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23届高考政治备考:政府工作报告重要时政
    
  双击自动滚屏  
23届高考政治备考:政府工作报告重要时政

发表日期:2024年2月26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9326 次

一、政府为企业纾困

1.加大减税退费力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大幅增加。

2.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

二、扩大有效需求

1.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2.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3.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

4.提前实施部分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

5.加大全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弥补消费收缩缺口。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6.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7.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潜力。

8.帮助外贸企业解决原材料、用工、物流等难题,提升港口集疏运效率。扩大外需。

三、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1.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

2.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更加注重稳就业。

3.对困难行业企业社保费实施缓缴,大幅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增加稳岗扩岗补助。

4.落实担保贷款、租金减免等创业支持政策。

5.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专项帮扶。

6.在重点工程建设中推广以工代赈。

四、做好科学的宏观调控

1.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教育科技、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得到有力保障。

2.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措施相结合。减税降费公平普惠、高效直达,涵养税源。

3.推动财力下沉,建立并常态化实施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

4.严控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保障民生领域财政支出。

5.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6.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弹性增强、保持基本稳定。

7.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着力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

8.实施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等政策。

9.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

10.保持物价总体平稳。

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坚持精准扶贫,强化政策倾斜支持,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

2.深入实施产业、就业、生态、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帮扶。

3.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坚持并完善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机制,选派用好医疗、教育“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

六、全面深化改革

1.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3.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成国务院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4.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坚持放管结合,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5.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依法坚决管控资本无序扩张。

6.不断优化服务,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办理,压减各类证明事项,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7.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给企业更多便利和空间。

8.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9.推进国企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聚焦主责主业优化重组、提质增效。

10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11.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

12.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七、创新驱动战略

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有效应对外部打压遏制。

3.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动力。

5.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6.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购置设备给予政策支持。

7.创设支持创新的金融政策工具,引导创业投资等发展。

8.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9.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10.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11.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12.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13.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14.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其带动就业创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等作用。

15.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

1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八、扩大内需

1.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2.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

3.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

4.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城市社区便民商业,完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帮扶旅游业发展。

5.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效投资。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成倍增加,

6.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7.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推动形成更多新的增长极增长带。

8.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2.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生产结构布局,提高单产和品质。

4.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5.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6.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7.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8.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9.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10.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

十、扩大对外开放

1.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2.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开放更有力促改革促发展。

3.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优化外汇服务。发展外贸新业态。

4.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稳定进出口增长,有力支撑经济发展。

5.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各地创新方式加强外资促进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力度。

6.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稳妥应对经贸摩擦,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7.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十一、保障和改善民生

1.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2.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3.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5.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6.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7.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8.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十二、推进政府依法履职和社会治理创新

1.推进政府依法履职和社会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使经济社会活动更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3.坚持依法行政、大道为公,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

4.政府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5.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6.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基层治理,优化社区服务。

十三、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4.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5.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7.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也要坚持国际合作。

8.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支持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人才及团队培养支持力度。

9.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十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2.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3.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建设高效顺畅的物流体系。

5.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十五、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1.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2.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

十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1.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2.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

3.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减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十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奋斗、共创辉煌的强大力量。

十八、外交工作

1.我们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同国际社会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