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文章 >> 经济常识第四单元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双击自动滚屏  
经济常识第四单元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发表日期:2006年10月26日  作者:8369475  本页面已被访问 3261 次

1卷  (选择题,共50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回答1一3题。

1.要做到“各尽其能”,就必须

  ①充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③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  ④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利益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要做到“各得其所”,就必须   

  ①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②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③国家有计划地安排下岗失业人员  ④公平正义地分配社会财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要做到“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此,就要  

  A.扩大收入差距,促进效率提高

 B.坚持公平优先,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做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4.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被称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其迅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   

A.股权结构分散    B.技术要求简单   c.经营方式灵活    D.市场需求旺盛

    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回答5—7题。

5.2004年,国家为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采取了“两减免”(免除烟草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和减免农业税)、“三补贴”(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和购买农机具补贴)的惠农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扭转了4年来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这说明   

A.农民负担过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B.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是减少农业税和增加补贴

C.分配政策的调整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D.农民承担的义务少了,享有的权利多了

6.在国家实行各种支农政策、广大农民努力生产及市场粮价回升、气候较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04年,我国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收入较大幅度的增长。这表   

①国家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宏观调控  ②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③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对利益关系有直接影响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7.2005年1月,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l号文件),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核心位置。这是因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A.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B.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保障

c.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

D.是当今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目标。回答8~10题。

8.国家之所以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是因为增加就业   

①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②能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  ③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保障  ④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要切实增加就业,扩大就业岗位,必须   

  ①实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国民经济各部门  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在我国某些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有些就业岗位空缺待求,同时有很多求职者却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对此应该

A.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C.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D.调整和优化劳动力的供给结构

    GDP只是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计算,它没有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它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否,而不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专家们建议GDP的统计应采用包括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绿色GDP”指标。 回答1l~12题。

11.“GDP'’是指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社会总产品                                 D.国民收入

12.“绿色GDP”指标的提出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②可以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③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措施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目前,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关键问题就是一线技术工人技能水平太低。在我国,高级技工占5%,而发达国家则是40%。    回答13—15题。

13.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B.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c.劳动者从事的行业不同,其贡献也不同

D.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14.提高职业技能是   

 A.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B.劳动者拥有的基本权利 

    c.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D.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

15.由于我国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太低,导致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这表明   

A.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唯一力量

B.只要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经济就会快速发展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提高职业技能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16.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结合点。(30分)

    材料一: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整顿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材料二: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1)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国家采取上述惠农措施的必要性。(20分)

  

 

(2)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说明应怎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0分)

  

 

17.材料一:我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生

 

城镇居民

 

6 280

6 860

 

7 703

 

8 472

 

农村居民

 

2 253

2 366

 

2 476

 

2 622

 

材料二:在长达六年的扩大内需政策下,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都十分强劲,但消费需求基本处于稳中偏淡的状态。今年许多领域过热的势头相当明显,但消费仍不算热,2005年1~9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7%。这一速度与投资增长27.7%,出口增长35%以上相比,明显是短腿。

材料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积极促进消费增长。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回答:(25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9分)

  

 

(2)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6分)

  

 

    (3)联系材料一、三,说明应怎样解决材料二存在的问?(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A       2.B       3.C       4.C       5.C      6.B     7.B    8.B     9.C     10.D       11.B       12.A      13.D       14.A      1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共55分)

16、30分

(1)【答案】  ①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靠市场调节,应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②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能够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③财政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发展。④取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清欠农民工工资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18分)

(2)【答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靠政策,稳定和完善各项惠农政策;二靠科技,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三靠投入,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靠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10分)

17、25分

(1)【答案】材料一反映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很大。材料二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增长都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消费持续走低,消费不旺。(9分)

    (2)【答案】居民收入不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很慢,是影响消费低迷的主要因素。(6分)

     (3)【答案】①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革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分配差距,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培育新的消费热点。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继续执行使农民增收的政策,扩大农村市场,增加农民的购买力,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10分)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