“国家队”“主力军”之外,离不开聚合各方面的力量。

比如,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这次会议强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比如,外资和外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会议强调,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再比如,平台经济和平台企业。今年7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2022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书面演讲。他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企业家既是短期的悲观主义者,又是长期的乐观主义者”。相信,企业家都懂得搭乘中国经济大船带来的红利。

1)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哲学智慧。(9分)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如何开好明年经济大船?(8分)

 

48.疫情,是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直接的不确定性因素。要开好明年中国经济大船,就必须尽最大可能排除这一不确定性因素。

20221110,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次日,“二十条”公布。本月6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次日,“新十条”公布。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加强统筹、转变观念,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按照党中央部署,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这次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做到“六个更好统筹”。其中排在第一的,是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会议强调,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三年抗疫,病毒弱了,我们强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以贯之。

结合材料四,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统筹一以贯之人民至上?(8分)

 

参考答案:

1.A【解析】A正确,BCD错误,党中央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把握经济工作规律,精准施策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

2.C

3.A【解析】①②正确,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重点领域发展,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属于财政政策;③错误,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会加重企业融资成本,而不是缓解企业融资难,并且也不是财政政策,而是货币政策;④错误,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属于财政政策,而是货币政策。

4.C【解析】A:试题限定的是经济手段,“行政命令”属于行政手段,不属于经济手段,A排除。BD:试题限定的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经济手段,“产业政策”、“价格政策”不属于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BD排除。C: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属于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C符合题意。

5.D

6.A

7.B

8.D

9.D

10.A【解析】政府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行业更好地为市场服务,保障市场安全,①符合题意。应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②中“持续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说法错误。对特定企业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利于解决企业眼前困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③符合题意。有效扩大内需与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无必然联系,④排除。

11.B【解析】①③: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所以材料中的底线思维是狭义思维,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故①③正确。②④:由上面分析可知底线思维是狭义思维,不属于广义思维,“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也是指广义的思维,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12.C【解析】①:国家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不能履行国家机关的职能,①错误。③:政府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依法执政,③错误。②④:党中央做出重要指示,金融单位党委(党组)履行整改主体责任,对照巡视反馈意见抓好落实,一些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得到化解,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表明要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巡视是推进我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安排,②④正确。

13.C【解析】A不合题意,纪检属于党的机关,监察属于监察机关,对政府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B不合题意,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不是纪检监察;C符合题意,“向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直接派驻纪检监察组,以推进监督体制改革”属于纪检监察的监督,有利于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D不合题意,“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必须上报党委会集体决策,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调的是决策问题,与纪检监察无关,题目中强调的是监督问题。

14.C

15.B【解析】要立足整体,不能立足关键要素,②错误;整体统率部分,关键部分不能起统率作用,③错误。

16.C

17.B【解析】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该地房管局的做法体现了政府加强市场监督、规范市场秩序,也说明科学的宏观调控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有效手段,①③正确。材料仅涉及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未涉及盲目性和滞后性,②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发挥政府科学宏观调控的作用,说明规范市场秩序需要“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调节,④不选。

18.C【解析】①项错误,房产税不属于货币政策,而属于财政政策。房产税可以调节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但是不能提高低收入,故③项不选。征收房产税将提高炒房者的风险,引导消费者合理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产税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对政府财政收入构成稳定的税源,引导政府不要为了财政收入无序的开发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19.A【解析】①正确,限购,能有效抑制炒房行为,这会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从而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②错误,限贷并未增加购房成本,也不会减少商品房供给;③错误,二手住房限购降低炒房需求,而不是降低刚性住房需求;④正确,限贷,会严禁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这会减少购房需求,有助于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20.A【解析】A符合题意,房地产税法草案,由全国人大预工委牵头抓紧起草,财政部配合立法,草案经过人大审议通过后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果意见较多,将再进行二审和三审,这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B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大对行政机关的监督;C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人大的立法权,没有体现表决权;D错误,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是党,而不是人大。

21.D【解析】D:央行降准是央行将各商业银行留存于央行部分资金返还给各大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资金紧张局面,让银行资金变得更加宽松,这有利于扩大信贷规模,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故B不选,D当选。A: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不属于财政政策,故A不选。C: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与金融风险、金融环境无必然联系。

22.C【解析】②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会导致投机需求增加,助推房价无序上涨,增添房市乱象,加大炒房风险,背离“房住不炒”的要求;也会挤压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造成融资困难,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积聚金融风险,故②③符合题意。①: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会导致投机需求增加,助推房价无序上涨,使刚性需求无法更好的得到满足,①不符合题意。④:市场失灵是市场本身所固有的,且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是市场失灵的表现,故④排除。

23.B【解析】银行机构围绕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有利于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①④符合题意。落实材料中的举措并不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②不选。材料没有涉及增强金融风险防

24.A【解析】国家重视劳动技能培训及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现实背景是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结合材料可知,国家不断强化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劳动者人力资本与产业需求更好匹配,是因为社会财富的生产离不开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①正确;“积极开发老龄资源,实施渐进式……提高低龄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度”,是因为低龄老年人口参与就业有利于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③正确;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但并不能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②错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我国的劳动力供给质量在不断地提升,④错误。

25.D【解析】①错误,大幅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是一种扩张性货币政策,且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国民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货币供应量超过国民经济增速”说法错误;②④正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金融机构下调实际贷款利率,切实降低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③不合题意,减税降费属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

26.B【解析】针对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中国人民银行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可以有针对性地扩大货币的供应量,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支持商业银行对民企的信贷投放,①③符合题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少市场流动资本,不利于解决民企的融资困境,②错误。降低增值税税率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属于货币政策,④不符合题意

27.B【解析】①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努力健全货币政策,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激发市场活力,助推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②不合题意,完善国债发行制度与规模属于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③不合题意,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属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而是微观政策;④符合题意,健全宏观审慎政策,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兼顾“防风险”和“稳增长”,有利于助力金融平稳发展。

28.D【解析】贷款支持属于金融服务,但材料未体现金融监管,①错误。材料也未涉及融资风险防控的内容,②与题意无关,排除。③④中的“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扩大融资担保规模,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有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③④符合题意。

29.D【解析】①:材料强调的是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而不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①排除。②④:材料强调,通过发挥财政的作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基于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支持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②④正确。③:一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未必会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运行,二是,材料强调的是通过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没体现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运行,③排除。

30.D【解析】A.不合题意,定向降准,增强小微信贷供给属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 B.不合题意,加强监管不是财政政策; C.不合题意,增加税收属紧缩性财政政策,不是积极财政政策; D.符合题意,扩大内需,适度提高赤字率,属积极的财政政策。

31.D【解析】④排在第一位,依据题意,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缓解市场主体资金压力;②排在第二位,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缓解资金压力,能够促进企业经营,加快恢复和发展;③排在第三位,企业经营加快恢复,进而增强其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①排在第四位,市场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有利于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因此,对上述举措带来的影响,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④→②→③→①。

32.A【解析】抵扣部分消费支出可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A项正确。B项中“抵扣部分消费支出”并不能增加居民收入,“优化产品结构”与前一环节“扩大内需”也没有因果关系,B项排除。C项中“培育新型消费”与前后逻辑不符,C项排除。D项中“加大研发投人”与前一环节“企业资金回笼”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排除。

33.D【解析】①说法错误,消费券不能增加消费者收入;②说法错误,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并非消费券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③④符合题意,消费券大数据里藏着“促消费密码”,发放消费券有很强的“乘数效应”,说明消费券能够“点燃”消费热情,有效释放消费潜能,激活消费市场:产生杠杆效应,有利于促进短期消费、恢复消费信心。

34.B【解析】①④:材料中指出为了激活暑期消费动力,浙江开展商贸、文旅等多领域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升城市经济活力,从材料中开展的一系列消费活动可以看出消费环境的优化和规范有利于消费潜力的释放,也能看出消费活动都是为了提升消费而开展的,说明消费者的需求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关注点,①④符合题意。②:影响人们消费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收入,②错误,③:提升消费水平的最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③错误。

35.D【解析】本题考查居民消费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经济知识辨识、判断、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中我国居民食品、衣服消费下降,文化教育等消费增加,服务性消费上升等信息可以得出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也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信息反映居民的消费理性务实,①不选。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应该下降,②说法错误。

36.C【解析】①错误,消费券是一种代金券,不是纸币,也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②正确,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发放消费券意图拉动消费,这是通过再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③正确,发放消费券一般都是满减,可以带动消费,另外通过创造消费场景,带动消费欲望,能够发挥杠杆作用,带动相关行业发展。④错误,消费券发放确实要考虑到公平问题,但消费券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而不是社会救济。

37.C【解析】本题材料反映的是消费者通过手机进行多样化的线上消费,而智能化的消费品指的是产品本身的智能化,如智能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材料中购物、问诊、美容、护理都不是智能化的消费品,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消费对象是传统的,但采取的是线上消费这一新的消费方式,这启示我们要不断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为消费者提供便利,②符合题意。线上消费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互联网与网上消费平台,它们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所以我们要善于搭建消费升级平台,优化流通网络布局,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消费产品的质量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38.A【解析】①:所谓小步调整,即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让人们有较多的时间来进行调整和适应,这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①正确。②:所谓弹性实施,即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不搞“一刀切”,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正确。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而“分类推进”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错误。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统筹兼顾,而不是发展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统筹兼顾,④错误。

39.D【解析】为了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变化,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充分考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财政承受能力,这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我国上层建筑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③④当选;①是唯物论,不符合设问需求,排除;材料不涉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②不合题意。

40.D【解析】①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符合题意,④不合题意,人社部会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以应对人口结构和就业情况的变化.我国提出延迟退休是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必然要求;③符合题意,我国提出延迟退休是解决我国非对抗性的社会基本矛盾的重大改革。

41.C【解析】①错误,公民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没有决策权。②③正确,方案(草案)形成后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有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有利于使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④错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民主管理。

42.C【解析】对延迟退休产生不同看法是因为受世界观影响,世界观不同对事物认识可能不同,①正确;也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与立场有关,立场不同结论则可能不同,③正确;①中“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人们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认识,④排除。

43.A【解析】①符合题意,根据题意,“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这一结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错误,“具有不稳定性,需要随时变化”说法错误,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③不符合题意,不是哲学道理;④符合题意,根据题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这说明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44.C【解析】②:渐进性延迟退休政策采取“小步、分阶段、渐进性""的方式推进,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②观点符合题意。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先试,力争平稳过渡,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观点符合题意。①:辩证否定(而不是创新)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①观点错误。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观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

45.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分),我们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分),当前经济形势既有“危”,也有“机”,我们要分析危机,正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1分)②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分)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1分)。危机并存,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转危为机,实现经济的发展(1分)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分),我们要热情对待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面对困难(1分),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1分)

46.①主要矛盾起主导作用(1分),办事情要抓重点、抓主要矛盾(1分),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1分)。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任一句1分),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困难(1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反映问题,要求扩大岗位资源(1分)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1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有利于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1分)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2分),《纲要》重视青年学生的就业问题,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分)。

47.1)①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的特征(1分),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分)开好明年中国经济大船,离不开聚合各方面的力量(1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1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针对不同的经济主体,中央做出了不同的措施,以激发活力(1分)。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1分),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分),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外资外商,或者是平台经济,都能发挥其作用,促进经济增长(1分)。

2)①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各方利益,我们要积极使用经济全球化(1分),积极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1分)。②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分),我国坚持开放型经济,实行高水平的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资合法权益(1分)。(或:我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以更开放的姿态,坚持开放型经济大方向。也可给分,不超过2分)③我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1分),要同舟共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1分)。④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亚太经合组织重要成员(1分),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书面演讲,促进企业家搭乘中国经济大船带来的红利(1分)。

48.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两句都答对得1分),我国统筹一以贯之人民至上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并与国体相适应的(1分)。②中国共产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初心和使命(1分)。统筹一以贯之人民至上是党永葆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1分)。(或:党的宗旨、执政理念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不超过两分)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分),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不辜负人民的重托(1分)。④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国家的重要职能(1分)坚持人民至上,有利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分)。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