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2005年参加文科高考考生应关注哪些热点问题?
    
  双击自动滚屏  
2005年参加文科高考考生应关注哪些热点问题?

发表日期:2005年8月28日  出处:不详  作者:不详  本页面已被访问 1760 次

     一、学生备考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  重大工程建设类

   1、 西气东输

   2、 青藏铁路

   3、 南水北调

   4、中国交通的变化

   (二)  经济建设类

   1、东北——打造经济第四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建设大西南。

   3、中部崛起战略(武汉“8+1”和二汽搬迁问题)

   (三)我国的四大区域经济

   1、环勃海地区

   A、京津塘地区:①优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②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存;③丰富的资源;④南水北调的目的地;⑤这一地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发展显得任重而道远。

   B、辽中南地区(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①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②有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③大连、沈阳、鞍山的经济一体化建设;④东北亚开放和东北开发主要集中于这一地区;⑤这一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C、胶东半岛地区:①优越的地位位置;②工业体系较完整,有石油、化工、机电(如海尔)等;③优良的港口城市较多,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④这一地区有近代较早的通商口岸,也是历史上俄、日、德等国争夺的重要地区。

   2、长三角地区

   ①古代中国较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也是古代中国财税集中之地,是古代粮食生产地和手工业聚集地。

   ②近代工业化较早的地区。

   ③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位于该地区,04—05年民工集中地。

   ④长三角的合作与长江流域的经济互动。

   ⑤最优越的地位优越,完备的工业体系。

   3、珠三角地区

   ①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集中于该地区,如广州、十三行。

   ②改革开放的前沿,当代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③西电东送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④珠三角与香港、澳门结合起来思考,注意粤港经济一体化。

   ⑤祖国统一问题,涉及到港、澳、台与大陆关系问题;“一国两制”,一国是前提。

   4、成渝地区

   ①古代对四川的开发与管理。

   ②抗战时期的中国战略大后方。

   ③大三线建设对该地区经济建设的影响。

   ④与长三角的经济互动。

   ⑤与开发大西南结合起来思考。

   (四)三个代表与胡锦涛七一讲话,修宪与民主政治建设,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1、三个代表的关键有两点: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有,利为民所谋,突出人民的地位)。

   2、修宪问题要思考我国第一部宪法50年变迁,对它的评价是与时俱进,保持生命力,推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

   3、民主政治建设突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十六届四中全会,注意全会所强调的三点: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二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建设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问题展开;三是港澳长期繁荣是党面临的新课题。

   (五)“三农”问题,生产安全与粮食、食品安全问题,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就业问题。

   1、“三农”问题:一要注意增加农民收入的若干政策及意见(如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繁荣小城镇经济,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企业,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等等),二是深入了解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重点注意回良玉副总理讲话中提到的“三个不适应”(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势化和精细化的要求;二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不适应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需要;三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不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和“三个不协调”(一是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没能随农业占GDP比重的下降而同步下降,导致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效率低下;二是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三是资源和国民收入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协调。)

   2、生产安全与粮食食品安全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思考。

   3、人才与就业问题要结合起来思考。

    (六)资源能源的消耗问题。

   1、我国资源能源的消耗状况,如中国铜矿只能开采13年,中国 的资源告急。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油东送。

   3、石油与石油安全问题。一是目前我国石油年消耗量为2.6亿吨,年生产量1.6亿多吨,年进口石油近1亿吨,石油安全与我国的经济安全息息相关;二是中国积极参与中亚的石油开采,但是,美国设法阻挠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石油合作,多方进行争夺和破坏;三是要注意我国石油安全的主要对策(如加快国内石油工业发展,建设西气东输管道,降低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大力提高石油利用率,降低单位GDP石油消耗,鼓励石油替代消费,加快发展多种新能源等),四是要注意自工业革命以来围绕石油资源而展开的斗争。

   (七)注意带50、55、60、100、110、600、850等周年纪念意义的大事

   1、我国第一部宪法50周年。

   2、政协成立55周年,在55周年纪念大会上,特别强调反对台独,要求主动展开人民外交。

   3、反法西斯(二战)6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

   4、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5、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典型事例,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船长翁以煊、领队何明礼、摄影师黄睿驾使“凤凰号”,于2004年8月8日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11月28日抵马六甲,重走郑和下西洋之路,并沿途考查,发现大量与郑和船队有关的历史证据,也找到了很多华人的子孙后代。“凤凰号”的航行将继续。西方人士认为这次活动不仅仅是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还有两个特别重大的意义,一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二是以和平的方式播洒中华文明)。

   6、北京建都850周年(与2008年北京奥运结合起来思考)。

   (八)中国健将在雅典奥运会上体现出的坚韧不拨、不懈进取的民族精神,雅典奥运给北京奥运带来的思考。

   (九)重大国际关系问题

   1、中美关系问题:温家宝访美提出要用战略的眼光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在经贸关系上提出的五原则,在反恐和朝核问题上的合作,台湾问题是核心。

   2、中法关系和中俄关系:2004年中法互办文化年,2005年中俄准备互办文化年,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法国立场最坚定。

   3、中日关系:日本谋求常任理事国,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散布中国威胁论问题。

   4、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及东亚一体化问题(东亚共同体问题),与欧共体对比思考。

   ①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的召开;

   ②要了解东亚一体化建设,东亚合作自1992年马来西亚总理提出“东亚经济集团”的设想以来,东亚一直想打造自己的共同体,因此,要了解东亚合作机制难以建立的四大因素。(一是东亚各国之间差别较大,国体政体各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依赖的外部力量也不一样,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认同感很低;二是东盟10+3大体上属于一个论坛式的使用组织,缺少有效的促进和约束机制;三是东亚政治关系十分复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东亚合作发展的镣铐,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东亚地区各国之间存在着许多历史的、现实的矛盾和冲突,如对待历史问题、领土争端。今年以来油气问题也成为东亚地区愈来愈突出的问题,四是必须考虑到美国等外部因素)。

   ③湄公河流域的开发。

   (十)世界上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处理和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所体现出来的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必要性;要尊重各国人民自己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要明确反恐与反对地区霸权主义、全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关系;

   2、要理解消除贫、妥善处理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与反恐之间的联系;

   3、中东问题、东突厥斯坦问题;

   4、各国内部事务应由各国自己处理,尊重各国领土及主权的完整;

   5、世界上灾难性事件的处理,一是要做好预防工作;二是灾难后重建需各方支援和理解;三是尊重人权,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大的人权。
    

      二、热点问题复习时应注意的方法

   1、要通过学科知识来展示热点和处理热点,即要充分联系学科知识。

   2、热点问题的根在教材中,也就是注意把热点问题所反映到教材中的具体的学科知识点、知识体系弄懂,并能灵活运用。

   3、要能够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

   4、热点问题要从政、史、地三个学科出发,综合思考,以热点问题统领三科知识,找出三个学科知识的链接点。

   5、热点问题要科学、合理地分析,学会领悟热点,不能胡乱联系。

      三、学生备考过程中政、史、地三学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历史

   ①2005年全国都使用新教材,要注意新教材新观点,要注意教材的新变化;

   ②教材总是滞后于高考的,要注意对教材中的滞后观点进行合理补充或结合新形势、新材料重新去理解;

   ③要适当参考一下历史课标教材(岳麓版和人教版)中的新观点、新材料、新提法,从更高更阔的视角去审视历史。(如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代的体制,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这些问题要从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角度来思考,这些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而以斯大林模式以代表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超越生产力的缺陷,它一旦被模式化、固定化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苏联的改革收效不大,显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中国的改革开放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探索与改革的卓有成效的继续,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诞生了罗斯福新政,新政摈弃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模式,进行重大调整,运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使疾病缠身的资本主义体制重新激发出活力,战后发达国家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应运而生,这些历史告诉我们,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④要注意历史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注意对历史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形成专题知识。

   2、地理

   ①自然地理部分编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要学会地理的思维方法,掌握地理原理、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然地理考查的比例有所扩大,应重视。

   ②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要注意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③区域地理部分则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要学会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④图表材料的判读很重要,要善于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分析材料,归纳、总结,最后结合问题组织答案,解题时一要读材料,读出中心和层次,二要读材料下的设问即读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联系教材、即回答材料下的设问所需要的原理和知识,最后将知识材料与设问对照整合成答案。

   3、政治

   ①政治教材相对于我国政治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来说是滞后的,不能死背教材中的要点,要注意新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注意新的观点和提法。

   ②政治试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要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试题取材极广泛,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家庭消费,远到国际关系,近到校园内外,试题中出现并不熟知的社会问题或事件是正常的,应对的基本要求是要把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是把握好当今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中起着决定作用或重大影响的理论和观问题,这些问题不会超出高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③对热点问题的分析不要停留在简单的原因、必然性、意义的角度,要考虑对热点的背景分析、对象探究、趋势发展、时事评判等。

   ④要学会表述,尤其是在解读整合材料信息后,要简明扼要地表述判断和清晰翔实地解释判断,将事实与理论阐释相结合,进行条理清楚的表述,对推理及其过程进行清晰的表达。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