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胡博在高三政治高考研讨会发言要点
    
  双击自动滚屏  
胡博在高三政治高考研讨会发言要点

发表日期:2007年8月10日  出处:高三政治教学网 原创  作者:胡 博  本页面已被访问 4046 次

在广安华蓥高三政治高考研讨会发言要点

 

2007年高考政治备考工作总体要求:以研究考纲为起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世界为主线,以十大热点为载体,以回归教材构建知识网络为支点,以培养良好的考试心理和考试技巧为支撑,从而搞好高三后期复习备考教学工作。

 

一、考纲变化

对照2006年考纲分析,2007年考纲在绝大多数考点知识保持基本不变的基础上,主要的调整变化有:

1、经济常识部分:

1)在考点二中,2007年考纲将“国家宏观调控调整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这体现了2007年高考的要求和内容更具体化,要求师生对近年来国家在宏观调控的手段与成绩方面要有一定的了解。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国家分配政策的调整为背景,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的本质等;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增长由“又快又好”转为“又好又快”为背景,考查宏观调控的力度、政府职能转变等;以某种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以及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在考点八中,将“关税”归为“对外贸易”部分。由2006年一个单独知识点变成了“对外贸易”的一个小知识点,这样修改只是知识的归类上的变化,属于技术性的修改,不属于考试范围的变化。

2、政治常识部分:

考纲中将2007年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明确表述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从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领导地位和历史使命两个角度进行了强调。要求我们在备考中联系现在的热点问题,如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先进性教育、党的执政能力和反腐败力度等方面进行思考。

考纲的调整变化之处,是每年度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因为高考毕竟是以学科知识作为命题的主要基础的,所以在备考中,我们要花相应的课时给学生讲练到位。

 

二、2007年高考政治十大热点预测

“题在书外、理在书内”,“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的热点问题为素材”,“试题以‘发展’为灵魂,突出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平发展观念”,“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关注国家现代化”,这是近些年来高考命题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在高三后期教学中,作为高三政治教师必须按照《政治学科高考考试大纲》所要求考查时间内,对国内外发生比较大的事件进行必要的筛选,找到影响力大、影响时间长的重大时政事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要让学生关心热点问题的最新动态,甚至吸取最新理论成果。

多年的高三毕业班教学实践表明,筛选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原则与方法是: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以经济政治为主、科技教育体育文化卫生为辅;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以中国共产党活动为主、其他民主党派活动为辅;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为主、其他国家在国际关系影响为辅;以定性热点为主、争议热点为辅;以长效热点为主、短效热点为辅。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

【备考提示】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根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命题切入点】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但经济发展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统一起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社会秩序等社会发展.(原因:第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证;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社会事业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第二,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第三,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备考提示】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党和国家怎样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不仅要加强党的领导,而且要加强党的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用价值观知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性。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命题切入点】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备考提示】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发展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方式、现代发展理念来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规模大、涉及面广的宏伟工程,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踯躅不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命题切入点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党和国家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意义。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农业和农村影响。培育新型农民的原因、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文教、医疗卫生、社保;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和谐农村(和谐乡镇)建设。2007全国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与中国的均衡教育。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济意义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体现。②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③有利于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④是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典型例题】分析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经济学依据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②农民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培养新型农民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③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是发展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④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好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提高劳动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2)哲学:

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为什么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才能成功的改造世界。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适应并推动农村新建设。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利益而奋斗。广大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只有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
    3)政治:

运用国家职能知识分析应如何培养新型农民①履行政治职能,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②履行经济职能,建设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③履行文化职能,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建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④国家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农村保障体制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

4.建设创新型国家

【备考提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提高科技水平的关键,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自主创新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独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神六”的成功发射,企业之间的竞争,来说明提高国家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命题切入点】低端产品生产国;汽车业生产现状;科技贡献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科技与经济增长方式;生产歼-10飞机;“登月”计划;“大飞机”研制与生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颁布;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神舟六号一飞冲天;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

5.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备考提示】明确资源具有稀缺性,我国人均资源量少,资源利用率低(科技水平低、浪费),对外依存度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宏观调控——发展节能型产业和产品,压缩高能耗低效益产业产品,合理、有序、有度开发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降低消耗,节约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积累搞好能源储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适度消费,厉行节约;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命题切入点】企业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提升节能降耗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都江堰等);能源安全(石油);湿地保护;沙尘暴;外来物种入侵;退耕还林还草;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环境的做法,重视绿色GDP;禽流感;自然灾害;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共需10万把临时塑料座椅,奥运会后,这10万把座椅就派不上用场了,我国科学家已找到一种生物塑料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生物塑料是一种从特定的细菌中提取出的有用成分合成的,用这种生物塑料加工成的用品,使用完后,只要把它扔到细菌足够多的地方,如臭水沟或垃圾场,其他细菌就会将其吃掉,还可以和别的垃圾一起回收堆放,在堆放中会慢慢消失。

6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备考提示】一是要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二是明确过去“又快又好发展” 转到“又好又快”发展 ,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四是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五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深化药品审批制度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命题切入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央行调整银行利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房价调控;防止产能过剩;控制土地和信贷;保持物价稳定;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口必要的能源以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格局;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取消农业税;调整个人收入税;国家通过新企业所得税法。2006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就可以数出十多起:福寿螺事件、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陈化粮事件……等等,经济学上可从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需要将市场经济的主体行为和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纳入法制轨道,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保证市场交易有秩序;保证消费者权利等角度命题。

7.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备考提示】明确“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文化建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命题切入点】文化遗产保护;学习《江泽民文选》;集体主义价值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走长征路,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加强文化国际交流;网络文化建设;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榜11人(丁晓兵、王百姓、黄舸、霍英东、华益慰、叶笃正、季羡林学、孔祥瑞、微尘、林秀贞等)。

8.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备考提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命题切入点】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政协委员换届改选;全国统一战线会议以及我国多党合作制的特色与实践意义;打造服务型政府(包括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加强党的建设与民主制度建设(包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扩大基层民主、信访制度、立法听证制度、公务员法、物权法等);《物权法》的审议过程(相当重要)。

9民族问题与祖国统一

【备考提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一是要充分认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把握两岸交流与发展的新举措,如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和文化交流的意义等。

命题切入点】我国的民族原则与政策;台独与“去中国化”问题;台湾问题与台海形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坚强两岸农业合作;反分裂国家法;文化之旅;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10.建设和谐世界

【备考提示从全球范围观察,全球总体上保持稳定,但全球性的灾害、疾病,各国内部和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加剧,恐怖主义威胁经济全球化,局部冲突加剧,边界纠纷不断,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旧存在等等,这些消极势头蔓延和强化,有可能造成国际关系的持续紧张,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一是突出我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如关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立场、在联合国改革上的态度、在反恐合作和全球经济发展上的观点等。二是抓住“以我为主”的原则,在分析国际热点问题时,要注意从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度出发。

命题切入点】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八国集团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刚果()六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以及朝鲜、伊朗核问题;中印、中俄、中法文化年活动;国际政治新秩序;联合国改革;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新主张。

 

三、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能力

(1)答题方向性错误,即就是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

(2)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例如,在讲通货膨胀时不讲国家发行纸币多了而是说成是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是国家做事等等。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公民民主专政;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4)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主要表现有:①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例如,政治高考试题(广东卷)第36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很多考生答不出“矛盾是客观的,人为制造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两点。②总担心答不全,画蛇添足,有用无用的写一大片,让教师去找答案、结果,或者由于出现了错误性的表述,使原本正确那部分答案也不能得分了。

主张:答题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序号化。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心理

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人的作业成绩与情绪的激动水平呈倒“U”字型关系,也就是说,过低或过高的激动和紧张水平都不利于人的工作和学习,而中等程度的紧张最有利于能力发挥。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期间,适中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

临近考试,有的学生便开始心情紧张,焦躁不安,平时复习得好好的东西,临场竟忽然遗忘,大脑一片空白,并出现各种心理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医学心理学上把这种怯场现象称为考试焦虚综合征。

考前心理:紧张、烦燥、焦虑、恐惧

考中心理:紧张的心理可能贯穿于考试的始终, 粗心大意和畏难情绪则是学生在考试时经常出现,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这样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考后心理:考试完毕之后,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考试结果,常表现为学生互相对答案或者向老师询问试题情况和考试成绩等,这些现象都是学生正常的心理反映。如何调整考后的心理呢?对于老师来说,不应让学生等待太久,要及时地阅卷,尽快地让学生知道考试结果,了却学生的心愿。对于学生来说,要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考试成绩只是结果,而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一张试卷并不能代替所有学习过程的结果,也不能等同于学习的所有知识。重视学习的过程,淡化考试的结果,这样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次考试。

冲刺阶段教学生要克服“高原现象”,培养学生克服考场上克拉克现象”的能力

 

五、加强学生考试技巧指导力度

这几年高考文综的主观题,总是以材料(或情景)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集重点、难点、热点于一体,显现了时代性、人文性和灵活性这种题型一般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多。

■解题

  要答好主观题,首先给自己一个解题的时间,哪怕只有十几秒钟,都是十分重要的。所谓解题,就是了解和理解考试题目所供信息和考查意图:

  第一步,了解题目所供信息和考查意图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步,根据题意,确定中心论点。如果是开放性的题目,就是要根据材料所供的信息和考查意图来确定中心论点。如果是限制性题目,只要围绕它确定论据,展开论证就可以了。

  第三步,根据中心论点,确定论据。题目的论据,包括理论依据即所学课文知识和材料中的事实,一般是两者兼而有之。

  ■答题

  要答好题目,必须明确主观题答案是由三大要件构成的:

  一是理论部分。要求准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基础知识,而且陈述要准确、简洁。

  二是论述部分。要求在论述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和题目材料所对应部分挂起钩来,或是用理论分析材料,或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用观点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论证观点,总之,要有机结合,顺理成章。同时要注意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是小结部分。在小结时,或针砭时弊,或表达态度,或点明意义,这些都要从题意出发,点到为止。

  平时学习中有些问题也应注意。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因为任何主观题的答案都有理论部分,而这一部分只能来源于课本知识。二是关心社会热点,因为大多数主观题都是以一定的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关注社会热点并经常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锻炼提取有益信息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能够为在考试中答好主观题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在平时的语言环境中,注意锤炼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在文综考试题中要学会从材料中生成答案

 

六、回归教材

我们知道,划分考试类型的方法很多,一般把它分为三类,即水平性考试、诊断性考试、选拔性考试。由此可知,高考既不是水平性考试,也不是诊断性考试,而是选拔性考试,是处于最高类型的考试。高考试题是以问题为载体、以能力为立意,通过考试把有相应潜力的考生筛选出来,送入到高等学校去继续深造。

高考对能力要求固然比较高,但各种能力都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政治学科复习首先重视理论知识的复习,复习理论知识不应仅仅只是注重某个具体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而应该是以某个理论知识为中心带动其他理论知识的复习,以建立起理论知识网络。学生只有建立起了理论知识网络,才能为运用理论知识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认识不高,说口水话,思维达不到一定的高度。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学科主干知识形成知识树,建立起知识网络,让学生牢固树立“先死后活”、“不死不活”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死中求活”、“死去活来”的境地学生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时才会出现“会当岭绝顶,一揽众山小”局面,达到满意的解题效果。

      2007412日、20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