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三题老 >> 2023年高考文综政治题模拟演练之十七
    
  双击自动滚屏  
2023年高考文综政治题模拟演练之十七

发表日期:2023年6月5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5143 次

12.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P代表价格,E为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市场情况描述完全符合的是


①新消费业态和场景的出现导致对传统消费的需求变化符合丁

②市场对奥密克戎快速传播的担忧引发的口罩需求变化符合丙

③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引起的市场变化符合乙

④俄乌冲突等地缘紧张局势对世界原油供应带来的影响符合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表为我国重要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国家级战略工程。三者的共同作用是:

工程

内容

东数西算

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建设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我国数据中心布局,同时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

西气东输

将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需求巨大的东部地区。

西电东送

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地区。

①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④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上两项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①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化解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风险

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社会总需求→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③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和效益

④降低环保领域信贷利率→环保行业资金流动性增强→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5.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2023110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该办法强调,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中,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该规定意在:

①丰富社会救助形式,增加劳动者转移性收入  ②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③挖掘工程用工潜力,增加当地群众劳务报酬  ④激发劳动者积极性,通过就业获得劳动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33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新立法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或者有关区域内实施。此举旨在:

①共同制定法律制度,形成区域内统一的法制环境

②解决行政区划带来的规则冲突,促进一体化发展

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消除区域间的发展差别

④创新我国立法的模式,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在湖南省桃江县赤塘村的一座小院里,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赤塘村党总支书记高亚召开屋场会,十多人坐在板凳上,围绕油茶和笋竹产业开展热烈讨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高亚把关于竹产业创新发展和山区林道建设的建议带到北京,实现了农家院直通大会堂。上述做法:

①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②体现了人大代表开展参政议政,凝聚社会共识

③表达了人民意志,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

④落实了基层群众自治要求,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3310日晚,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伊两国在北京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沙伊这对“宿敌”在断交七年后,在北京握手言和,这一轰动全球的外交突破是中国第一次主导化解东亚之外的他国僵局。这表明中国:

①致力于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②是国际新秩序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③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     ④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基本立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2929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大系工程通过3D科技与绘画双向赋能,实现了散布世界各处的中国绘画从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转化,将赫赫先秦、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典雅宋韵和元明清风采融为一体,成为研究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的中国画“百科全书”,被189家海外机构收藏。这一成果: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能坚定文化自信

②说明厚重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交流的前提

③能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④表明现代数字技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这要求我们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让革命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这一做法旨在:

A.丰富革命文化的内涵,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

C.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我国文化建设培根筑魂

D.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

21.针对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水利部根据水量调度工作机制方案开展2022年夏季“引江济太”工程,以丰补枯,增加流域水资源供给;以动治静,抑制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改善流域水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引江济太”工程能取得成功,是因为:

①遵循世界物质性原理,从太湖流域实际问题出发推进治理建设

②在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优化自在事物的联系,完善水域治理

③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推进太湖流域水治理

④立足太湖水污染治理方案,统筹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2211月推出以来,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ChatGPT能根据用户的提示生成文章、故事和诗歌,震惊了科技界。2023314日,OpenAI公司正式发布为ChatGPT提供支持的更强大的下一代技术GPT-4,其拥有图像识别功能、高级推理技能和处理25000个单词的能力,在某些测试中的表现“可与人类相媲美”。下列对ChatGPT认识正确的是:

①比普通人工智能具有更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②其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特征

③是对人脑的模拟,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④是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20233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上述做法是:

①变革生产关系以解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    ②对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③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     ④在社会存在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月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陶艺文化底蕴深厚,唐宋以来就是民用陶瓷(邛窑)的重要生产区。近年来,该村努力走出了一条以“文创赋能休闲农业、推动产村融合发展”的发展之路。

该村成立农旅融合项目工作推进组,采用招才引智政策,吸引100余位知名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入驻,引进规划、策划、运营等经营人才,完善乡村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依托3000余亩有机茶叶基地、8000余亩雷竹园区和300多年的明月窑,成立了明月村乡村休闲旅游合作社,推出农事体验、自然教育、制陶和草木染体验等项目,打造了蜀山窑、呆住堂艺术酒店等文创项目50余个,开发明月笋、明月染、明月陶等系列文创产品10余种。注重茶山、竹海、松林等生态本底的保护与发展,统筹推进绿道建设、风貌整治、院落美化和川西林盘修复,不断改善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环境。连续举办春笋艺术节、中秋诗歌音乐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创设“明月书馆”“陶艺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孵化“音乐种子计划”“明月文舍”等文化创意项目。近年来,该村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概括该村推进乡村振兴基本经验。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地是"物种基因库",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至今,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全面强化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就保护湿地守护百姓福祉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

2015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

2016年,中共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成为指导全国湿地保护修复的纲领性文件。

2021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为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实现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不断根据中央安求,结合本地实际,修订完善新的地方湿地保护法规,为湿地保护修复保驾护航。

202211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时再次指出:"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43个“国际湿地城市”,其中中国城市有13个,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以占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需求。中国湿地保护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式治理路径。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识,阐述中国湿地保护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的中国式治理路径。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论断,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从1951年开始,我国编制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列举的十个重要理念: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分别来自《礼记·礼运》《论语·五子之歌》《论语·为政》等传统经典。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过程经历了“否定改造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传承创新”的转变。近代以来,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下,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被认为是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排斥居于主导地位;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转变,认为要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化相融相通、协力共进。

1)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正确之路。

 

2)中国式现代化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予以说明。

 

3)班级将召开“新时代与新青年”主题班会。请你写出两条发言提纲。树德中学高2020级第三次诊断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参考答案:

12.C【解析】①“新的消费业态和场景的出现”会导致对传统消费需求的减少,影响的应该是需求曲线的左移,而丁图示是供给曲线向右移,故①不选。②市场对奥密克戎快速传播的担忧会引起口罩的需求量增多,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供给不变,丙图示符合该信息,故②正确。
③: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会使得市场上的需求量增多,需求曲线向右移,而乙图中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故③错误。④俄乌冲突等地缘紧张局势会使得原油供应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需求不变,甲图示符合该信息,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3.B
【解析】①③我国重要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国家级战略工程“东数西算”“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优化我国数据中心布局,将西部丰富的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需求巨大的东部地区,这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东数西算”“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并未体现产业结构优化,排除②。④设问是“三者的共同作用”,三个工程并不都与能源问题相关,也不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④排除。故本题选B

14.A【解析】②④材料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稳步发展,降低环保领域信贷利率可以让环保行业资金流动性增强,从而助力绿色产业发展,②④传导正确。①减税降费政策能减轻企业负担,但并不能化解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风险,①错误。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能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③错误。故本题选A

15.D【解析】③④该办法强调,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中,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该规定意在挖掘工程用工潜力,激发劳动者积极性,通过就业获得劳动收入,增加当地群众劳务报酬,③④符合题意。①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不属于社会救助形式,参加以工代赈者获得的是劳动收入而不是转移性收入,①错误。②以工代赈的目的是让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劳务报酬,而不是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②错误。故本题选D

16.B【解析】①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有利于共同制定法律制度,形成区域内统一的法制环境,①正确。②该做法并不能解决行政区划带来的规则冲突,也不是为促进一体化发展,②错误。③此举旨在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但消除区域间的发展差别过于绝对,③错误。④这一做法有利于创新我国立法的模式,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适应我国社会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B

17.A【解析】①召开屋场会,十多人坐在板凳上,围绕油茶和笋竹产业开展热烈讨论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科学、民主决策,①正确。②体现了人大代表应自觉联系人民群众,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而不是参政议政,②错误。③上述做法表达了人民意志,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③正确。④本题未体现基层群众自治,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8.C【解析】②③材料强调,在中国主导下,沙伊这对“宿敌”在断交七年后,在北京握手言和,这说明中国是国际新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②③正确。①该选项强调的是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不涉及,①排除。④我国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④排除。故本题选C

19.B【解析】①这一成果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能使国人坚定文化自信,①正确。②文化创新与交流的前提是文化多样性。②错误。③该成果被189家海外机构收藏,说明能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③正确。④材料体现的是现代科技改进了文化的传播方式,未体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④错误。故本题选B

20.C【解析】A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弘扬革命精神,未提到革命文化内涵的丰富,故A不选。B材料中指出革命文物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革命文物“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强调的是革命文物的重要性,未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B不选。C材料中指出革命文物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革命文物“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这一做法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我国文化建设培根筑魂,故C正确。D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革命文物的重要性,这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无关,故D不选。故本题选C

21.B【解析】①③材料中指出针对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水利部颁布方案开展“引江济太”工程,通过以丰补枯和以动治静来改善流域水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引江济太”工程能取得成功,是因为水利部从太湖流域实际问题出发推进治理建设,并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推进太湖流域水治理,故①③正确。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且自在事物的联系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优化自在事物的联系”说法错误,故②不选。④物质决定意识,应立足于客观存在的实际,而不是立足太湖水污染治理方案,故④不选。故本题选B

22.D【解析】①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①错误。②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特征也是意识的特征,②错误。③人工智能只是对人脑的模拟,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③正确。④人工智能是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成果,是人的认识工具,④正确。故本题选D

23.D【解析】①国务院机构属于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①错误。②对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不是根本变革,②错误。③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③正确。④我国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改革,故是在社会存在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选择,④正确。故本题选D

38.①坚持机制创新,推进要素集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乡村建设。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美丽新村。④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

【分析】背景材料:明月村的发展之路。

考查知识: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

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设问指向是概括该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经验。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考查知识范围切口大,但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该村成立农旅融合项目工作推进组,采用招才引智政策,吸引100余位知名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入驻,引进规划、策划、运营等经营人才,完善乡村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可联系坚持机制创新,推进要素集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乡村建设。

关键词②:依托3000余亩有机茶叶基地、8000余亩雷竹园区和300多年的明月窑,成立了明月村乡村休闲旅游合作社,推出农事体验、自然教育、制陶和草木染体验等项目等→可联系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关键词③:注重茶山、竹海、松林等生态本底的保护与发展,统筹推进绿道建设、风貌整治、院落美化和川西林盘修复,不断改善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环境→可联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关键词④:连续举办春笋艺术节、中秋诗歌音乐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创设“明月书馆”“陶艺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孵化“音乐种子计划”“明月文舍”等文化创意项目→可联系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39.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使湿地保护有坚强的领导核心;②构建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依法推进湿地保护;③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主集中制,凝聚湿地保护的中国力量;④推动国际交流合作,走和平合作共赢的湿地保护之路。

【分析】背景素材:湿地保护

考点考查: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以人民为中心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包括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以人民为中心。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就保护湿地守护百姓福祉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可联系坚持党的领导;

关键词②: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为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实现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可联系完善法律体系;

关键词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不断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修订完善新的地方湿地保护法规,为湿地保护修复保驾护航→可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以人民为中心;

关键词④:习近平主席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可联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40.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②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实际,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促进了我国的发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其核心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①侧重从新时代的角度回答,关键词有:机遇、舞台、条件等。②侧重从新青年角度回答,关键词有:理想、本领、担当等。

【分析】背景材料:中国式现代化

考查知识:实践是认识基础、文化的作用、文化自信等

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实践是认识基础,设问指向是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正确之路。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考查知识范围切口小,但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标准、目的的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运用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知识→可联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关键词②: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论断,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等→可联系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实际,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推进和拓展。

关键词③: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可联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促进了我国的发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的作用,设问指向是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自信等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文化作用→可联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和“魂”→可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其核心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

关键词③: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转变,认为要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化相融相通、协力共进→可联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小问3详解】

本题具有开放性。回答时要把握班会主题是“新时代与新青年”,然后围绕这一主题,从机遇、舞台、条件、理想、本领、担当等角度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