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班级管理 >> 【转化难点】差生后进生学困生与问题生
    
  双击自动滚屏  
【转化难点】差生后进生学困生与问题生

发表日期:2024年5月6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142 次

一、四种称呼是人们不同认识阶段的产物

差生、后进生、学困生和问题生是人们对学习和品德一方面比较差,或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四个不同认识阶段的称呼。四种不同的称呼,虽然都指同一类学生的相同问题,但反映却是人们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以及对“人”的理解和尊重。

(一)差生

差生是“后进生”的先前说法,它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二是指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适应社会大众要求,既不遵守纪律,也不好好学习,所以成绩也很差。因为第二种含义的“差生”比第一种含义的“差生”的道德素养低下,所以更难被周围的人认可。

“差生”之称谓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的表现,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的产物。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这类学生的情感是贬斥厌恶的,其评价标准是简单孤立的“一元论”“唯分数论”。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课上不提问,课下不关心,甚至连作业也不认真予以批改,不做作业也不督促。致使“差生”越来越“差”,厌学弃学情况也随之产生。

(二)后进生

后进生,是“差生”的后来说法,是对不科学的所谓“差生”的新认知。“后进生”顾名思义,有“进步晚”或“进步慢”之意,是指与先进的同学相比暂时的落后,含有期待、激励学生要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的情感因素。

“后进生”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诸多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后进生”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相对滞后,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不应局限于品行和学业成绩这两个方面来评判一个学生后进与否。“后进生”既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个体,也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群体,转化后进生工作面临的不仅是个别人,还可能是一部分人。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后进生”与“先进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三)学困生

有许多人认为“后进生”的叫法也不科学,带有歧视性质,有损学生人格尊严,于是又叫成了“学困生”。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或品德有困难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困生”的名称侧重于对“学习困难”的关注,侧重于对教师责任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负责的教育思想,是新课改所提倡的。

学困生,是假设他们都还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困难需要帮助,通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可以让他们慢慢进步,逐步提高——这是一种期待,一种理解和信任。

学困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相对于其他的学生,他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知识。

(四)问题生

“问题学生”是比“学困生”更加现代的说法。“问题学生”顾名思义就是有问题的学生,一是有学习问题,二是有品德问题。主要表现在品德方面,次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问题学生的“问题”在于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格和性格发生了偏差,情感意志和思维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未能按照教育者的主观意愿发展,形成与人们预想不相一致的人格。

问题学生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

二、四种称呼的异同

(一)四种称呼都涉及一个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不思学业”,学习成绩差。

(二)四种称呼所指的侧重点略有所不同

1.差生与后进生:有时指学习、有时指品德,有时学习、品德兼指。不同的情形,指代有所不同。

2.学困生:侧重指学习。

3.问题生:侧重指品德。

(三)四种称呼均有两种不同情况

1.只是学习成绩差,但品德不差。表现为循规蹈矩,认认真真,表面上看很努力,其实没有走心,不善于思考,不懂科学学习方法,上课心不在焉,作业应付,是“假性学习”和“假性努力”。

2.学习、品德都差。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其他无聊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好说、好动,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不遵守纪律,自律能力差;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的甚至有违法乱纪行为;等等。

(四)四类学生的形成原因基本相同

总体说,非智力因素是“四类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有下列两类原因。

1.客观原因。有家庭情况特殊的原因,如单亲、离异家庭,父母在外打工等;有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的原因,使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方法的原因,导致学生基础没有夯实;也有同伴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内心不愿学习;等等。

2.主观原因。有生理原因,如智力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机体平衡能力发育不良、性格缺欠等;有心理原因,如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态度不佳、自信心的缺失、师生关系不和谐等;也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失的原因,如实践的缺乏、学习方法不科学、发展不平衡等。

(五)四类学生的转化途径也基本相同

“四类生”能否转化,是能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标志。“四类生”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假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相信孩子,每个人通过教育和自身的努力都会有所进步,甚至是获得成功。

其实,在诸多有小毛病的“四类生”中,有许多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很优秀,这“其他方面的优秀”有时可以造就比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有出息的“尖端的创造性人才”。为此,我们千万不可小觑或放弃“四类生”,尤其在倡导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加强对“四类生”的教育。

“四类生”的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人都不是“不可塑”的,他们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转化他们需要做到下列几点。

1.转变观念。承认每个人都属于不同的智力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智力差别的;承认个别学生“不思学业”的焦点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我们目前的所谓“学业”实质就是“应试的学业”,根本就没有符合他们个性要求的“学业”。他们的基础、能力和水平根本是跟不上应试教育的步伐的。只有承认了客观的现实,我们才能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四类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既要有满腔的热情、充足的干劲,又要尊重科学,按着客观规律办事:爱心是基础、尊重是前提、沟通是关键、关注是动力。

2.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要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热忱,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上进;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层次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优带差,团结一致……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4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