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重磅】新高考题目越来越难及对应方法
    
  双击自动滚屏  
【重磅】新高考题目越来越难及对应方法

发表日期:2024年1月1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6311 次

近几年的高考题目,有些难得让考生无法消化,那些平时经常练习,被老师点名要求背下来的知识点,可能在高考卷面上,就是找不到,尽管自己已经觉得胸有成竹,但面对高考,也是有些心惊肉跳。比如山东省的2021年高考,学生普遍反映生物比化学难,化学比物理难,物理比以前难,反正考完每一科,学生的感觉都是:太难了!

尤其是有一些学生说,现在高考题目出得简直离谱,各个科目的考试问题,就像是在猜谜语,和平时问问题的方式一点不一样。高考打击式出题,让不少考生失去了信心。

实行新高考,高考题目为什么会越来越难?

研究高考的大学教授一语道破关键:

高考题主要由大学教授命制或者把关,任何一科的命题专家,都不会考虑其他科难度,都是从本学科选拔学科人才的角度出发,不考虑你们高中老师教什么,怎么教,我们就想选拔出我们想要的人。

所以这种命题, 就是对高中学生的降维打击,如果你对本学科大学前面的内容不了解,对于本学科的学科素养理解不透彻,不能根据学科素养的要求教学或者学习,与大学的要求就会越来越远!

这段话,讲出来高考命题越来越难的原因。社会岗位迫切需要高质量、可以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可能都是高智商、高情商的,而高考正是选拔这类人才的必要途径。

其实很多的因素在影响着高考的趋势,高考形式的不断革新,也是越来越难的根本。下面这3点因素,是直接导致高考变难的原因。

第一,高考不是为高中老师教学服务的,而是为高校选拔学生服务的。

早在2014年公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规定了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是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现在对于高考功能的定位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第一个要求是宏观要求,重点看第二和第三个要求,这里要求的是服务选才,而不是服务教学,是引导教学,而不是适应教学,也就是说高考根本不考虑高中老师教什么内容,也不管你教材中讲什么内容,只要在课标范围内,人家命题专家从选拔人才的要求出发去命题,学生老师不会怎么办?那就积极适应,因为高考是引导教学的,就应该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第二,高考选拔的人才,是这类学生。

高校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这里说得也非常清楚了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发现问题,能够分析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今天要求选拔出来的是那些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学生。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上大学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只要你愿意接受高等教育,高考考150分,也有大学可以上,上大学已经不是问题,国家需要的是那些通过高考,选拔更加优秀的大学生,进入更好的大学进行培养,对大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层,适合哪个层次去哪个层次。

所以题目要难,是为那些考双一流大学的学生设计的,是为了选拔这些学生,其他学生感觉到难,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也就是说,命题组不再是单纯为了考验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成果,而是在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高考题目越接近生活,越有深度有难度,就会有一批实力强,知识储备颇多的人才被选出,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第三,高考赋分制度,也决定了高考题的难度。

从现实看,这也是赋分制度下的必然选择!新高考有多种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科,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有可能会报考同一大学、同一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平衡学科试题难度大小带来的不公平,所以新高考实行赋分模式。

这种赋分模式下,题目越难,越有利于选拔,而且还可以减少很多其他问题,尤其是理科,选拔出来就应该是理性思维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而这类学生高考能考多少分,自己都是很有数的,如果题目变简单了,赋分变少了,这对于他们公平吗?所以,提升难度,降低原始分,这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合以上因素,新高考下,未来高考不会变简单,而是越来越难,这个难,主要体现在题目更灵活,更加注重学以致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是单一能力的要求,而是能力群的要求,是素养的要求,你觉着题目会简单吗?

哪些学生会在新高考中受益?

第一,基础扎实的学生

关于考试,高三学生应掌握一条黄金定律:一份有效的试卷其难度应该遵循3:5:2的比例,即30%的简单题,50%的中档题,20%的难题。其中,简单题跟中档题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这也就意味着高考80%考察的都是基础,如果能把高考当中的基础题都拿下,高考就稳赢了。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高考总分750分,80%的基础也就是600分。600分的成绩可以说已经进入重点大学的行列了,若我们能在难题上边在得点分,基本可以上一个不错的重点大学了。所以,高考复习当中,打牢基础是重中之重。那该如何打牢基础呢?

首先,我们要回归课本。课本是纲,万变不离其宗,把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掌握透彻了,不管高考题如何变化,都能对答如流;然后,认真研究教材上的典型案例跟针对性习题,这些题不少是高考真题,非常典型且具有代表性;最后,构建知识框架,做好系统梳理。将分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

第二,思维灵活的学生

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均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日常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

新高考要求学生有比较广的阅读和知识面,了解时政和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了解情境,从情境里提取信息,然后去解决问题,这种题目不只是语文、政治、历史题,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题。

情境试题对学生能力和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它要求学生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情境和问题的灵活性就需要学生去综合考虑,转换角度。而我们的学生,往往还处于刷题学习的阶段,所以遇到新的题目时,往往就傻了眼,最后抱怨题目太难了。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其实非常难解决!因为学生学习的科目并不是一两科,要想进行深度学习,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没有那么多时间。比如,看《觉醒年代》对于写今年的高考作文有帮助,或者广泛阅读对于理解题意有帮助,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提升远不如多刷些题目实惠,所以他们更喜欢刷题,而不喜欢看书,这就导致遇到新颖的题目时,表现的手足无措。

第三,不偏科的学生

新高考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可以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尽量放弃自己很差的科目,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分数为王,考不出分数,可选择面再广也意义不大。

对于有偏科的学生,一科成绩赋分就会拉开很大的差距,原始分可能差10分,赋分后就可能会相差20多分,这在赋分模式下都很正常,赋分模式会让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

所以有弱科的学生必须要对薄弱知识点进行了重要的突破。在高中阶段学习,想要成功的逆袭,首先就要对自己的薄弱的科目下手,每天把学习的科目分配好,一般在薄弱的科目面前考生要多下功夫,而且学生只有不断的突破自己薄弱的科目,在高考中才能有机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四,有优势学科的学生

如果不偏科,选考科目中还能有一门优势学科,那么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这一门科目获得胜利,在老高考时代,像政史地这些科目,考到90分以上基本上不可能的,80分已经达到状元级水平了,但是在新高考赋分模式下,政史地这些科目完全可以赋分90分以上,如果你的原始分在75分左右,基本上就能赋分90分以上,如果在65分左右,可能只能赋分的70多分,二者差距很大,其实原始分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文科的科目相比理科科目,最后阶段提高三五分非常容易,赋分之后带来的效益,却非常大

第五,心态好的学生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高考题目简单,高考题目难是正常的,但是高考考场一定要有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的心理准备,面对难题,不要害怕,拥有在难题中抢分你不需要战胜高考命题者,你只需要战胜和你一起参加高考的同学就可以了。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坚定信心,从容应对,结果都不会太差。

该如何应对越来越难的高考?

第一,直面挑战,摆正心态。

如果在高中时候,仅仅是依靠几本书就想取得好成绩的概率不大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举一反三,多多提问才是挑战高考难度的关键。

除了命题方式变难,新高考也给学生带来挑战。

真正学习好的学生,不会觉得高考加深难度是坏事,反倒是激发自己的斗志,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致,更希望通过有难度的题目提升自己。

而那些觉得难的考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成绩一般,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满意,就会找到一些借口,而归根结底,学习是自己的,考试是必然的,努力提升成绩,心无旁骛地努力,就是最该做的。

第二,重视模拟考试联合考试。

学生要重视每一次模拟考试,不要觉得模拟考试很简单,自己高考就可以一网打尽,而是感受题型的变化,考试的难点和重点,能够总结出答题技巧。

在每一次模拟考试中,都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查缺补漏,及时向老师提问,增加自己的考试体验感。

第三、了解自己的优势学科。

随着高考模式的变化,学科安排和赋分制度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不仅影响了高考的发挥,还会在选择考试科目上,让学生纠结。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学生要知道自己要选择的科目,不要在高三的时候,还在纠结自己在高考时专业怎么选,在平时就把自己想选的选出来,作为重点的学习内容,在选择的科目上多用功。

在高考时,就可以一下子找到答题的感觉,直接作答,没有纠结和迟疑,这有助于自己在该得到的分数上不丢分。

在高考之后,学生时代基本就已经宣告结束,此时对于事业的追求,对于学历的渴望可能就会呈现,而社会上,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人才,仅仅是普通大学毕业,还是不够的,更多的是知名大学毕业,并且学历越高,越具有优势。

可以说,新高考不是更难了,而是考得更活了。是社会的发展让高考更加灵活,更加有深度,能够在众多的考生中,选拔出佼佼者,这不是将教育分等,而是公平竞争,能者上位。

 

高考命题必须依据各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命题应注意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体现新一轮课程理念,切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强调能力立意、应用立意,增强合作性、自主性、探究性,注重综合性、创新性,坚持教育性,体现时代性。

一、命题原则

1.命题要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要注重考查双基基础学力的建模试题,又有探究性和感受、体验类的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试题。

2.命题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适切性、典型性和规范性。

3.每套试卷注意学习内容的典型性、代表性,也要注意题目的难度、梯度和题目类型的多样性。

4.题量安排均衡适宜,赋值准确合理。

5.尽量选用新材料、新背景、新话题的原创题,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鼓励设计一些新内容、新体例、新风格、新形式的开放试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作出个性化的解答。

6.问题创设融入多样性、互动性、体验性。各科习题的类型具有多样性。部分习题以各类活动的形式展开,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和体会多样化的探究方法。

7.问题的解决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发展性,重点突出可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8.习题创设过程有机地插入点拨性语言、激励性语言、警示性语言、启导性语言,以体现人文关怀,体现知、情、意合一。

9.试题形式生动活泼,指导语言亲切、准确、明了,方便学生作答。

二、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目的不同,试卷编制的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应有所不同。平常的检测主要是诊断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阶段考、期中、期末考试及学业水平测试则主要是检查考生的学习水平,而高考、竞赛等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关注的是考试信度和区分度,目的各有侧重,命题要求自然不同。

2.层次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试题难度设计上,应根据考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按照教材内容的难易度,遵循《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编制具有一定梯度的不同层次的试题。一方面,试题本身要具有层次性,这主要体现在问答题中,即每一题中的各个小问题难度应有区别,要有一定的梯度,即使作为综合题呈现的难度大的题目,一般在其第12小题也应设计成较容易的问题(包括送分题),再往后面的小题,难度可逐渐增大;另一方面,整卷试题难度的分布要有层次性,通常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3.科学性原则

编制试题时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题目本身绝对不能有科学性错误,同时语言表述要严谨规范,尽可能采用相应的学科语言。试题在语法和标点的使用上应该正确无误,按法定要求使用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从命题的发展趋势来看,根据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可设计一些能充分体现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理论水平和科学精神等内容的试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4.精炼性原则

语言表达要精炼,每道试题应该清楚地提出一个或几个独立而明确的问题,学生阅读题干后能够明确知道命题人的要求,即不存在理解题意的障碍。题干要简单明确表述一个问题。

5.创新性原则

命题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无论改编试题还是新编试题,都凝结了他人或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一种命题模式,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因此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而试题的新颖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景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知识、能力所占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

三、考试命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考试的性质和目的

要命制的试题属于什么样的考试,是平时检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是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目的是为了检测诊断,还是为了选拔等,都必须首先明确,以便很好地把控命题的水准。

2.制定命题计划书

要对全卷有个整体计划,需要制定出考试性质、考试目的、知识能力目标、试卷整体构想、试卷结构、题型、数量、基本考点等,为后续的命制试题做准备。

3.编制命题分项细目表

分项细目表是命题的大纲。编制分项细目表,需要把每个题的题号、考查内容、能力考点、题型、认知能力层级、分值、预估难度等全部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作为命题的依据。后期命题时,严格按照分项细目表的要求去命制全卷。

4.搜集材料

按照分项细目表的要求,首先搜集各个试题需要的背景材料、阅读材料、图表等素材。试题材料的搜集,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思想价值是否能够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材料内容是否适宜考生阅读,文本是否文质兼美,语言是否规范经典,篇幅长段是否合适等因素,也可以根据命题的需要,对所选的材料做一定的修改。

5.编制试题及参考答案

按照分项细目表对每一个题的要求,分别精心编写各部分不同试题,客观性试题要表述严密、答案唯一;主观性试题既要有开放性,又要放中有收,不无边际的发散开放。然后,精心编制整合全卷试题,再做出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要有答案示例。

6.审查修改筛选

命题人或审题人一一审查题目,看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与多项细目表的要求一致,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等,根据审题结果,或更换试题,或重新筛选,或反复修改。以此往复,直至满意。

7.试答全部试题

可让审题人或其他人试答一遍全部试题,检验试题的科学严密程度及难易度。再根据试答结果调整试题内容。

8.制定评分标准

试题最终确定后,要制定好评分标准。分值大的主观试题,如何分点或分步评分;开放性试题,如何采意赋分,都要有详细的标准。

9.积累实测数据

考试结束后,及时收集考试成绩与各种资料,积累难度、区分度等需要的数据,进行试题分析,为以后的命制试题提供借鉴帮助。

四、命题的基本方法技巧

(一)改编试题

改编试题是对原有试题进行改造,使之从形式上、考查功能上发生改变而成为新题。在拥有丰富题库的基础上,可以对原有试题或转换,或重组,或改变,也可以把教材上的试题进行重新改编。具体做法如下:

1.转换题型:把问答题改为选择题,很多问答题的命题材料是很好的,从考查内容和考查功能上来看往往是经典题型,但因出现较早,各种资料上都有,显得陈旧而往往被忽视。如将其压缩、升华或从其他角度设问,辅以选择项的巧妙设计,就可以成为一道新颖的选择题。其难度可升可降,因材而异。相反也可把经典的选择题用于简答题的设问中。

2 .重组整合: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在拥有较多试题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命出新题。既可是同一题型之间的重组,也可是不同题型之间的重新组合。通常是根据考查目标、考查内容确定命题材料的重组,然后设问。

3.改变考查目标:就是在知识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原题考查的目标或能力,如把对某一概念的考查,由侧重于对文字表达那能力考查改为对图形转换能力的考查,或对计算能力的考查、实验能力的考查等。

(二)新编试题

新编试题,即原创试题,重点体现在一个字,即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材料,编制新试题。试题的设问要新颖、思维性强。新编试题,最大的问题是材料的局限性。从命题材料的来源来看,通常是可取材于报刊杂志、经典书籍等,材料一定要规范、经典。还可关注身边的生活事件、关注社会热点,这些也可以给我们命题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真实的生活情境。其次,有了好的材料,如何选择利用而改编成试题,难度也挺大。一方面要求命题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要对课程标准、学科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还要有熟练的命题技巧,对各种题型能够得心应手的命制。

命好新题应主要侧重于对教材的挖掘上。可以通过整合教材结构体系,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上创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还可以实现多种表述形式上的转换创设新情境、新材料展开命题。如把语言文字转换成图表、把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把图、表格转换成文字等。

(三)难度的控制技巧

试题难度的把握,主要靠对学情的了解和命题人的命题经验。因为,难度系数之类的数据,只有在考试结束后才能出来,命题的时候,主要是根据考试性质预估试题难度。所以,适宜的难度主要靠的是命题经验。

1.降低难度的技巧

1)改填空题、问答题为选择题,同时设置选项时注意适当增加选项的明显度,或者适当突显非选项的错误。

2)分值较高的主观性试题,在问答题中增加辅垫性的设问,即多设问,降低赋分值,也就是降低了难度。

2.增加难度的技巧

1)改填空题、选择题为问答题,要求考生用文字陈述回答试题,适当增加答题的难度。

2)减少设问,增加单个试题的赋分值,分值大的试题,就容易失分。实际就是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3)对试题难易进行适当搭配,一般说来,先易后难。要按一定的比例,合理设置难题、较难题、一般题、较易题、容易题的数量,显示出整个试卷的梯度和层级。

五、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

从教育测量学上讲,考试命题的技术指标较多,每种指标说法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说说常见的四种技术指标。

1.难度

指试卷()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的得分率或答对率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或通过率。难度用p表示,其值在01之间,难度值越接近1,越容易;越接近0,难度越大。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一般认为,理想的难度值在0.5—0.7之间,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难度计算办法:P=平均分÷满分值

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7.5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7.5÷10=0.75

再如:全班语文成绩平均为91.5分,满分值为120分,则这套试题的难度P=91.5÷120= 0.76

2.区分度

指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较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区分度与难度紧密相关,测验过难或过易,会造成考试者都通不过或都通过的结果,这样,测验也就无区分度可言了。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为了简单计算,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区分度: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

区分度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例如,某题满分为10分,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平均分分别是8.2分与3.3分,则区分度为: D=(8.2-3.3)÷10=0.49

区分度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3. 信度

指使用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两个平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测验分数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信度描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程度。评价考试结果的稳定性是用考试信度(或测验信度)估计的。由于任何考试结果都因考试误差的客观存在而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百分之百可信的考试几乎无法得到。考试信度就是推测考试可信与否的最重要量化指标。信度计算的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借助计算机有关程序进行,我们这里就简要举例说说信度的含义。如一次命题考试,优等学生得 90 分,中等学生得 70 分,薄弱学生得 50 分,并且第二次或第三次测验结果都基本如此,则这个试题就可信。如果第一次甲好,第二次乙好,第三次丙好,则这个试题就不可信。信度的计算方法很多,一般采取半分法,即把同样的题目印制的试卷分成分数相等的两部分,分两次测验,如果两次结果基本相同,则可信;如果两次结果相去甚远,题目的信度则有问题,需要查找原因。

在控制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的条件下,制定操作性强的评分标准,减少评分环节的误差,适当增加题目数量,扩大试题的覆盖面,尽量消除考试中的干扰因素,就可以提高测验的信度。

4.效度

指考试有效性或正确性的质量指标,考试效度的高低反映着考试是否达到它的预定目标,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

估计测验的效度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一般常用内容效度,就是指测验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具有代表性的程度,反映测验题目的选取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恰当地反映出所要测量的要求与水平,主要用于学科测验。内容效度一般不用数量化指标来表示,主要依靠某种依据的基础上作出逻辑分析。提高测验内容效度的方法一般采用分项细目表来控制。

以上四种命题技术指标,是大家常用的。但这些技术指标,基本都是考试结束以后,在对试题的详尽分析中得出的准确数据。命题时,对这些技术指标的把握,主要通过命题人的自身的经验来预估,预估的技术指标是否准确,还要等到考试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准确数据来验证。

 

试题命制

一、命题要求

1.理解和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

2.制定详细的多维细目表,构建能够科学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主。

4.试题素材应聚焦国家发展等重大主题,关注生产、生活、学术情境。

5.试题强调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引导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

二、命题方向

(一)素材

1.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呈现国家时代新面貌+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

背景材料紧跟时代变化,以国家新时代发展为背景,多方面展现国家建设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立足人地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地理学科原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用人地协调发展观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情境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强调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造新情境(生活情境+生产情境+学术情境)的同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素养。

(三)设问

1.选择题

题组形式(23问为一组)。

2.非选择题

34小问。

(四)题型

1.传统题型

增强试题设置的开放性、灵活性,继承传统但不拘泥于传统。

2.特殊题型

依据近年高考题型的变化,可创新设置计算题、小论文题(参考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作图题。

三、命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题的题干要简单明确表述一个问题。能够放在提干内的词语或句子,应避免在每个选项中重复出现。题干中尽量避免使用否定词和陈述句,选项与题干要协调而正确。选项一定要反复琢磨,认真推敲,表述准确,周到严密,保证答案的唯一性。

2.选择题中的备选答案,有一项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应有一定的迷惑性,几个选项的表述文字数量尽量相同或相近,在形式上显得长短一致,在选项上不给考生以答题的误导。另外,正确选项和干扰项要随机排列顺序,不要有任何规律,一般尽量不要用上述答案都对等类似陈述句作选项。

3.主观性试题问题要具体、明确。题目不要空泛,要让考生一读题目就能知道应该从哪个方面去作答,题干切记笼统空洞,角度要具体,指向应明确。另外,题目尽量不要形成提问的固定形式,要想办法避免题干问题的程式化。

4.开放性试题要结合文本,不能命制那些脱离了文本或题目也可以回答的所谓开放性试题。开放是在试题材料范围内或考查能力范围内的有限开放,不能是无限的开放,角度不限、范围不限、内容不限等,过度的开放,实际根本不能考查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

5.参考答案的编制一定要认真细致。客观性试题的答案绝对是唯一的,不能模棱两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要完整严谨,表述准确严密,可以分点作答,以便阅卷的操作性强;开放性试题,要做出答案示例,尽量做出2-4种答案示例,供阅卷参考。

6.整套试题应避免重复现象,涉及同一知识的多个题目之间,考查应有侧重,或者处于认知水平的不同层次。这点可以通过多项细目表的编制实现。一份测试卷内避免出现前面的试题为后面的题目提供答案或线索,或者后面的试题为前面的题目提供答案或线索。综合题要求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要有综合性,体现能力考核的意图。全卷的知识覆盖面要尽量广一些,要根据知识的重点确定试题分值的多少。全卷考点不重复,知识准确,板块清晰,结构科学,层次分明,总量合理。

命题是一个极度艰辛的过程,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刻苦钻研的过程,是一个努力学习的过程。通过反复命制试题,不断进行总结反思,逐渐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提高我们命题能力和命题水平。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