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生活 >> 【经典】怎样追随名师的脚步
    
  双击自动滚屏  
【经典】怎样追随名师的脚步

发表日期:2008年4月1日  出处:教育在线  作者:假日泛舟  本页面已被访问 1978 次

(一)

我们常言“名师出高徒”,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投在名师门下,因而引发了现在择校风、择班风愈演愈烈,一个重要原因是那些学校里有所谓的“名师”。实际上,我们中国的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历来是特别能战斗的人,也是各行各业中最敬业的无私奉献者。全国一千多万名中小学教师,每天都在做着同一样事情,那就是教育着全国两亿五千万中小学生。这项工作尽管是那么平凡,然而它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可以这么说,没有广大教师的艰苦奋斗,就没有教育事业的今天,也没有祖国的未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称之为“辛勤的园丁”一点都不为过。然而,并非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一名名师。这究竟是因为什么?笔者觉得,这就需要从名师的标准说起。

    什么人才能称之为名师?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6年度湖北名师评选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湖北初等、中等学校名师评选条件是:长期在教学岗位任教,教龄满15年以上;要独立承担一门课程教学且教学工作量教师每学年不少于400课时、小学校长(含副校长)课时不少于220课时、中学校长(含副校长)课时不少于260课时;具有先进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独到的教学风格,撰写了教育教学专著或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同行所公认;所培养的学生中,有公认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贡献者;努力从事主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做出重要贡献;在省内同层次学校同学科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等等。浙江省嘉兴市教育局《关于评选嘉兴市第二批中小学名教师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推荐对象应在学历、职称等基本条件上符合要求,并在师德、育人、教学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和成绩。此外,对于推荐人选为教师的,一般应是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计划中的培养人选或曾获得嘉兴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及其他市级及以上先进称号的;对于推荐人选为学校校级领导的,应在教学第一线任教五年以上,担任校级领导职务后仍坚持上课且完成规定教学工作量,并在教学教研和学校管理及教育改革上均具备较高水平;对于推荐人选为教研员等人员的,应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任教十年以上,并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示范指导及推广教改经验等,且对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与指导具有独到之处(该方面论文两篇以上),对提高本地区学科教学质量作出显著成绩,在全市具有较大影响。
    
可见,在学历、职称等基本条件符合要求的基础上,独立承担一门课程教学、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独到的教学风格、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被同行所公认的教育教学系统方法、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具有独到之处、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名师。

那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为一名名师,一直是众多教师的人生梦想,我们做教师的谁不想做一个名师呢?那么,要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家长和学生都渴望他()能成为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名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笔者认为,俯下身子,心平气和地用自己的思想去教书,永远不停地坚持下去,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在名利面前不骄不躁,坚守自己的师德与师爱,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二)

“追随名师的脚步”,这个题目看似容易,但感悟其内涵很难,阐述清楚更难。原因有二:

一是什么人才能称之为名师,用什么来衡量?二是各位名师成名成才的方法各不相同,如何归类总结?

回顾自己二十五年的教育工作经历,一直试图使自己早日成才,但一直苦于没有良好的方法。最近,偶然看到人大附中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刘彭芝关于“感悟教师成才”的一番谈话,更深切地感受到“追随名师的脚步”问题的难度、高度和深度。

刘老师这样说到:“当前,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要求我们发展优质教育要靠科学管理和依靠优秀的教师,要求我们满足人民对公平享受优质教育的诉求,要求我们去思考和解决如何管理身为独生子女的教师去教育同样是独生子女的学生的学校。”“教育在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备受重视。”

   她还强调:“今天教师成才的标志,一是要做懂“道理”的人,做事做人要把“道理”放第一;二是要做充满阳光的人,教师胸怀坦荡,决不沉湎于小我,积极乐观满怀感恩之心;三是要做从容的人,这要求我们对教师的评价体系要为教师的从容创造条件;四是要做厚积薄发的人,通识好比塔基,专长就是塔尖,教师要从通才成为专家。”

解读上述刘彭芝老师的“教师成才”的标志,大家感到不难发现,追随名师的脚步,使自己尽快成才,必须明白下列道理:

首先是当今社会从教师的做人到教师的做事、从教师的心理健康到教师的学术水平,都有明确的要求,足见教师成名成才有很大的难度;

其次是当今社会从“懂道理之人”到“充满阳光之人”、从“通才”再到“专家”,足见当今社会对教师成名成才问题要求之高。

再次就是当今社会已是在强调教师成才的同时,更关注教师成才的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就是说,虽然教师工作的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师成名成才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学校校长和社会各界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即“要为教师的从容创造条件”,但实际上,当今社会缺乏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对教师的评价和评价体系,极大地困扰着教师的教师成名成才,也成为制约教师成名成才的核心难题,可见教师成名成才问题已不单单是教育部门的问题,足见这个问题的深度之深。

自己在工作之余,常常为自己碌碌无为的二十五年教育工作经历而感到羞愧。近来阅读了一些名师的专著,上网查阅了一些名师的文章,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敬佩和崇敬,在羡慕他们才华的同时,才知道他们跟我一样也曾处于迷惘的边境,他们也曾跟我一样羡慕大师的风采。但跟我不同的是,他们在意识到自己的平庸时,能及时地设立自己的奋斗目标——看书学习,请教专家,课后反思------并能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实践,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在《自强不息》一文中谈到:我一直建议把教书放在第三位,把育人放在第二位,把自强放在第一位。要自强不息,就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处理好和社会大环境的关系。二、处理好和本职工作的关系。三、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他特别谈到:人们都盼望到最理想的岗位。人要到理想的岗位,一靠素质,二靠机遇,而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暂时无法实现理想时,就把目前的岗位当作提高自己素质的训练基地。要在主观上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最光辉的职业,把平凡的岗位看作一个宏大的世界。当深爱一种职业的时候,就容易深入到职业的深处去观察,就感到这远看似平凡的岗位,细察其实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其中有无穷无尽的学问,有无穷无尽的科研课题。人生最难管理的,实际是自己的心灵世界。我觉得,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在自强不息的路上,我告诫自己,处理好四个关系,守住平常心,多做平凡事,更多地享受到为祖国、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 

福建省中学英语特级教师、现任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教科研室主任苏元平《在奋进中精彩人生》一文也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谈到:在上中学的时候,他曾憧憬着自己的未来是想当个科学家。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放不到一个可以连接的链条上。因为教育系统急需大量的合格教师,组织上决定调他去当教师。后来他渐渐地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并且在这个岗位上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受着快乐与甜蜜。他认为:自强不息是教师生命中的永恒主题进取与向上永远是我人生的座右铭,我将一如既往地为教书育人做贡献,直到生命终止。而那时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品格、我们的一切美好愿望,甚至是我们的生命,都可以在我们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得以延续。

实际上,只要我们做教师的责任感升腾起来后,“教师”这个称谓就会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愈来愈重,“看书学习,请教专家,课后反思”就会成为我们自身的必然行为。教育专家李镇西也谈到:教师不同于工人,我们教师的加工对象,不是一般的工业产品,而是具有感情,具有思维一个人。所以,我们应该和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对学生微笑,尊重他们。只有尊重,才能赢得学生的真情,和获得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会向我们倾诉。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思想者,要想在教学中不断的进步,不仅要不断地看书,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思考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不断的思考,才会更快的进步、成长。所以,有专家指出:要勤读书、勤积累、勤思考、勤总结。凡是高水平、有成就的教师,他们都是认真读书、勇于实践,积极思考、勤于总结的。勤奋出智慧,实践出真知,要想成功,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在总结中提高。

总之,读了这么多优秀教师成长的事案例,我终于明白:教育界从来没有“一夜成名”的奇迹,每一个成功的名师背后,都是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精思笃行;教育界也没有风云变换、山重水复,只有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前有不少老师心态浮躁,幻想着走出一条不需努力就可以到达的捷径,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有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才情睿智,见识广博,学问精深的人,经过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才能真正“教”出高质量,“研”出高水平,走向成功,走向成熟,走向成名。我要以这些名师为榜样,珍惜时间,采撷众长,钻研教学,以生为本,认真反思,勤于笔耕。否则,我们将失去快乐,失去合作,失去机会,失去品格,也将失去自我。

(三)

时下,经常有一批又一批的名师评选结果公布,省、市、县各级的都有。这些名师的产生过程无非是:上级确定数量,制定标准,分配指标,然后个人提交材料,组织审查,公布结果。不过,我在这里谈到的名师,并不是用这种办法评选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确有份量的著名教师,他们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无可挑剔(可能他们自己不这样认为),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深厚的素养、崇高的人格魅力,备受学生爱戴,每一个同事都深受影响,久而久之,人气聚积、德高望重、名气增加,在某个地区乃至全国都有极大的声望。他们都有一个名气积累的过程,然后才有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而这个名气积累的过程,恰恰是自己不断努力的过程。也就是说,著名教师不是靠评比评出来的,而是自己通过打拼、不断奋斗赢得的。君不见各类排行榜大行其道、沸沸扬扬,但大家依旧是毫不买帐,各类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依然无人问津,自个儿在一旁顾影自怜。师之成名,凭借的是自己的努力、家长的好评、实力的拼搏,试想,一个教学不成样子的教师,仅仅靠评比就想一下子成为备受万众瞩目的名师,究竟能走多远呢?

名副其实的名师应当是明师。他们在做人、做学问、做事方面能自己"昭昭"也能"使人昭昭"。这些真正的名师,不仅学历、职称、荣誉证书、发表论文等基本条件符合要求,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独立承担了一门课程的教学、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独到的教学风格,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被同行所公认的教育教学系统方法,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具有独到之处、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做不到这几点,只能说是成绩显著的先进教师、优秀教师而已,是不能以"名师"相称的。“名师”的称号是不能随便乱用的,一个教师要成为名师,没有一二十年的摸爬滚打,恐怕是不行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7岁回到家乡的小学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践和探索中。29岁辞去教育局长,婉言谢绝到城市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邀请,甘心扎根在农村,刻苦努力24年,总结出《给老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一系列被誉为"活教育学的活教材",为世界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教育遗产和精神财富。
    
叶圣陶、陶行知、蔡元培等大师,他们独特的教育思想、秉直的个性、严谨的作风、迥异的气质等令后人敬仰。魏书生、钱梦龙、李吉林、李镇西、邱学华等,他们的“名师”称号既没有人打造过,也绝不是哪个地方评比出来的,他们以自己的教育思想,赢得了中国教育史诗的青睐。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培养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古今任何一位教育家,没有一个是不勤学的,也鲜有师长不好学而子弟自动上进者。教师只有及时地设立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看书学习,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敢于学习、请教专家,积极进行课后反思,并能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实践,才能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才能成为学者、成为名师。真正的学者、名师,都能拒绝名缰利锁的诱惑,真诚地全身心地投入和倾注在自己的事业中,执着地追求人生的无限充实,收割着生命的一片锦绣。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的自觉,更是一种学者的自觉,是对“名师”命运的真切领悟。从这个角度说,“名师”本身就是一部书,一部最生动、最丰富、最深刻的教科书。

在现实生活中,“名师”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1、事业心强,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他们对教书育人的事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因而他们热爱学生,乐于和学生相处,有很好的学生缘,深受学生欢迎,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他们热爱教学工作,喜欢“教书”、“讲课”,上课时特别投入,把上课当成自己的事业和生命,把自己对每一节课的理解都当作珍贵的礼物奉献给学生。“对学生饱含爱心,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名师”真实的精神写照。

2、讲究语言艺术,具有语言天赋和表演能力。雨果曾讲过;语言就是力量。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语言。教师的话,如醍醐灌顶,使学生能恍然大悟、心有所得,那么,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就达到了提升学生智力活动方式和效率的作用。因此,名师应是语言的艺术家,讲起课来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字字见奇,句句见珍,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

3、善于研究,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他们不仅研究教学内容,也研究教学方法;不仅研究自己,也研究学生;不仅研究知识,也研究育人。在他们看来,教学与研究密不可分,因而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独特的见解、认识和追求,并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思想,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专题性的、系列性的教学成果,可供同行借鉴和学习。

.富有教育智慧,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名师们大都富有灵气,善于设疑解惑,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能在把学生带进“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从而达到了“以灵性启迪悟性”的启发、诱导学生的最高境界。

总之,“名师”的教学富有文化品味、智慧高度和人格深度,这是一般教师所无可比拟的教育优势。“名师出高徒”的教育效应,就直观地揭示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知名度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教学名师是学者和教育专家的合金,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和核心,所以,为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准,有必要在全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教学名师。

(四)

纵观名师成长过程,人们不难发现,每一位名师的人格特性中都有两个重要特征,并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显著影响:一是有强烈的自信,二是注重实干

 

我认为好的名师首先就是一个具有强烈的自信的理想主义者,具备这一特征才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所有名师的成功,无一例外地来自其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同时,名师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自信力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说,每一个成名的名师,都有自己成名成才的“内动力”。这个所谓的“内动力”的关键在于他自身是否能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有积极向上的成才愿望和主动性。要来提升自己的这种“内动力”,首先要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有敬业精神。其次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任何工作,都要高标准地完成。而要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就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不半途而废。

名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体验到一种神圣的幸福感。因此,名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都会开足自己的“内动力”,通过努力工作、精心备课、认真教学、积极钻研,从而取得长足的进步。对于能够施展自己才能机会,他们是不会轻易放过的,如汇报课、公开课、论文征集、教案评比、业务进修等,都是他们自身成长的良好舞台。这也就是说,任何一位成功者的成长过程,主要靠他们自身的“内动力”,这种“内动力”是他们对自己的自信,是他们对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他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不屈斗争和取胜的强烈欲望和信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成长中的“名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信念、价值取向,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满足自身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表现出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可见,自信是教师走向成名成才的第一要义。

李镇西老师对此的诠释十分清楚:“只有我自己可以打倒自己,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我李镇西的崛起!”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也这样谈到:“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之中,其他一切便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由此可见,任何人的成长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机遇、挫折和成功始终是并存的,只要你自信地投入了、奋斗了,这对于希望自己成才的“成长中的教师”来说,现在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也许是他们人生的一笔财富。

同时,专家的研究也表明,名师的成功还需要实干,实干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教学和研究,搞好教学可以促进研究,认真研究又能提高教学水平。这即是一条艰辛的路,也是一条成功的路。生活中无论多么美丽的幻想都是梦境,人们从美丽的梦境中醒来的时候都会发现,自己仍然停留在原点。任何一个名师成长的道路都是自己披荆斩棘开辟出来的,也是充分个性化的过程。他们成才的起点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基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被瑶胞称为“圣女”的全国模范教师盘振玉,十六岁就走上讲台,在艰苦的瑶山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不但没有使一个孩子失学,而且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这成功的后面是大量的付出:她不仅是老师,要用双语(汉语普通话和瑶家语)教复式班,而且还是家长,要为学生做饭、洗衣服,晚上还要招呼学生起来大小便。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龚春燕教授,更是十几年如一日,“做过大量的调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分析过数万个学习个案,统计处理了无数的数据”。可见,天赋可以遗传,知识可以传授,榜样可以学习,但人生道路不能复制。任何一位“成长中的教师”都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才可能有真实的收获,才可能走上成功之路。
    
总之,只要我们向名师学习,树立信心而不是妄自菲薄,踏实肯干而不是娇气浮躁,就一定能够扬长避短,从脚下走出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康庄大道。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消除自卑心理,虚心学习,大胆实践,在扎实练好基本功,抓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那么,成功就在前面,成才也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